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袋鼠媽媽」的育兒袋,拒絕孩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可別忽視

2020-12-09 秀寶媽咪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想要睡覺的時候,孩子總會說:"我不敢一個人睡,我要媽媽你陪著我睡。"起床的時候:"我自己不會穿衣服,我要爸爸你給我穿。"吃飯的時候:"我不想自己吃,我要奶奶你餵我。"甚至連洗澡也需要家長的幫忙。這樣的孩子們儼然是一個個活脫脫的"小袋鼠",躲在媽媽的育兒袋裡,過分的依賴父母的幫助,而不能獨立自主的生活。

藏在育兒袋裡的孩子——過度依賴的嚴重性:

浩浩是個害羞的小男孩,平常總是喜歡躲在媽媽身後,不敢和別人打招呼,也不敢大聲講話。大人們都以為孩子只是膽子小,害怕陌生人,所以凡事都親力親為。後來發現即使在陌生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孩子也十分的愛粘著父母,細小微末的事情也不願意做,總希望父母替自己去解決。恨不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時父母才意識到孩子對自己的過度依賴。

在本案例中,孩子的問題究竟何在?

家長的溺愛使孩子缺乏獨立性,養成了依賴心理。就像浩浩的家長,什麼都要替孩子去完成,甚至一些細節,這樣只會讓孩子過分依賴家長,養成這樣的惡習。一旦離開家長的舒適圈,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很是茫然。難道孩子真的不能自己睡覺、自己穿衣、自己吃飯嗎?其實這樣簡單的事情任何一個被細心教過的小朋友都能做好,可是為什麼孩子自己就是不做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對父母的過度依賴。

事實上過度依賴產生的危害不僅如此!

1. 讓孩子喪失主動性

剝奪了孩子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孩子過度地依賴父母,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使自己無法融入新的環境,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2. 不能獨立

造成自理能力的缺失,無法自己料理生活的瑣事。孩子無法學會自己穿衣,洗漱,吃飯,並且越發的過度依賴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得以後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少,學習的程度越來越困難。

3.沒有主見

使得孩子變得不成熟,沒有主見。在問題的抉擇方面,不能做出自己的選擇。大到生活的決定,小到今天穿哪一雙顏色的鞋子都無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寶媽知識小Time:那麼為了避免孩子的過度依賴,家長該如何做?

1. 擴大孩子的生活圈

鼓勵孩子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學習怎樣處理事情。當孩子遇到了問題時,家長要注重引導,而不是大包大攬。讓孩子做永遠長不大的袋鼠寶寶只會躲在媽媽懷裡。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嘗試著解決。如果發現孩子做得不對,可以進行正確的引導,最終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慢慢的孩子就可以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了。

2. 多鼓勵孩子

如果孩子膽小,在處理問題的過程當中做錯了,可能會喪失信心,家長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反覆嘗試,這樣做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積極,最終很好地解決問題。

溫馨寄語】:孩子愛粘人的問題不容小覷,家長一定要牢記在心,多多引導孩子獨立自主的去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獨立自主性,這樣孩子才能更好,更全面的發展。才不會只做躲在媽媽袋子裡的袋鼠寶寶。

