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他被譽為豐臣政權內相,為何卻被迫自殺?

2020-12-15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被譽為豐臣政權內相,為何卻被迫自殺?

日本戰國時代,被後世尊為茶聖的千利休,據傳是因為惹火當時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才會被賜死。他被賜死是因為在大德寺山門上的利休像,跟他一樣不把尊貴人士放在眼裡,態度高傲、行為僭越,但本應與他同罪的大德寺古溪和尚們卻被赦免。

有人認為這是出於茶人千利休的堅持,讓他至死都要貫徹自己的茶道。這個看法也沒有什麼不對。當時的千利休曾經是豐臣秀吉的得力助手,與秀吉之弟大納言秀長一起為豐臣政權效力,受到秀長死亡的影響,死於秀長身故之後。

千利休原本只是一介茶人。他是自由都市堺的納屋眾之一,以織田信長的茶頭身份走入歷史。在織田信長身亡後,成為下一代天下人豐臣秀吉的親信,在豐臣政權力佔據一席之地。因此千利休受到的嫉妒、憎恨、敵意非比尋常,到了晚年幾乎處於各種責難中。

全盛時期的千利休擔任豐臣秀吉的政治顧問,大納言秀長曾說過:

「私事找宗易(意指千利休),公事找宰相(意指秀長)。」

豐後的大友宗麟則感嘆其地位是:

「除了宗易之外,無人能對關白大人進言。」

由此可見,千利休的在豐臣政權中的地位,甚至有人稱其為內相。因此,後世整理的《南方錄、《松風雜話》、《茶話指月集》、《茶道望月集》等書中,多多少少都有介紹千利休的桀驁不馴。

再加上他對於金錢異常執著,從史書中,可以看出他為了利益,完全不顧別人死活。

關於千利休的利益至上主義,當時大和興福寺多聞院住僧英俊曾在他的手記中,痛罵他為「死禿驢」。在當時的日本,禿驢也是形容俗惡之僧。千利休晚年經常受到這樣的責罵與控訴,處於四面楚歌的狀態。

以上是正史內容,而在秘史中又是如何呢?

戰國時代已經正逐步消逝,正要走上太平時代,千利休那套包容無常、非常現世,嚴格恪守和敬靜的茶道,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豐臣秀吉掌權後開始的茶室政治,對於千利休的茶道造成極大衝擊。

再加上政治上,在秀長過世前後,千利休已經以令人不敢置信的速度失勢。過去曾經是豐臣秀吉的親信,現在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即將凋零,對於過去那些看千利休眼色過活的人來說,他們都把過去所受的屈辱加倍奉還給千利休。

賭上自己人生的茶道已經凋零,支持自己的人也病逝,而且敵人越來越多。為了化解危機,千利休曾不斷奔走,當他領悟到事情還是沒能解決之時,他想起平安時期,藤原家鼎盛時期曾經出現的菅原道真,在他冤死後,成為神靈而被後人祭拜。

如果能成神的話,千利休決定以茶道哲人之姿,毅然結束生涯,死後成為受人祭祀的守護神。死後留名,這也是自古以來,不少日本人晚年的心願之一。千利休即將切腹的幾天前,他留了一首狂歌給愛女阿龜:我千利休何等幸運,如菅丞相受人供奉。

從這首狂歌可以看出千利休的想法。另一方面,豐臣秀吉要千利休禁足反省,也是在等待千利休向自己低頭。

事實上,因同罪遭受嚴懲的大德寺古溪、大甫等人,哭著去找豐臣秀吉的生母大政所,以及其亡弟秀長之妻智雲院,罪行因而獲得赦免。雖然千利休選擇一死,他也曾經奔走謝罪,卻突然放棄了,為什麼要放棄呢?換個角度來思考。

在這段時期的豐臣政權中,千利休究竟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呢?用另外一種說法,豐臣政權內有沒有人一定要致他於死地的人呢?畢竟豐臣秀吉並沒有要殺千利休的意思,反而正在等千利休匍匐在腳下,請求他原諒。那麼到底是誰呢?

過去豐臣政權的內務由千利休負責,對外事務則交由秀長。但隨著秀長的病故,加之從未來角度著想,豐臣政權必須要由更年輕的人接手,而千利休已經七十歲,被豐臣秀吉逐步放棄自然情有可原。

天正十九年正月之前,千利休身邊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同年正月二十二日,因為山門上的木像突然被問罪,事情發生在秀長猝死還不到一個月。原本秀長與千利休互相輔佐的體制,隨著一方死去而瓦解。豐臣秀吉為了維護日後的統治,期待石田三成等自己一手培養的奉行能夠接班,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此外,還有派系的鬥爭。豐臣政權麾下有所謂的尾張派和近江派。尾張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加藤清正、福島正則、淺野長政,還有山內一豐、黑田長政等人,同樣可以算是尾張派的成員。已經病逝的秀長同樣屬於尾張派。

