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蒙太奇的手法,心迷宮的人性,鞭笞脫序的執法者

2020-12-17 電影諜報站

縱觀12月影市,《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犯罪電影。說實話,在看片之前,我對「誤殺」並未報太高期待。這幾年在內地市場上,忽然湧現了一批「翻拍電影」,它們大多中小成本,買下一些韓國商業片劇本進行本土改編,再請幾位知名演員在大銀幕上重現。然而它們幾乎都是些質量中下水平的作品,直到《誤殺》上映後,徹底改變了我的這一看法。

《誤殺》算是突破了這層無形「界限」,它或許不如原版《誤殺瞞天計》那樣精巧、凌厲、暢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礎上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掙扎、譬如社會縮影。首先,影片開頭是李維傑敘述的電影《活埋》的情節,但主角卻是他自己,暗示了他的結局,像素察一樣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而結尾的彩蛋再次提示了這一點,但這一次不再是敘述電影情節了,而是真實的世界。李維傑在一盤對弈裡面,一開始以為自己是棋手,下著下著發現自己可能是棋子,結果最後,他發現他連棋子都不是,只是棋盤上一粒微不足道無法左右對局的塵埃。每一個勢單力薄的底層人民就像處在風浪交加的大海裡的小帆船,任憑你怎麼努力划槳,終究逃不過滔天巨浪的拍擊。

影片通過蒙太奇的剪輯手法,用的恰到好處。故事中,兇殺現場和拳擊現場用蒙太奇的手法串聯在一起,不是純粹的緊張壓抑感,而是多了一些戲劇效果。開始在監獄最後還是在監獄,中間用羊來進行穿插,活著的羊看見了犯罪經過;離群的羊被誤殺;死掉的羊被埋進棺材;最後在寺廟看見羊仿佛獲得了重生。本來故事主題沒有任何和羊相關的東西,卻被羊貫穿起來,覺得莫名的合適。家裡串供的場景和警局逼供的場景又使用蒙太奇,讓直線敘事變成了兩個空間同時敘事的感覺,故事變得不那麼單調且每個鏡頭都有相應鏡頭來解釋。可以說導演真是把它運用的爐火純青,給人營造一種似夢非夢的感覺。

再然後,電影採用了「心迷宮」式的人性刻畫。就像《心迷宮》表現的一樣,細膩,深刻的描繪了面具下真實的人性,整部戲人與人之間都充斥著各種心計,互相欺騙,隱瞞和算計,玩弄著色慾與金錢的遊戲,其實卻是被金錢與色慾玩弄。《誤殺》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善和惡的糾纏還是對和錯的思辨,在這部電影中都有了自己某種程度上的展示。同時,這部電影的社會背景本身選得很好:人們對法制的信任日漸淡薄,對某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現實而進行的反抗,對公正社會的極大渴求。

電影的開頭穿插了肖生克的救贖經典臺詞「有些鳥兒你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豐潤了」對於善良的人們你是無法以牢籠關住他們的,這是一場救贖,這也是男主的一場自我救贖。在平平誤殺素察後害怕地對父親說「我錯了」,父親既沒有因平平的被侮辱的經歷而去指責她,也沒為這番誤殺牽連全家人而怪罪她,還能輕聲和女兒說一句:「這不怪你」。李維傑就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和妻子在泰國奮力拼搏,養育兩個女兒。他竭盡全力,在時間和空間交錯之中與警方拼命較量,並擔下了全部的責任。事情隨著輿論減小慢慢的過去了,本來,李維傑可以平靜的度過餘生,但是,他看到小女兒也學會了撒謊。李維傑毅然選擇做一名負責任的父親,去警察局自首。

在電影中我們不單單看到案件本身,一個父親的責任也表達的淋漓盡致,李連杰愛家人,樂於幫助鄰居,卻難逃被權力的蹂躪,作為父親,他沒有保護好妻子女兒,使他們受到傷害,事情無法挽回,於是他選擇一錯再錯,同權力抵抗,擔起父親的責任,保護家人不再受到任何傷害……從始至終都是親情駕馭一切,所以聰明狡猾的作案詭計背後是最原始而淳樸的父愛如山,「 我沒什麼大本事,也沒給你們多麼好的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所以破過一千件案件囂張跋扈兇狠果斷的女警察局長也不過是一位愛子心切無條件溺愛孩子的平凡母親,她幻象中的兒子一身純白校服惹人憐愛,全然不是真實世界的惡魔。