每日一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過度的依賴父母外,還有哪些問題呢?歡迎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令人驚嘆的繁殖方式,神奇的袋鼠,來看看袋鼠寶寶—育兒袋中的生活!
    但這小小的生命剛出來就可以驅動自己身體穿過媽媽的皮毛到達育兒袋,是不是非常神奇。 到達育兒袋後開始吮吸母乳,育兒袋裡有4個乳頭,兩個高脂肪,兩個低脂肪,剛出生的袋鼠食用低脂肪乳水,可是袋鼠媽媽一般每胎產3至4個小袋鼠,這就決定了每胎袋鼠仔只能存活2個。
  • 男子好奇打開袋鼠育兒袋,看看裡面究竟有啥?下一刻腸子悔青了!
    要說大自然中讓人覺得比較新奇的動物,袋鼠肯定算是其中一個,同樣是動物,袋鼠卻比其它動物多了一個育兒袋,而且袋鼠這樣的構造確實成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有人還專門打開過袋鼠的育兒袋,想要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不料結果完全出乎意料。
  • 飼養員好奇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看清了後悔不已,寧願自己從沒看過
    飼養員好奇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看清了後悔不已,寧願自己從沒看過袋鼠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不過,大部分袋鼠都是天生的拳擊手,非常的不好惹,我們都知道,母袋鼠身上有一個月的,有一個好像是多啦a夢的百寶袋一樣,每次看見小袋鼠鑽進去都覺得非常的可愛。
  • 男子作死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當打開的那一刻:寧願自己沒看過
    男子作死翻開袋鼠的育兒袋,當打開的那一刻:寧願自己沒看過我們都知道老外們非常善於觀察動物,經常會做出一些讓人費解的事情,這天一名男子跑到動物園,纏著飼養員一定要觀察一下袋鼠育兒袋裡到底是什麼樣,飼養員見男子這麼執著,也只好答應了。
  • 紅大袋鼠:多虧了育兒袋,輕鬆帶娃出門,旋轉跳躍不停歇!
    它的腿部肌肉由一系列有彈性的肌腱連接在骨骼上,腳上的跟腱就像橡皮筋一樣被拉伸,最長的第四趾與腿骨位於一條直線上,提供了強大的推力,一步可跳5—8米遠,時速可達40—65千米。▼▼▼這些都是紅大袋鼠在進化過程中所具有的超凡適應能力,使它能夠在這片氣候極度乾燥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紅大袋鼠在當地的夏季(1—2月間)發情交配。雄性之間通過「拳擊」來爭取配偶,這種方式並不是全力打鬥,而更像是一種儀式。交配期結束以後,雌性即離群而退隱在草叢中,過著孤獨的生活,直到分娩。她在臨產前,一般是產仔前約2小時,都會認真做好一件事——清理腹部的育兒袋。
  • 為什麼袋鼠被稱為動物中的運動健將,你知道嗎?
    負重前行的袋鼠小明和媽媽在動物園參觀,他們來到了袋鼠館。只見一隻只袋鼠拖著長長的尾巴,一蹦一跳地在園中嬉戲打鬧。小明看得有滋有味,但隨之而來的一個疑問也蹦了出來,他尋思道:袋鼠長這個模樣,走路好像都很困難,有的肚子下面還裝著一個小袋鼠,它們在自然界中是如何生存的呢?「媽媽,媽媽,袋鼠這個模樣,在自然界中怎麼還能生存呢?」,小明問媽媽道。
  • 猜一猜,剛出生的袋鼠到底有多大?
    別看袋鼠體型健碩、肌肉發達,剛出生的袋鼠只有一粒花生米那麼大呢,而且還是早產兒喲!袋類動物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產胎兒,所以需要在育兒袋中發育。剛出生的小袋鼠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非常小,只有5-25毫米,重不過4克,與袋鼠媽媽的體重比竟為1:5000,簡直是最有反差萌的媽寶組合了。剛出生的小袋鼠會一直在媽媽的育兒袋內,並且要順利找到並含住媽媽乳頭。雖然袋鼠媽媽的乳頭有四個,但是小袋鼠含住一個,在發育期間就不能鬆口了。一旦鬆口,掉落在育兒袋底部,就會被餓死。
  • 男子打開袋鼠育兒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下一刻腸子悔青了
    男子打開袋鼠育兒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04 15:55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男子打開袋鼠育兒袋
  • 孩子摸媽媽乳房、依戀布娃娃、愛摸私處……父母千萬別忽視
    別別別,真不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類似情況,所以先別擔心孩子有什麼奇怪問題。至於孩子為啥這些行為?其實背後都有含義的,局長今天就來破破案,講講背後的原因。所以孩子愛用物件自我安撫,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長千萬別呵斥,別強行阻止。俗話說,美好的童年治癒一生,硬生生切斷孩子的安撫鏈,以後孩子會很容易感到孤獨,患得患失。從某程度上來說,這些依賴安撫物的孩子,其實都是在尋找愛。
  • 大袋鼠勞累過度,小袋鼠一把摟住它:媽媽我給你解解乏
