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習語|新年首訪,習近平為何選擇這三個歐洲國家

2020-12-26 新華社客戶端

3月21日至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義大利、摩納哥、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也由此開啟2019年的首次出訪行程。

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為何選擇這三個歐洲國家?他又如何看待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

我們用4個「一」,和你一起領會習近平主席與歐洲各國的「交往之道」。

一座橋梁

義大利是習近平本次歐洲之行的首站。此訪也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10年再次對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

對於兩國關係,習近平主席曾這樣概括,中意同為文明古國,古老的絲綢之路將兩國緊密相連,架起一座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的橋梁。

的確,中意傳統友好,兩國人民都為各自古老的文明感到自豪,彼此相互欣賞和借鑑。馬可·波羅、利瑪竇等「絲路使者」在中意交往和東西文明交流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成為連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和紐帶。

2017年2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舉行會談。會談後,兩國元首集體會見中意企業家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和中意文化合作機制大會與會代表。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萬裡絲路,跨越古今。「一帶一路」建設又將兩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2017年,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時,習近平主席對來華出席論壇的時任義大利總理真蒂洛尼表示歡迎,希望意方繼續在歐盟發揮積極作用,維護中歐關係良好發展勢頭。

不久前,義大利總理孔特明確表示,希望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中國深化經貿合作以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此外,中意在文化、科技、教育、衛生、創新等各領域務實合作也全面開花。

2016年5月2日,中意首次聯合警務巡邏在義大利羅馬啟動。在義大利羅馬君士坦丁凱旋門外,中方警員與意方警員合影。新華社記者金宇攝

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15周年,明年兩國將迎來建交50周年。在這樣的重要節點,兩大文明的現代碰撞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值得期待。

一個典範

摩納哥,以藍色海岸的瑰麗風光、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等聞名世界。習近平主席稱讚它具有獨特魅力,長期以來,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圖為摩納哥蒙特卡洛的遊船港口。新華社記者劉作文攝

這個有魅力的歐洲國家,國土面積僅約2平方公裡,是個不折不扣的「微型國家」。中摩兩國的體量差異是否會成為交往的阻礙?

習近平主席在評價兩國關係時這樣說道:中國和摩納哥雖然相距遙遠,國情存在顯著差異,但兩國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雙邊關係發展得很好,為大小國家友好相處、共同發展樹立了榜樣。

中摩兩國一直保持著頻繁的友好交往。摩納哥國家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曾經先後10次訪華。他是國際奧委會委員,積極支持和參與北京奧運會、南京青奧會等在華舉辦的重大賽事。

阿爾貝二世去年9月訪華時,習近平主席對他和摩納哥王室長期致力於發展中摩關係表示了讚賞,並邀請他來華出席2022年冬奧會。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中方一貫主張,國家不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

2018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阿爾貝二世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參與多邊氣候治理進程,而摩納哥在發展過程中尊重自然和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發展理念。

「大」有需求,「小」有經驗,中摩兩國交往相得益彰,已經成為大小國家友好交往的典範。

一份責任

習近平主席此訪的最後一站定在了法國。

他曾將中法關係稱為「世界大國關係中的一對特殊關係」。

為什麼「特殊」?習近平主席這樣說過:

——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

——中法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大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負有特殊重要責任。

——當今世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中方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法方也持相似的理念。兩國可以超越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文化傳統差異,增進政治互信,充分挖掘合作潛力。

從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到共建新型國際關係,從加強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到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兩國這份「特殊」關係,既是互利共贏,也是為世界作貢獻。

「新時代中法關係大有作為。」2018年新年伊始,習近平主席對來華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這樣說道。

2018年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馬克龍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王曄攝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五年後,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將再赴法國,見證兩國關係又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

一種力量

這是最近四個月內中國國家元首對歐洲交往的日程表:

2018年11月底至12月初,習近平主席訪問西班牙、葡萄牙。2018年元首外交的收官之作留下了歐洲印跡。

2019年1月,應習近平主席邀請,芬蘭總統尼尼斯託訪華,成為新年到訪中國的第一位歐洲領導人,拉開了2019年中歐交往的序幕。

2019年3月,習近平主席新年首訪,聚焦義大利、摩納哥和法國。

習近平主席曾說,中國和歐洲雖然遠隔萬裡,但都生活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之內,生活息息相關。

因為息息相關,所以常來常往。

2014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對於當前形勢下中歐合作契合點,習近平主席作出這樣的精闢概括: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聯合體,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

