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2020-12-15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但他絕對不會想到,率先違背禁令的,不是身為外戚的德川家康,而是豐臣家臣。

石田三成等四名奉行在豐臣秀吉死後,立即拉攏毛利輝元的同時,也面臨著敵對勢力的反制,其中一個對手便是同為奉行,而且輩分和經驗更高的淺野長政。淺野長政是豐臣秀吉正室,北政所寧寧的弟弟,他很早便加入秀吉的隊伍,為他盡心盡力!

根據密切留意日本當時局勢的耶穌會傳教士們的報告,踏入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石田三成與淺野長政的關係惡化,而且開始各自形成不同勢力。

治部少輔(石田三成)和淺野彈正(淺野長政)……終於將隱藏在心中對對方的憎惡爆發出來,同樣地在朝鮮指揮作戰的將領們之間,也因為與朝鮮國的締結停戰,以及撤兵回日本的問題上沒法達成一致,因而造成不和……於朝鮮,聽從小西行長的人們都通過締結新盟約,與治部少輔(石田三成)結盟,而不跟他們結盟的人們則與淺野彈正(淺野長政)同調。兩派之間已經不再隱藏對彼此的憎恨,反目成仇,他們先後到達京都後,便開始互相批難,糾集對方的罪嫌。其中一方的彈正派(意指淺野長政)正傾盡全力,試圖打倒敵對陣營。家康以及其他大名雖曾經嘗試讓各方捨棄仇恨,重現建立友誼……但還是沒法成功。

以上的記載,全部出現在《耶穌會一五九九年日本年報》中,以上內容足以說明,豐臣家內部,文官派已然分裂,並試圖將另一方扳倒。

由於耶穌會與石田三成派的小西行長和毛利秀包關係密切,他們得到的情報具有高度準確性。同時,雖然在報告中沒有明示石田三成與淺野長政為何會反目成仇,但考慮到淺野長政曾因為豐臣秀次事件受牽連,一度被秀吉趕出權力核心,一直到了秀吉死前才重獲重用。而石田三成等四人則恰恰在這個空窗期裡獲得秀吉更大的重用,權力之爭浮上水面。

不只如此,淺野長政之子淺野長幸也因為在侵略朝鮮的戰爭裡,和其他武將等人在戰功、戰況報告上跟石田三成等奉行鬧出矛盾,心生怨恨。如今,淺野長政東山再起,與石田三成之間的矛盾無疑是綿延數年積怨下的結果。

奉行之間的矛盾已然激化,而且他們更各自拉攏與自己親近的大名到自家陣營,豐臣秀吉死後不足半年,豐臣政權內部已經開始四分五裂,只是沒有進一步表面化。但有心人全看在眼裡,諸如德川家康這種老政客,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一月初,豐臣秀賴按照秀吉的遺囑,在監護人前田利家的保護下,從伏見城移居大阪城,並且接受諸大名的正月賀拜。同時,豐臣秀吉的死訊也終於公告天下,官方的悼念活動也隨之開始。

公開豐臣秀吉的死訊也意味著以豐臣秀賴之名的政務運作正式開始。首先的工作便是安撫人心,慰勞並犒賞參與侵略戰爭的大名,以圖強化豐臣秀賴的聲望。

就在這個時候,德川家康也開始了他的拉攏工作。原本按豐臣秀吉的指令,家康要留守伏見,而且三年內不得離開京都。德川家康乾脆將計就計,在京都伏見開始頻繁活動,先後拜訪了薩摩大名島津義久(龍伯)、奉行之一的增田長盛,還有土佐國的長宗我部盛親等人。

接著,德川家康更公然打破豐臣秀吉禁止大名私婚的規定,分別將德川宗女們嫁與秀吉外甥,福島正則的養子——福島正之;豐臣家臣蜂須賀一茂(家政)之子——蜂須賀豐雄。又讓自己的六兒子松平忠輝迎娶陸奧國的大名伊達政宗長女——五郎八姬。

考慮到豐臣家內部文官派的分裂,並由此而進行拉幫結派而言,德川家康這個明知故犯也只是跟風而已。但是,豐臣家臣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只是為了豐臣政權安穩,與一心自私為己的德川家康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此外,德川家康本身因為位高權重,一舉一動早已備受關注。現在又違反豐臣秀吉生前訂立的禁令,頓時成為眾矢之的,是石田三成等人眼中必須早日剷除的危險分子。但正如上文所說,豐臣家內部的分裂,才給予德川家康機會。

石田三成等文官以豐臣忠臣自居,卻率先破壞豐臣禁令。豐臣文治派不但和武斷派不合,自己內部同樣爭鬥不息,這無疑是豐臣政權不穩定的明確信號。古往今來有多少強大的政權,就是因為內鬥而崩潰,但這對於德川家康而言,未嘗不是一個機會,既然豐臣自己內鬥不休,那插上一腳未嘗不能向上再邁一步,坐上天下人的寶座。

