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歷史京劇《春秋二胥》6月上海獻演

2021-01-07 搜狐網
春秋二胥海報


  上海京劇院新編歷史京劇《春秋二胥》即將於2014年6月28、29日晚上演於上海天蟾逸夫舞臺。該劇由上海京劇院著名花臉演員安平和上海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傅希如領銜主演,並由京劇界的資深導演續正泰、白雲明執導。

  該劇以春秋時代原本一對相敬相惜的好朋友伍子胥與申包胥因為家仇國恨而相互糾葛的故事為題材。楚平王荒淫無道,父納子妻。太傅伍奢直言諫阻、遭奸臣讒害滿門三百口被無辜抄斬,在好友申包胥的幫助下,伍奢次子伍子胥作為伍門唯一的倖存者逃出了楚國。申包胥因此下獄。

  十九年後,伍子胥從吳國借兵殺到楚都郢城腳下,楚國新君楚昭王從死牢中赦出了飽受煎熬的申包胥,希望勸退伍子胥的虎狼之師。剛剛出獄的申包胥拖著羸弱的軀體匆匆趕到了吳營……

  然而,這一對生死故交卻因為各自不同的人生遭遇及人格理念,一個執著報家仇、一個堅持捍衛國家存亡,最終站在了彼此的對立面,背道而馳…….

  創作緣起——遵循大史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

  該劇劇本從醞釀、策劃到成文、定稿歷時四年之久,五易其稿。該劇的編劇是上海京劇院的創作部主任馮鋼,他透露之所以選擇該劇為創作題材,是因為1990年還是大學生的他曾觀看過上海京劇院當年創排的一部新編京劇《伍子胥復仇記》,當年這部戲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繼續留存在舞臺上。但這段歷史和人物卻引起了馮鋼想要探究的極大興趣。從此,在他心中種下了「二胥情結」。多年後,在和出品人也是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的一次閒聊中聊起當年的此劇以及想寫「二胥」題材的念頭,兩人對此一拍即合。

  《春秋二胥》劇本於2010年啟動策劃。全劇以申包胥幫助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十九年後伍子胥帶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申包胥勸誡伍子胥放下仇恨、捍衛楚國的史實為基礎, 豐富了申包胥幾次勸諫伍子胥的戲劇動作,著重刻畫了伍子胥和申包胥的人物內心及人性的碰撞與糾葛。該劇是以史實為骨架、以人性為血肉創作而成的一部厚重的歷史悲劇。

  世事不止黑白、進退如何抉擇、是非拷問人心——探討人性的複雜性的悲劇

  伍子胥和申包胥兩個本受朝廷重用、相敬相惜的青年才俊,由於楚平王個人的行為,造成了朝廷的震動、生靈的塗炭、和個人命運的急轉直下。兩位在突如其來的災難和變劫下的不同選擇是全劇的戲劇衝突核心:伍子胥在不公命運下,選擇捍衛家族的尊嚴、要血洗滅門仇恨;申包胥卻大義凜然的選擇放下個人恩怨、捍衛國家民族存亡和維護黎明百姓的安危。

  然而,兩人的行為都有各自堅信的正確與合理;於是,昔日有救命之恩的兄弟成了對立的敵人。這正與黑格爾的悲劇理論相契合:悲劇的實質是倫理的自我分裂與重新和解,倫理實體的分裂是悲劇衝突產生的根源。悲劇衝突是兩種片面的倫理實體的交鋒。衝突的悲劇性在於:這種衝突中對立的雙方各有它那辯護的理由,而同時每一方拿來作為自己所堅持的那種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內容卻只能是把同樣有辯護理由的對方否定掉或破壞掉。正如伍子胥堅持復仇的理由是平王的昏庸致死伍家無辜的三百口命喪黃泉,他做這一切是為了替天行道;而申包胥雖對伍門的不幸同情,但對於伍子胥「仇一人而戕一國」的「倒行逆施」的行為是極為痛心的。所以他最終與伍子胥決裂,並堅持「舍小義、取大義」的信念,即國家民族的存亡與黎明百姓的安危是真正的「大義」。

  《春秋二胥》試圖探討災難面前人性的複雜性,即世事不止黑白、進退如何抉擇、是非拷問人心。仇恨及報復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稟性,是人性複雜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人類始終難以擺脫的心理困境,但是隨著文明的發展和理性精神的蘊育,人類應該有勇氣去思考和避免因為仇恨而帶來的更大的人道災難和人性摧殘。

  《春秋二胥》想傳遞給觀眾: 在人類經歷了災難與痛苦之後,我們仍願相信,人性中的善良、純真、柔軟和愛,與它所有對立面一樣,堅固存在!

