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別大意

2020-12-14 鄧朝芬說歷史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

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中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但是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父母會看見別的孩子搶自家孩子的玩具,在這個時候自家的孩子難免有些難過。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我在外面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情:

在體育館旁免費的娛樂場地,有一個孩子3周歲,旁邊5、6歲的孩子總拿3歲孩子面前的玩具,孩子的媽媽沒有說什麼,孩子也不介意。可是,其中一個孩子和3歲的孩子發生衝突搶了起來,3歲的孩子沒搶過人家,孩子的媽媽也沒說什麼,因為孩子偏老實,很少和別人搶東西,一般都是別人拿走了就拿走了,他也沒什麼反應。

所以,媽媽就隨手拿了幾個大孩子不玩的玩具給自己的兒子玩,並且給孩子講解,就吸引了搶玩具男孩的注意力,他就跟我要,可是自己的孩子聽得正高興呢,孩子的媽媽說你拿走了小弟弟就沒有得玩了,你拿一個玩具和我們換吧。孩子不想給,3歲孩子的媽媽也沒給他。其實這位媽媽不是想和別的孩子這樣置氣的,這位媽媽只是想告訴自己的孩子,不是誰和你要東西你都要交出去的。

其他的家長都看著這位媽媽。我個人的看法是:這位寶媽並沒有做錯,而且處理方法是比較理智的,對於其他家長的眼光不用理會,畢竟自己又沒有故意以大欺小。

孩子搶玩具時候的反應

1:不哭不鬧,自玩自樂

玩具被搶了,無所謂的孩子,其實比較少見,屬於比較大方類型的,很受小朋友的歡迎,但是也有一個缺點,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將來在和別人的相處中,也可能會過多的遷就別人,委屈自己。

2:只知道哭

這一類孩子性格較弱,不敢去搶回來,膽子比較小。孩子如果一直沒有學會怎麼去解決矛盾衝突,長大後,也很容易處於被動地位,很容易吃虧。

3:直接回擊的孩子

這一類孩子比較勇敢,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長大也不像個會吃虧的人。但是父母也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要讓孩子明白保護自己沒有錯,但是不能只是依靠武力去解決問題,避免孩子因為莽撞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發現孩子有搶玩具的行為時,父母應該如何去做?

1:幫孩子建立交換意識,出門隨身帶玩具

我們帶孩子外出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孩子帶一些小玩具,這就能避免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搶玩具而發生爭執。

我們要去告訴孩子,如果看上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要拿自己的玩具去跟別人換,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和平的玩耍。

當我們的孩子出現了交換的意識的時候,也就會更好的處理好和其他小朋友的關係。

2:教會孩子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禮貌說出要求

當我們的孩子看上別人家孩子的玩具的時候我們要對孩子這樣說:這是別人的玩具,不是你自己的,你必須要經過玩具的主人的同意才可以,讓孩子用合理的方法去跟別人借玩具玩耍。

一般孩子平和的交流中,都是可以借來玩具的,當然了也要告訴孩子,就算別人不給你玩,你也不能生氣,因為是別人的權利

對於孩子,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東西只經過自己的同意別人才可以去拿,這是自己的權利。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可以拿。

