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臉吃飯」安全如何保障?創業者研發3D人臉識別技術,不看顏值看...

2020-12-27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創業英雄匯》)近年來,便捷的智能「刷臉」體驗逐漸風靡,去超市可以刷臉付款,去機場、火車站可以刷臉驗明身份,還有刷臉取款,刷臉開門……也許曾經你倔強地說要靠才華吃飯,可現在,隨著刷臉應用於各個生活場景之中,「靠臉吃飯」時代已經到來了。然而與此同時,人臉信息被「破解」「盜刷」的消息也頻頻曝出,比如用列印照片刷臉騙過了快遞櫃,用視頻騙過了酒店身份錄入系統。那麼人臉識別的應用可以讓老百姓放心嗎?為此,陳俊逸團隊潛心研發了帶有防偽功能的3D人臉解決方案,為智能零售打造安全密鑰。

早在2007年,陳俊逸就對人臉識別的安防應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組建團隊。2010年,團隊研發的第一代人臉識別門禁產品,在國內公檢法、交通、地產等多行業成功應用落地。此後的幾年,陳俊逸團隊還不斷拓展國外市場,將人臉門禁產品推廣到美國。2018年,陳俊逸聯合一支研發3D視覺算法方向的博士科研團隊,潛心研發3D人臉識別技術,推出AlphaLook 3D人臉模組。雙目視覺加散斑結構光的技術,只針對活體人臉進行識別,如果有人想用照片、視頻、甚至於是1比1的高精度矽膠面具盜刷您的帳戶,有了這項技術,那將無處遁形。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算法,通過計算面部的鼻梁高度、嘴唇厚度等三維人臉特徵來完成識別,識別的精度可以達到0.1毫米到1毫米的誤差,識別錯誤率低至百萬分之一,可有效防止偽裝攻擊。

安全性的痛點解決了,秉承「將體驗做到極致」的理念,陳俊逸團隊從光線、身高等多方等細節考慮到產品研發過程中。普通的識別技術在強光下就「歇菜」了,團隊成功突破了室內外光照環境的影響,讓技術在絕大多數的光線環境下都不受限制;用戶在刷臉支付時,不必在費勁脫帽子、摘墨鏡,精準的技術同樣能快速識別;個高、個矮的用戶不必再彎腰或墊腳,技術能實現從1.2-1.9米的高度全面捕捉,解決了不同用戶身高差對於識別的影響。公司僅成立幾個月時,陳俊逸與團隊用技術創新和快速的行動能力,打通了與世界晶片巨頭英特爾的技術深度合作;在公司成立一年時,已與智能家居、門禁、金融、支付等眾多合作夥伴推出落地的產品,並實現量產。

「快魚,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吃掉慢魚」,這是陳俊逸深信不疑的一句話。人工智慧的難點就是應用落地,而陳俊逸團隊在與客戶接洽需求的1個月內實現技術對接,落地新的產品,實現了可快速複製的應用模式。目前,團隊已經獲得了12項軟體著作權,與科技行業合作夥伴推出了3D人臉識別鎖、3D人臉識別智能門、3D人臉識別收銀機、3D人臉識別儲物櫃等多款產品,並不斷優化解決方案,以火眼金睛識別千變萬化,為刷臉時代提供更安全的技術路徑。

回憶在創業早期見客戶時,陳俊逸說他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憑什麼相信你?」而時至今日,陳俊逸團隊已與眾多行業標杆緊密合作,並成功將產品應用到諸多領域。這也印證了陳俊逸當時的承諾:「要讓你相信我,我們只有沒有後路地付出。」如今他仍然時常提起這句話,不留後路,所以奮力前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周五21:3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

