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可謂是震蕩前行,全年同比下降0.4%。過去幾年持續拉動中國手機市場增長的智能機換機、通信標準升級、網際網路爆發、低線消費升級等多輪行業紅利相繼淡出,而新的強驅動型紅利尚未形成,同時結合存量飽和、補貼下降、成本上漲、創新趨緩、消費者換機熱情持續下滑等多因素制約,2020年5G商用前,中國手機市場開始進入紅利真空期。
受紅利真空期影響,GfK預計,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全年零售量為4.49億臺,同比下降4%,中國手機市場零售規模進入增長冰封期。
消費升級與行業升級相互推進,關注消費價值深耕GfK預計中國手機市場全年零售額為1.09萬億,同比增長7.1%,2018年年度智慧型手機均價將突破2500元,產品結構會繼續迭代升級,但消費者關注重點逐步由硬體、配置向品牌 、體驗方向轉移,重點關注消費者價值深耕。
品牌集中度加強,形成「T」型格局,進入巨頭競爭時代2016年下半年,TOP5品牌完全固定,頂部品牌依託資源規模優勢,全線擴張,大幅擠壓TOP6-10品牌生存空間,品牌格局由倒三角向「T」型格局演變。
GfK在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第三季度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手機品牌「T」型格局的概念,截至2017年12月,「T」型化相比9月更加明顯。
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將進入巨頭競爭時代,頂部品牌憑藉資源優勢高成本擴張,發掘新細分市場增長點;大象打架,螞蟻遭殃,二線品牌壓力巨大,「穩」成為生存關鍵;網際網路品牌千元以下二次血洗,小品牌面臨生存危機,聚焦「深」處求生。
格局「T」型化向產業上下遊蔓延,全行業集中度加劇2017年,受頂部手機品牌的晶片合作策略調整及規模增長影響,高通、海思晶片份額進一步擴大,晶片集中度提高。
從元器件等產業上遊到ODM,受手機品牌資源的高度集中影響,成熟供應鏈的市場格局會向T型格局演進,而全面屏、FaceID、無線充電、防水、屏下指紋等新技術應用依然會保持強勁動力,但這些功能難以對消費者換機形成強驅動力。
不僅在上遊,「T」型格局也在向下遊滲透,受第三次零售變革驅動,新興智能體驗店將會形成爆發式增長,受宏觀客流遷徙、廠商政策調整、運營成本上漲、產品品類差異、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影響,零售資源也將逐步向頂部集中。
渠道到生產再到全面顛覆,網際網路第三次倒逼行業重塑GfK 在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半年度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廠商、電商推動的第三次零售變革開啟,本次變革核心是創造流量和大平臺的支撐能力,手機單品轉向高低頻復購產品組合,同時店面由傳統的街邊店向ShoppingMall遷徙,第三次零售變革成為網際網路繼零售渠道(天貓、京東線上擴張)、生產廠商(小米等網際網路品牌集中爆發)後,第三次倒逼手機行業變革,對零售、生產、收入、數據、生態、客流等多方面形成衝擊。
第三次零售變革規模化擴張,智能硬體產品迎來新機遇第三次零售變革將進入規模化擴張階段,廠商、電商、零售商等巨頭激進圈地,新興智能體驗店爆發式增長,從客流遷徙、產品品類、銷售體驗、數據應用等方面加速顛覆傳統零售模式,而高線城市將快速進入競品店面肩並肩、面對面、背對背的競爭階段。
依託規模爆發的智能體驗店,智能硬體產業突破了缺乏線下渠道體驗的瓶頸,垂直鏈路全面打通,消費者觸達、認知、體驗頻次幾何級增長,需求規模放大;同時以阿里智能、京東微聯、小米米家、華為Hilink等為代表的行業巨頭積極布局智能生態,智能硬體行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運營商布局5G,加速智慧互聯,補貼分流運營商積極推動5G發展,加速渠道、產品、網絡等方面的智慧互聯轉型,關注點將會由3G、4G時代的手機單品向5G時代的物聯網、智慧城市、車聯網、智能生態、雲服務等多元擴展,終端補貼將會被IoT硬體進一步分流,同時終端補貼在逐步壓降、與用戶價值掛鈎的大趨勢下,5G紅利對於手機單品的驅動力需理性看待。
智能生態角逐,手機廠商、渠道、運營商、家電廠商四國分立行業巨頭積極布局智能生態,搶奪生態入口,打破了原有用戶價值邊界平衡,形成分別以手機廠商、家電廠商、電商和運營商為主導的四大生態集團。
2018年,中國手機行業競爭將迎來新局點,行業各方需要以全新姿態迎接5G紅利!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17-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年度報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