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音樂作品中三種主要的曲式

2020-12-15 木棉閣圖書管理員

我們在練習首新的鋼琴曲的時候,不能只是將樂曲彈下來就完成任務了。如果能去分析並熟悉它的曲式,就能看清楚作曲家對全曲的基本構思,掌握作品的表達意圖。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地去詮釋作品。

那麼,什麼是曲式呢?曲式就是樂曲的結構和設計的形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鋼琴音樂作品中常見的三種曲式。

一、奏鳴曲

這種曲式,我想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吧!我們在入門鋼琴後沒多久就會學到小奏鳴曲。小奏鳴曲是奏鳴曲的小型和簡化。對於學習奏鳴曲可以起到一個準備的作用。

奏鳴曲的基本結構由以下三個部分所組成:

呈示部呈示部是主題的呈示,它由四個部分組成:主題、連接、副題、結束。主題與副題的對比是奏鳴曲式中的主要對比,也是曲式發展的動力。連接在主題與副題之間,是兩個主題的過渡,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讓兩個主題聯繫起來。結束部分可以用主題的材料也可以用副題的材料,但必須是在副題的調性上並在這個調性上終止。呈示部整個反覆一次。展開部展開部是奏鳴曲的中間部分,一般是動用呈示部的材料,但是又不像呈示部那樣有完整的、呈示性的段落。展開部有不穩定的特性,它不能長期的穩定在一個調上,要按一定的規律轉調。再現部再現部用來再現呈示部。再現時,主題的結構旋律和聲都無變化。副題的調性回歸,是奏鳴曲式構成的一個重要標誌。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六首是非常著名的奏鳴曲,大家可以找譜子來分析一下,再去聽聽演奏,一定會有更直接的收穫。二、迴旋曲

迴旋曲經歷了古迴旋曲、維也納古典時期的迴旋曲、和浪漫時期的迴旋曲幾個時期的發展。迴旋曲式是最早、最常見的曲式之一,它起源於帶分節歌和疊歌構成的歌曲。

迴旋曲是由一個主題在樂曲中多次出現,同一主題出現的中間部分插入新材料,主題和新材料形成對比,樂曲的結構形式為ABACA或ABACADA,每個新材料結束後必須回到主題。

最著名的迴旋曲我想學鋼琴的和沒學過鋼琴的都應該聽過,這便是著名的鋼琴曲《致愛麗絲》。

三、變奏曲

變奏很早就有了,但是多數只是一種表達的方法。變奏作為一種曲式,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構成的,首先時呈示主題,然後對主題一次又一次的變奏,結構形式為:T(主題),V1(變奏),V2,V3,……

有一首很有名的變奏曲,我想大家都聽過它的一部分,尤其是很多小朋友都聽過,這便是莫扎特的作品K265,著名的《小星星變奏曲》。它被改編成我們耳熟能詳兒歌《小星星》,大家有空可以去聽一聽。