本期編輯:邵冠豪

相關焦點

  • 盛視科技: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是自主研發的技術
    貴司在人臉識別領域具有較多的業務,想請教一下貴司的人臉識別技術,是與華為、海康、曠世等進行合作研發,還是完全自主研發呢?在該領域,公司的技術實力能排到前列嗎? 希望能夠予以解答,讓我們對公司更有信心,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的人臉識別技術是自主研發的技術。公司為研發驅動型企業,公司軟體為公司自主研發。
  • 人臉識別60年︱高富平:形式化的同意何以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製圖:馮婧繼機場、小區、智能路燈之後,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延伸到了售樓處。近日,據央廣《中國之聲》報導,多地售樓處上線了人臉識別系統,隱藏攝像頭可以拍下到訪者的臉部信息,進行身份識別和分析,並採取差異化的營銷策略。為避免「殺熟」,一些看房者無奈戴上了頭盔。隱藏攝像頭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在個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它可以抓拍、存儲個人的臉部信息,不同於密碼,人臉無法更改。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先回答五大安全問題
    責任方要不要負責協調所有相關方與小區所有居民籤署安全協議?2、如何選擇做人臉識別系統的第三方企業?對供應商、施工者要有資質要求,並且還要有安裝及測試考核要求。出了問題,如果是供應商、施工者責任,他們也不能一走了之。3、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本身是不是安全?硬體設備、技術、軟體(系統管理軟體、數據存儲方式及方案、終端APP軟體等)是否安全?有沒有國家、行業的產品安全標準規範?
  • 360城市安全:AI安全時代來臨,360視覺構建人臉識別安全生態
    近年來,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一系列產品實現了大規模落地。從手機刷臉解鎖、刷臉支付到刷臉「進門」,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加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此過程中,無論是技術的研發方還是使用方,往往都更為關注技術的可靠性以及技術的應用落地場景。技術應用帶來的信息安、個人隱私的保護等問題,則成為了此階段最易被忽略的。
  • 泉州洛江區的同學們可以「靠臉吃飯」
    日前,泉州市洛江區義務教育階段食堂全面實現「人臉識別」取餐技術學生都可以「靠臉吃飯」!初三年學生家長邱瑞香說:「以前都是錢直接給孩子,總會擔心孩子不按時吃飯,如今使用線上訂餐,孩子每天在食堂幾點吃飯,吃了什麼都可以在手機上看到,我們更加放心。」「從本學期開始,學校全面啟用人臉識別取餐功能,學生無需攜帶現金、餐卡,便可以直接在食堂就餐,費用直接從家長綁定的銀行卡中扣除,既避免了現金接觸同時也提升了效率。」
  • 人臉識別技術升級 戴著口罩也能刷臉打卡
    研發人員戴口罩進行人臉識別檢測。受訪者供圖3月6日,在中國中鐵科學研究院門禁口,員工們戴著口罩和安全帽,排隊陸陸續續「刷臉打卡」。他們沒有摘下口罩或帽子,僅在屏幕前簡短停留,員工信息及體溫狀況就出現在了屏幕上,工作人員也實現了安全、快速入場。
  • 2020人臉識別報告:上萬家企業入局,八大技術六個趨勢一文看盡
    同時 , 《 規劃 》 也提出強化需求引領作用 , 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環境下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 , 在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 利用大數據 、 物聯網等技術分析客戶金融需求 , 藉助機器學習 、 生物識別 、 自然語言處理等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 , 提升金融多媒體數據處理與理解能力 , 打造 「 看憧文字 」 、 「 聽懂語言 」 的智能金融產品與服務 , 這也為人臉識別的安全應用提供了思路
  • 一科時代解密3D結構光人臉識別鎖技術
    目前市場指紋鎖價格競爭激烈,央視非活體指紋不安全曝光等,唯有在功能上尋求新的突破,一科時代公司推出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鎖方案,能有效解決各行業的安全痛點,必將帶來智能鎖行業新的大爆發。一科時代聯合多家品牌鎖廠發布的3D人臉識別鎖,採用了業界領先的結構光技術。
  • 360視覺入局人臉識別:終結行業「裸奔」,「安全」是終極法則
    人臉識別行業繁榮下的「安全」困境 近日,某位重量級大佬的一句「口誤」,把原本沉寂已久的人臉識別行業再次推向風口浪尖,人臉識別技術的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再次成為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邱召強坦言,360公司從2018年起就開始投資人臉識別領域,曾經也想通過收購人臉識別公司來切入這一市場。但是360人工智慧實驗室通過對市面上數十款的人臉識別設備進行了攻防測試後,發現這些人臉識別終端的安全防護效果都不理想。
