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信仰 | 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金蓮花」二等獎獲得者普濟法師講經

2021-01-17 靈隱寺

如何建立信仰 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金蓮花」二等獎獲得者如律法師講經



11月7日,以「慈悲·圓融·宏博」為主題的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在雪竇山浙江佛學院圓滿閉幕。佛門才俊集聚一堂,呈辯才無礙,宣蓮花妙法,可謂盛世法筵僧才璀璨。


28位講經法師登臺說法,其中15位法師獲得「金蓮花」一、二、三等獎。微信今天分享「金蓮花」二等獎獲得者中國佛學院2019級本科學僧如律法師的講經內容。



末學如律是中國佛學院學僧。非常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所學。末學的題目是如何建立信仰,依據的經典是《十善業道經》。



我們常說,佛法無邊。《大智度論》云:「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佛法的信仰與西方宗教和印度流派哲學的根本區別,在於無我、無主宰。佛教的信仰是信自己本有佛性,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與佛的差別僅在於,佛是圓滿覺悟的人,而我們凡夫還有很多迷惑,總在覺迷不同而已。我們堅信通過修行,將來能成佛。因此要靠智慧的實踐,很精勤努力,才能度過生死輪迴。


我們信仰的基礎是什麼?應該是三皈依。沒有三皈依,不可能建立信仰。世尊說法,分真俗二諦,真諦告訴我們如何回歸實相,俗諦告訴我們明白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的真理。如何對實相和因果輪迴建立信仰呢?要不斷靠僧團的教導來斷疑,才能啟信。如何回歸實相和超越輪迴呢?要靠修十善業,靠持戒,靠止觀。



世尊在此經正宗分講道。【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這句開示告訴我們,必須明白「心作心是」才能建立信仰。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善的,變現的宇宙環境就善,你想惡的,變現的宇宙環境就惡,你用菩提心來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能回歸實相本體,。


行者建立回歸本體實相的信仰,了知契入實相後時間空間就會消失還原,轉識成智,從而能解決自己和宇宙當中的一切問題、一切災難,因此其身業語業的造作,必定與自性本善相應,這就是佛教行者的信仰。《大乘百法明門論》雲「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對治不信,樂善為業。」



《佛說十善業道經》,是以人法合名的佛陀聖典。佛是能說人,十善業道是所說法。何為十善?謂身業永離殺生、偷盜、邪淫,口業永離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意業永離貪慾、嗔恚、邪見。何謂經?具貫攝常法四義,換句話說,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是每一位聖賢智者,都去追求探索的宇宙人生真相。



此經屬於方等熟酥之味。方等時講的是人空和法空的義理,即《大乘百法明門論》所說的「一切法無我」。此經讓我們先建立人空和法空的觀念,而後在此基礎上修十善業。


如《十善業道經》云:「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這是本經開示人法二空之理。


如何建立信仰呢?我們本次講演分為五大部分:


一、信有實相。


二、信依十善業道修學,能回歸佛菩薩的生活環境(實相)中。


三、信「心作心是」與因果輪迴。


四、信業感緣起,緣起性空。


五、信受戒、學戒、持戒能回歸佛菩薩的生活環境(實相)。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


本體論的比較

學習東西方各種哲學裡的本體論,而後學習佛教關於如來藏的本體論,通過比較,發現佛教對宇宙本體的論述,確實比別的哲學都更為具體細緻,即能信有實相。這是第一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無始無明

所有宇宙現象都從一念無始無明的心想,即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這一念無明沒有開始,是虛妄的,在覺悟的時候叫如來藏,叫實相,在迷的時候叫阿賴耶識。起心動念的波動緣起,變現出物質現象,一切法從心想生。


實相正印之所印——宇宙

本經以實相為體。我們現前這一念心性,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不是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等各種時間內的概念。這一念心性也不是青黃赤白等各種可見光內的波長,也不是長短方圓各種空間內的物質概念,心性它不是色法。心性,也不是香,不是味,不是觸,不是法。我們用六根去尋覓它,了不可得,而不可說它沒有。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說它有。所以自性的全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森羅萬象,無非是自性所變現的,無非是實相正印之所印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通過修德能顯發性德,我們本來是佛,對此要深信明了。宇宙也是我們理具的真心變現的,所以要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楞嚴經》裡的公案

