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千年追尋,圓夢就在今朝。為深入報導我省9個未摘帽貧困縣在「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中的進展、經驗和成效,由中宣部組織的「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採訪團走進貴州,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20餘家中央媒體以及貴州媒體的84名記者最近奔赴我省9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了為期7天的脫貧攻堅主題採訪活動。從今天開始,貴州日報開設「多彩貴州·相約2020——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專欄,刊發記者採寫的鮮活生動報導,以饗讀者。
威寧自治縣黑石頭鎮河壩社區「冰心蘋果」果園紅蘋果上市 何歡 攝
金秋九月的威寧,多彩而充盈:40萬畝夏秋冷涼蔬菜、200萬畝優質馬鈴薯、30萬畝紅蘋果、45萬畝中藥材漸次成熟,被緊鑼密鼓地採收和裝車,俏銷粵港澳大灣區、北上廣和東南亞等地。金秋九月的威寧,熱鬧而喜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易地務工就業群眾、基層幹部、駐村幹部,以及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各方人士組成的秋收團隊,同心奔忙在田間地頭、物流園區,讓充滿「含金量」的現代高效農業好夢成真。這是威寧自治縣決勝脫貧攻堅、實施農村產業革命書寫的精彩答卷。今年以來,威寧自治縣在省委主要領導的親自掛牌督戰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打好「兩場戰役」,迎接「兩場大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扣「八要素」,落實「五個三」,圍繞實現「六個轉變」,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穿越風雨見彩虹。經歷疫情防控的「春天大考」,威寧自治縣幹部群眾決勝脫貧攻堅的決心更加堅定,步履更加堅實,鬥志更加昂揚,在攻克貧困堡壘、啃下貧困硬骨頭的「收官戰」中,書寫出了更加精彩的脫貧攻堅答卷。全力迎考,打響脫貧攻堅收官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是國家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關鍵之年。這是一場大考,威寧面對著嚴峻的考驗。截至2019年底,全縣還有3.8萬貧困人口未脫貧,貧困人口全省最多,答題難度可想而知。作為貴州脫貧攻堅「硬骨頭」,威寧的發展牽動著貴州省主要領導的心。2019年,省委主要領導多次到威寧調研,為威寧脫貧攻堅把脈問診、開方抓藥。幫助威寧制定了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發展見效快的「三白」(大白菜、白蘿蔔、蓮花白)蔬菜產業,選擇壩區流轉土地,建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與易地搬遷扶貧和易地就業扶貧相結合,以「三易」破解「三難」,實現貧困群眾增收的戰略思路。
威寧自治縣草海鎮同心社區白蘿蔔種植基地,當地群眾正忙著拔蘿蔔、清洗、分揀、裝車陳慧 攝
把脈精準,落實迅疾。2019年,威寧蔬菜產業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群眾增收明顯。找到了產業發展之路,威寧自治縣幹部群眾信心百倍,鬥志昂揚。然而,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面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必答題」和疫情防控「加試題」,威寧全縣上下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以赴補短板,凝心聚力抓產業,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收官戰。威寧面臨的困難牽動了省委主要領導的心。年初,隨著全省掛牌督戰的「衝鋒號」響起,省委主要領導多次視頻督戰,或赴實地開展掛牌督戰,督導補短板,指導抓產業,為威寧的脫貧攻堅工作把航定向。省領導的加油鼓勁和脫貧攻堅好政策的扶持,鼓起了威寧幹部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他們解放思想真抓實幹,緊緊抓住產業「牛鼻子」,緊緊盯住腳下的土地,千方百計在黃土地裡種出「票子」,全力打響脫貧攻堅收官戰。緊盯市場,用全產業鏈思維發展產業9月10日,威寧自治縣五裡崗街道,一個西南最大的全產業鏈蔬菜物流園正在拔地而起。「從2019年11月20日物流園開工,經果晝夜作業加班建設,今年8月份物流園(一期)首開區投入運營,60間冷庫面積達4萬平方米,日處理量達5000噸以上。日產120噸冰的製冰車間等配套設施同步投入使用。」從廣東引進的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相關負責人田洪志介紹。春江水暖鴨先知。依託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用,山東勝道農業、深圳綠達康農業、河南萬邦農業、廣州千鮮匯、深圳沃涵公司、畢節禾康農業、威寧旺農道公司等近20家實力較強的蔬菜銷售企業紛紛搶灘威寧,每家的日銷售量都超過百噸。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的建成,把市場建在了家門口,有效地把市場和產業基地連在一起,進一步打通了產銷對接。市場,是蔬菜產業發展成敗的關鍵。近年來,威寧自治縣緊盯市場,加大蔬菜推介力度,先後主辦了雲南河口、四川成都、四川瀘州、廣西南寧、柳州、桂林等農產品推介會6次,共籤訂框架84份,籤約金額約4。09億元;參加省商務廳,畢節市委、市政府等各級各部門組織的產品推介會10餘次。此外,威寧自治縣還成立了蔬菜營銷協會,組建了廣東、廣西、四川等11個「銷售聯盟」,進一步推進蔬菜銷售。緊盯市場,用市場的思維打造全產業鏈蔬菜產業,讓威寧蔬菜產業真正實現了脫胎換骨。
