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
李倩傍晚帶著兒子球球到小區遊樂場玩耍,期間,兒子在跟一位較大的小朋友一起玩時,因為玩具的事情發生了矛盾。剛開始兩個人就是鬥嘴,結果越說越生氣,那個大孩子就推了球球一下,球球也完全不示弱,用同樣的方式推了對方,就這樣兩個人的矛盾進一步升級,直到最後李倩出現兩個人才停手。
顯然,球球在這場戰鬥中是吃虧的,帶著孩子回到家之後,李倩一直詢問兒子有沒有傷到,但是兒子就是不說話。看到兒子這樣,李倩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到底該去找對方的父母算帳,還是要引導孩子不要鬧事呢?
其實,孩子之間發生打架的事情很正常,當父母在看到這種情況時,往往都會很糾結,到底該如何處理對孩子才最好。那麼下面咱們就來一起分析分析這個事。
別一味要求過度謙讓
孩子之間出現打架情況很正常,一些父母在看到這種情況時,首先不由分說地數落自己的孩子,甚至是訓斥他們為什麼不與人好好相處。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會對孩子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同時還會導致他們形成懦弱的性格。要知道,當寶寶在被搶玩具時,他們如果一聲不吭逆來順受的話,這樣很容易讓對方誤認為他比較容易欺負,久而久之,孩子被欺負的次數會增多,同時他們也會變得更加膽小怕事。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別一味的要求他們過度謙讓,而是要培養他們的大膽精神和不服輸的性格,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
引導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發生問題,應該由他們自己來解決,這樣才最好。尤其是在發生打架這種事情時,父母要先鼓勵孩子,想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說孩子每次打架或者受欺負,父母都幫助他們解決,這樣很容易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而且也不利於他們獲得一些經驗教訓。畢竟孩子未來需要長大,他們會獨立面對這個社會,所以教會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重要。此外,孩子們之間處理,也會避免問題進一步擴大升級。
只規勸不評理
孩子們之間的這種爭執很正常,作為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先將孩子們拉開。無論使自己孩子打了對方,還是對方打了自己孩子,都要先讓他們停止爭吵、停止繼續打架,然後告訴雙方,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只需要幫助停止打架進一步的升級即可,用適當的方法來規勸對方,儘量不要評理,特別是在完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隨意評理很容易導致矛盾進一步升級。
不要隨意批評
無論打架到底是誰引起的,或者是誰是錯誤的一方,父母都不要批評。同時,儘量不要當著孩子們的面來批評任何一方,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們的自尊心。而且,家長們的過度批評,還有可能會為孩子未來的社交埋下一些隱患。畢竟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可能雙方都會存在問題,惡意的去批評任何一方,都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傷害,甚至家長的參與,還可能會進一步的將事態惡化,這樣是為什麼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之間的爭吵而發生打鬧的原因。
總而言之,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如果在沒有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去幹預,可以觀察了解並適當進行引導即可。畢竟小孩子們的記憶力是很短暫的,這一會他們可能會因為一些問題發生矛盾,過一會可能就好了,如果家長過度參與的話,反而還不利於他們友誼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