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相約2020」烏蒙深處的「金秋答卷」|威寧自治縣全力...

2020-12-16 天眼新聞

【開欄的話】千年追尋,圓夢就在今朝。為深入報導我省9個未摘帽貧困縣在「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中的進展、經驗和成效,由中宣部組織的「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採訪團走進貴州,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20餘家中央媒體以及貴州媒體的84名記者最近奔赴我省9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了為期7天的脫貧攻堅主題採訪活動。從今天開始,貴州日報開設「多彩貴州·相約2020——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專欄,刊發記者採寫的鮮活生動報導,以饗讀者。

威寧自治縣黑石頭鎮河壩社區「冰心蘋果」果園紅蘋果上市 何歡 攝

金秋九月的威寧,多彩而充盈:40萬畝夏秋冷涼蔬菜、200萬畝優質馬鈴薯、30萬畝紅蘋果、45萬畝中藥材漸次成熟,被緊鑼密鼓地採收和裝車,俏銷粵港澳大灣區、北上廣和東南亞等地。金秋九月的威寧,熱鬧而喜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易地務工就業群眾、基層幹部、駐村幹部,以及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各方人士組成的秋收團隊,同心奔忙在田間地頭、物流園區,讓充滿「含金量」的現代高效農業好夢成真。這是威寧自治縣決勝脫貧攻堅、實施農村產業革命書寫的精彩答卷。今年以來,威寧自治縣在省委主要領導的親自掛牌督戰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打好「兩場戰役」,迎接「兩場大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扣「八要素」,落實「五個三」,圍繞實現「六個轉變」,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穿越風雨見彩虹。經歷疫情防控的「春天大考」,威寧自治縣幹部群眾決勝脫貧攻堅的決心更加堅定,步履更加堅實,鬥志更加昂揚,在攻克貧困堡壘、啃下貧困硬骨頭的「收官戰」中,書寫出了更加精彩的脫貧攻堅答卷。全力迎考,打響脫貧攻堅收官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是國家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關鍵之年。這是一場大考,威寧面對著嚴峻的考驗。截至2019年底,全縣還有3.8萬貧困人口未脫貧,貧困人口全省最多,答題難度可想而知。作為貴州脫貧攻堅「硬骨頭」,威寧的發展牽動著貴州省主要領導的心。2019年,省委主要領導多次到威寧調研,為威寧脫貧攻堅把脈問診、開方抓藥。幫助威寧制定了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發展見效快的「三白」(大白菜、白蘿蔔、蓮花白)蔬菜產業,選擇壩區流轉土地,建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與易地搬遷扶貧和易地就業扶貧相結合,以「三易」破解「三難」,實現貧困群眾增收的戰略思路。

威寧自治縣草海鎮同心社區白蘿蔔種植基地,當地群眾正忙著拔蘿蔔、清洗、分揀、裝車陳慧 攝

把脈精準,落實迅疾。2019年,威寧蔬菜產業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群眾增收明顯。找到了產業發展之路,威寧自治縣幹部群眾信心百倍,鬥志昂揚。然而,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面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必答題」和疫情防控「加試題」,威寧全縣上下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以赴補短板,凝心聚力抓產業,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收官戰。威寧面臨的困難牽動了省委主要領導的心。年初,隨著全省掛牌督戰的「衝鋒號」響起,省委主要領導多次視頻督戰,或赴實地開展掛牌督戰,督導補短板,指導抓產業,為威寧的脫貧攻堅工作把航定向。省領導的加油鼓勁和脫貧攻堅好政策的扶持,鼓起了威寧幹部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他們解放思想真抓實幹,緊緊抓住產業「牛鼻子」,緊緊盯住腳下的土地,千方百計在黃土地裡種出「票子」,全力打響脫貧攻堅收官戰。緊盯市場,用全產業鏈思維發展產業9月10日,威寧自治縣五裡崗街道,一個西南最大的全產業鏈蔬菜物流園正在拔地而起。「從2019年11月20日物流園開工,經果晝夜作業加班建設,今年8月份物流園(一期)首開區投入運營,60間冷庫面積達4萬平方米,日處理量達5000噸以上。日產120噸冰的製冰車間等配套設施同步投入使用。」從廣東引進的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相關負責人田洪志介紹。春江水暖鴨先知。依託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用,山東勝道農業、深圳綠達康農業、河南萬邦農業、廣州千鮮匯、深圳沃涵公司、畢節禾康農業、威寧旺農道公司等近20家實力較強的蔬菜銷售企業紛紛搶灘威寧,每家的日銷售量都超過百噸。江楠現代農業物流園的建成,把市場建在了家門口,有效地把市場和產業基地連在一起,進一步打通了產銷對接。市場,是蔬菜產業發展成敗的關鍵。近年來,威寧自治縣緊盯市場,加大蔬菜推介力度,先後主辦了雲南河口、四川成都、四川瀘州、廣西南寧、柳州、桂林等農產品推介會6次,共籤訂框架84份,籤約金額約4。09億元;參加省商務廳,畢節市委、市政府等各級各部門組織的產品推介會10餘次。此外,威寧自治縣還成立了蔬菜營銷協會,組建了廣東、廣西、四川等11個「銷售聯盟」,進一步推進蔬菜銷售。緊盯市場,用市場的思維打造全產業鏈蔬菜產業,讓威寧蔬菜產業真正實現了脫胎換骨。

