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總是容易緊張焦慮,作為父母究竟該如何引導?一篇告訴你

2021-01-19 安安志向

對於每個人來說,遇到一些事情難免會緊張,孩子也是一樣。心理壓力是一種複雜的情感體驗。處於壓力狀態的孩子在有意識的活動中經常受到一定的幹擾。作為父母,孩子容易緊張怎麼辦?他們應該如何緩解緊張的心理?相信你一定很好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怎麼容易緊張?

1.作為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特別焦慮。其實孩子的焦慮很大一部分來自父母。比如有的媽媽對孩子要求很高。一旦孩子表現不好或者達不到她要求的標準,就會批評甚至責罵。結果,孩子們會逐漸產生焦慮。

2.平時可以多教孩子一些生活方式。孩子焦慮的原因有時是因為他以前做某事時失敗或犯了錯誤。如果他再次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可能會因此而感到不安。所以在平時,家長一定要教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心中有數,從而緩解這種焦慮。

3.當孩子焦慮時,不要嚴厲地教訓他們。當孩子感到焦慮時,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責罵孩子,而要單純地安慰他或轉移話題。

那麼為什麼孩子容易緊張呢?其實這幾點是分不開的。

1.人際關係的不和諧容易導致孩子過度緊張。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呆在不和諧的家庭裡,讓孩子一直感受到冰冷的家庭氛圍,那麼孩子自然會變得敏感、膽小、膽小、緊張。反之,如果父母關係融洽和諧;尊敬長輩,愛護長輩;友善、隨和、不苛求,讓家人開心、放鬆,那麼孩子的身心就會和諧發展。

2.要求太嚴格容易導致孩子緊張。作為家長,期待成龍很正常,但也要學會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不是去影響他們的思想,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學會快樂的生活,同時可以教育他們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3.內向自閉的孩子容易緊張。孩子在社會生活中不斷與他人接觸,這往往構成導致此時緊張的因素。因此,有助於兒童掌握心理防禦機制,如迴避、否認、認同、轉移和合理化。

4.身體虛弱的孩子容易緊張。身體強壯的孩子通常更能抵抗緊張。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鍊和戶外活動,以消除他們的緊張情緒。如何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1.提前做好準備。讓孩子提前做好工作準備和心理準備,這樣才能更快地進入狀態,更快的適應狀態,避免匆忙帶來的緊張。

2.降低你的要求。緊張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適當降低要求,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那樣的話,你的孩子在處理和面對事情的時候會感到壓力很大,不會太緊張。

3.練習深呼吸。在你開始面對事情之前,如果你總是緊張,試著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深呼吸幾次,讓你的身體慢慢放鬆。

4.自我心理暗示。讓孩子對著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自信的表情和姿勢,告訴自己:我能行!在心裡不斷給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減少這種焦慮感。