  「一桌二椅」的美學手段——向京劇本體致敬

  空靈的風格、極簡的形式、京劇本體的寫意性的運用以及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元素的體現構成了此劇的舞美的風格。寫意是京劇本體的靈魂,也是戲曲舞臺設計的首要原則。《春秋二胥》的舞美設計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本體、發揚寫意特色的審美追求。

  該劇的故事推進始終圍繞著固定空間楚國城池展開,這也給舞美設計在創作時提供了一個核心的基礎。該劇布景始終以城池為脈絡,布景的變化是伴隨著情節的發展而進行的。觀眾將在舞臺上見到「楚城」、「攻城」、「淹城」、「滅城」四個重要階段。

  而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新編歷史劇不同,我們將不會在舞臺上見到極為奢華和複雜的實景場面,取而代之的是設計師運用的「七巧板」式的平面模塊。在幾塊模塊的拼接下,一個倒梯形的平面布景出現在舞臺正中央的紗幕後,從而,楚國城池和王宮也被清晰的呈現出來。 隨著劇情的發展,「攻城」、「淹城」、「滅城」仍然通過這些模塊的自由組合、拆裝被巧妙的分層次的呈現。攻城時,主要模塊將從正中央,移到舞臺下場門,演員將在舞臺右側進行表演;淹城時,舞臺表演區的平臺分開,喻意楚城被決堤灌水,百姓限於水深火熱。而滅城時,象徵城池的屋頂下降,喻意楚國淪陷失守。

  春秋戰國時代是青銅器的鼎盛時期,因此劇中的舞美大量採用了青銅器的元素。舞美布景的模塊表面被做成了歷經歲月腐蝕的青銅器的質感。這些青銅質感的模塊在劇中既是王宮、城池、又是宗廟,亦或是戰場,這正和京劇本體的「一桌二椅」的象徵意境如出一轍。

  舞美設計師鄭加傑說:「我們這裡所說的一桌二椅,已不是單純意義的實體,而是一種虛擬、寫意的美學手段。在有限的元素下,通過簡單的拆分、組合,演變出不同的時空,將戲曲寫意的特色發揮到淋漓盡致。」

  該劇中的「一桌二椅」的舞美手段已從傳統意義的橫向調度走向了縱向調度,既有舞臺的平面空間的調度,又體現在了布景的空間調度。 一種鮮少出現的「三維」的空間調度處理手法成為了該劇的舞美設計的最大特色。

  給舞臺做減法——極簡主義的表演空間

  簡約、空靈是和主創們一致追求的美學風格。演員通過表演來點染環境,觀眾通過想像來感悟內涵,共同成就了戲曲的空靈之美。《春秋二胥》的舞臺表演區只留有一塊平臺,簡單、乾淨。因為戲曲本身有著極為豐富的藝術手段:演員的流派表演、程式化的手段等。如在舞臺上一人就可以跑出萬裡江山、千軍萬馬,這些都是戲曲本身不可替代的寫意特性。舞美設計給舞臺做減法等於是給演員和觀眾做加法。為演員留出足夠的表演空間,其實也是為觀眾留出更多的想像和思考空間。

  去奢華、留古樸——帶觀眾走近「考古現場」

  本劇在服裝設計上有了一定的創新和探索。在此劇中,觀眾看不到以往京劇舞臺上較為鮮亮的色彩,和層次豐富的刺繡。伴隨著舞美布景中青銅器的紋路,觀眾仿佛有置身考古現場的真實感受。

  為了營造全劇沉重壓抑的氛圍,本劇服裝面料採用了特別的「做舊」印染技術,有類似彩陶的斑駁質感,並採用了大量的傳統蘇州繡娘的平金繡工藝。

  服裝設計秦文寶介紹他的設計靈感來自春秋戰國時代民間流行的彩陶和青銅器元素,他將彩陶色系延伸到了人物服裝的色繫上,並且賦予每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符號。他說:「青銅器當中的某種藝術效果具有現代性,例如上面的金箔,永遠不褪色的金,象徵永恆;青銅受到腐蝕以後的斑駁和滄桑很具藝術感,兩種不同材質並置在一起時產生的獨特的美,我想把這種美感附著在服裝上去體現。」