另一方面,以石田三成等官吏為主的並不是尾張人。這批人主要是在豐臣秀吉擔任長濱城主的時候,陸續加入到豐臣秀吉麾下的人組成,其骨幹成員還有增田長盛、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大谷吉繼、小西行長。

除了派系鬥爭外,還有商業團體分別支持不同的派系。不言而喻,千利休背後站的就是堺商人。而近江派背後站的則是博多商人。石田三成與博多商人關係密切,始於九州徵伐之後,為了振興因戰火荒蕪的博多,豐臣秀吉任命石田三成、長束正家、小西行長等人為奉行的時候。

千利休切腹的半年後,天正十九年八月,豐臣秀吉正式表明出兵朝鮮。但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已經在私下進行了一場場複雜的政治、外交、軍事以及權力的交易,這個時間絕非短短的幾天就能結束,而是花費大半年時間。

而商人們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博多商人想要獨佔大陸貿易,堺商人想要強化南蠻貿易。不難想像,這兩派人私底下經過的了激烈的角逐。從結果而言,博多商人獲得了最終勝利。

出兵海外並非豐臣秀吉唯一會作出的選擇。正如後來德川家康也曾經認真計劃攻打呂宋島,在這個時代,豐臣政權完成國內統一,他們都有一個觀念,為了獲得新的領土,確保市場,必須朝海外發展。

大名們反對出兵朝鮮,這只是失敗後的說法。雖然大名們在侵略朝鮮失敗後有反省有勇無謀的侵略,並且表示早知道就不要出海,但在準備階段,九州的大名們歡天喜地,積極參與這個計劃。

而在豐臣秀吉公布侵略前,臺面下的角逐早已開始。豐臣秀吉的遠徵要選擇朝鮮半島至中國的路線?還是琉球、臺灣、呂宋的東南亞路線呢?最關心的當然是能在各方面獲得獨家貿易權的博多商人與堺商人了。

但正如上文所說,千利休在政治上的角逐敗給新興的奉行派。尾張派大都是武將,在政務上並不如奉行們擅長,已經逐漸和平的日本同樣需要奉行們進行治理,權力的天平明顯向奉行們傾斜。如果秀長不死,千利休最多失去權力,但無性命之憂,但秀長已死,同屬的尾張派肯定救不了千利休。

