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後,北冰洋的夏天將沒有冰,這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2020-12-12 騰訊網

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圈內已經不再是寒冷的象徵,今年夏天更是出現了38攝氏度的高溫天氣。

雖然這種高溫可能出現在北極圈內較低緯度地區,比如俄羅斯北極地區異常的夏季熱浪,但毫無疑問,北極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冷了。

然而,北極海冰在地球的能量平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裡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被雪覆蓋,是地球上最明亮的自然表面,它將80%的太陽輻射反射回了太空。

而海洋卻是地球上最黑暗的自然表面,可以吸收90%的入射太陽輻射。

因此,海冰覆蓋面積的變化對地球吸收陽光的數量和升溫的速度有很大影響。

每年,北冰洋的薄層結冰形成海冰。在春天和夏天,這些海冰會再次融化,但是一些海冰會在夏天存留下來,被稱為多年冰。

多年冰比每年形成和融化的海冰更厚,更有彈性,但隨著北極氣候變暖(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多)這種多年冰正面臨威脅。

在過去的40年裡,多年冰已經減少了大約一半。科學家們預計,在未來幾十年的某個時候,全世界將在整個夏季看到沒有冰的北冰洋。

這種變化將給全球的氣候系統帶來一些嚴重的後果!

關閉海冰工廠

海洋的熱吸收能力很強,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儲存大量的熱量。事實上,海洋表層的熱容相當於整個大氣層的熱容。

生活在海邊的人都應該經歷過,儘管內陸氣溫很低,但是依然可以在海邊享受溫暖的秋天。這就是因為海洋在夏季的時候緩慢的積累了熱量,然後在冬季的時候緩慢的釋放出來。

位於西伯利亞海岸北部的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也是如此。隨著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地表水開始結冰,北冰洋的這一部分通常在秋天和冬天成為製造新海冰的工廠,因為新的冰塊通過持續的海上風一直向西輸送,形成冰間湖(被冰覆蓋的開發水域)。

冰間湖的形成推動了這一過程,冰間湖通過與較冷的大氣交換熱量,充當新的海冰產生引擎,使更多水凍結。

但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海冰,冰間湖就無法形成,整個過程就會停止。

圖為:拉普捷夫海位於西伯利亞北部沿海地區

拉普捷夫海的海冰在2020年達到了歷史最低點,直到10月都沒有新的海冰出現,這比衛星記錄中的任何一年都要晚。

橫跨西伯利亞的異常夏季熱浪將導致附近海洋的熱量累積,這是推遲海冰形成的原因。

在20世紀80年代,多達60萬平方公裡的多年冰層覆蓋了拉普捷夫海的大約三分之二水域。而到了2020年,這裡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冰了,更沒有任何多年冰。

整個北冰洋在未來正走向無冰狀態,即冰層覆蓋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與40年前的約 800萬平方公裡相比,這一數字下降十分明顯。

如果我們不從現在開始就做點什麼的話,或許北冰洋無冰狀態很快就會出現。

最後

迅速變化的北極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永凍層的融化釋放出甲烷,這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如果持續融化,20年後它的排放量將是二氧化碳的84倍。

與此同時,目前北半球最大的冰原——格陵蘭冰原也在融化,它對海平面的上升貢獻超過了其他任何來源,如果全部融化,這裡的冰就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4米。

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還遙不可及,其實它已經即將失控,變暖速度更快的北極就是一個例子!