作為世界上兩個重要經濟體,中歐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

作為東西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歐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

對於中歐關係前景,習近平主席也這樣說過:

「中國和歐盟都在經歷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進程,都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國際形勢越複雜,中歐關係穩定發展越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中歐合作已成為推動國際格局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主席出訪之日,正值春分節氣。春風春雨潤人心。在萬物復甦的美好季節,相信中國外交必將取得新的更大收穫。

記者:溫馨、馬卓言

相關焦點

  • 時政新聞眼丨 新年首訪到緬甸,習近平透露這層深意
    1月17日,習近平主席赴鄰邦緬甸開啟2020年的首次出訪,這也是他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第四次把新年首訪國選擇在了亞洲。當天,習主席在與緬甸總統溫敏會談時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從周邊做起,堅持睦鄰安鄰富鄰。
  • 中國國家主席首訪巴拿馬,這幾個細節不尋常!
    這兩天,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到訪,這個與中國相距遙遠的國家,成為刷屏網絡的「網紅」。這是習近平首次訪問巴拿馬,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歷史上首次訪巴,世界矚目。從當地時間12月2日晚親自到機場迎接,並在機場舉行隆重歡迎儀式,到3日下午共同參觀巴拿馬運河新船閘,直到夕陽西下,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幾乎全程陪同,此訪諸多細節耐人尋味。
  • 王毅外長為何新年首訪非洲?
    從這些國家的選擇上看出,中國對所有非洲國家一視同仁,友好相待。△ 2020年10月,非洲國家和機構的駐華外交使節非洲使節參觀國藥集團了解新冠疫苗研發。這可以說是此次訪問五個國家的共性。王毅外長與五個非洲國家的外長進行了實質性會談,在加強雙方合作,擴大合作領域,提升合作質量,堅持多邊主義,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反對外部幹涉,捍衛公平正義,推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等方面達成了共識。此外,五個國家的總統都親切會見了王毅外長並同樣表達了提升雙方關係的願望和對習近平主席的誠摯問候。
  • 習主席歷年首訪 都去了哪些國家?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月17日至18日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是習近平主席2020年首次出訪。2013年以來,7次「新年首訪」,習主席都去了哪些國家?出席了哪些重要活動?習近平主席用「真、實、親、誠」四個字闡述新時期中國對非政策,面向國際社會宣示:中非是命運共同體,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努力實現各自的「中國夢」和「非洲夢」。
  • 連續30年首訪非洲,王毅連用3個成語
    「中國外長新年首訪非洲這一獨一無二的做法,充分體現了中非世代友好、患難與共的特殊情感。」14日,針對有關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新年出訪非洲的提問,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作上述評價。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王毅此次訪問非洲五國,是中國外長自1991年以來連續第30年新年首訪前往非洲。期間王毅在同辛巴威外交與國際貿易部長莫約共同會見記者時,還專門談到中國外長為什麼連續30年首次出訪都選擇非洲的原因。中非友誼始終歷久彌堅,薪火相傳。三十年如一日,難能可貴!
  • 習近平主席今日出訪 首訪中亞並出席兩大峰會受關注
    原標題:習近平主席今日出訪 首訪中亞並出席兩大峰會受關注   習主席首訪中亞三大亮點受關注 將在哈薩克斯坦大學演講宣示對中亞外交政策   9月3日至13日,習近平主席將於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四個中亞國家進行國事訪問。
  • 中國外長連續31年新年首訪選擇非洲有何深意?
    此訪亮點頻現,成果豐碩。2021年是中國外長連續第31年新年首訪選擇非洲,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訪問非同尋常,標誌著中非傳統友誼的傳承與弘揚,體現出中非之間患難與共、共克時艱的深厚感情,更顯示了中國高度重視非洲和深化中非友好關係的堅定決心。繼續團結抗疫、攜手共克時艱是此次出訪的議題之一。疫情防控任重道遠。
  • 體育人熱烈討論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年賀詞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網際網路,發表了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  體育戰線運動員、教練員和幹部職工收聽收看了國家主席習近平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大家紛紛結合體育工作實際,暢談感受。
  • 31年中國外長新年首訪彰顯中非合作光明未來
    【中國外交譜華章】31年中國外長新年首訪彰顯中非合作光明未來2021年1月4日至9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對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波札那、坦尚尼亞、塞席爾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自1991年開始中國外長連續第31年新年首訪選擇非洲。
