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陳情令》,常看常新,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點讓你為整部劇的用心而感動。
姑蘇聽學時期,他們還都是當初的明媚少年,傲嬌金氏小公子金子軒,口是心非的江澄,貪玩摸魚的聶懷桑,紅衣少年溫瓊林……
尤其是魏嬰,活潑,跳脫,見人就會去撩撥,正是他這樣的性子,才一點點地融化了藍湛心裡的冰山。
魏嬰只是在雲深不知處求聽學了三個月,卻讓藍湛在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的歲月裡,深深地體會到了什麼是:餘生目之所及,皆是你!
原以為不是很深的記憶,卻在不夜天魏嬰消失之後,一點一滴如烙印般刻在了藍湛的心裡。
偌大的一個雲深不知處,無論走到哪裡,仿佛都有魏嬰的影子。
走過長廊會看到魏嬰即使罰跪也玩螞蟻玩得不亦樂乎的身影,走到後山也會想起魏嬰抱著小兔子,說著雲深不知處不能養寵物的情景,即便是翻看書籍,也有曾經關於他的字句……
賞月成了他的日常習慣,無非是習慣想起那個月下翻牆而入,說著「天子笑分你一壇,當沒看見我行不行?」的明媚少年。
記得,魏嬰重生後回雲深不知處時,一路走過去,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因為整個雲深不知處,除了多了那一千條家規,其他的就和那年他聽學時一模一樣。
藍湛真的,將魏嬰存在過的每一絲痕跡,都保存得很好!
就像有首歌的歌詞裡所寫的,魏嬰的一字一句一筆一點,對藍湛來說,真的都是終其一生,都掙不開的的情劫,看盡世俗亦驅不散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