相關焦點

  • 假如北冰洋沒有冰
    文/李振福 段偉  你能想像沒有冰的北冰洋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項發表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研究認為,這樣的場景最早可能在24年後成為現實。受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影響,自2044年到2067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開始,北冰洋每年夏天都可能出現海冰完全消融的情況。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遠在北冰洋的海冰?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南極有南極洲,而北極有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裡面最小的一個,但因為北冰洋有厚厚的冰層,所以,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存地之一。但是多年以來,根據各國北極科考隊的檢測,北極冰層正在持續不斷的融化,並且消融速度越來越快。
  • 「南極綠雪」上熱搜,科學家預測2040年北冰洋的冰可能完全消失!
    這個紅色的「血」其實是一種叫做「雪衣藻」的紅藻,只有氣候變暖後才會繁殖。但是,大量的藻類會顯著降低冰雪對太陽光的反射,從而加劇冰雪的變暖,使更多的藻類甦醒化,進而陷入惡性循環其實不僅僅是綠色和紅色。南極洲的一些地方看起來像彩虹。研究人員還計劃將他們的研究擴展到橙色藻類大量藻類的出現,說明冰下的生物菌正在慢慢恢復。
  • 「噸噸噸,嗝…」 沒誰能在北京的夏天拒絕一瓶兒北冰洋!
    」提起北冰洋,恐怕任何一位北京人都能勾起很多難忘的回憶。您還記著那些年夏天老北京的光景兒嗎?▼街角的雜貨鋪門口,擺著一大塊冰坨子,冰上鎮著橘色冰璃瓶飲料,在陽光下鮮亮閃耀。汽水瓶已經把冰吃出了合身的冰窩子。▼
  • 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可能放出什麼病毒
    北極航線的經濟價值將得以實現。北極航線是指北冰洋上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航線,目前包含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前者為繞過加拿大北部的航線,後者為繞過西伯利亞北部的航線。這兩條航線更接近球面上兩點之間的最短連線(大圓航線),是連接太平洋北部與大西洋北部的最短航線。
  • 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港,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俄羅斯建設摩爾曼斯克港,來自英美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送到摩爾曼斯克,然後通過俄羅斯國內的鐵路,將這些物資運到需要的地方,幫助俄羅斯打德國和奧斯曼土耳其。 一戰結束後二十多年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基本重演了相同的劇情。德國再次發動戰爭,再次將蘇聯視為最具威脅的對手之一。德國相信只要先以閃電戰扳倒大塊頭的蘇聯,英美就無援可用。在蘇聯與英美航道被封鎖的情況下,摩爾曼斯克再次成為英美物資送達俄羅斯的門戶港。德國也知道摩爾曼斯克之於蘇聯的重大戰略意義,德國要困死蘇聯,必須拿下摩爾曼斯克,關掉蘇聯與英美物資聯絡的大門。
  • 別再喝垃圾的網紅茶啦,北冰洋在這個夏天聯手嗨菓牛逼大了!
    簡單的來說,北冰洋這東西可比冰紅茶脈動一類的飲料真牛逼多了,因為它真的是一個有故事、有歷史的飲料。     1936年,北冰洋的前身北平製冰廠創立,盧溝橋事變後被當作日軍倉庫,後來的製冰廠在打完小日本恢復運轉但是經營慘澹歇逼了。1950年,製冰廠恢復經營並正式註冊了風靡半個世紀的「北冰洋」商標以及我們最熟悉的大白熊圖案。
  • 北極一天融化20億噸冰,這意味著什麼?
    2019年6月份,國際著名NASA的觀測報導,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經歷了一場非比尋常的融冰事件,在短短一天之內冰山融化約20億噸,超過整個格陵蘭冰總體積的40%,是繼2012年之後再創的歷史新高。相關專家紛紛表態,北極格陵蘭島大面積融冰或將成為常態,對全球的氣候乃是人類的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島之一,位於丹麥境內(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總面積2,166,313.54 平方千米,其中冰層覆蓋面積達1,833,900平方公裡,佔比格陵蘭島總面積的80%以上。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 北極即將在夏季無冰
    根據漢堡大學新的研究,夏季的北冰洋極有可能在2050年前至少暫時沒有冰。氣候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將決定頻率和持續時間。至少在時間上,夏季北冰洋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是無冰的。氣候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將決定頻率和持續時間。這些是一項新的研究結果,涉及來自全球21個研究機構,由德國漢堡大學的Dirk Notz進行協調。該研究小組分析了40種不同氣候模型的最新結果。使用這些模型,研究人員考慮了在未來CO 2排放較高且氣候保護很少的情況下北極海冰蓋的未來演變。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 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北緯60°以北的年平均地面氣溫至少達到了自1900年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來源:格上理財序言北冰洋(Arctic Ocean)是世界上最小、最淺且最冷的海洋,平均深度約1225m,面積約1.4×107km2,約佔世界總海洋面積的4.1%,位於北極地區,被周圍的水域、島嶼、歐亞大陸和北美所包圍
  • 20世紀俄國——破冰船和北冰洋航線的演變
    美國人在大湖上使用過一種類似水面開山機的機械,從冰底來破冰;德國人製造出一種船隻,運用反旋轉的力量,蠕動前進;俄國人也至少造過一種平底船,上面裝有旋鋸,把冰鋸下後,再用傳送帶把冰運開。早期的北冰洋航行,有一些是用堅固而相當普通的船隻,方法很簡單,是全力闖出一條航路。但是在厚厚的冰層中,最有效的辦法是最原始的。
  • 北極古老冰層僅剩1%,已走在崩潰邊緣!
    儘管美國國家冰雪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幾十年,北冰洋冬季海冰覆蓋面積達到最大時海冰面積比起以往僅是略有下降,在不少人看來,北極的變暖似乎沒有那麼嚴重。但這些海冰本質上卻與以往大不相同。近日,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指出,北極那些非常古老的、堅硬厚實更耐消融冰幾乎完全消失!
  • 「北冰洋正在死去」 這次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10月12號,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北星」號破冰船抵達德國不萊梅港,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馬賽克」項目負責人 雷克斯:可以說此次考察在目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水間內,都是極地研究的一個歷史性的裡程碑。如今我們帶回來的大量數據和樣本,將永久地改變氣候研究。
  • 世界將如何終結?如果一切終會迎來結局,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呢
    1920年,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Frost)寫下這樣的小詩:「有人說世界將終結於火,有人說是冰。從我嘗過的欲望之果,我贊同傾向於火之說。故事的結尾會發生什麼?一顆行星抑或是恆星的死亡在原則上也許是可倖免的。在數十億年之後,可以想像人類也許會以一種難以辨認的形式存在,去到遙遠的太空探險,尋找新的家園,建立新的文明。宇宙的死亡是終結。如果一切終會迎來結局,這對我們、對所有事物意味著什麼呢?
  • 北極的冰何時候會消失?氣候學家給出了北極冰含量變化的最新趨勢
    什麼時候北極的冰都會消失?這是媒體、公眾和政策制定者經常要求氣候學家和海冰研究人員提出的一個問題。最近的幾份報告詳細描述了北極夏季海冰正在加速消失。此外,觀測到的北極冰消失速率通常比氣候模型預測的要快。
  • 百事沒能「弄死」的北冰洋要上市了,這是國貨的又一次勝利!
    近日,A股上市公司大豪科技發布公告稱,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一輕控股持有的資產管理公司100%股權。同時,一輕控股擬將酒類、食品及飲料等主業相關資產進行整合後注入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資產注入後,資產管理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義利」品牌系列食品等。
  • 俄國海上領域的擴展——北冰洋航道的戰略價值
    引言北冰洋之所以對蘇聯具有戰略用途有二大原因。第一項是,當戰時波羅的海、黑海或日本海的入口為敵人所控制時,北冰洋可作為貨船的輸送線;第二項是蘇聯的軍艦可以使用這條航線來往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而無須離開俄國的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