5.接納自己。勇敢一點,你知道,人不可能完美,不管做什麼,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做一件事,不要去想必須怎麼做,一定要成功,接受自己可能會失敗,只要盡力去做就好。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複課後,初高中生自殺10餘起,父母該如何走進焦慮孩子的內心?
    因為當他鼓起勇氣爬起時,父母會再次將他擊倒,告訴他你不行。而當孩子的自愈力趕不上激將傷害時,一點小事足以讓他崩潰,一蹶不振。3、面對逆境時,無法成為孩子的引導者。但無論哪種,都無益於孩子走出逆境。原因在於父母只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卻沒發現孩子深層次的渴求。他拿著成績單給你的時候,實際上在問你:「爸,媽,我該怎麼做?我也想改變,可是我現在不知所措,你們能教我嗎?」
  • 孩子一遇事就緊張,總是會怯場?家長可幫孩子設置「OK線」
    但是家長在了解了"OK線"之後,還需要知道為什麼孩子總是會怯場,影響孩子們的這種緊張情緒的因素是有很多種的,家長們需要找尋孩子的"怯場"因素才能有效的利用"OK線"的心理訓練。
  • 孩子遇事焦慮不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原因竟是父母遺傳消極人格
    小孩性格缺點太多該如是好自古以來,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無數的熊孩子,讓父母操碎了心。擔心孩子考不好試,於是在孩子的考試季提前嘮叨,怕這怕那,結果孩子果然考不好。母親擔心的心理愈發加強,緊張的情緒傳遞給了孩子,結果孩子又一次考試失利。
  • 孩子咬指甲「成癮」,如何糾正?家長該重視起來
    越想改掉越焦慮,越焦慮就越想咬指甲。為了改掉「咬指甲」的習慣,他們試過無數辦法,塗指甲水、貼指甲貼片、做美甲……但總是找不到有效的方式。 一開始咬指甲的時候,他們肯定沒有想到,這個行為會持續這麼長時間,更沒有想到會影響自己的健康。 有人可能會好奇:他們小時候,父母沒有告訴他們不能咬指甲嗎?沒有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嗎?
  • 孩子高度敏感,父母要這樣引導才對,高敏感度孩子也能成就大器
    高度敏感的孩子總是要被大人責問:「為什麼別的孩子都可以,你就不可以?」「為什麼你那麼愛哭愛發脾氣?」「為什麼就你這麼膽小……」大人們總是試圖去」糾正「孩子,卻完全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02 要想改變孩子,先從接納孩子開始前面已經提到,高度敏感是一種性格特質,並不是什麼需要修正的毛病。
  • 孩子總喜歡吮手指,有哪些原因?父母該引導這4點
    這天當月月再次將剛玩完土的手指放進嘴巴時,媽媽怒從中來,衝孩子吼道:「快把手拿出來,你怎麼總是不聽啊!那個手放嘴裡多髒啊!」月月也一下就急哭了。 其實,像月月這樣總喜歡吮手指的孩子還有很多,家長總是擔心這樣下去會產生很多危害,所以也是心急如焚,這一著急就容易衝孩子發火,反而不利於改掉這個壞習慣。
  • 孩子要中考了,作為父母,你該怎麼做?畢業班老師告訴你該做什麼
    ,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中考,所以,中考過程中,父母的怎麼做,對孩子來說舉足輕重!年輕的父母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這裡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成績優秀的孩子中考前突發疾病,情況非常嚴重,只有住院治療。孩子、家長努力三年就此放棄考試不太甘心!家長焦急萬分,反覆找班主任、找學校教務處商量對策。
  • 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引導孩子試試這3個方法
    看著哪些鄰居就感覺她們都很焦急,腦海中就不禁意跳出了他們所描述的場面,感到作為家長的我們跟現在孩子都是那麼的不容易,家長有家長的難處,孩子有孩子的苦衷。孩子總是會因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這可能是我們家長都在面臨的一個問題。那我們該怎樣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我想一想,或許下面這幾個方法可能有用處。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引導孩子試試這3個方法!
  •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擺脫焦慮,一隻白熊告訴我們該如何做!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就像天邊最美的雲朵春天又來到了花開滿山坡種下希望就會收穫……」看完這個開頭,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樣回憶起了那些年被神曲支配的恐懼……經驗告訴我們,每當不小心聽到或者想起這首歌,無論怎樣警告自己,頭腦中都會單曲循環一整天
  •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背後的心理需求,父母該了解並加以引導
    為什麼jasper會撒謊,像多數孩子一樣,撒謊,即使父母一再詢問也不敢說出實情,背後原因,你我都需要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導孩子。 一、為什麼孩子會撒謊? 1.
