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今年上了3次熱搜。
第一次是幾個月前,有媒體報導小霸王要進軍「老年遊戲機」市場,推出了針對老年人的「小霸王Z+樂百歲抗衰遊戲鍵腦機」。
第二次是上個月小霸王出來回應,沒這事。
第三次就是今天,小霸王破產了。
事實上,19年下半年至今,小霸王已牽涉了超過100起司法案件,共有30條限制高消費紀錄。
19年7月至今,小霸王的被執行總金額高達2400萬元。今年內共2起終本案件(被告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者財產暫時無法處置的案件),未履行總金額超過了1056萬元。
短短兩個月裡,圍觀群眾剛剛消化了小霸王居然還在的消息,它就又不在了。
1. 霸王別「機」
小霸王的的確確曾經是國產遊戲機市場上的霸王。
80年代初,任天堂FC紅白機橫空出世,短短幾年就席捲了「宅文化」大國日本和美國。
但這倆「宅文化」大國,同時也是發達國家的代表。
而紅白機進入發展中國家 - 我國,就沒那麼容易了。1985年,售價是14800日元(在當時約合60多人民幣)的紅白機,加上關稅以後的價格大概是185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3個月的工資。
到了95年,紅白機更是有價無市,先得有關係,然後才能花800多元買上一臺。
當時的中國,仿製手法比版權意識成熟太多太多了。這種情況下,留給最貴也超不過400的仿造紅白機的市場就太大了。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誕生於1987年的小霸王了。
但是由於電子遊戲一直被家長視為「洪水猛獸」,同時適逢電腦問世,小霸王迅速反應,給遊戲機增加了一些打字練習、查字典的功能,搖身一變,成了「學習機」,從仿製紅白機,變成了低配計算機。
1995年,售價在350元左右的小霸王學習機,銷售額達到了10億元。
1995年,是小霸王的高光之年,也是小霸王的巔峰之年。段永平也是在那一年離開了小霸王,並且帶走了小霸王的核心高管團隊。
段永平帶走的6個人,後來分別創建了OPPO、VIVO和步步高。而段永平沒有帶走,卻因為高管變動而離職的一些人,後來分別創建了金正數碼、金立和讀書郎。
畢竟,仿製紅白機不存在什麼技術壁壘,在遊戲機的領域,開始出現許多低價的「小小霸王」,但由於先一步佔領了市場,打出了知名度,小霸王的「王位」並沒有被動搖。
但在學習機的領域,VCD開始普及,而一張VCD碟片能寫下的內容,是FC卡帶百倍數量的學習內容+遊戲。
小霸王這才開始急了,除了試圖追趕上VCD的步伐,還向著更多的市場,比如廚房電器,展開了大躍進式的賽道拓寬。
結果就是曾經壟斷學習機市場的小霸王,把自己做成了電子「南極人」 - 什麼產品都有的貼牌公司。貼牌做多了,口碑當然也就下降了。
不做遊戲機了的小霸王,和《霸王別姬》一樣,悲劇收場。
2. 主機遊戲市場:賣遊戲,送主機
小霸王獲得「國民遊戲機」的稱號,只是因為便宜。
國產品牌都喜歡聊性價比,可是當我們聊性價比的時候我們在聊什麼呢?