和很多父母一樣,我也曾擔心過孩子成長路上的各種問題,但這些毛病和缺點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看爸爸媽媽怎麼處理。不管怎樣,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在付出,在努力,讓孩子能出人頭地,更加優秀!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是一套專門為0-6歲小朋友編寫的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的繪本,共有10冊。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主題典型鮮明,針對性強。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包括膽小,自負,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玩具被搶時的表現,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前言:每個人對屬於自己的物品都有較強的保護欲、佔有欲,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的手中的玩具被搶走時,大多數孩子都會非常生氣,甚至會因此哭鬧不休。家長們是否知道,孩子玩具被搶走時的表現,將暗示著他們今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孩子玩具被搶後的反應暗示性格,父母這樣教育,高情商解決危機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插畫:Juice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很可能因為玩具發生爭執,當孩子玩具被搶時,父母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同其實,孩子面臨的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是未來人生的小預演,玩具被搶該怎麼做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上與孩子的競爭能力、社會適應性、情商、反應能力等有關,父母的合理教育會讓孩子受益匪淺。當孩子的玩具被搶走後,他們的表現不同,性格也會有所差異。
  • 孩子「玩具被搶」,通過孩子的反應,就能了解孩子的性格
    孩子「玩具被搶」,通過孩子的反應,就能了解孩子的性格1.不哭不鬧,去找大人幫忙這類孩子的性格是比較沉穩的那種,懂得如何正確的處理困難,心思比較細膩。以後不管會遇到什麼樣的事,他都不會膽怯,會勇敢地保護自己。3.大哭,尋求大人的幫助這類孩子通常比較內向,也比較膽小,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矛盾,容易吃虧。
  • 孩子玩具被搶,你會怎麼做?媽媽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性格
    以前在遊樂場玩,女兒正在玩的玩具,被其他孩子搶了。我總是安慰女兒「沒事我們要分享、要謙讓」,或者就是拿其他玩具,分散女兒的注意力,安撫他。 但有次,我看到一位媽媽,對搶她孩子玩具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妹妹先玩的,你不可以搶哦,你把玩具給阿姨,還給妹妹。」
  • 孩子玩具老被搶還不反擊,是軟弱嗎?與其替他出頭不如教他3件事
    有些孩子,永遠是被搶的那一個,被搶了還站在那裡一動不動,要麼就是反應了好半天才哇哇大哭,害這些個當爸當媽的替他著急。「娃是不是太慫了?這樣子以後要是總被人欺負可怎麼辦?」這應該就是大多數家長的想法。03定力要強,給孩子自行解決的機會其實,看到孩子被搶,很多家長都忍不了,但其實家長更應該看看孩子在這場衝突中是如何自己處理的,更要看看孩子的反應。孩子是委屈?是介意?還是無所謂?
  • 孩子被訓斥後若有這三種反應,家長們別大意,別等以後才後悔!
    當然小孩被教育後的反應也說明了很多問題,只是有些「無知」的父母以為孩子知錯了,甚至還為此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的批評教育已經把孩子推向深淵,讓他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若是看到孩子被嚴肅批評後有這樣的反應,家長真的有必要停止自己的動作,這些信號實在太危險。
  • 吳敏霞直播談女兒生病幾度落淚,孩子發燒這件事父母別大意
    吳敏霞在視頻中把女兒的事情公諸於眾,只是為了提醒更多的父母,在孩子發燒時一定要重視,不要造成終身的遺憾。還是要謝謝吳敏霞分享自己女兒的經歷,也為廣大父母敲響了警鐘,在照顧小寶寶時,很多細節千萬不能大意。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照顧寶寶呢?一些細節問題父母一定要注意。
  • 兒子的玩具又被搶了,但我很欣慰……
    現在回過頭來,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還是開頭幾個孩子打架的那一段。看到凌霄被欺負,風風火火的尖尖立馬上去幫忙,連最膽小的子秋都敢去打架。孩子被欺負、被搶玩具、被大孩子打,似乎是好多媽媽的一個痛點,包括土豆,有一次因為沒用零花錢給朋友買吃的,就被踢了一腳。
  • 孩子固執敏感愛發脾氣,別手足無措,試試「暗示效應」孩子更優秀
    文丨C媽學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在大部分父母的設定之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存在,而那些又倔又犟的孩子必然會成為父母最為討厭的人。閨蜜文文家的孩子今年三歲多,就在前幾天去他家做客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當時孩子在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快要吃飯的時候文文對他的兒子說:「你快點把玩具收拾一下,不然太亂了,過會兒我們就快要吃飯了。」