好了,有關鋼琴音樂作品的三種主要曲式就介紹到這裡,請大家多提意見。

相關焦點

  • 李斯特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徵與主要的鋼琴作品
    他在練習曲、匈牙利狂想曲、奏鳴曲、特性樂曲、改編曲等作品中都大量運用了精緻的宣敘調段落、華彩樂段、顫音音型和高難度樂句等創作技法。他這種詩意性和戲劇性的音樂表現力與其本人的輝煌演奏技巧是密不可分的,他以如此的藝術創造性和音樂想像力給聽眾帶來了巨大震撼。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在這篇文章中正步音樂將主要對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和代表作品進行重點分析,主要包括旋律特點、和聲特點、民族精神等。1.創作特點蕭邦鋼琴音樂的創作特點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著重分析,主要包括旋律特點、和聲特點以及民族精神。(1)旋律特點可以說蕭邦創作鋼琴音樂作品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在於他的旋律。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最大的成就固然是在歌劇創作上,但是鋼琴音樂也是他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常使人想起他的歌劇音樂。他的鋼琴作品中那些形象鮮明、互相對比的大量主題,宛若歌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化身。莫扎特在歌劇中表現的非凡的旋律天才也充分顯示在他的鋼琴音樂中:不僅慢板主題氣息寬廣、悠揚婉轉,恰似歌劇中的詠嘆調;就連快板主題也在莫扎特手中成為最動人的宣敘調;甚至那些輕捷綺麗的華彩經過句也都是發自他心底的歌唱。
  • 孤獨者的軌跡:拉威爾的鋼琴音樂(2)
    在這首《小奏鳴曲》中,採用古典奏鳴曲式的對比原則,譜寫了使兩個對立主題形象相互並列的呈示部、不超出音樂基本素材範圍的展開部、帶有同一大調(Fis-dur)副部的再現部,所有這些都是作曲家按照傳統的奏鳴曲式精心設計的結果。
  • 中國鋼琴作品有哪些特性(王勇)
    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路徑主要為獨創及改編,兩者雖手法不同,但力求在樂曲中滲透出民族性,是為共同目的。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使作品構成了新疆少數民族舞蹈的基本特色,用鋼琴表現了舞蹈中的多變性、複雜性、律動性。獨創性的中國鋼琴作品在發展歷程中,逐漸成為主流的創作手法。自西方新的作曲理念及創作技法傳到中國,受到了大批作曲家的青睞,並不斷探索、實踐。將「表現主義音樂」、「十二音體系音樂」、「序列音樂」等新型創作手法融匯中國民族的傳統音樂元素,新穎而不失民族音樂特色。
  • 福建師大音樂學院師生以鋼琴三重奏「致敬英雄」
    「雲中劇院公益演出雲直播」中壓軸登場,獲得了觀眾的熱烈好評。 福建師範大學教師創作團隊新作《致敬英雄》,該作品由三段曲式結構組成。呈示段以三重奏中的三種不同音色分別呈現兩組主題動機,並通過對位化的寫作手法,呈現出現代化社會背景下溫暖人心的英雄形象,以及他們用愛與熱情匯聚而成的溫暖。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鋼琴從此登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代表音樂家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 特、勃拉姆斯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詩情畫意、』 盪氣迴腸。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使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
  • 不同類型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一、改編曲創作特點改編是指將原有音樂作品用其他音樂形式進行移植、發揮、發展和編配。由於鋼琴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音色,因此幾乎能勝任任何改編,由此可見,改編曲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重要形式。(一)意義改編曲反映了儒家「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說,中國鋼琴音樂改編作品對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產生重要影響。
  • 肺炎期間人民日報中的巴赫你是否了解?J.s·巴赫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主要鋼琴作品巴赫一生非常勤奮,其創作除歌劇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可見其範圍之廣,因此華格納對其有「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的評價。鋼琴方面他分別寫下了《創意曲集》、《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義大利協奏曲》、《哥德堡變奏曲》以及《平均律鋼琴曲集》等等。
  • 勃拉姆斯生平及創作特徵,主要的鋼琴作品
    最近央視新聞發布了三個條件未滿足不允許開學的通知,為了能夠讓各位音樂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在家也可以學習古典音樂知識。正步音樂教育今天依舊為大家帶來古代音樂知識,這篇文章為各位老師和小朋友及音樂愛好者帶來的是勃拉姆斯的生平及創作特徵,勃拉姆斯主要的鋼琴作品。