  古韻悠揚、直指人心——唱腔、音樂只為塑造人物

  本劇是一出花臉老生的唱工戲,導演續正泰同時也擔任了該劇的唱腔設計。續正泰的唱腔設計在京劇業內有口皆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不失創新,尤其注重唱腔與人物的貼合。他說:「唱、念、做、打中「唱「一定是最要的。過去,演員追求唱腔、流派,而在今天我們更應該追求人物的表現。我們不能一味的賣弄唱腔,只為贏得觀眾廉價的叫好,而是要應該真正去打動觀眾。我們要恰當的運用流派去表現人物。比如,安平的伍子胥是個悲劇人物,不能把唱腔設計的像包公或者姚期一樣。「

  本劇將有多段反應人物矛盾、掙扎心理的「反二黃」唱腔,旋律感較強、感情色彩較濃。此外,還有兩段表現伍子胥和申包胥十九年後重逢及訣別時的兩人的輪唱,一段「西皮」、一段「反二黃」,既耐聽又耐人尋味。

  配器方面,將會採用大量中國民族樂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樂器排簫。據悉,排簫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在漢墓和敦煌壁畫裡都有出現。排簫的運用將會把劇中的歷史感和人物的悲涼渲染到極致。此外,營造古樸、蒼涼氛圍的古琴、和壎也會運用其中。而描寫人物心理和製造恢宏場面的弦樂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中、小提琴的運用也會令人在觀劇的同時獲得聽覺的享受。

  附件1 劇目演職名單

  新編歷史京劇 《春秋二胥》

  上海京劇院創作演出

  編劇:馮鋼

  導演:續正泰 白雲明

  作曲:續正泰 金樂華 林源 張雪 周貝來

  領銜主演:安平 傅希如

  主演:高紅梅、楊楠、吳向軍

  附件2 主創人員簡介

  馮鋼 編劇

  上海京劇院國家二級編劇,上海京劇院院長助理、藝術創作部主任。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藝術碩士(MFA)。長期從事京劇史料、理論的整理、研究工作,曾參與編撰反映上海京劇歷史變遷的志書《上海京劇志》。創作小戲《抉擇》(與人合作)獲上海市小劇(目)節匯演「劇目獎」。擔任新編歷史京劇《成敗蕭何》文學編輯。作品新編京劇《王子復仇記》獲廣泛好評,獲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先驅天使獎」。

  續正泰 導演

  江蘇省演藝集團國家一級導演、作曲。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主要作品有《華子良》、《胭脂河》、《成敗蕭何》、《曹操父子》、《雷雨》、《瀘水彝山》、《醒醉記》、《孫安動本》、《香蓮案》等。曾多次獲得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文華獎、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等榮譽。

  白雲明 導演

  山東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武生。資深導演。擅演劇目有《鬧天宮》、《挑滑車》、《鐵籠山》、《八仙鬥白猿》等。導演作品有《奇襲白虎團》、《春秋霸主》、《鐵道遊擊隊》、《鄭和下西洋》、《香蓮案》、《鐵血鴻儒》、《穆桂英掛帥》等。曾多次獲得文華導演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等榮譽。

  安平 飾伍子胥

  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裘派花臉。畢業於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師承夏韻龍、尚長榮、李長春、李榮威等。代表劇目有《成敗蕭何》、《紅沙河》、《鍘美案》、《連環套》、《斷密澗》等。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等。

  傅希如 飾申包胥

  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餘派老生。畢業於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師承張文涓、關松安、李浩天、童強、朱秉謙等。代表劇目有《王子復仇記》、《上天台•打金磚》、《野豬林》、《四郎探母》、《紅鬃烈馬》等。曾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新人主角獎」、中國戲曲紅梅大賽「紅梅大獎」、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評比展演「優秀表演獎」等。

http://yule.sohu.com/20140523/n400041865.shtml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40523/n400041865.shtml report 5415 春秋二胥海報上海京劇院新編歷史京劇《春秋二胥》即將於2014年6月28、29日晚上演於上海天蟾逸夫舞臺。該劇由上海京劇院著名花臉演員安平和上海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