在《楞嚴經》裡,有一則非常有趣的公案,講的是波斯匿王在六十三歲時,感到自己衰老了,開始為將來死亡的事情著急起來。他向世尊請求開示,世尊問他:國王你第一次見恆河的時候多少歲?三歲,是當時候母親帶著他第一次見恆河。


世尊接著問,你十歲的時候見到恆河,那個能見恆河的見有無改變?波斯匿王說,沒有改變。那二十三歲、三十三歲,一直到現在六十三歲呢?能看見恆河的那個見性有無改變?波斯匿王一聽,馬上明白了,生滅裡頭有個不生滅的。


身體有生老病死,有壞掉的一天,但生命沒有生老病死。這個性,在眼就叫見性,在耳就叫聞性,它是不生不滅的。我們這個生命在無盡的輪迴時空裡,若不接觸佛法,不修行,一期生命結束,又去投胎轉世,繼續搞生老病死,死死生生,生死疲勞。若接觸佛法,修行了,就能超越生老病死,超越輪迴。波斯匿王明白這個道理,心裡頭的憂慮就消失了。



信依十善業道修學

能回歸佛菩薩的

生活環境(實相)中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明宗

宗是修行的重要捷徑,回歸本體的樞機,也是菩薩六度萬行之綱領。這部經以明辨邪正因果為修行之宗要。此經勸我們常念思維觀察善法以回歸實相,回歸實相即出離輪迴。


此經信仰的到底是什麼?就是信有這個實相本體的存在,並堅信以十善業道為基礎,如理如法地修六度、四無量心、四攝、三十七道品、止觀、方便,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後,可回歸實相本體當中。回歸實相,才是我們本來的生活環境,那是佛菩薩的生活環境,叫一真法界。


實踐以驗證

學習華嚴信解行證的概念,通過一段時間的修行,試看能否離契入本體的境界又接近一些,以此勘驗佛教裡關於本體論述的真實性,即能信依十善業道修學,能回歸佛菩薩的生活環境(實相)中。


每當離本體又接近一些的時候,你自己會曉得,你的心越來越定,智慧越來越高,處理棘手的事情不慌不忙,對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能親自驗證,你會親眼看到宇宙是一體的現象。這是第二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現代量子力學的先驅,愛因斯坦的老師普朗克博士,他用了一生的時間,研究物質到底是什麼?他發現,最小的基本粒子,是從波動產生的,根本沒有真實存在的物質。誰在動?


科學家不清楚。你要是來問六祖惠能大師,老人家會告訴你:「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是我們心想的波動,變現了基本粒子。六道十法界,宇宙林林總總的大千萬象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的波動,就是業感緣起變出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第三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量子力學家們,特別是研究超弦理論的科學家們認為,高度集中的念力能改變光子流的組合方式。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是把一切的精神和物質現象都歸納了。什麼樣的心念,造就什麼樣的境緣。依報隨著正報轉。心作心是,這是第四步建立信仰的方法。十惡變現三途惡道法界,十善五戒變現人天道法界,物質環境的好壞由善惡業決定。


印祖在《文鈔》中,講了許多關於急難時念誦觀音聖號而得救的例子。證明心與佛合,止於正定,就能轉變外在災禍,因為境本來由心生,故轉心即可轉境。


十善裡,不殺生就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不偷盜就得富貴地位的果報。不邪淫就得家庭和睦興旺的果報。不妄語就得發言成證、人天信受,辯才無礙的果報。不貪慾就得身心自在的果報。心作善法,變現的物質環境就端正善好,這是「心作心是」的原理。