  • 習主席新年首訪緬甸,這個獨一無二的詞再升級!
    新華社記者王申攝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開始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訪前,他在三家緬甸主流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續寫千年胞波情誼的嶄新篇章》,多次提到「胞波」。記者留意到,其中兩家緬文報紙《緬甸之光》《鏡報》在緬文版中都用到了「瑞苗胞波」一詞。這一「升級」,也反映出緬甸各界對習主席新年首訪的高度期待。
  • 習近平訪美首站為何到西雅圖 專家:倒時差
    核心提示:習主席第一站要先到西雅圖去,從第一次江澤民訪問美國以來,我們國家主席因為美國西到東是很漫長的,不但是漫長,美國西到東有三個小時的時差,所以我們為了要讓我們國家主席在中間能夠有一點休息的時間,倒時差。
  • 習近平新年賀詞的風格及特點
    原標題:習近平新年賀詞的風格及特點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球電視網)和網際網路,發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2017年12月31日,習近平發表了他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的第5次新年賀詞。每一次的新年賀詞都備受國人乃至世人的期待和關注,都深受大家的歡迎和熱議,每一次的新年賀詞都瞬間被刷屏,思想廣為傳播,金句成了熱詞。
  • 習近平在歐洲媒體發表4篇文章 「大白話」開頭
    3月29日,在對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歐盟總部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利時《晚報》發表題為《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的署名文章。在此次的訪歐行程中,習近平主席已經在歐洲媒體上發表了4篇署名文章。專家認為,這打破了中國國家主席出訪的習慣做法,可以說是又一次外交創新。
  • 【中國外交譜華章】31年中國外長新年首訪彰顯中非合作光明未來...
    這是自1991年開始中國外長連續第31年新年首訪選擇非洲。這一優良傳統延續的生動實踐,體現了中方對發展中非關係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中非幾十年來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深厚情誼,也顯示了中非合作意義非凡。中非發展始終歷久彌新中非關係既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又具有階段性特徵。
  • 聆聽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
    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五次發表新年賀詞。平實親切,催人奮進,給人以感動和力量。習近平主席用「天道酬勤,日新月異」總結即將過去的2017年。一組數據,聽來平常,實則驚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這是何等壯觀。
  • 習近平新年賀詞釋放7大信號
    習近平新年賀詞釋放7大信號習近平新年賀詞釋放7大信號  2017年12月31日晚新聞聯播,習近平發表2018年新年賀詞,舉世矚目。這是十九大後,也是中國確認「進入新時代」後,習主席首個新年賀詞。其重要性和特別意味,可見一斑。
  • 最快理解習近平新年賀詞的正確打開方式
    2018年12月31日,習近平發表了2019年新年賀詞,這是他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的第6次新年賀詞。無異於新年禮包,這已然成為國人在每一個年終歲尾的別一種期待。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引發了熱烈反響,怎樣才是賀詞的正確打開方式?小理為大家梳理,一起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
  • 多位企業家隨習近平訪英 中企將在英建發電站
    與此前訪美隨行的企業家以網際網路大佬為主不同,訪英企業家代表團覆蓋了金融、投資、核電、汽車、基建、通訊、文化等領域。這也就是為啥中廣核和中國核電集團兩家企業都在隨行名單之列了。  2將加強與倫敦金融合作  18日,習近平主席接受路透社採訪,共談了10個問題,其中第二個問題就是金融。習主席是這麼說的: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是世界經濟血液循環的一個重要泵站。加強同倫敦的金融合作,肯定是互利雙贏的選項。
  • 略陽|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提到的勇士中有略陽人(三)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說道:「一年來,許多人和事感動著我們。一輩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張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獻給脫貧事業的黃文秀,為救火而捐軀的四川木裡縣31名勇士,用自己身體保護戰友的杜富國,以十一連勝奪取世界盃冠軍的中國女排」。
  • 境外媒體網民積極評價習主席訪捷成果
    3月28日至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捷克進行了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取得了豐碩成果,海外媒體予以高度評價,稱「中國國家主席67年來首訪捷克」,不但使「雙邊關係突破性發展」,而且「叩開中東歐大門」。  BBC、美聯社、俄新社等普遍報導「此訪是中捷建交67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捷克的國事訪問」,是「習近平訪美前在歐洲停留的唯一一站」。德新社稱,「澤曼與習近平籤署了戰略夥伴協議,這項文件標誌著捷克的轉折點。」捷克人民報稱,「習近平的到訪是雙方關係突破性發展的標誌。」環球郵報稱,「意味著捷克和中國關係的新的開端。」路透社稱,「習近平的訪問是澤曼努力示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