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三河國的松平一族,按照德川官方說話,起源並非三河松平鄉,而是清和源氏,作為雲遊僧人的先祖,來到松平鄉後,成為當地豪族的女婿,並改姓松平。隨後利用嶽父的財力逐步發展成後來的三河松平氏。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成為日本霸主。
但在德川家康發跡之前,他奉行的老二哲學,可謂是將日本收入囊中的最佳典範。
松平一族到了家康時期,整體已經衰弱不堪,可謂陷入歷史最低點。父親死於非命,自己在今川家寄親寄子制下,被帶入今川家體制中。如無意外,松平家將成為其附屬家族,在日後不斷被今川家蠶食,並最終成為其一部分。
不過這並未最終發生,隨著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丟了腦袋,今川家在新任家督的帶領下一蹶不振。家康也在這個時期回到了自己的領地岡崎城,事實上相當於脫離今川家獨立而出。1561年,家康正式攻打今川的領地,以此來宣布我們一刀兩斷。
第二年,也就是1562年,與織田信長建立極為穩固的清州同盟,並生擒今川家親族,成功換回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家康從人質到最終獨立,遭遇了很多危機,但他抓住機遇,擺脫自己的困境,為日後的強大打下了基礎。
其後,家康改名接著改姓德川,又將祖宗溯源到藤原氏,獲得三河守一職,穩定了自己對於三河的統治,為自己打下了一塊基本盤。在織田信長出面協調下,德川家康與武田信玄聯手,兩家瓜分了今川領地。
隨著織田信長在進攻朝倉家的途中,遭到妹婿淺井倒戈,差點把命都給丟了。怒火中燒的織田信長立即召喚自己的盟友家康,兩家聯合攻打朝倉、淺井,也就是姊川之戰。這場戰鬥的經過眾說紛紜,德川家的記錄極大誇贊自家實力,但無論是織田又或者是朝倉的記錄,這場戰鬥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不過這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還是接著來看家康的老二哲學。
在清州同盟中,處於弱勢地位的德川家康,心甘情願地在織田信長制定的方針中壯大自己的實力。事實上,在這個同盟中,家康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就是小弟,一切只要聽老大信長的就行,他怎麼說自己怎麼做。在同盟期間,儘管德川家領地擴張,但實力並未明顯增長。
三方原之戰中,德川家康被武田信玄一頓「毆打」,頗有一番「我頭在否」的意思。好在信玄病死,讓家康喘了一口氣,不至於直接面對信玄兵鋒。之後,德川家與織田家聯手,在長篠之戰中對抗武田家,擊潰了武田勝賴率領的武田赤備,終於算是報了三方原之仇。
但正如上文所說,德川家康在清州同盟中,領地得到擴大,但實力並未明顯增加。一是避免織田信長猜忌,如果實力增加太快,清州同盟能否維持都是問題,以織田信長的性格,對於德川家康的態度將會發生明顯變化。二就是家康的老二哲學,既然是老二,就好端正好自己的態度,在同盟中只要能夠得到發展就心滿意足,這從織田家上下的評價中就能看出,對於家康,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老好人」。
在此之後,家康仍然堅持自己的老二哲學,從未逾越半步,仍遵照織田信長的命令,面對武田勝賴時代的武田家,而織田家則將目標對準了其它方向。這是對於德川家康的認同,但家康並未得到以其相對的實力,在與武田勝賴的戰鬥中,勝賴甚至將主力壓在與北條對抗的一面,而只派少數兵力牽制德川家康。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川家康仍然被壓制。1574年5月,無力對抗武田家的家康,向織田信長求援,但由於戰略原因,信長的援軍姍姍來遲,高天神城被攻佔。德川家上下氣憤不已,但家康壓制了反對聲音,平靜地接過信長因為愧疚給予的黃金補償,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明白應該要怎麼做。
長篠之戰後,由於武田勝賴的戰略錯誤,造成武田與北條聯盟破裂,在戰場上逐步獲得了反擊的機會,奪回了遠江國內的幾座城池。儘管如此,身為老二的家康仍沒有實力對付武田家,但已經可以將戰線維持住,不再是被單方面「毆打」。
到了1581年,德川家康整合了軍力,再度攻下高天神城,獲得進攻武田家的橋頭堡。到了1582年,織田信長終於騰出手,他下令對武田家總攻擊命令,織田、德川聯軍開始了對於武田家的全面攻勢,並在同年殲滅武田家。
如果沒有發生意外,織田信長將最終獲得天下,德川家的領地擴張之路也就到此為止。不過隨著本能寺之變的發生,信長死於非命,家康死裡逃生,隨即整頓軍力。他並未有替信長報仇的想法,反而將目光對準了因為武田家滅亡而陷入混亂的甲斐、信濃地區。
當了很長時間老二的德川家康,決定趁著這個機會壯大自己的領地。他先和北條家大打出手,隨後兩家握手言和,並達成聯姻同盟。隨後,家康將目標繼續對準原屬於織田信長的領地,侵蝕了不少領地。在清州同盟時期,家康握有三河一國,在信長的協調下獲得了遠江一國。隨後獲得信長賜予的近江一國。本能寺之變後,再度獲得了甲斐、信濃。短短的一年時間,德川家康一躍成為掌握五國的實力大名。同時還和北條建立了聯姻同盟,實力可謂極為強大。
就在這個關頭,通過清州會議獲得好處的豐臣秀吉脫穎而出,擊敗柴田勝家成為織田家新的領袖。德川家康聯合信長之子信雄抗衡秀吉。雙方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家康獲得了戰場優勢,但從不按常理出牌的豐臣秀吉則獲得了外交勝利。
由於受到天正大地震的影響,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握手言和。隨后豐臣秀吉成為關白,獲得了掌控日本的權力,並在小田原之戰中擊敗負隅頑抗的北條家,讓全日本的大名都成為豐臣家臣,成為真正的天下人。
在這個過程中,德川家康緊隨豐臣秀吉的腳步,在外交和軍事上支持秀吉。在清州同盟時代,家康是如何對待信長,現在他同樣如何對待秀吉。哪怕是豐臣秀吉將其移封,家康也沒有反對,相當爽快地同意了這個決定。在秀吉收復日本關東、東北的戰略中,家康同樣鞍前馬後地出力,通過外交手段安撫了相當多的大名、豪族,同時遵照秀吉的意思出兵平叛。完全又是一個忠實盟友的表現,豐臣秀吉對他的評價同樣還是「老好人」。
在明白自己不具備優勢的時候,德川家康能夠立即放下一切,擺正自己的位置,全力幫助老大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而且態度極為誠懇,表現堪稱忠臣典範。縱觀德川家康的一生,面對強者時的絕對臣服,而且是全方面的臣服,沒有任何餘地。
織田信長時期,信長包圍網的出現,清州同盟看似岌岌可危,隨時都會傾覆,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德川家康仍然沒有廢棄同盟,反而努力維持同盟,緊跟織田信長。而在豐臣秀吉時期,面對移封,一切都要從頭再來,家康也答應了。
這種盟友任何人都難有防備之心,這全靠德川家康的老二哲學:認清自己的地位,在老大允許的範圍內發展自己,老大說不的事絕對不做,老大有任何需要都要努力完成。面對老大不公平對待,也沒有任何抱怨,全心全意為老大服務。這換來了兩任老大的認可,為德川家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這種老二哲學堪稱戰國時代的最佳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