  • 「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害?
    12月4日,據人民網報導,東莞一些公廁為了防止一些人蹭走更多的衛生紙,安裝了人臉識別供紙機。此舉雖然方便了管理服務,但就該場景的人臉識別運用是否有必要,引起的爭議卻極大。除此之外,另外一個不合理的場景也被曝光。近期,有網友為了應對人臉識別,戴著頭盔去看房。
  • 「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 如何趨利避害?
    12月4日,據人民網報導,東莞一些公廁為了防止一些人蹭走更多的衛生紙,安裝了人臉識別供紙機。此舉雖然方便了管理服務,但就該場景的人臉識別運用是否有必要,引起的爭議卻極大。除此之外,另外一個不合理的場景也被曝光。近期,有網友為了應對人臉識別,戴著頭盔去看房。
  • 李開復「口誤」,螞蟻集團、曠視秒「打臉」,暴露了人臉識別數據...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不小的爭議,矛頭直指用戶最為關心也最為緊張的人臉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螞蟻集團表示,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雙方過往合作僅限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目前雙方已無相關業務合作。
  • 人臉識別誰家強?智能汽車看天際汽車
    近期,為了防止被售樓處人臉技術識別,「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刷臉」這事再一次成為熱點。隨著物聯網和人臉識別技術的飛速發展,從手機解鎖、支付、安檢,到考勤、疫情防控等領域,人臉識別早已被廣泛應用於現代智能生活的方方面面。
  • 測評|3D人臉識別智能鎖走熱,它究竟給用戶帶來了怎樣的體驗?
    如今,隨著人臉識別技術在金融、支付、手機、駕培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刷臉」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智能鎖的普及,消費者對「刷臉開門」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那麼,什麼樣的人臉識別智能鎖才是安全的?人臉識別智能鎖能為用戶帶來怎樣的使用體驗?
  • 免費人臉識別軟體助力智慧養老
    例如,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養老行業,便能給老人們帶來更加細緻的關懷與暖心的照護,使老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科學、智能。保障安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人臉識別門禁一方面可以使得老人們無需再攜帶鑰匙、房卡等容易忘帶、遺失或被偷的小物件,使老人們進屋更加方便。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從技術方案上看, 2D人臉圖像線性子空間判別分析、統計表觀模型、統計模式識別方法是這一階段內的主流技術。 截止2016年11月,成立一年半,研發團隊擴展為200餘名,核心產品是人臉識別系統及IBIS集成生物識別平臺,還具備3D模型、紅外活體、靜默活體等技術,可根據場景需求自由調節。選擇連接硬體、開發與技術,屬於全產業鏈模式,因為人臉識別系統多數情況下需要深度定製,只有這樣,才能在客戶提出需求的情況下迅速反饋,修改,統一用戶體驗。
  • 刷臉時代:如何安全的靠「臉」吃飯、不「丟臉」!
    刷臉時代:如何安全的靠「臉」吃飯、不「丟臉」!經查,該公寓樓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存在沒有告知業主收集、使用信息目的、方式和範圍的問題,同時對業主信息系統防護措施落實不到位,未採取必要的管理和技術保護措施以確保所收集個人信息的存儲安全,導致該公寓350戶業主,1000餘人的個人信息存在洩露
  • 2.0時代|3D人臉識別+可視主動安防能否成為智能鎖行業新趨勢?
    重新定義3D人臉識別智能鎖2019年被業內譽為3D人臉識別智能鎖元年。這一年,大多企業紛紛宣布進軍3D人臉識別智能鎖領域,但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能落地及上市銷售的3D人臉識別智能鎖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概念和技術超前,但用戶體驗卻不佳。
  • 人臉識別技術絕不可濫用
    12-18 08:49:4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楊玉龍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
  • 報告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報告》列舉了十類人臉識別場景(支付轉帳、開戶銷戶、實名登記、解鎖解密、換臉娛樂、政府辦事、交通安檢、門禁考勤、校園/在線教育和公共安全監管),回收匿名問卷2萬餘份,旨在了解人臉識別的使用情況和公眾的安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