  • 貝多芬鋼琴音樂結構形式、創作主題與創作手段的特點
    貝多芬的創作特點貝多芬鋼琴音樂的創作特點與他的情感表達息息相關,他雖然依附於貴族,享受貴族提供的薪水,卻從不畏懼權勢,甚至蔑視他們的權威,創作也從來不受他們的影響,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欲望進行創作,大大提高了音樂家的尊嚴。
  • 鋼琴進階大全集
    一種為樂器演奏的技術訓練而寫的樂曲,常有特定的技術上的目的,如訓練音階、琶音、八度音、雙音、顫音等;一種為音樂會練習曲,由前者派生而來,並逐漸演變為一種炫技性的藝術作品而在音樂會上演奏。通常多以巴赫作品為訓練教本(還有亨德爾、斯卡拉帝等復調大師的作品)。 在他創作的作品中,大都以復調及對位手法為主要特徵。在訓練時,要注意兩隻手分別獨立地把不同的線條彈奏清楚,且每個線條都要賦予歌唱性。可嘗試「彈唱不一」的特殊訓練。即唱一個聲部,彈另一個或兩個聲部。
  • 歌手應該了解的作曲家斯卡拉蒂的創作特點及其作品
    斯卡拉蒂的創作特點及其作品(一)斯卡拉蒂的生平簡介18世紀上半葉,法國古鋼琴藝術的發展促使了古鋼琴藝術在義大利的發展,亞歷山德羅的兒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575年),成為義大利鍵盤音樂的主要和著名的作曲家。
  • 快速掌握貝多芬《月光》的音樂特徵
    ,本文是從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中所出現的調性和音樂走向著手,對本曲的創作背景和演奏要求等方面進行的簡要分析。 貝多芬的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波恩時期(1770-1792 年),貝多芬在這時期創作的最開始的器樂作品,受海頓、莫扎特影響較深,其音樂風格相似。維也納時期(1793-1802 年),貝多芬的創作思想發生了改變,開始從樂曲中表現出戲劇性,英雄主義和強烈的情感。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鳴曲》。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鋼琴奏鳴曲莫扎特晚期作品有6首奏鳴曲,從這6首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的莫扎特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其作品中明顯有復調因素的體現,從結構布局上來講也更為緊湊和集中。莫扎特該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情緒上更加內省或激情,這是他以前作品中少有的個人內心情感的獨白。
  • 亨德爾音樂作品——組曲、賦格與管風琴協奏曲
    主要的鋼琴作品1733年分別在倫敦和阿姆斯特丹出版了第二冊和第三冊,這兩冊可能是亨德爾在1720年前創作並且未經作曲家本人審閱同意而出版的,共收有17套古鋼琴組曲及其他單首作品。亨德爾的主要作品大都收集在了四冊《亨德爾古鋼琴作品集》內,在體裁上主要有組曲、賦格曲及變奏性樂曲等。其中1720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冊收集了唯一經亨德爾本人審閱並同意出版的8套組曲。(一)組曲亨德爾組曲的成功之作完成要早於巴赫的《英國組曲》和《法國組曲》,主要被收集在了第一冊古鋼琴曲集中。
  • 充滿朝氣的貝多芬的主要鋼琴作品
    貝多芬的主要鋼琴作品(一)奏鳴曲1.早期奏鳴曲(1794-1800年)貝多芬的早期奏鳴曲有13首。,貝多芬對古典奏鳴曲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為其鋼琴奏鳴曲注入了很多新的因素,如作品27號。所謂嚴肅而成熟的類型,指的是與鋼琴奏鳴曲有著同樣的藝術精神,缺少流行傾向的變奏曲作品;而流行類型的變奏曲則正好相反,它們的主題旋律主要採用當時流行的歌曲和詠嘆調作為變奏曲發展的基礎。這種類型的作品大多是貝多芬為公眾音樂會創作的,甚至有很多都是他在音樂會上即興演奏的結果,大體沿襲著莫扎特鋼琴變奏曲的創作風格。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第三組
    最初,莫扎特是將《c小調幻想曲和奏鳴曲》作為兩首獨立的作品創作出來,但是在1785年的時候這兩首作品合併為一首,而這一年也正是其出版的時間。這首作品在莫扎特所有的鋼琴曲中屬於最大型的鋼琴獨奏曲。處於奏鳴曲之前的幻想曲是對植根於巴洛克時期的創作傳統的延續,而這種體裁在莫扎特時代是由C.P.E.巴赫所強調的。
  • 拿到鋼琴譜後,正確的打開方式!
    尤其是後者,在開始的學習中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對樂曲的速度、情緒以及彈奏方法的處理不當甚至完全錯誤,後期修改時耗費很大的精力。研究樂譜一定要理解各種術語、記號的含義。如貝多芬的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槍》0P.13第一樂章引子上標有Grave,從這段音樂中我們感受到了莊嚴悲傷的情緒,呈示部、展開部及尾聲均標有Allegromoltoeconbri。
  • 創作了大量五花八門作品的貝多芬
    其他作品——五花八門的作品貝多芬還創作了大量的五花八門的作品,如各種舞曲以及少量的其他作品。這裡值得注意的作品是三套小曲(Bagatelles),或者如貝多芬對它們的稱呼「小東西」(K1einigkeiten)。這些短小而普通的作品大多擁有三部性結構,作品編號分別為Op.33、119和126。貝多芬將最後一組設計成一個循環,但這一手段在作品119號中就已經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