相關焦點

  • 京劇《沙家浜》獻演「九棵樹」~驚了!沙四龍原型曾生活在奉賢
    京劇《沙家浜》獻演「九棵樹」~驚了!10月15日晚上,由上海京劇院獻演的現代京劇《沙家浜》在九棵樹開啟疫情後的首場演出。對於九棵樹這個舞臺,王慧也感到非常親切,就在10月1日,王慧曾在九棵樹與王珮瑜同臺獻演。
  • 京劇「黃金搭檔」于魁智李勝素將來漢 為江城獻演三出京戲經典
    湖北日報訊 (記者農新瑜、實習生彭潔茹)著名老生于魁智與梅派青衣李勝素,被譽為我國京劇界的「黃金搭檔」。記者從湖北省演藝集團獲悉,對武漢感情深厚的這對「黃金搭檔」,將率京劇「國家隊」再度來漢,於12月13日晚在京韻大舞臺演出折子戲專場,帶來《扈家莊》《李逵探母》《大登殿》三出好戲。近年來,于魁智與李勝素曾兩度率國家京劇院來漢做客「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活動。
  • 浙江京昆藝術中心連續兩晚重返舞臺獻演國粹京劇大戲
    6月11日晚率先登場的京劇專場,是浙江京昆藝術中心(京劇團)參加「國家藝術基金」京劇流派「高研班」的浙京優秀學員的匯報演出專場,演出劇目是京劇經典劇目《洗浮山》《文昭關》《春閨夢》和《女殺四門》,由北京、天津和上海的京劇名家李軍、王平、李佩紅、李亞莉分別傾情傳授,浙京優秀青年演員傅玉、毛泠瓔、安麗娜、崔寶玉擔綱主演,王峰、姜振宇、陳瑞雲、錢少波、李星星等浙京優秀青年演員聯合配演
  • 新編戲《貞觀盛事》入選「京劇電影工程」,舞臺電影版將開拍
    新編京劇《貞觀盛事》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不是一部經典的作品,作為新編歷史劇,能演出20多年已經很不錯了,還拍攝成了3d電影,新霽個人覺得從各個方面看,有優點但是也有缺點,從演員陣容來看是非常豪華的,有尚長榮、關棟天、夏慧華、朱世慧、陳少雲等名家名角聯合演出。
  • 新編現代京劇《追夢》成功首演
    1月6日晚,由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德州市京劇藝術研究院創排的新編現代京劇《追夢》在德州大劇院成功首演。新編現代京劇《追夢》講述了一個當代青年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毅然放棄城市安逸的生活環境、優越的工作平臺,回到家鄉椹仙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艱苦奮鬥,讓全村人就近就業,解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夫妻分居等困難,真正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的特色路,譜寫了新時代農民的幸福新篇章。
  • 藝起前行|京劇《李大釗》上海開演: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
    自1916年起,中國共產黨的奠基人李大釗先生曾先後七次來到上海,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奔走呼號、親身實踐;100多年後,2020年9月26日晚,北京京劇院新編現代京劇《李大釗》在上海保利城市劇院上演,獻禮建黨100周年,同時參加「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
  • 新春京劇晚會亮相上海大劇院 414張公益票惠民
    東方網記者周晏珵1月6日報導:1月18日,來自京滬兩地京劇名家和著名琴師將匯聚上海大劇院,舉辦「2014上海新春京劇晚會」。該晚會不僅創新採用大型民族管弦樂進行配器伴奏,還將全場三分之一的票以80元的優惠價進行出售。
  • 越劇節 新編歷史故事劇《清簡樊瑩》獻演越劇節
    劇團先後招收了9批學員達百餘人,辦過6期藝訓班,不斷給該團輸送新的藝術血液。1985年9月第9批學員藝訓班在杭演出《吃醋封相》7場,省內各報相繼發表評論、圖片介紹,譽之為「浙西越劇小百花」。浙江省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為之錄音、錄像並在全省播出。  該團演古裝劇或現代劇都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尤以女子越劇演現代劇而馳名省內。
  • 【最新開票】上海京劇院首次來東營演繹經典---《智取威虎山》
    並且在1976年還曾赴日演出 所以很多人對《智取威虎山》的印象始於它 現在上海京劇院將帶著它的經典 於2020年12月6日在雪蓮大劇院上演 這更是上海京劇院首次
  • 京劇:形成於北京,得名於上海
    所以,「三慶班」演罷祝壽戲,並未南歸,而是留在北京繼續進行民間演出。「三慶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又吸收了崑曲、弋陽腔、梆子腔等劇種的表演技藝,使自己更加豐富,不久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劇種。「三慶班」獲得成功後,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等徽班進入北京,徽班逐漸稱雄於北京的劇壇。這就是所謂的「四大徽班進京」。徽班進京開始了我國「國劇」——京劇的孕育期。
  • 新編傳統戲京劇《千秋忠烈》即將首演 橫跨三行當極考驗功底