因此,在通說中,德川家康最終滅亡豐臣家,看似很沒有道義。但豐臣政權內部如果沒有出現動蕩,怎麼可能會給德川家康坐大的機會?豐臣的滅亡有諸多原因,但自身內鬥大幅削弱了豐臣家,同樣是不爭的事實。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眾所周知,豐臣一族亡於德川家康,對此有很多同情豐臣家的人為其抱不平,對於德川家康的評價也不高。而豐臣一族的滅亡是在秀吉時期就已埋下禍根。之後,形勢已經不利於豐臣家時,仍然對權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走向滅亡。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寫這篇文章的正文之前,有必要提醒讀者: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不是同一個概念。儘管如此,二者在本質上仍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中央權力衰微而地方權力崛起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日本同中國一樣,都產生了為數不少的梟雄。
  • 為什麼豐臣秀吉沒有在活著的時候殺了德川家康?導致豐臣家後來被德川家康滅了族?
    ,總計石高約630萬石(石高是日本戰國時期,不按面積而按法定標準收穫量來表示封地或份地面積,是大名和武士授受封地或祿米以及承擔軍役的基準),後來的德川幕府將軍家也只有 398萬石,可以說秀吉此時在實力上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天下人。
  • 關原之戰後,大名為何倒向德川家康?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御恩和奉公有多重要?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日本戰國三雄誰最牛?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還是德川家康?
    今天筆者來給大家聊聊日本人的有趣歷史。這次,我們把目光對準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國時代,來聊聊他們的戰國三雄。
  • 德川家康的最後一戰:豐臣滅亡計劃,大阪之陣
    摘要:德川家康的最後一戰:豐臣滅亡計劃,大阪之陣日本戰國時代終結的代表大阪之陣,在德川家康的步步緊逼下,終於要開始了。受豐臣秀吉恩惠的大名要不已經病死,要不退居二線,甚至被家康留在江戶城,已經沒有能力支援豐臣家。
  • 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能殺出重圍,建立德川幕府?
    春秋時期是中國的戰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不過,在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代,只是要從中國找出類似的歷史時期的話,它倒與三國時期很像。與三國一樣,日本的戰國時代天皇淪為傀儡,失去實權,大名們割據一方,爭奪霸權,就連結束這個時代的梟雄德川家康,也與司馬懿十分相像。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曾經和德川家康有一場大會戰,耗時將近1年,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此戰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彼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議和,豐臣政權成形。當然這是在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前,1591年後,豐臣秀吉如果沒有出兵朝鮮、增封家康,而是對德川家發動戰爭,他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消滅德川家康的。畢竟當時島津、上杉、伊達、立花、毛利以及長宗我部都會加入豐臣秀吉的聯合軍,德川家康不可能是對手。
  •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武將何為?
    中國人或許很難理解,宗教勢力在日本影響一直非常嚴重。與中國佛教有所不同,日本佛教僧人更傾向於攫取領地,訓練僧兵,增強勢力。到平安時代末期,比叡山僧眾勢力足以同京都皇權相抗衡,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僧人就會發起「強訴」,對中央權力形成巨大威脅。這一情況到了戰國時代更加危險。
  • 打敗豐臣秀吉之後,德川家康為何轉而俯首稱臣?
    本能寺之變是日本戰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在那之後,豐臣秀吉逐步掌控了原本織田信長的勢力範圍。這讓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很沒有安全感,不僅如此,他還探查到有三位自己下屬的大名都在暗中和豐臣秀吉勾連。織田信雄一氣之下處死了三個圖謀不軌的大名,並意圖討伐豐臣秀吉。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松平元康原本還沒有背棄今川家的魄力,非但如此,還盡力的在幫助今川家與織田信長作戰。然而由於今川義元之子今川氏真的無能,使得今川家日益衰弱,松平元康這才下定決心獨立。隨後松平元康與織田信長籤訂了「清州同盟」,雙方約定,織田信長往東、松平元康向西發展,攻守互助。同時,松平元康改名松平家康。
  • 『日本戰國時代』一代梟雄:德川家康,練就了北冥神功的忍者,帝王權術的最終贏家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戰國大名,江戶幕府第一代徵夷大將軍。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他在豐臣秀吉晚期深受信任,被視為是耿介之臣,一直以五大老之長的身份支撐著豐臣政權,可現在卻私下與伊達政宗、福島正則等大名聯姻,對各大名論功行賞時,更是獨斷專行,毫不掩飾他想藉此分化豐臣政權,剷除異己,進而稱霸日本的意圖。但在豐臣秀吉晚期,被推出的還有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由於他的活躍,讓德川家康的計謀無法充分得逞。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為何德川家康違反禁令後,仍能安然無事?日本戰國時代,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1月,在豐臣秀吉死後得不到半年時間內,日本國內情勢風雲變化。先是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互相攻擊,因而拉幫結派,違反秀吉生前禁令。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摘要: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三河國的松平一族,按照德川官方說話,起源並非三河松平鄉,而是清和源氏,作為雲遊僧人的先祖,來到松平鄉後,成為當地豪族的女婿,並改姓松平。隨後利用嶽父的財力逐步發展成後來的三河松平氏。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成為日本霸主。
  • 【日本物語】人物|戰國名將德川家康
    家康又把大井川以西收為了自己的領土,元龜元年,攻克今川領遠江國的曳馬城,改名浜松城,並把據點移動到了濱松城。這之後的16年,對家康來說就是作為戰國大名戰鬥的歲月。姊川之戰、三方原之戰、長篠之戰、天正壬午之亂……一次次戰績積累,德川家康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然後,家康用小牧·長久手之戰把豐臣秀吉的徵夷大將軍扼殺在搖籃中,一步步,成為了繼秀吉之後的掌握天下的權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