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北冰洋沒有冰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雖然北極海冰只覆蓋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小部分,但其在地球系統中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極海冰不斷融化,會對全球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蝴蝶效應。

文/李振福 段偉

  你能想像沒有冰的北冰洋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項發表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研究認為,這樣的場景最早可能在24年後成為現實。受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影響,自2044年到2067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開始,北冰洋每年夏天都可能出現海冰完全消融的情況。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遠在北冰洋的海冰?因為,北極海冰的變化不僅對局地氣候有顯著影響,而且對全球的大氣、海洋系統都有持續影響。更重要的是,極地海冰和氣候變化對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特別是我國氣候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

  近30年來,北極氣溫上升速度達到全球平均值的2倍,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在此升溫背景下,2020年極地海冰7月面積降至40年來最小,這一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溫室氣體與海冰融化

  2020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宣布了最新全球氣溫情況,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第一熱的年份是2016年。2019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86℃,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年4月份的報告顯示,過去5年(2015~2019)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並且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導致全球變暖的直接原因是溫室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也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升高了38℃。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1970年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持續增加。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導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2019年超過415ppm(百萬分之415),較工業革命前增加了約48.2%,其增幅和增速是前所未有的。有專家指出,溫室氣體將進一步提升全球氣溫,2016~2035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升高0.3℃~0.7℃,2081~2100年將升高0.3℃~4.8℃。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數據顯示,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範圍、厚度、密集度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1979~2019年北極海冰面積減小了31.7%,2012年北極海冰範圍降至342萬平方千米,刷新了北極海冰範圍的最低紀錄,特別是2012年3月至9月海冰融化面積達到1183萬平方千米。2019年北極海冰範圍減小至415萬平方千米,為歷史第二低值。北極海冰融化面積、速度明顯高於預期,未來北極海冰融化範圍將繼續擴大。

蝴蝶效應

  北極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雖然北極海冰只覆蓋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小部分,但其在地球系統中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極海冰不斷融化,會對全球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蝴蝶效應。

  首先,海冰融化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北極海冰一直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放大器和指示器。北極海冰與氣候是相互作用的反饋過程,第一,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持續縮減,使地球表面的太陽反射減少,吸收熱量增多,氣候持續變暖,北極海冰融化速度進一步加快;第二,北極海冰對海洋與大氣間熱量交換具有抑制作用,隨著海冰不斷融化,太陽輻射直接進入海水,海水不斷吸收熱量,加劇了海洋和大氣間的熱量交換。

  其次,北極海冰融化幹擾生態系統。冰層融化影響北極地區生物的棲息和生存。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表示,由於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不得不到阿拉斯加北部的陸地上進行繁殖,導致繁殖成功率下降,獵物也相應減少,捕食期越來越短,對北極熊的生存造成影響。此外,北極冰層的融化造成北極狐食物減少、海豹棲息地改變、海鳥養育後代困難、冰藻數量急劇減少等一系列問題,威脅著北極生物的生存。

  北極冰層的融化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涉及北極地區生物,還關係到人類生存的環境。冰層的融化改變了北極魚群的生存環境,漁場分布發生變化,將直接影響周邊國家漁業發展。此外,隨著北極冰層減少,海水裡的營養物質含量降低,威脅到以這些營養物質為主要食物來源的海洋魚類和浮遊生物;食物的減少會使一些種群開始萎縮,進而威脅到以魚類為主要食物的食肉動物的生存;食物鏈變得日漸脆弱,最終將影響包含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

  海冰減少還會帶來海洋酸化和永凍帶汙染物大範圍擴散等重大環境問題,影響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總量,影響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環境。

  第三,北極冰層融化加劇水分循環。冰層是全球淡水的重要來源,儲存著全球70%以上的淡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庫。短期內,冰層融化可增加周邊河流水資源的供給,通過水分循環使降水增多,緩解乾旱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狀況,改善生態環境,對灌溉農業的發展和缺水地區生物的生存具有積極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冰層融化會造成未來水資源供應不足。

  最後,北極海冰融化改變大洋環流。由於北極冰層融化及降雨量增加等因素,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影響了北極附近的海水濃度。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流向南部的深層海水鹽度變得越來越低,原因是北極冰層融化形成了大量淡水,通過海水運動匯入北大西洋,改變了這些海域的海水鹽度。

  北極附近海域狀況的變化會使氣候信息隨著「大洋傳送帶」輸送到全球各大洋,從而影響全球海洋氣候。如北大西洋淡水的增加會影響墨西哥灣暖流,並對北大西洋暖流造成破壞,正是這些暖流把溫暖的表層水從加勒比海帶到歐洲西北部,使大陸形成溫暖的氣候,而北大西洋暖流一旦被切斷,就會影響到整個海洋環流系統,這樣,北極冰層融化將會通過改變海洋環流的結構和布局而影響全球氣候。

