為什麼非洲人皮膚黑?
為什麼白人的鼻子長而且勾?
為什麼北極人四肢最短?
美國人類學者卡爾頓·庫恩認為,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五個基本的種族,其中兩個有大的亞種。這五個人種是:高加索人種,蒙古人種,高個子澳大利亞人種(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矮個子澳大利亞人種(小黑人——安達曼群島的居民等),高個子剛果人種(非洲黑人)、矮個子剛果人種(非洲俾格米人)和開普茲人(所謂布希族和霍屯督族)。
庫恩認為,這些種族是各自獨立進化的,他們是從同一個種族進化而來的。他猜測,這個共同的祖先在五個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時代進化而成為智人,這大約是在三萬五千年以前開始的。
到公元1500年為止,這五個純種族一直有明顯的不同。這可能是基因不斷混合的結果。
根據達爾文的學說,進化分為兩個過程。第一步是變異。人的一個基因發生了改変,繼承了那個基因的兒童就會在某些方面與他們的祖先有所不同。第二步是選擇。一種變異必須經歷好幾個世代,才會形成種族的差異或演化。如果變異帶來不利,這個個體就會死亡,但如果在某方面是有利的,它就有更好的成長機會。
膚色是絕大多數人認為提供這類進化的有利條件的人種特點。在舊大陸(指歐亞非大陸,尤其是指歐洲),可以明顯看出,越往南走,人的膚色越深。南歐人的膚色通常比北歐人深一些。在北非,膚色就更深了。往南,到赤道,膚色變得最深。在亞洲,情形也是這樣,北部膚色最淺,往南走,逐漸變深,到印度南部,就和赤道非洲人的膚色一樣黑了。
這種南北膚色譜是由黑色素的濃度變化造成的。所有種族都可以由於曬太陽而增加他們的黑色素濃度。皮膚黑可以保護皮膚不受強烈陽光的損傷。所以在赤道地區出生的患白化病的人得皮膚癌的比例很高。在北緯地區,黑皮膚的人會把合成維生素D所需的陽光濾掉,所以在北緯地區居住的黑皮膚的兒童,軟骨病發病率很高。
最近有一些證據證明,膚色還和抵抗凍傷的能力有關。陸軍研究人員發現,在韓戰期間,黑人比白人更易凍傷。
據悉,黑皮膚的人在眼睛虹膜和眼底的色素澱積較多。據發現,色素澱積越少,眼晴對光譜紅色一端的顏色越敏感。用微紅光照明的環境裡,北歐人看東西比非洲黑人看得清楚。
有人提出,歐洲人逐漸形成了較淺色的眼睛,以適應北方晨昏朦朧的時間較長以及他們較多依賴火光來照亮窯洞的情況。
大多數人類學家認為,人類原來的膚色是棕黑色,因為已經很可靠地證明,人類是在非洲熱帶地區進化而來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最初的人類是黑人,他們的子孫隨著往北遷移而進化成為皮膚淺色的高加索人種。更可能是,隨著人們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地區,各群人的膚色從黑色變淺色,又從淺色變黑色,這樣變來變去好幾次。
膚色是靠不住的,雖說撒哈拉南部的非洲人和他們的後裔膚色都比大部分歐洲人深,但被人類學家列為「高加索種白人的數以百萬計的印度人,膚色卻比那些身在美國的黑人還要深。而現在一些居於小撒哈拉的非洲人,膚色並不比那些西班牙人、義大利人、希臘和黎巴嫩人深。
鼻子的不同:出生在乾冷氣候裡的人,往往有一個比居住在溼熱地區的人更鉤的鼻子。鼻子的作用是在空氣進入敏感的肺組織以前使它溫暖和滋潤。空氣越冷越乾燥,就需要越多的表面面積來使空氣具備恰當的溫度和溼度。白人的鼻子往往比黑人或東方人的鼻子長一些、鉤一些。然而,種族內部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東非高地的非洲人的鼻子比溼熱低地的非洲人的鼻子長一些。
身材的差異:這反映在大多數北方人的臂、腿和軀幹比熱帶人短,身材比較粗壯。同樣,這也是對冷熱的適應。減少熱量損失的一個方法是使身體的皮膚面積(與體重或體積相對而言)小一些,以避免熱量散發。而為了避免過熱,最理想的身材是體瘦、四肢長。因此,大多數非洲人往往比北歐人瘦長,北極人的四肢最短。
頭髮可能也產生實際的作用,但還沒有明顯的證據。有人提出,非洲人比較緊密的鬈曲頭髮使頭頂絕熱的性能比直的或波浪形的頭髮好。與人們的意料相反,黑頭髮在這方面的作用比白頭髮好。陽光在頭髮的外層被吸收並轉換成熱,這種熱直接向空中輻射。北極動物需要吸收太陽光的熱,它們身上常見的白毛實際上是透明的,光可以透過它們傳到絨毛層,使熱積聚在絕熱層內,把它保存下來供加熱用。
還有一些顯然中性的特點在人種之間是有差別的,這些特點有——
血型:在一些種族中某一種血型的人很多。美國印第安人絕大多數是O型——一某些地區達到百分之百。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以及加拿大西部印第安人中最常見的是A型,在印度北部、亞洲其他地區以及西非,常見的是B型。
味覺:某些人能分辨出某種味道,而另外的人卻不能。這種能力對生存雖無大影響,但明顯是一種遺傳特徵。一個味覺測驗發現:百分之五十至七十的澳洲人能嘗出測驗的味道,歐洲人是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東亞是百分之八十三至百分之一百,非洲人則是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九十七。
可以單純列舉任何特定時期人種的特點,定出人種分類的方法。然而,這樣的人種概念對像智人這樣一種高度流動的、不斷變化的人種是不適的。從眼前看,人種可能是可以區別的,但從生學的長遠觀點看,種族有生有滅。新的種族出現了,而後又同鄰近的種族混合,產生新的、具有族穩定性的居民,最後,這些群落的基因流到鄰近的群落,繼續產生一個種族取代另一個種族的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