威寧自治縣草海鎮花菜種植基地 陳慧 攝

走進威寧自治縣草海鎮中海社區175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收菜、稱重、裝車,50餘名村民忙得熱火朝天。「今年我們按照市場需求,種植了墨西哥辣椒、紅菜薹、豌豆苗等蔬菜,產品供不應求,需要提前訂購。」貴州江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中海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李國慶的話,道出了市場思維下的蔬菜產業發展路徑。「蔬菜基地最多時一天要發出60餘噸蔬菜。從7月份到現在,整個基地已經銷售蔬菜出400餘噸,實現產值200萬元,目前還在持續熱銷中。」

用市場的思維發展蔬菜產業,貴州江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一條從育苗、種植、加工到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從育苗開始,公司就根據全國蔬菜交易平臺反饋的市場需求信息,調節培育蔬菜種苗類型及數量,防止盲目種植,降低市場風險。以貴州江楠農業有限公司為示範帶動,威寧自治縣在大力改善產業路、噴灌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引進開心農業等13家龍頭企業參與蔬菜產業發展。貴陽農投公司在雙龍鎮高山、高坡、梁山三個村海拔2500多米的高山上,打造了1.1萬畝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基地。同時,芥菜加工廠、蘿蔔絲加工廠、辣椒加工廠等企業也紛紛進駐威寧。 隨著威寧蔬菜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業鏈條逐漸形成,產業選擇、產銷對接、利益聯結等發生了深刻變革,推動了威寧蔬菜產業革命性地提質升級。如今,全縣40萬畝蔬菜已成為群眾增收的「聚寶盆」。

全面開花,特色產業鼓起群眾腰包一花引領百花開。在省委主要領導掛牌督戰和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建設成功經驗啟發下,威寧自治縣的馬鈴薯、中藥材、蘋果、辣椒、生豬、牛羊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勢頭更猛、產業選擇更加精準。天氣晴好,該縣雪山鎮雪山社區馬鈴薯種植基地,農耕機器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伴著轟鳴聲,一排排「金蛋蛋」在機具分離篩的推動下滾滾而出,布滿田壟。村民們緊隨其後,快速將馬鈴薯分揀、裝袋。「今年我們試種的『黔芋8號』產量更高,前幾天通過現場測產,平均畝產達3193.17公斤。」雪山鎮馬鈴薯種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管紹剛說,明年將大力推廣種植,爭取更大的豐收。

