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建材雜誌 ,作者本刊記者
中國建材雜誌
《中國建材》雜誌官方帳號。獲取行業資訊,對話行業領袖,服務行業人群。
中國建材集團一直是備受行業關注的中央企業,其發展軌跡鮮明地勾畫出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航路。在全國新冠病毒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全面恢復經營的當口,中國建材雜誌記者參加了中國建材集團與行業媒體洽談會,參觀了集團展廳,採訪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深入了解了這家全球建材行業都在關注的「龍頭老大」疫情期間防疫抗疫、復工復產、生產經營以及未來的戰略思路和經營發展舉措。
行業媒體洽談會現場
採訪過程中,周育先同記者分享了中國建材集團在疫情期間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展現了中國建材集團正在開啟的材料產業投資公司新航程……
扛起央企責任
全力防疫抗疫 全面復工復產
新冠病毒疫情突發,席捲全球,攜手抗擊疫情成為重中之重的天下大事。中國建材集團定下了「思想上重視、措施上落實、行動上落地」的原則,班子全程在崗指揮,全集團行動起來,扛起央企三大責任:對內嚴防疫情,全力支持抗疫,全面復工復產。
對內防疫,確保萬無一失
「中國建材集團春節期間有180多家企業不能停產,200多個海外工程項目不能停工,超過3.5萬名員工堅守一線,防疫壓力非常大。」大年初二,周育先趕赴位於浙江桐鄉的中國巨石,看望了堅持在生產一線的職工,調研檢查了防疫情況,又連夜趕回北京總部,安排部署嚴格的防疫措施,制定了緊急應對突發感染的方案。從大年初三開始,之後的一個多月,集團總部取消了周末休息日,全力保證整個集團抗疫指揮系統的高效運轉,從上至下嚴防死守,以確保內部防疫不出紕漏。周育先說,保證職工的生命安全,是最令人欣慰的一件事。
支援抗疫,傾盡所能
全國支援疫情重災區武漢和湖北,是抗疫鬥爭的關鍵之戰。在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中國建材集團以最快速度匯集了首期2500萬元現金捐款支援疫情嚴重地區,截至目前捐助現金及實物合計價值超過5400萬元;還安排所屬海外公司和國際貿易公司積極利用海外渠道採購防疫物資火速支援國內;集團在境外十幾個國家的合作夥伴也在第一時間捐贈了26萬個口罩;集團新材料板塊及時為抗疫前線提供了南京玻纖院的高效玻纖過濾紙、中國建材總院的高精度紅外鏡頭、凱盛君恆的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瓶、山東工陶院的陶瓷平板膜等;北新建材的石膏板、輕鋼龍骨和中國復材的醫用抗菌地板,直接支援了火神山和雷神山等醫院建設;集團各地水泥企業也根據當地政府的需要開動起來,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
緊急馳援全國72項抗疫工程
全面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發展
目前,中國建材集團三大業務板塊1300多家企業已全面復工達產,一季度銷售收入和利潤指標好於預期,跑贏大勢。周育先表示,二季度經營指標是可以預期的。其中新材料板塊在抗疫情況下,一季度依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部分企業同比都是正增長,比如風機葉片向澳大利亞、南非、日本、美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8個批次共計292兆瓦。水泥板塊一季度本就處在冬季停窯、錯峰壓減產量期,影響不是特別大,三月份上升勢頭明顯。疫情發生以來,集團水泥企業持續保障了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機場、水電等國家59個重大工程供應,50萬噸特種水泥應用於白鶴灘電站、烏東德電站等工程,協同處置了61噸醫療垃圾。工程板塊一季度業績平穩,集團200多項水泥、玻璃、光伏、餘熱發電、多元化等海外工程克服重重困難,努力推進工程建設,一批海外項目圓滿完成任務,部分項目甚至提前完成計劃。
裝船出口的風機葉片
中國建材集團迅速部署,釐清思路,確定方法,科學指揮,全集團行動迅速,落實有力,關鍵時刻擔當起了「頂梁柱、頂得住」的央企責任。
明確三足鼎立業務方向
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
在中國建材集團展廳,記者看到了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格局,這也是集團未來發展的三大主要板塊。
基礎建材是壓艙石,未來要持續升級
基礎建材主要以水泥為主,傳統玻璃大部分則轉型成新玻璃業務。周育先介紹說,「我們基礎建材的體量很大,一年有4億多噸的銷量和5億多噸的產能,是中國建材集團的壓艙石業務,下一步主要圍繞著數位化、智能化、綠色環保去提升。」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打造了泰安中聯、蕪湖南方、遵義賽德、甘肅武山、槐坎南方等智能化生產線,以及一批花園中的工廠、森林中的工廠、草原上的工廠。在全國11個省份擁有24條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其中處置危險廢物項目13個、固體廢物項目6個、生活垃圾項目5個,合計年處置規模達242萬噸。「我們正在計劃開展水泥廠的開放日活動,也請公眾、社會媒體、專家學者等去看看,了解我們基礎建材持續升級的成果。」
水泥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基礎設施建設
新材料有很大的潛在優勢,未來要加快產業化發展
周育先告訴記者,中國建材集團目前的3.8萬名科技人員絕大部分集中在新材料板塊,集團榮獲的5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也全部集中在新材料領域,其中高端玻璃纖維、高性能碳纖維、超薄電子玻璃3個新材料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且都做到了大規模的工業化量產,石膏板、玻璃纖維、超薄電子玻璃項目還榮獲了中國工業大獎。周育先介紹:「最近我們圍繞集團戰略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結合疫情期間大討論的成果,又提出了第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包括複合材料、信息顯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種功能材料、人工晶體與陶瓷材料、礦物功能材料等領域,目的是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打造新的增長點。前不久,我們與中國商飛籤訂了核心戰略夥伴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航空複合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方面加強合作。這兩天,我們還走訪了中石化,圍繞新材料、關鍵核心裝備製造的聯合研發等合作進行交流,共同推進新材料事業的發展。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讓新材料板塊的科研成果爆發出來,既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工程、卡脖子技術、卡脖子材料的問題,也能夠為集團創造可觀的銷售收入和利潤。」
5.0中性硼矽藥玻生產線
工程技術服務是固有優勢,未來要聯合走出去