身為一個父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自己的女兒受到侵犯。他痛,他恨——他沒有能力阻止施暴者一再地傷害大女兒,而女兒被侵犯的過程還被其拍下來,直到他回到家中,得知在被再次威脅的過程中,妻女誤殺了施暴者並將其埋進土裡。微小的人物往往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尤其是在中國,古往今來,父母這個身份,都容納了含辛茹苦、歲月風塵染鬢霜的苦,雖然有些人不滿於鼓吹苦難的習慣,但是在傳統的背景之下長大的我們,想起父母,心尖兒都是一陣疼,我們從年幼到青春,卻看著父母從青春到白髮。

相關焦點

  • 《誤殺》中出場率最高的蒙太奇主要講的是什麼
    為什麼《誤殺》很多人第一遍很難看懂很多人在看這部影片時第一遍是看不懂得,因為他的思維被李維傑帶亂了。其實蒙太奇在很多影片中都有運用,比如說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部影片《阿甘正傳》。《阿甘正傳》與《誤殺》都運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那為什麼我們看《阿甘正傳》的時候不會感覺到亂,看《誤殺》的時候就會感覺看不懂呢?
  • 乾貨丨學剪輯要懂蒙太奇,2019佳片《誤殺》蒙太奇大盤點
    去年一部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由肖央、譚卓、陳衝、姜皓文領銜主演的《誤殺》於2019年12月1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電影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
  • 《誤殺》和韓影《蒙太奇》,同樣把母性深處的隱忍徹底撕裂了!
    而在電影多次被提到的韓國電影《蒙太奇》,也因此醒目了起來。近些日子,豆瓣上已經有不少影迷被《誤殺》安利,並打卡了這部電影。因此,這次就來聊聊《蒙太奇》。《蒙太奇》是由鄭根燮執導,金相慶、嚴正花等主演的韓國犯罪劇情電影,又名《抓住那個傢伙》。
  • 淺析「蒙太奇」手法在電影《暴裂無聲》中的運用及其現實意義
    文/花生電影《暴裂無聲》是導演忻鈺坤繼《心迷宮》後的第二部作品,《暴裂無聲》依然是一部寓意深刻的懸疑犯罪電影,收穫了豆瓣8.3的好評。和《心迷宮》較為複雜的敘事結構不同的是,《暴裂無聲》的故事主線很簡單,講述了啞巴張保民的兒子磊子放羊時失蹤,張保民找尋兒子時誤打誤撞捲入了土豪老闆昌萬年非法採礦的事件,拯救了律師徐文杰被綁架的女兒。
  • 《心迷宮》:轉折轉折再轉折,淺析170成本的結構藝術!
    但《心迷宮》的時空交錯式結構並不高大上,因為在空間上較不多變的限制,影片將敘事方式的交錯重點給到了時間線上。電影一開始是麗琴即將祭奠「亡夫」的準備場景,用蒙太奇的手法插入了小賣部大壯在山路上意欲行兇的場景,而行兇對象正是麗琴的「亡夫」。是大壯行兇殺了人嗎?
  • 《誤殺》的原版故事及電影中反覆提及的《蒙太奇》到底是什麼?
    李維傑製造妻女不在場證明的方法完全是從電影中模仿而來,於是陳衝飾演的女局長讓手下調取了李維傑的觀影清單,而清單中2013年的這部韓國犯罪懸疑電影一下讓女警官明白,李維傑正是從中得到了啟發,利用周圍人的記憶錯位和印象失真製作了「蒙太奇」,從而混淆視聽,瞞天過海。那麼,這部在《誤殺》中被反覆提及並致敬的韓國電影《蒙太奇》究竟是何方神聖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 《誤殺》所致敬的《蒙太奇》,用現實告訴我們,大家的痛並不相通
    2019年上映的《誤殺》被稱為是中國版的《誤殺瞞天記》,該電影上映僅三天票房便突破兩億,可大家知道嗎?《誤殺瞞天記》也不是原版,原版是《較量》,當然這兩部都是印度的電影,而國產版由肖央主演,在電影中所致敬的韓國電影《蒙太奇》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 豆瓣8.7《心迷宮》:一次誤殺引發的三次犯錯,是人性最深的迫害
    這是人性,也是黑暗。《心迷宮》自2015年上映以來就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先是榮獲了第1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的獎項,又榮獲了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這一部低成本電影的成功,不僅告訴了我們拍好故事,演員的流量並不是第一重要;還間接揭露了所謂爛片,其根本原因還是歸咎到導演的態度問題。
  • 電影中反覆提到的《誤殺》和《蒙太奇》的原版故事是什麼?
    你們認為《誤殺》故事的原版是《誤殺瞞天記》嗎?是的,一開始我也是是這樣認為的,因為這兩部電影在片名和情節上是相似的,但事實上《誤殺瞞天記》不是原版,他也是翻拍的。2015年上映的《誤殺瞞天記》實際上是2013上映的《較量》的翻拍,這兩部都是印度電影,為什麼要重拍?
  • 蒙太奇手法下的《誤殺》,看完1000部電影你也能成哈姆雷特
    卻被素察毒打,平平一時失手「誤殺」了素察。阿玉怕影響女兒的前途便將他埋在墓地的棺材裡。李維傑得知事情始末後有了計劃。他利用自己事發時正好在外地出差的便利,在處理好素察手機和車子後帶著家人踏上了去羅統的旅程。他藉機與大巴檢票員攀談,表示自己愛看泰拳。抵達後回到酒店檢修設備,以內存不足為由刪除了3號前的監控記錄。
  • 《心迷宮》:直面冷漠的人生,要學會堅守初心
    電影《心迷宮》敘事角度錯綜複雜,導演通過插敘、倒敘等手法,將故事細節變得很詭異,一環接著一環,你以為看到了真相,卻發現另一個疑點又出現了,觀眾被導演的精心剪輯帶入了「心的迷宮」。剛看的時候讓人有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隨著劇情線索的剝開,觀眾的疑惑得到了解決。
  • 幾種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解析及在剪輯中如何運用?