【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


學習印祖在《文鈔》中談到的《法苑珠林》和《歷史感應統記》,裡面記載了大量關於因果輪迴的真實案例。還有《賢愚經》、《因果經》等佛教典籍。


在學好佛教原典的基礎上,再學習生死學科研案例作為輔助。如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史蒂芬森教授的《二十個案例示輪迴》等關於六道輪迴的最新科研。


聖雄甘地時期印度一名女童,能記憶前世事情,當時史蒂芬森教授與印度全國科研小組對此現象進行追蹤研究,最後確定女童轉世再來的現象屬實。這則案例除了在史蒂芬森教授的科研著作中發表外,也發表在當時第26屆精神學研究協會的會議專輯裡。


史蒂芬森教授一生研究了超過三千例以上的關於兒童記憶前世經歷的案件,這些立案調查的科研成果,最終得到自然科學界醫學雜誌《柳葉刀》高度讚譽,並評價史蒂芬森教授為20世紀的伽利略。中國近幾年也有許多關於「再生人」輪迴現象的新聞報導。多學習古人因果輪迴的典籍,和這些科研案例,即能促進對因果輪迴的認識,不墮在斷滅見和常見中,這是第五步使令我們建立信仰的方法。



【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


學習基礎物理知識,及從聲聞乘析空觀著手,即能信業感緣起,需了知物體的自體之概念,了知物體的主宰性的概念,以此明白為何從緣起,能推出性空的理論。這是第六步建立信仰的方法。像我們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沒有主宰性,每一大又是由無量因緣條件構成,所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信受戒、學戒、

持戒能回歸佛菩薩

的生活環境(實相)


以如法的羯磨,幫眾生受戒,並如法出罪,修善才能恆久,信仰才能落到實處而非空談,超越輪迴才有根底。無論在家出家,都要學戒護戒,佛法才能長久住世。


納受戒體就有任運斷惡修善的功能,根據對應的羯磨法幫居士們出罪,居士們犯戒的罪業才能懺悔掉,由懺悔方能恢復清淨戒體,繼續修行。


持戒之目的,在於得定。律學的精神是少欲知足、一心敬慎。時時刻刻謹慎小心不犯戒,若犯則立即懺悔,引導眾生使這顆將來成佛的因種,即戒體,茁壯地成長。這是第七步建立信仰的方法。


一個建立信仰後的行者,必定誓死捍衛戒法,不會做任何壞事,不會令社會侮辱輕慢自己的教團。


因為,捍衛戒法,死守善道,像龍樹菩薩、提婆菩薩、青目菩薩那樣,才能完成自身一切苦的解脫;讓社會尊重自己所處的教團,恭敬三寶,才能令大眾逐步接觸佛法、信仰佛法、修證佛法,進而完成全人類一切苦的解脫。