中國建材集團的基礎建材(水泥、玻璃)國際工程已經連續12年領跑全球,周育先說,基礎建材和工程技術服務兩個板塊,要通盤考慮推進國際化的問題。以往的經驗證明,國際市場的價格戰是很激烈的,單個實力不強的小公司如果扛不住,幾年後就會很被動。中國幾家有實力有意向的大公司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聯合起來,共同走出去,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才能強,這樣中國最強的技術和最強的系統集成就能轉化為成本最低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充分展示中國水泥的優勢。「我們不僅能夠建世界一流的水泥廠,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業績。」
確定「4335」指導原則
全面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工作
中國建材集團這些年從產業、科研、國際化到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2018年12月,集團被批准為國務院國資委系統17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之一;去年9月,集團的試點方案獲國資委批覆。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正按照方案全面推進改革試點工作。
認真復盤總結,促進高質量發展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還沒有明確的成功模板,改革工作需要不斷地探索推進。」周育先說,利用疫情期間不能出差的機會,集團領導班子帶領大家進行了認真的復盤總結,思考總結這些年做了什麼,值得肯定和發揚光大的是什麼,需要做哪些改善,然後有針對性地提升改進。這段時間,中國建材集團做了投資、資產、人力、薪酬激勵等方面的回顧,板塊公司也進行了系統剖析。數據是客觀的,透過分析數據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這也是引導各企業採用數據分析的方法,從而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建材集團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做好這些回顧和分析,能夠使下一步的投資和發展更加精準、高效,能夠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
圍繞集團戰略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開展學習大討論
明確總部「4335「指導原則,打造戰略管控型總部
結合試點方案,經過總結梳理,中國建材集團確定了一個關鍵點,就是從原來管資產轉變為管股權。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股權怎麼管?要按照法人治理結構去管,根據法人治理結構派出董監事去管,派出的董監事要以管股權的流動性和收益權為重點。周育先說,國務院文件表述得很明確,集團總部部門原則上不直接幹預所出資企業的日常經營。如果管,也是「協商和引導」,而不是習慣的「領導和指導」。國資委2020年改革綱要裡面有一條,就是對國有資本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要有創新的監管方式,不能跟國有獨資、國有絕對控股的企業一樣。那麼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總部該如何管?又該管些什麼呢?
周育先解釋了集團總部「4335」指導原則——「四」,樹立四個理念,即管好股權的理念、通過公司治理結構實施股權管理的理念、通過派出董監事實現股權管理的理念、資本流動和收益收繳的理念;「三」,建立三個閉環體系,即以薪酬為核心的激勵約束機制閉環體系、投前投中投後的投資管理閉環體系、事前事中事後的綜合監督管理閉環體系;「三」,三個繼續堅決堅持,即改革的思路、創新的理念、市場化的原則;「五」,明確總部五大功能定位,即戰略引領、資源配置、資本運作、風險防控、黨的建設。
對於集團總部的定位,周育先進一步闡述:戰略引領是最重要的。戰略決定投資方向,偏離戰略主業、與戰略不相對稱的投資,失敗的概率就很高。戰略確定了,總部還要管的就是資源配置。資源配置除了人就是錢,人的配置比錢的配置更重要。配好了人,沒錢也能變成有錢;配不好人,有錢也搞成沒錢。有了戰略方向,有了資源配置,就可以進行資本運作,在運作的過程中打造成有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控制力和防風險能力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風險防控和黨的建設,這些也是中央對國有企業的要求。
貫徹集團「4335」指導原則,打造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
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中國建材集團還確定了集團「4335」指導原則,周育先對此進行了解讀——「四」,樹立四個理念,即管好股權的理念、深化改革的理念、創新驅動的理念、市場化的理念;「三」,即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投資管理、綜合監督管理三個閉環體系;「三」,實現三個轉變,即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建築材料向綜合材料轉變、本土市場向全球布局轉變;「五」,打造「五力」企業,即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中國建材集團目前正在全力推進改革試點工作,比如建立以「薪酬為核心」加上「中長期激勵機制」的閉環體系。周育先說,集團在這方面開展了很多探索,也是走在前面的。但是靜下心來思考,要全面推行中長期激勵,有一件事情做起來難度很大,需要突破的勇氣,這就是國資委經常強調的改革前提條件,即「三能」機制。這裡說的「三能」機制是指「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高能低」。中國建材集團有500多家企業設立了董事會,董事會規範運作,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就可以有效實現「三能」,才能開展好激勵約束。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正在主動推進「三能」機制建設和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改革,希望將各種激勵工具組成「工具箱」,哪個企業滿足這個要求就可以用這個工具,激發大家幹事創業的熱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更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的一年。在這個特殊時期,作為我國建材行業唯一一家央企,中國建材集團的責任與擔當對全行業有著極其重要的引領示範意義。目前,中國建材集團的戰略定位明確,發展思路和方法路徑清晰,開啟了材料產業投資公司的新航程。我們相信,中國建材集團將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文為2020年第5期中國建材雜誌封面文章
— — END — —
原標題:《訪周育先:中國建材集團開啟材料產業投資公司新航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