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應當屬近期最火爆的國產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這部由肖央主演,柯汶利導演,陳思誠監製的懸疑片,翻拍自印度電影《瞞天誤殺記》。
按照一貫套路,只要是翻盤局,就有很多人站出來力挺原劇更好看,但實話實說,這部《誤殺》絕對已經超越了原劇,而且明顯更符合中國觀眾的胃口。
不多贅述,直接上乾貨,劇中幾個重要的環節給大家安排一波,都是乾貨,你細品。
1、男主李維傑究竟是如何製造出假證的?
「蒙太奇」,這個電影概念被男主李維傑用來瞞天過海,說白了就是先準備一個事件軸(也就是做一些列的事情),然後選擇一個時間軸(肯定不是做事件的時間),然後將毫無關係的兩個軸融合在一起,也可以說是剪輯在一起。具體如何做的呢?
先看真實情況:
4月2日周六——>
(1)李維傑獨自去羅統出差
(2)入住酒店
(3)ATM機取款
(4)看拳賽
(5)晚上趕回家。(注意,酒店沒有退房,因為都是第二天中午退房。與此同時,妻子和女兒在家裡殺死素察。)
4月3日周日——>
李維傑早晨獨自偷偷處理完死者的汽車後,
(1)全家坐大巴車去羅統(故意和售票員攀談)
(2)入住酒店(周六已經開好的)
(*)全家人一起退房(故意晚退房與前臺爭執)
(*)羅統餐廳吃飯(故意誇讚老闆的蛋糕好吃)
(*)看《天才槍手》電影(影院監控留證據)
(3)看拳賽
(*)打翻小販爆米花
(4)去ATM取錢賠償(其實沒去)
(5)晚上全家人回家。
事件軸已經完成:
這樣就清晰地看出,周六和周日有5件事情是一樣的,而周日李維傑還可以安排了4件新事情(*號編碼的事情),加強證據鏈,所以重複的事情直接覆蓋,那麼整個事件軸就是8件事:坐車羅統、住酒店、退房、吃飯、看電影、看拳賽、打翻爆米花、AIM取錢、晚上回家。
再看看時間軸:
其實時間軸非常簡單,一共就兩天,4月2日周六,4月3日周日。
蒙太奇剪輯來了:
雖然客觀事實上,周六李維傑自己做了5件事,周日全家人做了7件事,但李維傑把事件和時間剝離,強行將8個事件重新安排到2天時間裡,得出了新的結果——>
4月2日,全家坐車去羅統,全家住酒店,全家看拳賽,打翻爆米花,ATM取款。
4月3日,全家酒店退房,全家去飯店吃飯,全家看《天才槍手》,一起回家。
2天,8件事,重新剪輯完畢!按照這個證據鏈,李維傑及家人就沒有嫌疑,以為案發的前後兩天,他們都在羅統。
結果就是如此,那麼如何實現的呢?
其實說穿了,就是兩個辦法:真實經歷+時間誘導
真是經歷:8件事,每件都是真的!李維傑的家人都經歷了,接觸到的人也都被動經歷了,這是真實存在於腦海的記憶。
時間誘導:從剪輯結果可以看出,4月2日的發生的事情都是假的,其實都是3日發生的。但李維傑首先保證了事件真實性(即第一條),然後是可以加深被經歷者的印象,所以他跟大巴車售票員攀談,跟酒店前臺爭執,使勁的誇讚飯店老闆,故意打翻爆米花等。等這些被動經歷者確實記住事件本身後,李維傑讓回家等了一段時間(具體時間沒說明,但根據案件的偵查進度,估計這段時間有2周-3周左右),之後李維傑度自又去了一次羅統,故意又跟那些被動經歷者攀談了一次,故意提及上次那些事件,但篡改了事件。
比如他又跟大巴車的售票員聊天,你還記得前一陣子我們一家人去羅統玩嗎?你怎麼忘了呢,就是4月2日那天啊,一大早,我們一家老小去的,路上我跟你還聊天來著。
他跟酒店前臺說,上次我們住酒店還跟你們吵架了,就是4月2日我們全家來玩,第二天退房晚了,你們要加錢,你們還記得嗎?(其實4月2日是李維傑自己開的房,只有退房的時候是全家人都在)
他又跟賣爆米花的小販道歉,說上次不小心打翻了你的爆米花,我去ATM取錢賠給你,你還記得嗎?就是4月2日那天,***跟***的比賽,那天人很多的。(其實是4月3日打翻的爆米花,但ATM的監控是李維傑4月2日取錢的錄像,說到的比賽也是4月2日的選手)
……
李維傑就是利用了人們記憶的弱點,容易記住事件,但是容易忘記事件,這個時候有個人號稱能記清時間,給你一提醒,因為他說的事件細節跟你記憶裡的都一樣,所以你在主觀上就會相信他說的時間也是對的!