    我們都知道電影電視由一個個畫面拼接而成,如何讓畫面之間產生聯繫並表達出畫面以外的意蘊,如何做到1+1>2,蒙太奇手法在此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蒙太奇手法主要用於敘事、創造節奏和營造氛圍刻畫情緒。一部電影的剪輯,時常會有多種蒙太奇手法交叉混合使用,剪輯的好壞最後很大程度會影響整部影片的觀感。電影蒙太奇方法,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具有全新內容的方法。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個使電影產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畫面結構裡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 淺談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
    蒙太奇是一個外來用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裝配、構成。而在電影中,蒙太奇則是將不同的鏡頭組合在一起,俗稱剪輯。通過蒙太奇,也能為鏡頭賦予與它們單獨存在時不同的意義。對於非專業的觀眾們來說,其實未必能看出某處使用了蒙太奇手法,但在身臨其境的觀影中,也不知不覺的受到了蒙太奇的影響。那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電影中常見的蒙太奇手法。
  • 懸疑電影《誤殺》詳細劇情介紹
    今天小編推薦的是犯罪懸疑電影《誤殺》,影片評分7.7分,推薦指數3顆星。男主與妻子阿玉來泰國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男主是借用了韓影《蒙太奇》的手法,《蒙太奇》的主要內容是綁架受害者媽媽,親自模仿當年兇手的作案手法,造了一次和15年前案件一樣的蒙太奇。為了實現完美犯罪,通過從點到面對作案時間混淆,將2號和3號混為一天。官二代是2號晚上被殺,男主出差當時一個人去看泰拳,並且去酒店開房,這些付款記錄都將成為他將時間蒙太奇化的方法。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淺析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及藝術特色
    蒙太奇手法是影視創作的主要敘事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從敘事結構可分為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兩個基本類別。敘事蒙太奇又分為:連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複蒙太奇等。表現蒙太奇又分為: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等。下面我們通過交叉蒙太奇,重複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5種蒙太奇方式,來分析這些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
  • 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你都知道哪些?
    電影,作為一門光影藝術的同時,它也是一門剪輯藝術,剪輯藝術以蒙太奇手法為重要手段。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發明後又在法語中引申為「剪輯」。通俗來說,蒙太奇就是通過不同的鏡頭剪接,從而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手法。
  • 《誤殺》深度解析,秒懂蒙太奇,看清結局,彩蛋都在這!
    《誤殺》應當屬近期最火爆的國產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這部由肖央主演,柯汶利導演,陳思誠監製的懸疑片,翻拍自印度電影《瞞天誤殺記》。按照一貫套路,只要是翻盤局,就有很多人站出來力挺原劇更好看,但實話實說,這部《誤殺》絕對已經超越了原劇,而且明顯更符合中國觀眾的胃口。
  •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而這,要歸功於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對「蒙太奇」的表達手法的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僅使電影看起來連貫有序,並且在推進影片敘事、渲染影片情緒、詮釋影片主題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讓這部電影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 《摔跤吧爸爸》:蒙太奇手法的經典運用
    想要真正踏入電影之門,那麼對於電影之基——蒙太奇,需要有所了解。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中是"剪接"的意思,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將電影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從而敘述情節,刻畫人物。
  • 豆瓣8.5,如何評價印度懸疑電影《誤殺瞞天記》?
    《誤殺》在豆瓣評分7.7,雖然與原作《誤殺瞞天記》豆瓣8.5的評分還有些差距,但是這部《誤殺》的翻拍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了。據說在印度,《誤殺瞞天記》這部電影還被翻拍過很多次,不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看過《誤殺》的影迷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陳思誠監製的這部電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唐人街探案」系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