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教師招聘資格考試中,《梅花魂》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陳慧瑛這篇《梅花魂》,寓情於事,由故鄉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藉助與外祖父相處的一個個片斷,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深切思念。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理解課文的內容,積累讓自己感動的詞句,體會作者情感表達的真摯細膩。
3.感悟課文中人物對祖國和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感悟課文中人物對祖國和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三、教學方法
情景設置法、朗讀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和梅花有關的詩歌呢?哪位同學能為大家大聲朗誦一首?(學生舉手朗誦)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和梅花有關的課文——《梅花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重點字詞進行指導:「分外」的「分」讀fèn,「抹淨」的「抹」讀mā,「低頭折節」的「折」讀zhé。「幽」的筆順是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甚」的最後一筆是豎折。「衰」字寫的時候要與「哀」加以區別。
2.學生出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完課文,哪位同學來說說本文主要講了哪些事情?
明確:一共寫了五件小事,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詩時會落淚;因年齡大不能回國時,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地哭;因為「我」弄髒墨梅圖而發脾氣;臨走送我墨梅圖;到船上送我帶著梅花的手絹等。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學生舉手朗讀1-2段,並說一說,這一部分講了什麼事情?外祖父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明確:外祖父教「我」讀詩,目的是使「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因為,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同時,借讀這些詩詞,寄託自己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2.繼續朗讀第3段,並回答:這一段最後說「我又害怕又奇怪」作者奇怪什麼呢?
明確:我奇怪的是,一向慈祥,也不甚在意我擺弄古玩的外祖父,為什麼會這麼在意那副墨梅圖。
3.第3段對外祖父有哪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對外祖父動作的細節描寫──「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汙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從外祖父動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裡,不僅僅是梅花,而且是祖國的象徵,值得他用全身心去愛。
4.全班分成學習小組,研讀剩下的部分,學生討論分享自己感動的詞句並分享。
明確:
①「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裡,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
臨別送給親人的禮物,外祖父選擇了墨梅圖,更可見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梅花上面有他無法割捨的情愫。
②「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這段話說了三層意思,開始他讚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著他讚美了中華民族出現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後他想說的是,一個中國人,要有梅花的秉性。外祖父對作者這樣說,是要她也成為有梅花精神的人。外祖父這段話,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卻沒有改變中國人的本性,依然那麼熱愛祖國,其實,他就是一個有梅花精神的中國人。
5.閱讀全文,文中一共幾次寫到外祖父的眼淚呢?表現了外祖父的什麼情感呢?
課文三次寫到外祖父的眼淚,讀詩時無聲地落淚,不能回國時嗚嗚地哭泣,送別時淚眼朦朧。外祖父這三次落淚,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國返鄉的強烈感情,所謂葉落歸根,年紀越大,這種情感越強烈。從眼淚中我們感受到,不能回國已成為他心中刻骨銘心的痛,最終成為他終生的憾事。
(四)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叫《梅花魂》,誰來說說這篇課文題目中的「魂」指的是什麼呢?
明確: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五)小結作業
小結:課文重點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遊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於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教師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結束本課。
作業:1.朗誦課後的詩歌《故鄉》,體會詩歌中的感情,下節課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2.如果你也是離家很久的遊子,請你寫一封家書給父母,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時,由於學生經驗不夠,對於人物思念祖國的情感把握得不夠深刻,所以應該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思鄉的課文進行比較分析,例如之前學過的思想的詩歌來引導學生感悟情感,對比分析,並在進一步的交流中不斷加深體會,總結思想類詩歌的特點。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秘籍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