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是西安特色小吃(以清真食品為主)最集中的街區,也是來西安必去的地方。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西安回民街作為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成。
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近300種特色風味小吃是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的魅力所在!
回民街一進去的感覺只有一個,胃不夠大啊!!!!
地址:西安西大街與廣濟街十字,穿過時代百盛大廈即到
乘車:611、205、215、45、4、7、43、300路等公交,廣濟街下車
尋找美味,必須拿著這張圖!簡直是居家旅行必備之良品啊!小夥伴們轉起來~
牛羊肉泡饃
西安的風味美饌,歷史悠久,以牛羊肉泡饃最享盛名。它香醇味美,粘綿韌滑,烹製精細,肉爛湯濃,營養豐富,香氣四溢。食後更是餘香滿口,回味無窮。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推薦:
果淵齋米家(老店——本地坊上人常吃的店) 北廣濟街277號(近北廣濟街北口);
老米家 北廣濟街南口(近回訪入口)
老劉家 北廣濟街101號(近北廣濟街南口)
心得:泡饃自己掰的才好吃,就是累了點
麻醬涼皮
涼皮是陝西特色小吃之一,源於秦代,歷史久遠,種類繁多。其鮮嫩爽滑,口感極佳,且營養豐富。冬吃保暖,夏吃消暑,解乏祛溼,真可謂是四季皆宜,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本草綱目》上說:米能養脾,麥能補心。
麻醬涼皮,為清真吃法,在回民街最為普遍。特點是以大量芝麻醬作為調味主料之一。口感甚佳。
推薦:盛志望麻醬釀皮鋪:北廣濟街與大皮院丁字口
心得:麻醬釀皮和下面的這個小酥肉真心是絕配啊,少了一樣都覺得單調,最喜歡搭配吃,味道就更特別了呢!
小酥肉
西安回民街的定家小酥肉在西安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在當地極受歡迎,眾多食客慕名前往。
其黃色的小缽盛著小酥肉,肉麵上泛著一層金黃色的油,大塊大塊的肉若隱若現,夾起一塊發現肉的外面還裹著一層薄粉。咬一口,滑嫩鮮香,完全不是用味精調製出來的味道。這是,再將肉汁澆到米飯上,再潑上這家的辣子油,淋上芝麻粒,味道香而不辣。肉和飯就著吃,一定吃到肚歪才能罷手。
推薦:定家小酥肉:北廣濟街與大皮院丁字口(盛志旺釀皮隔壁)
甑糕
甑糕是西安特色小吃,源於周,歷史悠久。蒸糕的深口大鍋古名為「甑」,因此得名。甑糕質地柔軟細膩,這種甜品小吃使用糯米、芸豆和紅棗等蒸成,熟後香味四溢。
甑糕的下層白飯滲入棗色,呈鮮潤的絳紅色澤,上面一層芸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層便是暗紅色的棗泥,最後棗泥上又撒一層碧綠的葡萄乾,賣相誘人。
甑糕口感黏軟香甜,又很飽腹,是當地人喜吃的食品。
推薦: 東南亞甑糕:北廣濟街與西羊市十字(麻家十字)東北角
心得:每天都有些人在排隊買他家的,看起來就流口水味道也不會讓人失望啊
黃桂柿子餅
西安黃桂柿子餅,是用臨潼特產的「火晶柿子」和面做皮,配以黃桂、玫瑰、桃仁、白糖、冰糖等,上等板油攪拌做餡,用木炭火架起整鍋烘烤而成。表面呈金黃色,口感綿軟香甜,黃桂芳香,極為美味。
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立即率義軍進攻北京。時值荒年,糧食短缺,農民便把臨潼的火晶柿子和麵粉烙成餅子,供給給義軍食用。後來農民為了紀念闖王李自成,每年都烙柿子餅,經過多年改進而成為西安的獨特風味。
推薦:
老徐家柿子餅:北廣濟街119號(近回訪入口)
伊古齋:北院門街中段(近西羊市東口)
心得:柿子餅熱熱的很好吃啊哈哈,嘗一嘗啊
臘牛羊肉
西安著名小吃。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難來到西安,品嘗了老童家臘羊肉後大加讚賞。並由兵部尚書趙福橋之師邢庭維手書「輦止坡」三字,製成匾額懸掛門口,從此老童家臘羊肉名聞遐邇,近百年來長盛不衰。