  • 家長對為孩子朗讀時,孩子的正常反應是什麼樣?
    家長為孩子朗讀時,孩子的正常反應是什麼樣? ·孩子4個月時,由於行動力有限,只能用耳朵聽或用眼睛看,因此孩子只是個被動的聽眾。此時,家長可能會認為給孩子朗讀十分容易。
  • 郭麒麟和黃多多:想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家長的選擇
    經常聽人說,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肯定會有一對優秀的父母,因此孩子的成長曆程就像父母的一段修行一樣,你想讓他成為什麼樣,那麼父母就要朝著那個目標付出很大的努力。可是從網友們對這兩人的評價來看,勵志低調的郭麒麟顯然佔有一定的優勢,而才華橫溢的黃多多卻總是被推上熱搜的風口浪尖,所以說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家長的選擇。
  • 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個反應,李玫瑾: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睡覺的三個反應,是大腦發育快的信號,將來雙商很高。這絕不是空話,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在十點進入深度睡眠會導致他的智商測驗中得分偏低。
  • 有以下表現的父母,是「窮人思維」無疑,不改將來孩子也難有錢
    針對當下,父母們努力在教育上給孩子投資,目的不還是為了孩子將來出人頭地,能有個比較光明的未來,起碼不必為錢發愁。身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孩子的思維就是以父母為思維底板的。估計大多父母不知道,有以下表現的父母,是「窮人思維」無疑,不改將來孩子也難有錢。
  • 想讓孩子將來吃得開?父母要教會他這4點,比好成績更重要!
    學會分享在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的時候,他們其實是非常「自私」的,口頭禪就是「我的」,看到什麼東西都想據為己有,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不懂得分享,自己一直霸佔某一個玩具,這個時候父母不要任由他「胡作非為」,一定要耐心糾正他的行為,引導他去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讓他養成分享的習慣。
  •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李倩傍晚帶著兒子球球到小區遊樂場玩耍,期間,兒子在跟一位較大的小朋友一起玩時,因為玩具的事情發生了矛盾。其實,孩子之間發生打架的事情很正常,當父母在看到這種情況時,往往都會很糾結,到底該如何處理對孩子才最好。那麼下面咱們就來一起分析分析這個事。
  •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智商高,父母別亂糾正,當心扼殺天才
    孩子和我們大人的思想不一樣,他們總是做一些自己認為很對,但是我們覺得無釐頭的事情,家長通常把這種行為稱為「怪癖」,但是小編今天要告訴各位父母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往往高智商,別扼殺天才,很多父母還傻傻糾正!
  • 寶寶這4種「累人」的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好,你家孩子屬於哪種?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聰明伶俐,未來能夠出人頭地,但孩子的智商高低跟父母的遺傳和家庭教育有著很大關係,我們常說「三歲看大」,意思就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就能夠看出他長大是什麼樣的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寶寶這4種「累人」的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好,你家孩子屬於哪種?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比如:班級進行大掃除時,他們總喜歡搗亂,但老師出現後,他們就假裝賣力幹活; 為了能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玩具,經常會說謊; 在火車站上,為了買兒童票,量身高的時候腿彎曲著…… 這樣的孩子看起來非常「聰明」,但這都屬於小聰明。
  • 孩子把這3句「口頭禪」掛嘴邊,暗示未來情商高,父母將來有福了
    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就要重視孩子的智商與情商培養。兩者比較而言,「高情商」比「高智商」更有優勢,能夠讓孩子學會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但一些父母並不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一味抓學習成績,以至於孩子情商低,沒教養,人際關係特別差。 案例周末,露露帶女兒去遊樂園玩。
  • 心理學家:你給孩子取的名字,決定他將來一生的命運,不是迷信
    經過工作人員的解釋,我們這才知道原來張嘉譯得了重病,人到中年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為了長壽安寧,這才改名為張嘉益,求一個平安順利。圍觀群眾得知原因後,大多都送上了祝福和安慰,也有小部分網友好奇,改名字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運勢嗎?這大體是老一輩人所堅信的封建迷信吧。事實並非如此,從心理學角度入手,名字一樣很重要,甚至能決定孩子將來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