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產業的市場號召力究竟有多大?據大數據統計,今年NBA總決賽第七場僅中國大陸收視人數就超過了兩億大關,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並不包括通過網際網路關注賽事轉播的網友。
更為令人驚訝的一組數據統計是,在中國有4億多人打過籃球,超過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青少年。近年來不斷湧現的專業青少年籃球訓練基地,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籃球青年,也讓更多對籃球有熱情的青少年,有機會接觸到更全面、更專業的訓練。
可見籃球在中國青少年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籃球文化也在青少年人群中不斷發展壯大。這樣的發展速度正在釋放一個信號: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擁有一個平臺,通過籃球這項運動,展現自己的熱血與能量。
即將於8月在優酷&浙江衛視聯合播出的籃球競技綜藝《這就是灌籃》,就是一個助力年輕人展現自我實力的競技平臺。得益於龐大且富有活力的受眾基礎,節目還未開播便引發不小期待。
從《灌籃高手》到《這就是灌籃》
衝破次元壁打造高燃競技平臺
從80年代風靡全國的《灌籃高手》開始,競技籃球成為一代人的記憶,更讓不少80後因此愛上了籃球,擁有第一個青春熱血夢。籃球這項運動,可以說具備了青春應有的所有特質,概括成3個字,那就是——帥!快!燃!
《灌籃高手》的風靡,直接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籃球一度成為男生展現魅力的必備技能:花澤類守護杉菜要和道明寺挑籃球,周杰倫歌詞耍帥要三對三鬥牛,言情劇的浪漫偶遇常常源於一顆砸中女主腦袋的籃球……
如果說影視演員的帥是具有顏值加持的帥,那麼籃球運動員的帥,則是每顆球從「急停跳投出手」到「拋物線刷網進球」的幾秒時間內爆發出來的魅力。這種魅力的誕生,源自球員場下無數次不知疲倦的訓練,以及在球場上激情燃燒過後的經驗沉澱。
《這就是灌籃》選擇籃球這一競技體育作為節目主題,正是看中了籃球運動本身勇敢拼搏、重視合作、逐夢正能量的特質,並通過積極的導向宣傳擴大這種正面的影響,使籃球精神更具備我們自己專屬的文化符號,讓中國籃球青年被更多人看到,也讓籃球文化被更多人關注。
《這就是灌籃》以推廣全民籃球文化為己任,是一檔傳播正能量,內容健康向上的競技綜藝。在節目模式上,《這就是灌籃》進行了大膽創新,將中國大學生3X3籃球聯賽以綜藝的打開方式呈現,秉持去偶像、去真人秀原則,滿足受眾高競技性、觀賞性、互動性的審美訴求。
通過籃球聚焦青年潮流文化,《這就是灌籃》向所有熱愛籃球的年輕人吹響集結號,在節目中,他們通過層層考驗,完善自己的籃球技能、臨戰心理素質、團隊協同能力,時而組隊而戰,時而單兵獨立,在不斷成長中向MVP稱號發起衝擊。
球員們身體的激烈衝撞讓人腎上腺素激增,在旗鼓相當的進攻和防守下,球員們進行著快速的判斷、快速的選擇和既要快速又要準確的動作。籃球比賽的節奏非常快,局勢瞬息萬變,不到最後一秒誰也不敢下定論,同樣,《這就是灌籃》勢必也會將MVP的懸念保留到最後。
快節奏和萬般變化為籃球比賽的精彩度增加了砝碼,更凝結出明星球員們的個人精神:科比永不放棄的黑曼巴精神,詹姆斯的自律,喬丹和皮蓬的兄弟情義,姚明的中國籃球夢……同樣,《這就是灌籃》也豐滿了籃球這項代表著青春熱血運動的內涵!