威寧自治縣草海鎮花菜種植基地 陳慧 攝
走進威寧自治縣草海鎮中海社區175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收菜、稱重、裝車,50餘名村民忙得熱火朝天。「今年我們按照市場需求,種植了墨西哥辣椒、紅菜薹、豌豆苗等蔬菜,產品供不應求,需要提前訂購。」貴州江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海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李國慶的話,道出了市場思維下的蔬菜產業發展路徑。「蔬菜基地最多時一天要發出60餘噸蔬菜。從7月份到現在,整個基地已經銷售蔬菜出400餘噸,實現產值200萬元,目前還在持續熱銷中。」
用市場的思維發展蔬菜產業,貴州江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一條從育苗、種植、加工到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從育苗開始,公司就根據全國蔬菜交易平臺反饋的市場需求信息,調節培育蔬菜種苗類型及數量,防止盲目種植,降低市場風險。以貴州江楠農業有限公司為示範帶動,威寧自治縣在大力改善產業路、噴灌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引進開心農業等13家龍頭企業參與蔬菜產業發展。貴陽農投公司在雙龍鎮高山、高坡、梁山三個村海拔2500多米的高山上,打造了1.1萬畝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基地。同時,芥菜加工廠、蘿蔔絲加工廠、辣椒加工廠等企業也紛紛進駐威寧。 隨著威寧蔬菜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業鏈條逐漸形成,產業選擇、產銷對接、利益聯結等發生了深刻變革,推動了威寧蔬菜產業革命性地提質升級。如今,全縣40萬畝蔬菜已成為群眾增收的「聚寶盆」。
全面開花,特色產業鼓起群眾腰包一花引領百花開。在省委主要領導掛牌督戰和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建設成功經驗啟發下,威寧自治縣的馬鈴薯、中藥材、蘋果、辣椒、生豬、牛羊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勢頭更猛、產業選擇更加精準。天氣晴好,該縣雪山鎮雪山社區馬鈴薯種植基地,農耕機器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伴著轟鳴聲,一排排「金蛋蛋」在機具分離篩的推動下滾滾而出,布滿田壟。村民們緊隨其後,快速將馬鈴薯分揀、裝袋。「今年我們試種的『黔芋8號』產量更高,前幾天通過現場測產,平均畝產達3193.17公斤。」雪山鎮馬鈴薯種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管紹剛說,明年將大力推廣種植,爭取更大的豐收。
威寧自治縣雪山鎮雪山社區馬鈴薯豐收 王維維 攝
在迤那牛棚萬畝精品蘋果示範基地裡,紅彤彤的早熟蘋果掛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香甜的果香。迤那鎮中海村村民彭文才正抓緊採收,身前的一筐筐蘋果即將裝車運往縣城,那裡的蘋果分揀中心有從國外引進的高端蘋果分級洗選生產線,形成了一條全新的精品蘋果產業鏈條。據統計,今年以來,威寧幹部群眾奮力衝刺脫貧攻堅收官戰,特色產業發展喜人:蔬菜累計完成種植40。35萬畝,馬鈴薯完成種植200.78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5.5萬畝,生豬存欄97.27萬頭,生態家禽存欄210.2萬羽。產業花開幸福來。徹底喚醒千年沉寂的土地,群眾奔小康的路子更加寬廣。有市場作支撐,有鼓勵搬遷群眾創業的政策支持,今年36歲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羅靖邀約兩個好友,組建了威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了380畝蔬菜。「全部採取龍頭公司訂單銷售,我們根本不擔心銷路。」羅靖說,「第一茬的130畝蔬菜已經銷售一空,毛收入有9萬多元。預計一年收入超過5萬元不得問題」。猴場鎮格寨村村民陳佳飛拿出自家的6畝地,入股印落福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同時還在蘋果基地務工,嘗到了在家門口上班和年底分紅的甜頭。「我在基地務工,一天能掙70元,一年下來能掙近2萬元,早晚能照顧老人,閒暇還能餵養牲口。」喜看豐收圖景,全面小康勝利在望。通過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威寧自治縣特色優勢產業正在實現量和質的雙重裂變,為貧困戶「雪中送炭」,讓廣大百姓「錦上添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謝朝政 吳傳娟 周陽 馮相清編輯 劉娟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