到此,李維傑完成了「蒙太奇」的騷操作,整個假證據鏈完成!當然,他還對周邊的街坊以及一些相關人用了同樣的手法,但是電影裡可能是故意留懸念,對整個「蒙太奇」的過程,特別是李維傑再次回羅統這段,沒有詳細講述,所以很多觀眾表示沒有看懂,也是這個原因。
其實說來不難,舉個生活中的例子,某個周五的晚上,你跟你的朋友去喝酒,很開心,喝多了,被抬回家了。事情就這麼個事情。一個月後,你們談及此事,你記不清是星期幾了,只記得那天跟他喝了不少。而你的朋友卻斬釘截鐵的說,那是星期六,我們去市中心的酒吧,我開的車,後來還叫了代駕,你喝多了,我送你回去的,因為第二天不上班,所以我們倆才喝的那麼多……你聽他說的這麼細緻,有理有據的,所以你也會相信那天是星期六,但其實呢?整個事件都是真實經歷的,唯獨時間你模糊了,所以你選擇了相信有共同經歷的他。
電影中最出彩的部分就說到這裡了,其實還有一些細節,大家也可以留意一下。
1、素察沒有被母女倆打死,只是暈了,他是被埋在棺材裡憋死的,手腳在棺材板上都留有抓痕。小女兒用叉子劃桌子,就暗示著她聽到了棺材裡的聲音。
2、素察的屍體其實就埋在李維傑施工的地下網線管裡,那裡又是警察局的下面。
3、小女兒後來拿的試卷,自己改了分數,暗示她學會了謊言的力量。
4、片中出現了5次羊,分別是開頭李維傑去寺廟布施;李維傑處理素察的車;警察打死了一隻;棺材打開後躺著一隻;李維傑決定自首後,一直小羊降生。分別暗示著曬善念、惡行、警示、替罪、救贖。
5、影片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很多人說這是李維傑遭受素察父母的報復,在監獄歷經磨難,所以決定越獄,但素察父母手眼通天,將李維傑活埋,用兒子的死法報復李維傑。但小編卻又不同的看法——>
《誤殺》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為沒有牧羊人的羊。有很多人分析說,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說明老百姓是羊,掌權者是牧羊人。但小編覺得這個解釋是不對的。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正確的翻譯應該是「烏合之眾」,其實這是導演想要在電影裡表達的深刻諷刺。名校出生的素察成了墮落少年,學習優異的大女兒面對侵犯卻只能找媽媽,警察局長一手遮天,李維傑用小聰明就想欺騙法律,一眾街坊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在輿論壓力面前政府和司法部門毫無招架之力…影片中出現了太多這樣的社會現象,只是被精彩的懸疑劇情所掩蓋,但「烏合之眾」這個名字,卻表達了導演真正想要抨擊的,就是這樣破敗不堪的社會壞境。
所以影片的最後,李維傑自首入獄,小編認為這是導演最後的救贖,借李維傑的自首,警示大家,無論何時,都要尊重客觀事實。而影片開頭的越獄片段,李維傑被困在棺材中難以脫身,借用了電影《活埋》的橋段,其實是告誡眾生:罪行者,終難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