師長常常教導我們,一定要學習和弘揚戒法。在此與諸位共勉。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聖境資訊 | 2019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
    2019年7月31日,由五臺山佛教協會主辦的「2019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五臺山棲賢閣迎賓館隆重開幕。來自五臺山各寺院推薦的23名法師,以佛教三藏教典為根本,立足十六部漢傳佛教最基本、最流行的經典,圍繞如何安頓身心、如何建立信仰、如何認識因果、如何利益眾生、如何依教修學五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作精彩講經。
  • 「不忘初心,正言正行」2019溫州市佛教講經交流會在瑞安圓滿舉行
    佛教在線安陽訊 2019年6月5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由溫州市佛教協會主辦,瑞安市佛教協會承辦,以「不忘初心,正言正行」主題的「2019溫州市佛教講經交流會」,在瑞安安陽舉行。上午八點半,在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中,2019溫州市佛教講經交流會正式拉開帷幕,開幕式上瑞安市佛教協會會長了證法師致歡迎辭,溫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智明法師致辭,浙江省佛教協會教務部主任宗淼法師宣讀省佛協賀信,中共瑞安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項金敏,中共溫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溫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金國平,省民宗委宗教一處處長樓劍濤分別作了作講話。
  • 人生就是一場負重而行,如何實現生命的超越和解脫丨黃州安國寺聖玄法師榮獲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金蓮花二等獎
    西子湖畔,雲淡風輕,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上,湖北黃州安國寺聖玄法師第一個上臺宣講他說人生就是一場負重而行,我們可以像連結wifi一樣,與諸佛法界的因陀羅網連結講經說法是佛教傳承發展的根本主線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已連續舉辦十年成為推動佛教文化發展的強勁動力十年來,學海群英縱橫,法音遍弘九州聖玄法師獲得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二等獎
  • 聖境資訊|2020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
    來自五臺山各寺院推薦的17名法師,依據佛教三藏教典為根本,立足漢傳佛教最基本、最流行的經典,圍繞如何安頓身心、如何建立信仰、如何認識因果、如何利益眾生、如何依教修學五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作精彩講經。講經弘法是佛教教務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這已經是五臺山佛教協會第八次舉辦講經交流活動。
  • 聖境資訊 | 2020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開幕式
    來自五臺山各寺院推薦的17名法師,依據佛教三藏教典為根本,立足漢傳佛教最基本、最流行的經典,圍繞如何安頓身心、如何建立信仰、如何認識因果、如何利益眾生、如何依教修學五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作精彩講經。講經弘法是佛教教務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這已經是五臺山佛教協會第八次舉辦講經交流活動。
  • 湖北•2017全省佛教講經交流會圓滿閉幕 法翔法師、聖玄法師榮獲一等獎
    2017年7月23日上午,湖北•2017全省佛教講經交流會在黃石東方山藥師文化中心圓滿閉幕。
  • 2019年山西省第六屆佛教講經交流會圓滿舉行
    佛教在線大同訊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喜迎國慶七十周年的美好日子裡,9月3日在大同廣靈極樂寺,隆重舉行了山西省第六屆佛教講經交流會。本次交流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正信正行。山西省市各地帶隊的統戰部領導及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理事以上人員、講經法師等近二百人出席了此次講經交流會。章樣摩蘭喇嘛宣布講經交流會評分標準及評委情況。
  • 研讀三藏 融入時代—雲南南傳佛教2020年講經交流會舉行
    、雲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東寶·仲巴,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秘書長全柏音,雲南省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昆明圓通寺方丈淳法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雲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帕祜巴罕聽,雲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臨滄市佛教協會會長祜巴提卡達希,西雙版納州傣學會會長刀福祥等省、州、縣各相關部位辦局的負責人和各地州市佛教協會負責人、三語系法師、護法居士等。
  • 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靜波法師普降法雨
    2018年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靜波法師做示範2018年11月16曰,盛大的2018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首場示範講經會議在杭州佛學院隆重舉行。這次講經交流會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浙江省佛教協會協辦,杭州市佛教協會、中國佛教講經交流基地承辦。
