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優勢為香港開拓無限機遇
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成為連繫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機遇處處。
香港擁有世界級金融基建、公平的營商環境、低稅率、獨立的監管機制、健全的法律制度、穩定的貨幣、強大的國際網絡、自由流通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
回歸23年來,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合作越趨緊密。內地與香港於2003年籤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促進兩地經貿合作和發展,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豐富和充實著《安排》的內容。隨著國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香港充分發揮無可替代的優勢,既是國際連通內地的門戶,也是內地和全球接軌的橋梁。
香港亦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籤訂自由貿易協議、促進和保護投資協議及民航運輸協議等,大力開拓新興市場,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最外向型的國際城市之一的地位。
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亦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其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此外,香港將繼續發揮國際都會的優勢,開拓「一帶一路」的新市場,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資產管理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金融方面,香港自2004年成為第一個開展人民幣業務的離岸市場,迄今已發展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除了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香港亦提供多元化的離岸人民幣產品。
滬港通和深港通加強香港與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的合作。加上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有助內地資本項目逐步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債券通便利了投資者參與債券市場及優化債券市場基礎設施聯繫,促進兩地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此外,在大灣區內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也不斷強化,例如深港通和債劵通不斷完善,大灣區內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大灣區內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穩步擴大兩地居民投資對方金融產品的渠道,以及在依法合規前提下,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機制。
專業服務亦一向是香港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其中,法律、爭議解決、會計、建築工程及醫療服務優勢尤其突出,擁有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豐富的國際網絡和管理經驗,亦熟悉國情及內地市場。
「港區國安法」 保一國兩制還香港穩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3周年之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港區國安法》)及按《基本法》第十八條把《港區國安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並已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2020年6月30日刊憲公布實施。
這次立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製作出了法律化、規範化、明晰化的具體安排。法律充分考慮兩種制度差異和香港具體情況,與維護國家安全的全國性法律相銜接,與香港現有法律體系相兼容,體現了「懲治極少數、保護大多數」的原則,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長治久安、長期繁榮發展,為確保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自由,為保護外國人在香港的合法權益和外國投資者的利益,為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提供了法律支撐和保障。
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法治秩序是香港發展的前提,這次立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施行後,將堅決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推動「一國兩制」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有力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法治秩序,防範和遏制外來幹涉,保障香港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也必將為香港創造更加安全、穩定、和諧、便利的社會環境,更好地發展香港經濟、改善香港民生,充分展現「一國兩制」的制度優越性。
香港多管齊下防控疫情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香港特區政府已採取全面及緊密協調的策略,通過迅速應變、嚴陣以待和公開透明三個主要工作原則,致力防控疫情。特區政府會繼續聆聽專家和各界意見,不斷按實際疫情調整張弛有度的策略,並顧及措施對經濟、民生和市民生活的影響。