臘牛羊肉選料精細,工藝講究,輔料齊全,火功得當。滷煮出的肉,色澤紅潤,質地酥爛,香醇可口。
推薦:
劉紀孝臘牛羊肉店:北廣濟街187號(北廣濟街與西羊市十字(麻家十字)東南角)
輦止坡老童家:北廣濟街162號(近麻家十字)
稀糊爛臘牛羊肉:北廣濟街中段196號(近甜唐客)
心得:回民街的臘牛羊肉的味道很好,都是他們自己秘制的。過年的時候臘牛羊肉的店都是排長隊啊(央視新聞說,堪比春運),據說劉紀孝每天賺的錢都是銀行的押鈔車來拉,真是太可怕了。
水盆羊肉
西安水盆羊肉久負盛名。是以剔骨鮮羊肉、羊骨加桂皮、花椒、小菌香、草果等製作而成,使用時配燒餅或白吉饃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醬、鮮蒜瓣等,食則肉爛湯清、肥而不膩、別具風味。
「水盆羊肉」又稱六月鮮,是由1000多年前的「羊羹」發展而來的。因其在農曆六月上市,故稱「六月鮮」。
推薦:老白家水盆羊肉:北廣濟街口(近百盛)
心得:水盆羊肉很適合冬天,暖暖的來一碗就贊了
小炒泡饃
小炒泡饃在當地簡稱為「小炒」,和牛羊肉泡饃一樣,是回民的清真特色食品,但在做法上有區別:普通泡饃是煮出來的,而小炒則是抄出來的。在用料上,小炒增加了黃花菜、木耳、青菜、豆腐乾、雞蛋等配料,加上切成小塊的牛肉,直接用油潑辣子和醋一起炒制。
小炒的味道既有泡饃的濃鬱厚重,又有酸辣爽口的獨到滋味。
推薦:
馬峰小炒:北廣濟街254號(近北廣濟街北口)
老烏家特色小炒:大皮院91號
心得:回民街的小炒泡饃有很多家,味道都很不錯,配著糖蒜很優秀的味道,酸酸辣辣,半夜裡總是在想這個味道,口水直流······
肉丸胡辣湯
肉丸胡辣湯是西安回民街的特色清真食品。是西安人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午餐,尤其夜宵也可)。
肉丸糊辣湯另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肉丸胡辣湯源自西安,可以說是蔬菜牛肉丸子湯,或者說是牛肉丸燴菜,但是區別於外地的是湯要勾芡。湯裡有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狀的土豆、蓮花白、胡蘿蔔、菜花、木耳、黃花、冬瓜等。先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丸,燴菜,最後勾芡而成。
煮牛羊肉是回民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掌握也極為熟練。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減輕,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用回民常用的牛肉丸子,更有口感和實在。
胡辣湯吃罷舌尖發麻(花椒惹得禍),微微冒汗,渾身舒坦,滋味難忘。
推薦:
老劉家伊味香肉丸糊辣湯:大皮院89號
馬爾裡胡辣湯:灑金橋113號
心得:喝胡辣湯感覺全身都是暖洋洋的,是西安的特色美食,必須要嘗,肉丸非常美味。
粉蒸肉
西安回民街的粉蒸肉是採用牛羊肉製作的特色清真食品。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鬱,鹹甜適口、回味無窮。
推薦:
馬建山口口香粉蒸肉:灑金橋清真西寺門口
趙家粉蒸肉:西羊市街內偏東段路北(麻乃餛飩隔壁)
心得:粉蒸肉軟軟的,很香很好吃,肉食動物不能錯過呀。
滷汁涼粉
滷汁涼粉也是回民街名吃中的一份子。這種陝西特有的風味小吃爽口愜意,美不勝言,是非常具有地方風味的特色小吃。
滷汁涼粉是夏令食品,是因為它調料口味麻、辣、酸、嗆、香,加之涼爽上口適合當地人的飲食口味,所已是當地人喜愛的風味食品。滷汁涼粉它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起初只是滷汁泡饃,佐以各種調料或吃單走(即純吃湯和涼粉)。
至現時,經營者在不斷研究探索的基礎上,配加茶雞蛋、變蛋等,再配以喝酸梅湯、磚茶使原汁美味更上一層樓。
推薦: 宏順祥滷汁涼粉:北廣濟街與大皮院丁字口(近盛志旺釀皮)
心得:涼粉作為小吃真是棒極了,配上附近花奶奶的酸梅湯,真心不錯!