資源和航道價值凸顯

  事物的變化往往具有兩面性,北極海冰融化對全球氣候、生態等產生消極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北極地區的資源價值將進一步顯現。北極海域的冰層融化使北冰洋底的石油、天然氣等海洋資源的開採變得可行。北極海域洋底的一半為大陸架,自然地質特徵決定了北極海域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物質儲量,但是過去北極海域常年冰封,惡劣和艱苦的氣候條件使開發這些海洋資源遙不可及。而氣候變暖使曾經長期被人忽視的海域,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變成開發利用的「風水寶地」。

  北極航線的經濟價值將得以實現。北極航線是指北冰洋上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航線,目前包含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前者為繞過加拿大北部的航線,後者為繞過西伯利亞北部的航線。這兩條航線更接近球面上兩點之間的最短連線(大圓航線),是連接太平洋北部與大西洋北部的最短航線。未來,由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形成的新「大西洋-太平洋軸心航線」,將成為北美、北歐和東北亞國家之間最近的海上通道,亞、歐和美洲之間的航線將縮短6000~8000公裡。

  北極航線通航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它連接的是世界最為發達的經濟區域。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大多集中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北極航線為這些國家的經濟貿易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北極航線一旦全線開通,必將對世界航運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李振福系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大連海事大學極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段偉系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2020年8月1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幾十年後,北冰洋的夏天將沒有冰,這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每年,北冰洋的薄層結冰形成海冰。在春天和夏天,這些海冰會再次融化,但是一些海冰會在夏天存留下來,被稱為多年冰。 多年冰比每年形成和融化的海冰更厚,更有彈性,但隨著北極氣候變暖(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多)這種多年冰正面臨威脅。 在過去的40年裡,多年冰已經減少了大約一半。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南極有南極洲,而北極有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裡面最小的一個,但因為北冰洋有厚厚的冰層,所以,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存地之一。但是多年以來,根據各國北極科考隊的檢測,北極冰層正在持續不斷的融化,並且消融速度越來越快。
  • 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可能放出什麼病毒
    北極海域的冰層融化使北冰洋底的石油、天然氣等海洋資源的開採變得可行。北極海域洋底的一半為大陸架,自然地質特徵決定了北極海域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物質儲量,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變成開發利用的「風水寶地」。    北極海冰預計最早到2044年就將全部融化,屆時途經北冰洋的西北航道將完全開放,將會減少約1/3的航運成本。北極航線的經濟價值將得以實現。
  •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隨著冰層融化和凍結,北冰洋的表面溫度和鹽度隨季節變化,但由於蒸發量低,河流和溪流大量淡水流入以及與其他海水連接受限,北冰洋平均鹽度是大洋中最低的。北冰洋通過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連,通過挪威海、格陵蘭海、巴芬灣-史密斯海峽和加拿大帕裡群島間各海峽與大西洋相連。與北冰洋接壤的國家是:俄羅斯,挪威,冰島,格陵蘭(丹麥王國的領土),加拿大和美國。
  • 俄國海上領域的擴展——北冰洋航道的戰略價值
    引言北冰洋之所以對蘇聯具有戰略用途有二大原因。第一項是,當戰時波羅的海、黑海或日本海的入口為敵人所控制時,北冰洋可作為貨船的輸送線;第二項是蘇聯的軍艦可以使用這條航線來往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而無須離開俄國的領海。
  • 20世紀俄國——破冰船和北冰洋航線的演變
    美國人在大湖上使用過一種類似水面開山機的機械,從冰底來破冰;德國人製造出一種船隻,運用反旋轉的力量,蠕動前進;俄國人也至少造過一種平底船,上面裝有旋鋸,把冰鋸下後,再用傳送帶把冰運開。早期的北冰洋航行,有一些是用堅固而相當普通的船隻,方法很簡單,是全力闖出一條航路。但是在厚厚的冰層中,最有效的辦法是最原始的。
  • 北極即將在夏季無冰
    根據漢堡大學新的研究,夏季的北冰洋極有可能在2050年前至少暫時沒有冰。氣候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將決定頻率和持續時間。至少在時間上,夏季北冰洋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是無冰的。氣候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將決定頻率和持續時間。這些是一項新的研究結果,涉及來自全球21個研究機構,由德國漢堡大學的Dirk Notz進行協調。該研究小組分析了40種不同氣候模型的最新結果。使用這些模型,研究人員考慮了在未來CO 2排放較高且氣候保護很少的情況下北極海冰蓋的未來演變。
  • 「噸噸噸,嗝…」 沒誰能在北京的夏天拒絕一瓶兒北冰洋!
    街角的雜貨鋪門口,擺著一大塊冰坨子,冰上鎮著橘色冰璃瓶飲料,在陽光下鮮亮閃耀。汽水瓶已經把冰吃出了合身的冰窩子。▼北冰洋旗下擁有「紅星二鍋頭」「義利」「信遠齋」等知名品牌,您不知道吧,北冰洋才是是中國食品行業的「帶頭大哥」!▼