  • 妙一法師致講經法師:一定不要說「我不行」
    鳳凰網佛教對話妙一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9月25日至27日,2020廣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廣州華嚴寺舉辦。在講經交流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本屆講經交流會評委妙一法師。妙一法師現任廣東省佛教協會辦公室主任、廣東佛學院教務長,他2009年在第二屆全國講經交流會中獲一等獎,多年來持續參與全國性和省級講經交流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講經交流會給妙一法師帶來了哪些改變?妙一法師自己總結了三個方面的改變,他告訴鳳凰網佛教:第一,在過去,佛教以禪堂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到了近現代,佛學院開始成為佛教界培養人才的陣地。
  • 永本法師示範講經講解「如何依教修學——《妙法蓮華經》」
    示範講經現場佛教在線山西訊  2016年8月29日下午,2016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舉行了第五場示範講經活動。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從法華經的思想特點、法華經的經題、法華經的說法、法華經的法師、法華經的戒律、法華經的菩薩行幾個方面向聽經法師和信眾開示「如何依教修學——《妙法蓮華經》」。第五場示範講經活動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靜波法師主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如瑞法師作為評議嘉賓,對永本法師的示範講經作了精彩的評議。
  • 【活動報導】峆㠠寺明善法師在2017年山東省佛教講經交流會上獲獎
    為弘揚佛教,深入經藏,繼承發揚弘法利生的優良傳統,培養和發現漢傳佛教優秀講經人才,由山東省佛教協會主辦,青島佛教協會、青島湛山寺承辦的「2017
  • 學誠法師:努力開創「人間佛教」更宏博的未來
    學誠法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8月28日下午,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五臺山佛教協會承辦的「2016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中國佛教名山、世界佛教聖地——山西五臺山隆重開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涅槃經到底講的是什麼
    是一部大經,40卷,是佛祖在人間最後講的一部經典,也就是涅槃前講的一部大經。佛祖一生,用幾十年的時間講」無常「,」苦「,」無我「,」不淨「,這是佛法的根基,至今南傳佛教依然照此思路修行。」無常「,」苦「,」無我「,」不淨「。可是佛祖在最後的時刻,講《大般涅槃經》,則完全反過來講——常、樂、我、淨。這是佛教裡面了不起的辯證法,是佛教至高無上的圓滿的智慧……經的內容該經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佛教:講一講我和《阿彌陀經》的奇妙緣分!看看和你有區別嗎?
    《阿彌陀經》講「黃金為地,七寶池、八功德水」,都是在講事相,所以並沒有特別吸引我,甚至對佛說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反而很疑惑。覺得這個境界好像不怎麼高,何況自己也不是一個貪財的人,黃金什麼的對我完全沒有吸引力。後來,也就沒有專門去讀誦過《阿彌陀經》,只在偶爾參加寺院晚課時隨眾念一念。
  • 《淺談道教如何講經》——樓嘉詠道長
    前面講了講經前,講經道長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功夫,這是講好經的提前和基礎。二、那麼道教如何講經呢?1、要注重講經威儀講經威儀包括講經壇場的布置和講經道長的服飾威儀。威儀根據講經內容的不同形式也有所不同。
  • 楞嚴經釋疑:倓虛法師講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玄義)湛山倓虛大師述誠祥法師錄略述「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因緣從玄奘法師說起五重玄義略述「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倓公老人,住港十五年,創辦華南學佛院,培養僧材,續佛慧命,成立中華佛教圖書館,長年講經說法,應四眾弟子懇請,每星期日請「楞嚴經」,指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本具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愛欲為生死之本,清淨三業為證涅槃之門。所謂「開悟之楞嚴,成佛之法華」,實不虛也!
  • 《地藏經》講什麼?
    有很多不了解的人一聽《地藏經》,憑直覺就以為是講一些冤魂惡鬼的東西,事實上也確實有很多人接觸《地藏經》就是從超度開始的,以為有人往生了,或者要超度冤親債主等,就需要誦持《地藏經》。確實,《地藏經》裡介紹了地獄的狀況,但如果僅僅這樣去理解這本佛教經典,把它當成是祭度幽魂的佛經,就全然違背了佛祖當初講這部經的初衷。那麼,《地藏經》到底講了一些什麼呢?
  • 自然法師講《圓覺經》~124講
    八正道;第一正見:正見講沙糖。為什麼講沙糖?沙糖就殺〈善殺?或散沙?〉一切,糖叫甘甜。破諸邪苦得本甘甜故。破諸邪苦...得本甘甜。那...是在哪裡得?他是在一切沙劫之中。沙劫就是眼前所見的一切塵劫。那叫正見哦!...叫作破諸邪苦得本甘甜故。正思惟要油餅。餅剛剛不是講說那食...合併,水調合合併,油、...那油字在中國上面油是什麼?恭謹之妝…油,恭謹啊恭謹由油,由油就是恭謹,恭,謙恭謹慎,恭謹之妝。
  • 隴原佛教高僧心道法師
    從1934年到1948年,心道法師在西北弘法長達15年之久,長年來往於西北五省,每一處講經弘法都由地方領導出面接見。西北地區當時佛教式微,民間信仰混雜於佛教之中,心道法師鑑於當時佛教的歷史背景,創建了以「破邪顯正」為宗旨的法幢宗,使得西北佛教得以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