酸梅湯
酸梅湯是西安傳統的消暑飲料,在炎熱的季節,多數人家會買烏梅來自行熬製冰鎮後飲用。它能除熱送涼,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亂、痢疾,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確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推薦: 花奶奶酸梅湯
心得:這家的酸梅湯最正宗,不像回民街很多街邊的酸梅湯是粉衝的,而是用梅子熬出來的,回坊的人都喝他家的酸梅湯,不過時而在時而不在,運氣好才碰上啊。
灌湯包子
灌湯包子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它以精粉燙麵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包子鮮香柔嫩、皮薄筋軟、外形玲瓏剔透、湯汁醇正濃鬱、入口油而不膩。
西安回民街的「賈三包子」獨具風味,它「皮薄如紙,餡嫩含湯,調料香濃」,人稱「三絕」,被譽為古城第一籠。
其吃法也很講究。首先要現蒸現吃,才能得其真味;二是手法特別,先用筷子夾住包子收口處,輕輕上提、左右擺動,使包子底逐漸脫離籠墊,用湯匙託住包子咬破一個小口,輕輕吹氣,稍涼之後吸出湯汁,最後再將包子蘸著佐汁吃。雖然程序複雜,但如果不這樣慢慢做,則很容易被湯汁燙到,可以說是「心急吃不了灌湯包」。只有慢慢享用,才能嘗出餡滑、湯濃、皮筋韌的美味。
推薦:
賈三清真灌湯包子館(老店):西羊市街121號(近北廣濟街與西羊市十字);北院門店:北院門93號(近西羊市東口)
心得:這家灌湯包很出名,不過包子店就是包子好吃,裡面的涼皮就不說啦,哈哈。
鏡糕
鏡糕是一種來自西安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有上百年歷史。「小如鏡,也圓如鏡,厚不盈指」,是對鏡糕這物件最貼切的描述。
鏡糕是與甑糕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傳統小吃食品。鏡糕色澤白嫩,形狀小小的,圓圓的,頗似一面小鏡子,故而得名「鏡糕」。
鏡糕選用品質上乘的糯米粉裝入小小的木質蒸籠之內,再輔以各種配料蒸製而成。白色糕面點綴紅、綠、黃糖粒,色澤看上去鮮嫩誘人,食用時蘸著黑色芝麻再刷點玫瑰醬,散發出莫名香氣,遠遠的就可聞到,有草莓、藍莓、哈密瓜、菠蘿、蘋果、玫瑰、沙拉、麻辣等多種口味。入口綿軟,甜甜的,香香的,味道非常不錯。
心得:大街小巷很多呀,個人喜好玫瑰味道的。
八寶粥
中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西安回民街的八寶粥是西安本土特色的清真食品,散落於街面多家美食店鋪中。其味香香甜甜,糯糯稠稠的,裡面加了好多食材,大棗、山楂、百合、蓮子、長壽果、葡萄乾、花生碎、瓜子仁、杏仁,十分豐富。
八寶粥熬得很濃稠,糯米,花生,大棗,銀耳,百合,蓮子都懸浮在粥裡,吃著軟爛香甜,有淡淡的玫瑰氣味。
推薦: 小賈八寶粥店:回訪大皮院街111號(大皮院街中段路北)
心得:養生粥不解釋,吃肉吃多了來一碗。
麻乃餛飩
西安回民街特有的清真食品,麻乃餛飩湯鮮餡大的餛飩。上了年紀的老西安,總會不定期的去吃麻乃餛飩,小小的屋子,幾張桌椅,談不上環境和服務,濃香的牛肉湯,喝起來麻麻的,有股茴香味;餛飩個頭不小,肉餡實在。這味道並非每個人都吃得慣,但卻是老主顧們的心頭好。
推薦: 麻乃餛飩館:西羊市街偏東段路北
心得:每當吃這個就會想起穿著長袍的孔乙己問,知道茴香的茴有幾種寫法嗎?