    袋鼠是澳洲國寶級的動物,樣子可愛,但估計有不少人並不知道,其實袋鼠相當有個性。在澳洲那場大火之後,澳洲政府積極重建,越來越多動物的生活也慢慢地恢復了正常,袋鼠和樹袋熊都是澳洲的標誌性動物。其實,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為什麼這隻小袋鼠是白色的呢?
  • 袋鼠的育兒袋裡究竟有什麼?男子好奇打開後,瞬間就後悔了!
    袋鼠的育兒袋裡究竟有什麼?男子好奇打開後,瞬間就後悔了!大自然中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生物,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袋鼠是澳大利亞的國寶級動物,他們的一舉一動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也對這種生物十分好奇,袋鼠的育兒袋裡究竟有什麼?
  • 飼養員好奇翻開了袋鼠的袋子,看清楚後,寧願自己從沒看過!
    飼養員好奇翻開了袋鼠的袋子,看清楚後,寧願自己從沒看過!袋鼠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級動物,它們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度極高,甚至還衍生出一系列周邊產品,袋鼠的造型獨特,雖然前肢短小,但後肢卻強壯有力,作為一種袋類動物,袋鼠也有自己的育兒帶。
  • 不如問問袋鼠
    1982年的異父同期復孕的一個案例,一黑一白的兩個孩子的父親並非同一人因為受孕時間間隔較遠,「異期復孕」的兩個胎兒發育是不同步的,呈「一大一小」的狀態,因而它們的預產期也會不同。目前,醫學文獻中報導還不足10例,且都備受爭議。
  • 袋鼠的育兒袋裡究竟有什麼?男子好奇打開後,有些後悔了
    自然界中有著各式各樣新奇的動物,袋鼠就算是其中的一個,同樣都是動物,袋鼠卻比其他動物多了一個育兒袋,而袋鼠這樣的構造也供起了大家的好奇心,還有人專門打開過袋鼠的育兒帶,想看看裡面到底裝了什麼,不料結果完全出乎意料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家保護級動物,
  •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李倩傍晚帶著兒子球球到小區遊樂場玩耍,期間,兒子在跟一位較大的小朋友一起玩時,因為玩具的事情發生了矛盾。別一味要求過度謙讓孩子之間出現打架情況很正常,一些父母在看到這種情況時,首先不由分說地數落自己的孩子,甚至是訓斥他們為什麼不與人好好相處。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會對孩子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同時還會導致他們形成懦弱的性格。
  • 袋鼠的育兒袋裡究竟有什麼?男子好奇打開後,你猜發現了什麼?
    袋鼠的育兒袋裡究竟有什麼?男子好奇打開後,你猜發現了什麼?要說大自然中讓人覺得比較新奇的動物袋鼠肯定算是其中一個,同樣是動物袋鼠卻比其他動物多了一個育兒袋鼠,這樣的構造,但是成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有人還專門打開過袋鼠的育兒袋,像我看看裡面究竟有什麼不料結果完全出乎意料,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寶級動物,袋鼠的一切都讓人印象深刻。
  • 袋鼠媽媽倒臥在地,而育兒袋裡有些動靜,上前查看發現情況不妙!
    一名住在澳洲的女網友分享,日前她的男友在自家農場裡巡視時,看見一隻被當地獵人射殺的袋鼠媽媽倒臥在地,而育兒袋裡隱約有些動靜,怎料男友上前查看,竟發現一隻約2.3公斤大的小寶寶,當晚已成可憐的孤兒。由於袋鼠寶寶體型太小隻,獨自在野外無法生存,加上半夜沒能求援獸醫和動保中心,女網友只好將小袋鼠帶回照料。她表示,當晚小袋鼠沒有脫水的狀況,模樣看起來也很健康,於是放進枕頭套裡,模擬「袋鼠媽媽的育兒袋」,讓小寶寶可以安心休息。
  • 灰袋鼠寶寶出生多久後可以初次出育兒袋 森林驛站8月18日答案為你...
    這是森林驛站8月18日森林小課堂每日一題的問題,小夥伴們知道灰袋鼠初次離開育兒袋的年齡是多大嗎?下面就讓我們一   原標題:灰袋鼠寶寶出生多久後可以初次出育兒袋 森林驛站8月18日答案為你呈上     灰袋鼠寶寶出生多久後可以初次出育兒袋?
  • 遇到危險就扔孩子?短尾矮袋鼠風評被害
    但是在考慮到了袋鼠對育兒袋開口處的肌肉具備控制能力,研究人員傾向於認為,排出幼崽是短尾矮袋鼠媽媽遭遇天敵時的一種逃生策略,並且相當有效。 丟娃作風,一脈相承 事實上,短尾矮袋鼠媽媽並非是唯一一種對親生孩子狠心的袋鼠,拋棄幼崽似乎是袋鼠家族的傳統求生手段。
  • 孩子依賴於動畫,看這些父母如何鬥智鬥勇,讓孩子主動關掉電視
    可長此以往,孩子已經習慣依賴電子產品了,平日裡總是過分的提要求看電視玩手機,斷網停電的時候更是撒歡耍賴、難哄的不行。對於這種情況,各位家長都是如何解決的呢!「媽媽,我還想看電視」媽媽的不同態度,展現規矩的制定一.嘶吼式拒絕,不行你都看多久了,讓你的眼睛休息一下張姐一直反對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可是白天她去上班,孩子吵個不停,婆婆只好用看電視來哄孩子聽話。一天下班回到家,孩子正在看電視,而且已經看了三個小時了,她就命令孩子關掉電視。可是孩子還沒有看盡興,開始撒嬌說想再看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