    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將於10月15月至11月15日在寶雞舉辦。作為本屆藝術節32臺參評劇目之一,由陝西省京劇院創排的愛國主義新編傳統戲京劇《千秋忠烈》將於9月23日在西安人民劇院首演。陝西省京劇院藝術總監、國家一級演員張強將在劇中一人分飾三個角色,橫跨武老生、武小生和老生三個行當。
  • 新編原創京劇《梅花簪》首次進京 兼具傳統之魂與現代之美
    新編原創京劇《梅花簪》首次進京 兼具傳統之魂與現代之美 2019-11-15 11:33: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苑菁菁 責任編輯:
  • 口碑佳作京劇《鑑證》亮相中國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12月15日,新編京劇《鑑證》在上海長江劇場紅匣子上演。該劇以「光緒帝死因」為題材,自今年九月在南京首演以來,熱演不息,收穫了喜人的票房與口碑。  京劇《鑑證》從「清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這一重大史學研究成果說起,講述光緒帝在死前十天裡,與歷史傳聞中有投毒嫌疑的慈禧太后、隆裕皇后、袁世凱、李蓮英的最後接觸,以及同珍妃超越生死的真摯愛情。
  • 「京劇的夏天」
    為豐富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廣大觀眾觀演需求,國家京劇院與湖北省京劇院聯合全國兄弟院團舉辦為期30天的「京劇的夏天——全國京劇院團線上抗疫展演月」。8月8日至9月6日每晚19點30分,全國18家京劇院團的28部優秀劇目、2場名家名段演唱會將在學習強國、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快手、央視頻等平臺同時上線。
  • 跨年演出季 精彩演不停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排演的精品小劇場話劇《江小東和劉小文》將從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8日在天津人藝實驗劇場上演5場,該劇院的經典大戲《雷雨》將於2021年2月14日至17日在天津大劇院連演三天。由天津兒藝演出的兒童劇《灰姑娘》《甜心寶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將給小觀眾帶來快樂。  天津京劇院將為觀眾獻上《群·借·華》《包龍圖》《雙嬌奇緣》《龍鳳呈祥》四部大戲。
  • 上海舞臺:信仰的力量,激勵今天的心靈
    (上海歌劇院供圖)     原標題:申城舞臺流動紅色聲音,多臺作品近期上演 信仰的力量,激勵今天的心靈     歌劇《江姐》、新編現代京劇《浴火黎明》、音樂會《永恆的豐碑》、民族音樂會《東方的太陽》、舞劇《長徵·九死一生》等演出,將在近期滬上舞臺交織出激情澎湃的紅色「主旋律
  • 京劇《穆桂英掛帥》10月3日將上演 李佩泓「掛帥」再出徵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9月15日報導:10月3日,京劇《穆桂英掛帥》將再度獻演上海大劇院,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這也是《穆桂英掛帥》在時隔10年之後再現申城舞臺。  京劇《穆桂英掛帥》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市重大文藝創作資助項目,上海戲劇學院製作出品。本劇由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上海青年京崑劇團演出,古凡機構旗下上海好樂文化傳媒獨家營銷,已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曾擔任藝術顧問,李佩泓、陳少雲領銜主演。
  • 京劇盛會連演三天!2020福田區第三屆京劇藝術節啟幕
    12月21日晚,由國家京劇院一團領銜的2020福田區第三屆京劇藝術節開幕演出——《八仙過海》《現代經典傳統名段演唱會》,在深圳福田區拉開了精彩序幕,藝術節以惠民便民的形式普及京劇,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共同參與到弘揚京劇文化的行列。
  • 事業單位文史常識之「京劇」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當時為給乾隆祝慶,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來到京城獻藝,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在融合崑曲、秦腔、京劇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的基礎上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快速發展,到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京劇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