從崇拜到自信
數萬籃球少年逐夢而來
《這就是灌籃》展示了在籃球夢想面前人人平等的正向價值觀。節目網羅了數以萬計的籃球少年,並最終從中甄選出160位球員參與其中,他們不分職業、不分年齡、不分貧富,都是因為對籃球的熱愛而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牽絆,加入這場逐夢之旅。
雖然節目尚未開播,但選手中不乏亮眼的存在,他們自帶的籃球光環為節目增加了不少話題性和關注度。
比如武漢313街球隊隊長周銳,作為中國街球圈公認實戰能力最強的存在,他的成長曆程頗為勵志。10 歲時因為看《灌籃高手》與籃球結緣;初中因為身高「不達標」,打球的夢想被所有人詬病;高中時通過田徑成績考到體院,通過家人關係才進了校隊,但因為個子矮,半年後慘遭教練辭退。
被身高僅1.74米卻可以扣籃的街球運動員吳悠激勵,周銳自學扣籃,即使面臨身高劣勢、膝蓋受傷等困難,依舊勇敢追夢,越挫越勇,用絕對的實力為街球的實戰能力正名。
除了像周銳這樣在籃球圈內公認實力強悍的球員,加盟《這就是灌籃》的更有像朱戩這樣克服巨大拍戲進度壓力,自薦而來,只為圓籃球夢,不給青春留下遺憾的演員。
藝人往往被「面子」左右,但朱戩卻在微博中公開為自己爭取名額,足見其對籃球的熱愛,以及對《這就是灌籃》平臺所提供高含金量競技空間的珍視。他一句「27歲 想要 打籃球」引發許多不得不擱置夢想,成日為工作、生活忙碌奔波的80後、90後的情感共鳴。
投身籃球項目中的少年往往更珍視逐夢過程中的真善美,《這就是灌籃》用鏡頭語言捕捉並記錄他們的青春熱血,通過展現球員的逐夢之路,挖掘他們內心深處「堅持夢想,無畏艱險,弘揚體育精神」的優秀品質。
如今,中國至少有幾百萬青少年直接參與競技籃球運動,欣賞者不計其數。中小學體育課也加入了籃球,3V3籃球賽也已經被列入奧運會項目。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籃球運動的參與者比例在不斷增加,相應階段的訓練也在逐步的完善。在訓練制度、訓練水平不斷完善的當下,《這就是灌籃》所引導的籃球文化普及與勵志能量傳遞勢在必行。籃球精神正在影響著年輕人的文化自信,逐步完成從崇拜他人到塑造自己的態度轉變。
掀起全民籃球風潮
是競技運動更是文化風暴
以往大眾對體育運動和運動員的認知,就是站在職業的賽場,為國爭光。《這就是灌籃》提醒了我們,其實競技運動也是一種文化,象徵的不只是一個宏大的目標,而是一步一腳印地進階,從讓他人了解開始,到被吸引參與其中,再到願意為此付出。當籃球競技運動以綜藝形式呈現出來,掀動的將是一場文化的風暴。
有了先前「這就是」系列的成功模式作為參考,《這就是灌籃》也必將掀起的一場籃球風潮。在阿里大文娛的配合下,帶動一波全民籃球熱的同時,給那些為了籃球夢想不懈努力的年輕人一個平臺,證明自己的堅持,也給廣大籃球愛好者一劑興奮劑。
為了極大程度弘揚競技籃球的體育精神,推廣全民籃球運動,先鋒力量自然必不可少。據路透訊息顯示,除了周杰倫、林書豪兩位已經確定的「領隊」外,李易峰、郭艾倫也有可能以「領隊」身份加盟《這就是灌籃》。
如果陣容屬實,鑑於他們對籃球的話語權與公眾影響力,勢必會為節目增加在青少年之中的影響力,同時也將掀起一波80、90後的籃球情懷。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就是灌籃》弱化秀的部分,強調競技運動精神與籃球本身,燃度自然不言而喻,其目的是給青少年更多的正面引導和示範。節目在展現當代青少年健康、陽光、自信的良好形象,透過籃球球員身上的優秀品質,讓每個人看到自己身上的影子,鼓舞青少年通過不斷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拼到底,玩得起」的節目slogan展現了《這就是灌籃》的強號召力。同時,在熱血、燃情的流行元素之外,《這就是灌籃》同樣具備了多元價值,籃球運動本身強調團結協作過程,強調集體榮譽感,更能在激烈的競技中彰顯球員追求夢想的勇氣。《這就是灌籃》以籃球為介質,輸出全民籃球概念,是一檔傳達勵志內涵的競技綜藝。
根據「這就是」系列的風格,小編大膽推測,《這就是灌籃》在策劃階段便已經布局好了後續的線上線下聯動活動延展,8月在優酷&浙江衛視聯合播出後,這場競技體育將會引發怎樣的文化風潮,著實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