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是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也是西安回民街特色的清真食品之一。蜂蜜涼粽攤點在回民街四處可見。
蜂蜜涼粽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別有風味。每當夏季來臨之時,在西安古城就有既不包餡,又不夾果,全用糯米製成的夏令風味小吃蜂蜜涼粽子。
心得:很舒服的味道,建議沒有吃過甜粽子的南方人嘗一嘗呀!
砂鍋
西安的砂鍋味道也別具一格,這樣的美食也一定不容錯過。回民街的清真特色,湯鮮醇美,細滑可口,內涵豐盛,營養豐富,回味無窮。
推薦:
馬文砂鍋:麥莧街28號(近大皮院路口)
穆薩砂鍋:大皮院中段路北99號
涮牛肚
涮牛肚是西安回民街名吃之一。其把新鮮的牛肚肉切成片,用竹籤串起來,在高湯裡煮熟,然後蘸上芝麻醬、辣椒醬、各種調料做成的汁子,濃香勁道,美味可口。
心得:會有不喜歡涮牛肚的人嗎?涮牛肚和涮菜陪在一起,蘸著麻醬辣椒,西安特色大家愛啊。
烤肉
西安回民街的烤肉也是一大特色。雖說烤肉源於新疆,但經過時代的變遷和西安的磨礪,自配的烤肉醬料,肉塊小而薄,每串必配上肥肉才能做出汁濃、味美的烤肉來,早已形成西安烤肉自有的特色風味。
對於散落於街道兩旁諸多的烤肉攤點來說,來西安,那是一定要品嘗一下的。
推薦:孫濤烤肉:灑金橋清真西寺對面
酸菜炒米
陝西是麵食大省,但西安回民街的酸菜炒米則是少有的以米為主料的特色食品。
「酸菜炒米」其實是炒飯。炒米是當地人的一種叫法。米飯可以與肉絲、蔬菜、雞蛋等搭配,但最常見也是最招牌的是用酸菜肉絲炒制,即為俗稱的「酸菜炒米」。炒米混合了酸菜的酸、油的香,吃起來酸酸辣辣,香而不膩,米飯不粘連,口感清爽。配上涮牛肚、烤肉、酸梅湯、雞蛋湯等一起吃,更有一番風味。
推薦:
燕燕炒米:大皮院中段路北
紅紅酸菜炒米:北院門106號
大盤雞
大盤雞雖是新疆美食,但在西安回民街也大放異彩,做出了西安的特色味道,成為西安回民街遠近聞名的美食之一。
推薦: 莉莉大盤雞:北廣濟街219號
心得:看看大眾點評就知道這是一家很火的店,味道很正!
餡餅
西安回民街的餡餅,餅皮香脆,肉餡鮮嫩。是經常能看到老外也在跟著排隊的,味道非常好。
推薦: 餡餅第一家:北院門168號
心得:除了一大早剛開門,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是有人在排隊的,但是看到大家都是一臉淡定的排著,就知道他家餡餅的魅力了。推薦酸菜的,酸菜味很正,配上餡料裡勁道的粉條,每次吃一個是不夠的,韭黃的也很好吃。
綠豆糕
綠豆糕營養豐富,歷史久遠。西安回民街的綠豆糕自成體系,很有地方風味。廣受歡迎。
西安回民街的綠豆糕不油,口感沙沙的,不是非常甜,也不會有很齁的感覺。一家一家試過後,還是軍軍出品的好——綠豆糕採用正宗綠豆粉製作,內餡口味有黑芝麻、白芝麻、杏仁、豆沙、棗泥等多重口味,量給得實在,自家享用或送人都不錯。
推薦: 軍軍綠豆糕:北院門113號
心得:外面好多綠豆糕都是用很多油和糖做的,吃了好膩呀,軍軍家的就不會,真真的綠豆很香。
有沒有心動呢?趕快轉起收藏,逐一試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