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Fierce Pharma等外媒消息,暉致此前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計劃關閉或剝離多達15個製造工廠,並可能裁員至多9000人,這佔其全球45000名員工總數的20%。
這項計劃涉及的工廠有位於西維吉尼亞州摩根敦、愛爾蘭巴爾多伊爾和波多黎各加瓜斯的口服固體製劑工廠,以及位於印度的11號和12號API工廠。
據報導,就在最近,暉致已經完成了在波蘭的一個注射劑生產基地的剝離。就剝離這些工廠的原因,暉致表示主要是由於產能過剩或產品轉移等因素。
暉致表示,裁員將在未來幾年分階段進行,目前已經承諾為這些設施尋找潛在買家,以儘可能保留就業崗位。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的消息來看,暉致相關的重組裁員計劃,暫不涉及中國市場。
據悉,暉致(Viatris)是邁藍和輝瑞旗下業務部門輝瑞普強合併後的成立新公司,202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17日開始在納斯達克進行正常交易;總部位於美國,在美國匹茲堡、中國上海和印度海德拉巴均設有全球中心。暉致的全球產品組合包括超過1400種已獲批的化合物和生物製品,覆蓋廣泛治療領域(涉及非傳染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
才剛成立一個月的時間,暉致就不斷的進行改革和調整。在11月份的時候,就爆出進行產品線調整,醫院代表裁員200個,OTC代表增長400個名額,KA增加100個名額,DM可轉崗KA;AND和WGL與XLB合併;肝病獨立隊伍的消息。
所以從上面的調整中不難看出,企業未來的方向將重點布局OTC市場;受國內藥品帶量採購的影響,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佔據大量市場份額,進口原研藥企業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醫藥市場。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知名藥企裁員
對於從事醫藥行業的人員來說,因今年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藥企為削減成本的輸出,或調整戰略結構等原因,所以就會選擇調整人員結構。
10月,Ironwood Pharmaceuticals宣布正在進行組織架構改組,包括裁減多達100名全職員工以及暫停旗下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藥物IW-3718的研發。
8月,梯瓦製藥宣布將削減其位於以色列Neot-Havav的活性藥物成分(API)工廠的350個職位。據悉,此次裁員是梯瓦「全球優化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2022年2月前精簡工地運營和人員。
4月8日(當地時間4月7日),美國生物製藥公司Sage Therapeutics宣布了重組計劃,其中包括將裁員340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53%。
3月初,美國生物製藥公司Unum Therapeutics 表示,將裁員43人,約佔總職工人數的60%。精簡人力後,Unum希望將精力集中在臨床前計劃上。
2月-3月,GSK、默沙東和賽諾菲三家跨國藥企宣布了業務拆分計劃,這也會帶來一批醫藥代表的崗位變動:默沙東剝離女性健康產品、成熟產品和生物仿製藥,成立新公司;賽諾菲將歐洲的六個原料藥生產基地合併在一起,創建一家獨立的原料藥公司,還公布剝離消費者健康業務的計劃;GSK擬剝離部分抗生素業務。
裁員只是暫時現象
業內有些聲音將藥企裁員歸咎於受疫情影響,其實不盡然,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全世界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但對於藥企而言,削減成本、優化結構、聚焦優勢業務以發揮最大效能才是裁員的主要原因。
但是除了裁員的消息外,還是有許多藥企不僅沒有裁員,還上調了薪資等福利待遇。據媒體報導,拜耳、默沙東、輝瑞、西安楊森、參天製藥、羅氏等多家藥企均在薪資和獎金政策方面作出了正向調整。
據薪酬分析平臺「薪智」最新發布2020年上半年市場薪酬白皮書顯示,相對於其他行業,醫藥行業的薪資漲幅仍然保持上升趨勢,而在整個行業中,醫藥代表的薪酬水平也在保持前列。
總的來說,醫藥行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裁員只是暫時現象。對藥企,還是從事醫藥行業的人員來說,加強規劃和調整優勢,才能在洗牌的大市場上穩住陣腳。
內容來源 | 醫藥資訊地方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