一個東西的性能是9,價格是12,另一個東西的性能是6,價格是7,因為性能少了3,但價格少了5,我們就認為第二個東西似乎有更高的性價比。
但21世紀,勤儉持家的美德早已被刺激消費的浪潮拍到了沙灘上。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如果能做到9分的性能,一定能賺到12分的錢。
這個時候,誰不創新,誰就淘汰。誰說「我就是想追求性價比」,誰就是真的做不出多3分的性能了。
特別是在遊戲的市場上,更特別是在主機遊戲市場上。
這天下,早已不是主機遊戲的天下了。
手遊和電腦遊戲加起來已經佔據了遊戲市場近70%的份額。而32%的主機遊戲市場,絕大部分在美國,其次在日本。
主機遊戲市場上,「御三家」 - 任天堂、索尼、微軟在2020年都經歷了賣到脫銷的盛況,但在2020年之前,遊戲主機的銷量一直在走下坡路。
御三家裡的「大當家」任天堂,在疫情尚未大規模爆發的1月份,才宣布將下調Switch的年度銷售目標,因為Switch已經進入了生命周期的中段。
誰能想到,「宅家紅利」和橫空出世的大爆款《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給任天堂上了「雙Buff」。今年前4個月,Switch就已經賣出了2500萬臺(年初制定的全年銷售目標是2200萬)。
任天堂今年風光的背後,是兩個殘酷的現實:首先,不把人們關在家裡他們就不會想要買個遊戲機;其次,不出一些非得買個遊戲機才能玩的爆款遊戲,人們就算待在家裡也不會想要買個遊戲機。
任天堂透露,今年2季度新購入Switch的玩家中,超過一半的主機在購入的第一日購買並玩了《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這個遊戲。
這意味著,二季度裡買Switch的人,有一半都是想買《動森》,而「順便」買的Switch。
遊戲主機贏得用戶只有一條路:自研遊戲,然後這個遊戲成為了爆款。
如此沒有保障又狹窄的市場,卻也非常的飽和。
主機遊戲市場是完全字面意義上的「三分天下」。
想進入這個市場,需要遊戲、科技兩把抓。而這兩把,每把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錢。
御三家累積了幾十年,比拼,分不出勝負;放棄,誰也不甘心,眼看著能分的蛋糕在縮水,也都是咬著牙在堅持。
主機遊戲市場裡,從來就容不下第四個人。
因此,回看董事長方鴻祺在小霸王高調復出與AMD合作時說的「做世界一流的遊戲主機是中國人,也是小霸王30年的夢想」這句話,不難發現,小霸王之所以會破產,可能是因為選擇了一個本身就不盈利的夢想。
3. 投機?還是亂投醫
在下坡路上滑行的小霸王,倒是也沒有完全忘了初心。
小霸王的「迴光返照」時刻,是在2014年重返遊戲機賽場,推出了一款體感遊戲機。
童年的回憶+當時最熱的技術,天貓上的小霸王遊戲機當年3月的月銷達到了15萬臺,超越了索尼。
但關於這個遊戲機的使用反饋卻多以「操作不流暢」的中差評為主,後期更是爆出了裡面多款遊戲並沒有正版授權的醜聞。
2016年,沉寂10年的小霸王又推出了重磅的「涅槃」計劃 - 做市值超過500億的VR產業新霸主。同年,小霸王還傳出了籌劃上市的消息。
這一年,小霸王高調宣布與AMD籤訂了合作協議,將斥資4億元委託AMD為小霸王量身定製VR遊戲主機晶片。
這一年,也是俗稱的「VR元年」。
當年的VR產業正一篇繁榮,遊戲「霸王」的回歸更是輕鬆獲得了政府2.5億元的合約和200畝的產業園用地。
2018年,小霸王還真的研究出了這個產品,只是這款售價4998元的產品,發布是發布了,卻沒有在任何渠道售賣。
我由衷的希望靠「性價比」發家的小霸王,是怕把砸了招牌,才沒有把定價5000塊錢的產品拿出來賣。
但更有可能是,VR遊戲機,隨著VR泡沫的破滅,不攻自破了。發布會結束後不久,負責小霸王VR遊戲研發的上海團隊原地解散。
方鴻祺後來解釋說,解散的原因是遊戲團隊沒有及時作出遊戲平臺和遊戲開發工具,而公司已經為這個項目投入了2個億。
終於想要一門心思開發遊戲的小霸王,卻沒錢了。
不過,從學習機到微波爐,小霸王說遊戲主機是自己30年的夢想這件事,實在很難令人信服。
因為小霸王從一開始做的就不是遊戲機,只是遊戲機的生意。
但被一時的成功蒙蔽了雙眼的它,偏偏選擇跟這個只會做生意活不過3集的行業死磕,那把自己磕死,也是早晚的事。
畢竟,遊戲機怎麼會是生意呢?那都是情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