人世七十,力圖命拙。吾這寶劍,祖佛共殺。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時才扔給上蒼。

留下這首辭世偈,二月二十八日,千利休切腹身亡,享年七十歲。害死千利休的,並非是什麼人,而是權力。不過,千利休沒有被逼切腹,豐臣一族的未來應該有不同的發展,大家覺得如何呢?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在中世末期,日本著名的武將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bi)繼織田信長之後,為日本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日本歷史上最引入注目的人物。日本人對他毀譽褒貶不一。他不僅是歷史著述的對象,也是民間傳說和文學藝術作品的主人翁之一。在我國,一般讀者對他也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16世紀兩次發兵侵略朝鮮,妄圖徵服中國以至稱霸亞洲的侵略戰爭禍首。
  • 日本戰國豐臣秀吉膝下無子,側室澱殿讓他老來得子,卻斷送了政權
    澱殿,日本戰國時代梟雄豐臣秀吉的側室,織田信長的外甥女,是一個命途多舛的亂世女子。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前,豐臣三奉行的態度為何轉變?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前,豐臣三奉行的態度為何轉變?對於關原之戰,一直以來的傳統說法都指出,進入七月上中旬,即德川家康到達江戶後,對家康的專橫一直唯唯諾諾的豐臣奉行長束正家、增田長盛和前田玄以在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繼的鼓動下,開始蠢蠢欲動,與兩人一起組織反擊德川家康的行動。而且,他們向一直與他們在暗地裡保持合作關係的毛利輝元招手,催促毛利輝元出兵協助。
  • 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支持豐臣政權,真田信幸為何卻站隊德川家康?
    真田昌幸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和武士極為看重家名的存續,戰國時代家族的存亡有的時候只是因為一個選擇,所以早在關原合戰之前,日本許多大名和武士都為了家族的存續做兩手準備。從國人林立時代,再到武田統治、後北條統治,直到豐臣時代,真田家族能夠始終屹立不倒靠的不僅是計謀和勇武,更重要的是站隊能力。
  • 下克上與大名混戰,小小的日本為何會出現戰國時代?
    日本流行文化發達,輻射力廣,所以很多國人對於日本的歷史也稍有了解,日本歷史中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時期,這就是「戰國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國內烽煙迭起,豪傑並出,不過,大部分人對於這段時期的認識估計僅限於豪傑混戰,至於這段時期是為何出現,又如何終結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日本戰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 認識日本戰國名將:「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豐臣秀吉 渴殺戰法
    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豐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社會由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幕藩體制轉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慶長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其後部將德川家康趁機奪取政權。豐臣秀吉1、 豐臣秀吉的軍事成就:一、統一日本天正十年(1582年),進攻中國地方,包圍高松城(在今岡山市附近),與毛利氏決戰。
  • 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各勢力集中的近畿地區為何毫無作為?公元794年,日本恆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這就是京都的前身。他們極大威脅了周邊勢力,使得戰國大名對於這些勢力極為警惕,並一直試圖將其消滅。伊賀國則是由國人為中心自行經營的國土。這種紛亂的局勢下,拔得頭籌成為近畿地區新統治者的是阿波細川氏的細川晴元及其家臣三好元長。他們在公元1526年舉兵,成功驅逐當時統治山城國的細川高國後,佔據和泉國與攝津國,建立了臨時政權。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豐臣政權垮臺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1586年,天皇賜姓「豐臣」,豐臣秀吉兼任太政大臣。1590年,關東霸主北條家向豐臣秀吉投降,豐臣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可是,就是這個結束了日本幾百年分裂割據亂世的豐臣政權,短短二代就被德川家康篡奪了政權,國破家亡。豐臣政權的覆滅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在本身政權體制不穩的情況下企圖通過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
  • 日本戰國時代,他助豐臣秀吉出人頭地,但兩件事卻讓後人忍俊不禁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助豐臣秀吉出人頭地,但兩件事卻讓後人忍俊不禁人人都說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竹中半兵衛,有副清秀外貌。他雖然體弱多病,卻相當聰明,是位帶領豐臣秀吉拿下連勝的天才軍師。竹中半兵衛原本是美濃守護大名齋藤龍興的家臣。他曾經用精彩的戰術擊敗織田信長軍,年紀輕輕就很出名。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此詞彙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條中出現的「天下戰國之上(天下戦國の上は)」一句。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多數人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至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坂夏之陣打敗豐臣秀賴,豐臣氏滅亡,日本戰國時代結束。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從某種程度來說,豐臣秀吉確實達成了願望,德川家的實力遭到削弱,關東武士也讓德川家疲於奔命。但秀吉沒有想到,德川家康平定關東武士的速度如此之快,藉助秀吉侵略朝鮮王國之際,家康成功讓定關東武士集團聽命於家康。就在這種情況下,豐臣秀吉為何又重用德川家康,讓他成為五大老之一呢?
  •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名將:第一名險些一統天下
    九、本多忠勝本多忠勝有著戰國第一猛將之稱,被許多人稱為日本張飛,小編很疑惑人們為什麼喜歡將日本的戰國時代與中國的三國時代相關聯。本多忠勝十歲時就開始侍奉德川家康,後因驍勇善戰而得到重用,並且創下了五十七場戰役未曾受傷的神跡,都認為他是菩薩化身, 使得敵人聞風喪膽。
  • 基本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家族 為何二世而亡?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問丨16世紀末--17世紀初,日本的戰國時代豐臣秀吉的家族,基本上完成了對日本大部分地方的統一號令。但就是這麼一個從亂世中崛起的家族,為什麼會在豐臣秀吉似乎迅速敗落。最終二世而亡呢?應當承認,出身低下的豐臣秀吉能夠成為統一日本的「天下人」,其勵志人生和傑出才能值得肯定。不過,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期間和統一日本之後也犯下了一些致命錯誤。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如何看待五大老?從遺囑就能看出誰更重要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如何看待五大老?從遺囑就能看出誰更重要日本戰國時代,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豐臣秀吉病逝。為免政局不穩,豐臣秀吉在死去之前下令奉行要對外隱瞞自己的死訊。八月五日,豐臣秀吉在僅有的意識下,向德川家康等五大名和石田三成等五名奉行下達遺囑,對自己死後,十人的工作作出最後的指示。
  • 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日本戰國時代,同樣存在軍師這個職務,不過在當時被稱為「軍配者」,簡稱「軍配」。跟著時代前進的軍師隨著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越發龐大,軍師的工作漸漸增加了新內容。當時的軍師必須熟悉中國的易學經典與武經七書等兵法典籍。這些書籍中的軍事成分較濃厚,漸漸衝淡了軍師原本要肩負的佔卜、法術方面的色彩。
  • 日本將軍幕府時代(全)
    ,確定了幕府對日本的統治,天皇成為傀儡,幕府成為實際的政治中心,1318年,後醍醐天皇即位,他決心恢復皇室權威,廢黜並親徵幕府,但戰爭失敗,天皇遭到流放,,各地有實力的大名紛紛崛起,著名的有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1568年,足利義昭繼位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將軍,但實權已被織田信長掌握,織田信長將足利義昭流放,1588年,織田信長被手下反叛殺死,豐臣秀吉平息了叛亂後掌權,他允許足利義昭回到了京都居住,
  • 同樣是結束「戰國時代」的功臣,豐臣秀吉與秦始皇的不同在哪裡?
    前言豐臣秀吉是日本中世紀末期的著名將領,也是在繼織田信長後,為日本結束戰國分裂時代,實現統一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而結束中國戰國時代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任皇帝「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