  • 中國父母終極焦慮:承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好難
    一路鬥智鬥勇,焦慮一定是有的,隨著年齡漸長,他開始更多地彰顯自我意識,我們也不可避免地爆發過「權力之爭」,幸而,都能及時化解。  在此之前,我以為由於親子關係的崩裂,而導致「你死我亡」的現象只是極少數的案例,或是影視作品的藝術需要。殊不知,每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都可能上演,或正在上演,情節程度不一,飽受煎熬的父母和孩子卻不在少數。
  • 高考進入倒計時 高三的你該如何緩解考前焦慮?
    今天,我們邀請青島市市立醫院臨床心理科曹重陽醫生就一起來聊聊考生如何做好心理調適,緩解心理焦慮,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家長如何調適好自己的心態、情緒,與孩子們一起迎接挑戰!不焦慮,先從家長做起克服孩子焦慮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是家長不要傳遞不恰當或過重的壓力給孩子。
  • 孩子總是發揮失常?「瓦倫達效應」在作怪,家長要培養孩子平常心
    鄰居給予了孩子很多的鼓勵,希望孩子能夠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可是原本妙語連珠的孩子到了比賽現場時,卻緊張得結結巴巴,不管老師怎麼緩解,最後孩子的狀態仍然不好。就這樣到了孩子演講的順序,緊張的情緒讓他頻繁忘詞,最後的成績自然也不理想。演講比賽過後,老師安撫了孩子的情緒,告訴他「比賽總有無常,不必放在心上。」
  • 年輕人胃酸反流難受該如何減輕緊張、焦慮情緒,不要胡思亂想,消化...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以前給大家科普過其實緊張、焦慮、胡思亂想、暴脾氣、工作壓力大、心情不好也會導致胃酸反流情況加重,生活中很多人心情不好後出現反酸、燒心、胃酸反流都以為胃病又加重了,就開始各種吃藥、各種檢查、四處求醫看病,過度的緊張焦慮,其實胡思亂想、緊張、焦慮、心情不好就會加重我們胃腸道疾病,就會容易導致胃腸道神經內分泌紊亂出現難受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別過於焦慮,多想解決方式
    許多媽媽都在擔憂一個問題,孩子膽子太小,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這似乎是一個大眾化的話題,為此發愁的媽媽不少,因為我們自己深有體會,知道膽小會對成長不利。想起自己受過的委屈,因為膽小而錯失的機會,家長不想同樣的事情在孩子身上發生。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振華實驗小學 張勻:化焦慮為陪伴「學段銜接」可能會讓家長感到焦慮。其實無需過多擔心,老師比家長有經驗,他更清楚在這個階段該如何幫助孩子過渡,而家長要做的是相信老師,化焦慮為陪伴。陪伴的方式有多種,如陪孩子閱讀,陪孩子散步等。當孩子放鬆之後,可以嘗試引導孩子主動說說自己在新環境中遇到了些什麼事情。
  • 父母的焦慮,是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
    人的行為總是受情緒支配的!孩子總是受父母影響的!這是教育孩子過程中,兩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昨天發布了一條微頭條,談的是關於初中學生抑鬱的問題,很多網友回復和評論。從網友回覆中,我們可以看出,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教育避不開的一個重要課題。
  • 「三腳凳」理論告訴你:育兒的本質與孩子無關,與父母自身有關
    因此必須明白,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父母本身非常非常重要。父母焦慮,孩子必然焦慮。父母情緒起伏大,孩子也一定會受到影響。父母的價值觀,父母的行為,父母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孩子。
  • 孩子的抗壓能力弱,遇到事情就喜歡哭鼻子,父母應該如何引導?
    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培養好抗壓能力,在長大以後孩子只能夠逃避,在社會中也總是趨於弱勢,很難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人才。而面對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父母應該怎樣做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很多憤憤不平。認為所有的好事都應該由自己來承擔。比如幼兒園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孩子嫉妒別人參加各種比賽,由於老師沒有選他,就會出現一臉不服氣的樣子。
  • 緊張、焦慮會加重膽汁反流!醫生提醒:如何緩解緊張、焦慮?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膽汁反流疾病保養預防專欄科普第1篇,本專欄關於膽汁反流保養、預防和治療科普文章大概有15篇左右,主要教大家膽汁反流、口苦、腹脹、消化不良該如何保養、治療和預防、如何通過科學保養預防反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