香港特區政府在1月4日啟動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應變計劃下的「嚴重」級別,並在1月25日把應變計劃的級別提升至「緊急」。此外,行政長官領導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統領跨政府部門的抗疫工作,並委任一個由4名國際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團,務求直接及適時地向特區政府提供意見。特區政府在2月21日成立300億港元的防疫抗疫基金,並在4月8日宣布另一輪1375億港元的措施,加上2月26日財政司司長公布的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共1200億港元的紓緩措施,為對抗疫情提供所需資源,以及減輕市民和企業的負擔。主要措施包括「保就業」計劃、對特定行業提供的單次援助以及每位香港居民發放1萬港元現金等。
在湖北省,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於1月23日凌晨發出通告,指令全市的公共運輸暫停運營,市民如無特殊原因不能離開該市;其後,湖北省其他城市也陸續發出交通停運和封閉離城通道的通告。超過4000名香港居民暫時留在湖北省。駐武漢辦6名香港人員在湖北省封閉期間自願留守在武漢,為滯留在該省的香港居民提供藥物、口罩、物資、求助熱線等緊急支援服務;並協助特區政府在3月安排了8班專機接回超過1000名滯留在湖北省的香港居民。
香港:充滿創意和活力的文化樞紐
香港是亞洲文化樞紐,匯聚全球各地藝術工作者和文化機構,為亞洲國際都會注入創意和活力。
從傳統中國舞蹈、古典芭蕾舞,到當代舞蹈和實驗劇場;從文物展覽至當代藝術,香港的文化藝術活動終年不斷,為不同口味的觀眾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每年上演的演藝節目和藝術展覽數以千計,展示了本地和訪港藝團的創意活力。
自2018—2019年度起,特區政府已撥備額外資源,支援香港藝術家及藝團在大灣區演出或進行其他合適的文化交流活動。目的是要展示香港的文化藝術,同時,為香港藝術家和藝團提供新機遇,以及培育未來的行政人員和節目承辦人。
此外,西九文化區坐擁維港美景、佔地40公頃,糅合地方與傳統特色,融和國際和現代元素,是世界級的綜合文化藝術區、全球最大規模的文化項目之一,也是政府支持香港文化藝術長遠發展的重大承擔。西九文化區提供多項主要文化藝術設施——戲曲中心已於2019年1月開幕;自由空間在2019年6月投入服務;M+視覺文化博物館預計於2021年開幕;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演藝綜合劇場項目亦已動工。西九文化區定期舉辦表演、展覽和其他活動,以拓展觀眾群、推動社區參與、培育人才和促進專業發展。
創新科技 創造美好未來
香港特區政府全方位推動創科發展,制定藍圖發展「智慧城市」,為創科行業帶來新機遇,並計劃在落馬洲河套地區建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吸引世界頂尖科研機構及企業進駐。
香港在2015年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全方位推動創科發展。
香港實行簡單低稅制,智慧財產權保障制度完善,成立公司手續簡便,且與深圳市為鄰,有助初創企業進行研發及生產原型。
近年來,世界頂級學府分支相繼落戶香港,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瑞典卡羅琳醫學院、中國科學院的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此外,為發展「智慧城市」,香港正制定藍圖,已制定至2030年的短、中、長期措施,利用創新及科技改善市民生活和環境;並推行「再工業化」,重點發展生物科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產業,為創科行業帶來新機遇。
金融科技亦嶄露勢頭,數碼港推出了Smart-Space金融科技專區和專屬培育計劃,培育新一代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才。特區政府也舉辦大型金融科技活動,吸引各地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投資者和研發機構落戶香港,並為他們提供協助。香港金融管理局亦推出了「監管沙盒」,鼓勵銀行推出新金融科技產品。世界第三大金融科技公司Finastra在香港數碼港設立卓越未來銀行中心,以科技推動銀行業數碼化。
為了進一步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特區政府預留了500億港元,聚焦支援發展四大優勢範疇,即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另外,為鼓勵研發,特區政府建議為企業在香港的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的稅務扣減,即企業符合資格的首200萬港元研發開支可獲300%稅務扣減,餘額亦可獲200%扣減,金額不設上限。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吸引高技術人才及優秀人才到港工作或定居,並推出了「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等人才入境計劃,以吸引一些內地優秀人才和專業人才到香港工作或定居,從而滿足香港對人才的需要,提高香港的競爭力。特區政府在2018年中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務求快速處理輸入海外和內地科研人才的申請,以滿足香港創科業界對人才的需求。有關計劃詳情可參閱:
香港內地深化合作 全力推進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8年年底總人口約7100萬,地區生產總值達16425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達23342美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堅持改革開放肩負重大意義。目標是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綜合優勢,促成區內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為大灣區建設定下合作目標和原則,亦確立合作的重點領域。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專業服務享譽全球,加上「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在大灣區建設中擔當著重要角色:一方面,促進和支持區內經濟發展,提升大灣區在國家雙向發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同時,便利香港優勢產業在大灣區的發展,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中央於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大灣區建設邁上新臺階。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從而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為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帶來發展新機遇。
本版圖文由香港特區政府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