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能、中國國電、中國華電、中國大唐、國家電投、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電建、中國能建,這9家被簡稱為「五大發電、兩網、兩建」的9家央企之間到底有何淵源?原中國神華與原中國國電重組,燃點五大發電重組熱情之際,殊不知五大發電竟系同門。
2002年電改:國家電力公司一拆為十二形成當下能源電力市場「九子奪嫡」局面,還需從18年前那場電力改革說起。2002年之前,國家的電力行業,包括發、輸、配、售、設計、建設等都被一家單位壟斷,它就是兩網、五大、兩建的母體——國家電力公司。
實施廠網分離改革後,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十二,形成電力「十二釵」共主電力市場的局面。這12家單位分別為電監會,電力金剛「七葫蘆娃」,即兩大電網、五大發電,還有輔業「四大金剛」,分別是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下屬六大區域設計院)、中國水電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國家能源局整合電監會廠網分離改革第六個年頭,國家大部制改革進一步推進,2008年8月8日,國家能源局正式掛牌成立。5年後的3月份,新一輪國務院部委機構改革落地後,電監會被整合到國家能源局。電監會原主席吳新雄亦在當年3月,走馬上任國家能源局第三任局長。電監會「消失」在部委改革浪潮之下,由原國家電力公司拆分而來12家單位又展開了一次改革。
2011年電改:中國電建、中國能建成立2010年、2011年那場電力改革,大體脈絡是重組了電網的省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水電顧問工程集團公司和電力建設工程公司,於2011年9月29日,成立了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兩大央企。
兩網、五大發電同企不同命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兩大電網、五大電力、兩建,9大電力央企,雖同出一門,但同企不同命,實力對比十分懸殊。兩大電網、五大發電之中,國家電網一家獨大。從資產規模上看,國家電網資產總額4.1萬億,資產體量相當於四家發電央企資產之和。從經營範圍上看,國家電網的業務範圍覆蓋全國26個省、區、市,而南方電網的業務僅包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5省、區。
不僅電網企業之間實力懸殊,五大發電集團的實力也不一而足。國家能源集團成立之前,中國華能一直被認為是電力「一哥」,發電裝機量穩劇第一。五大發電之間的排位順序,則是中國華能居首,中國國電次之,中國華電和中國大唐僅隨其後,被稱作「老么」的國家電投排在第五位。
五大發電「後浪」勁頭猛長江後浪推前浪。作為「前浪」,中國華能、中國大唐的市場地位正被「後浪」——國電投趕超。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電投資產規模達1.18萬億,跟中國華能一個量級,遠超中國華電和中國大唐的資產規模。而且,在國電投1.51億千瓦裝機中,清潔能源佔比50.5%;光伏發電裝機1929萬千瓦,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近年,年輕的國電投展示出了超強的成長性。要知道,今日之國電投,成立於2015年5月,由2002年12月19日成立的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重組而成。當時,王炳華擔任中電投集團首任總經理,李小琳任副總經理。後來,中電投集團重組國電投後,王炳華擔任國電投董事長,直到2018年1月到齡退休。
電力「老大哥」的落寞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面臨的尷尬,昔日電力「老大哥」中國華能也感同身受。可以這樣說,2017年8月,原神華集團與原中國國電重組前,中國華能絕對是電力界的No.1,不僅總資產、裝機量、營收排名第一,還曾有一位明星一把手——李小鵬。電力分家前的2001年12月——2002年12月,李小鵬任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兼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組書記,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大唐折戟煤化工電力分家後的2002年12月——2008年5月,李小鵬任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兼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董事長,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分家當時,中國華能分到的發電資產最多,中國國電緊隨其後,裝機容量位列第二。隨後,中國大唐主攻煤化工產業,中國國電則大力進軍可再生能源。中國大唐首任總經理翟若愚為中國大唐定下向煤化工轉型的發展方向,但轉型十分困難。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大唐煤化工板塊虧損43億元,2013-2015年累計虧損115.6億元。截至2015年底,該板塊整體負債653億元,資產負債率超95%。至此,中國大唐從「優等生」變為「後進生」,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也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居末,被中國華電、國家電投、中國國電等同門「兄弟」碾壓。目前,中國大唐負債率仍在70%以上。
中國國電再說率先進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中國國電,從投資眼光角度來講,中國國電既有龍源電力這家專業化風電公司,還親自下場參與上遊設備製造業,有國電光伏和聯合動力兩家上遊製造企業。即便如此,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後,中國國電的發展只能算是平穩。2015年,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重組,打破了市場平衡。國家電投不僅營收竄了上來,還順手拿到了一張價值連城的核電牌照,帶上核電「三國殺」主角光環。這樣一來,在同門「兄弟」中,國家電投的市場定位差分優勢較為突出。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對於中國大唐來說,轉型煤化工,讓中國大唐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耽誤了寶貴的大量時間。對於中國國電而言,進軍可再生能源,這步棋走得沒有錯。可看國家電投的突然崛起,中國國電或許也會感嘆,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於是,2017年8月,新一輪電力央企改革,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牽手」了,新組成的國家能源集團,成為當之無愧的能源「巨無霸」,資產達到1.8萬億,火電裝機1.67億千瓦、風電裝機3300萬千瓦、煤炭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不僅將中國華能甩在身後,還進一步拉大與中國華電、中國大唐之間的距離。
新五大三小格局始成眼看通過重組,中國國電和國家電投都「發達」了,中國華能、中國華電中國大唐也不甘人後,都在籌謀通過合併重迎頭趕上。2017年,中國華能與國家電投一度傳出合併的聲音,2018年市場上又傳出中國華電與中國大唐合併的傳聞,直到中國大唐、中國華電一把手、二把手配齊,類似傳言才平靜下來。目前,「五大發電,四小豪門」的市場格局已轉為「新五大發電,三小豪門」,原來四小豪之一的國華電力為神華集團子公司,納入國家能源集團門下。其他,三小豪門則為國投集團子公司國投電力,華潤集團的華潤電力,以及核電「三叉戟」之一的中廣核集團。除了這些電力「國家隊」之外,電力市場還存在一些地方能源集團,如山東魯能、浙能集團、申能集團、粵能集團、京能集團等地方「諸侯」。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