  • 北冰洋航線已經喊了十幾年,為何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
    北冰洋航線或者說北方航線的理論大致是這樣的:也就是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過去有大量浮冰甚至常年厚冰覆蓋的北冰洋,目前在夏季,浮冰區的範圍大大縮小;甚至在個別年份通過衛星的觀察,會發現整個北極浮冰接近完全融化的現象。因此理論上在整個夏季,北半球的貨運船舶,都可以通過北方航線或者北冰洋航線直接連通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主要港口。
  • 「北冰洋正在死去」 這次探險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去年9月,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科考隊,分階段前往遍布浮冰的北冰洋,在那裡隨著海冰漂泊了389天。上個月,科考隊終於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考察。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這樣一個噩耗,那就是:「北冰洋正在死去。」在那片遙遠的冰天雪地,科學家們究竟看到了什麼?
  • 別再喝垃圾的網紅茶啦,北冰洋在這個夏天聯手嗨菓牛逼大了!
    北冰洋或許沒有當年那麼火了,從2010年人人排隊買北冰洋的時代,已經變成了人人排隊,甚至有黃牛介入買喜茶的年代。有人也許會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會說北冰洋故步自封,沒有創新。但是如果你真的那麼想的話,那就錯了。    因為在2019年的這個夏天,北冰洋正式與嗨菓這個品牌開始合作了。對了,那個菓字兒念guo,不念chao。
  • 揭曉NASA測量北冰洋海冰厚度的方法!
    其實,在不久之前,美國宇航局NASA的ICESat-2就已經開始測量北冰洋的海冰厚度、積雪!那麼此舉到底有何意義呢?其實北極海冰可以有助於保持地球的涼爽,因為它光滑的表面可以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太空。科學家每年都會使用多個衛星和數據集來追蹤北冰洋有多少被海冰覆蓋,但其厚度很難測量。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網友熱議:我們環保並不是為了...
    虎撲9月24日訊 近日,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假如地球釋放出所有的甲烷會怎樣#在北極冰層的深處,有東西正在試圖逃脫,它會給全世界打上印記,讓地球燃燒,有足夠的能力把人類從地球上抹去!
  • 「南極綠雪」上熱搜,科學家預測2040年北冰洋的冰可能完全消失!
    研究人員還計劃將他們的研究擴展到橙色藻類大量藻類的出現,說明冰下的生物菌正在慢慢恢復。埋了幾十年的有害微生物和病毒,可能不需要幾年就能再次釋放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事實上,不僅僅是南極。世界另一端的北極也面臨著逐年變暖的嚴峻形勢。北極圈的純白世界正在被藍血所取代。
  • 北冰洋汽水簡介 - 消費觀察第17期:北冰洋"倚老賣老"銷量銳減_財經...
    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經理李奇對記者表示,遺留多年「北冰洋」品牌與外方合作夥伴之間的問題已經逐步理清,目前已經著手推動北冰洋旗下汽水明年重新上市。在此之後,將逐步把北冰洋旗下冷食等系列產品重新推出。
  • 南半球氣溫最低點在南極洲,為什麼北半球氣溫最低點卻不在北冰洋
    南極大陸冰蓋和同樣地處高緯度地區的北極來比,南極地處南極大陸,而北極地處北冰洋,地處陸地的南極地區比熱更小,冬季降溫更快,氣溫更低。同時,南極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由於南極大陸上覆蓋了厚厚的冰蓋,使得南極洲的平均海拔高達2350米,高海拔使得南極的氣溫更低。南極大陸一年四季覆蓋著巨大的冰川,這些冰川對於太陽輻射具有很強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太陽輻射。
  • 哥倫比亞冰原:北極圈以外北半球最大的冰原,被稱為「河流之母」
    阿拉斯加哥倫比亞冰原地球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地區,從分類上來看可以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嶽冰川,其中南極洲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冰川,平均厚度超過2000米,在北極的北冰洋地區和格陵蘭島也有大量的冰川分布。
  • 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港,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俄羅斯有四大艦隊(不算裏海艦隊),太平洋艦隊總部駐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黑海艦隊總部駐克裡米亞的塞瓦斯託波爾,波羅的海艦隊總部駐飛地加裡寧格勒,北方艦隊總部駐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今天就講一講在俄羅斯比較特殊的摩爾曼斯克。
  • 北極古老冰層僅剩1%,已走在崩潰邊緣!
    儘管美國國家冰雪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幾十年,北冰洋冬季海冰覆蓋面積達到最大時海冰面積比起以往僅是略有下降,在不少人看來,北極的變暖似乎沒有那麼嚴重。但這些海冰本質上卻與以往大不相同。近日,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指出,北極那些非常古老的、堅硬厚實更耐消融冰幾乎完全消失!
  • 北冰洋氣溫逐漸上升,或引發寒潮,造成大範圍降溫,中國也在其中
    文/冰辰這幾年,氣溫一直在升高,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我們不可忽視。前段時間,世界氣象局就曾作出報告稱2019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據悉,原來科學家們發現北冰洋的氣溫一直在上升,很有可能會有一場寒潮,其中中國也在內。出現的原因北冰洋的溫度之所以會升高是因為有許多熱量從海洋衝向大氣。特別是熱量分散開來,流向兩級地區之後會更加明顯。如果寒流出現在了南北兩極,那麼地球有些地區就會變得十分寒冷。不過這種情況還不會著呢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