威寧自治縣雪山鎮雪山社區馬鈴薯豐收 王維維 攝

在迤那牛棚萬畝精品蘋果示範基地裡,紅彤彤的早熟蘋果掛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香甜的果香。迤那鎮中海村村民彭文才正抓緊採收,身前的一筐筐蘋果即將裝車運往縣城,那裡的蘋果分揀中心有從國外引進的高端蘋果分級洗選生產線,形成了一條全新的精品蘋果產業鏈條。據統計,今年以來,威寧幹部群眾奮力衝刺脫貧攻堅收官戰,特色產業發展喜人:蔬菜累計完成種植40。35萬畝,馬鈴薯完成種植200.78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5.5萬畝,生豬存欄97.27萬頭,生態家禽存欄210.2萬羽。產業花開幸福來。徹底喚醒千年沉寂的土地,群眾奔小康的路子更加寬廣。有市場作支撐,有鼓勵搬遷群眾創業的政策支持,今年36歲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羅靖邀約兩個好友,組建了威隆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了380畝蔬菜。「全部採取龍頭公司訂單銷售,我們根本不擔心銷路。」羅靖說,「第一茬的130畝蔬菜已經銷售一空,毛收入有9萬多元。預計一年收入超過5萬元不得問題」。猴場鎮格寨村村民陳佳飛拿出自家的6畝地,入股印落福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同時還在蘋果基地務工,嘗到了在家門口上班和年底分紅的甜頭。「我在基地務工,一天能掙70元,一年下來能掙近2萬元,早晚能照顧老人,閒暇還能餵養牲口。」喜看豐收圖景,全面小康勝利在望。通過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威寧自治縣特色優勢產業正在實現量和質的雙重裂變,為貧困戶「雪中送炭」,讓廣大百姓「錦上添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謝朝政 吳傳娟 周陽 馮相清編輯 劉娟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多彩貴州·相約2020」烏蒙深處的產業變革!貴州深入推進農村產業...
    金秋時節的威寧大地,豐收的景象精彩紛呈。以「黔貨出山」為目標的現代高效農業,取代了「為吃而種」的傳統低效農業。美麗的村莊裡,家家關門閉戶到田間地頭掙錢忙;寬闊的壩區間,農民們忙於採收蔬菜裝車外運;現代化的車間裡,優質紅蘋果被分選清洗裝箱,一番「梳妝打扮」更加誘人。豐收圖景裝扮著農民們的幸福笑臉,讓烏蒙秋色格外迷人。
  • 聚焦大山深處的教育,唱響威寧的希望之聲!
    (原標題:聚焦大山深處的教育,唱響威寧的希望之聲!) 貴州西北部,黔、川、滇三省交界處有一個多民族縣城,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那裡重巒疊嶂,風景如畫,雖然美不勝收,卻成為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掣肘。當地人稱那裡是 「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
  • 黔西北記憶(136)威寧中水遺址:填補貴州史前考古的多項空白
    ▲威寧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中水考古遺址(聶宗榮 攝影)這一天,中水依舊慵懶地躺在烏蒙大山的懷抱之中,平靜而又安詳。▲吳家大坪遺址(圖源 烏蒙視界)在中水遺址中,以雞公山遺址為代表的中水史前遺址群的發掘,使貴州第一次發掘出功能較為全面的山區史前聚落遺址,填補了貴州史前考古的許多空白。
  • 在烏蒙之巔繪就脫貧攻堅壯美畫卷
    黔西不負眾望,交出了出色答卷:2018年9月,該縣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專項評估檢查驗收,退出貧困縣序列;10月,黔西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在黔西縣成功減貧摘帽的基礎上,2018年大方縣緊隨其後,2019年七星關區、織金縣再戰告捷,摘掉了貧困帽子。    2020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最西邊的納雍、威寧、赫章三縣仍未脫貧,是全省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
  • 招商局集團幫扶威寧:山海情深奏凱歌
    威寧自治縣,貴州土地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縣,烏蒙山麓的深度貧困縣,現已成功脫貧摘帽。  一條珠江,將巍巍烏蒙和浩瀚南海情牽一線。攜手戰貧,讓招商局集團和威寧自治縣友誼長存。近日,記者和招商局集團脫貧攻堅考察組一起走進威寧自治縣大街鄉高華村4組,一棟棟青瓦白牆的嶄新民居映入眼帘,牧羊人正趕著羊群上山,寨子前的廣場上安裝著健身器材。刀削般的山梁上,這個「雲上苗寨」的苗族同胞們身著盛裝,唱起苗家的迎客歌,熱情歡迎遠方的客人。
  • 「聚焦十二產業·辣椒」衝鋒陷陣兩女將——威寧自治縣辣椒豐收...
    今年,威寧自治縣的17萬畝辣椒豐收!火紅的辣椒帶來火紅的收入,農民群眾喜笑顏開。11月23日,威寧自治縣脫貧出列。作為威寧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產業,辣椒為該縣如期脫貧摘帽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半年前春耕時,威寧辣椒產業的發展曾經一度讓省辣椒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的專家們憂心忡忡。省農科院辣椒研究所研究員楊紅(左)在工作。向憶峰攝5月4日,正值假日期間,省辣椒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到威寧開展辣椒大田移栽技術指導服務。
  • 貴州:掛牌督戰消「欠帳」 決戰決勝交「答卷」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李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這個年份對於貴州來說意義重大。  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3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擬摘帽縣(區)、8723個有剩餘貧困人口的行政村……這是貴州在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消除的「欠帳」。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
  • 威寧火腿歷史悠久,有人說宣威火腿就是來源於威寧火腿,你覺得呢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畢節市轄縣,是鑲在烏蒙高原上的神奇寶地,各民族在遙遠的古代,便以其矯健而沉重的步履,悠悠然憤憤然地走來,近幾年,考古推斷,距今15萬年以前,就有遠古人類用採集魚獵等求生方式在這裡棲息繁衍了。
  • 聚焦問題補短板,堅定信心打硬仗——威寧自治縣脫貧...
    本文原標題:《聚焦問題補短板,堅定信心打硬仗——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在該縣幹部中引發熱烈反響》6月27日,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議召開,會議以電視電話會形式開到鄉(鎮、街道)。當天下午,威寧自治縣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認真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
  • 貴州被忽略的「大草原」,貴州的烏蒙草原宛如仙境
    但是你或許不知道,在多彩的雲貴高原之上,也有一處令人神往的大草原,這就是位於貴州六盤水的烏蒙大草原。烏蒙大草原佔地面積接近10平方千米,它位於群山之巔,屬於高原草場,平均海拔高度達到了2500米,這比華山的高度還要高三四百米。這裡的年均氣溫只有11攝氏度,所以到了夏天,烏蒙大草原是一個不錯的避暑選擇。
  • 烏蒙見證 || 新華全媒頭條:「貧中之貧」烏蒙山片區翻身記
    近年來,三省各級領導幹部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披堅執銳、攻城拔寨;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毅力,立下軍令狀、拿出硬措施,向貧困發起決戰,貧困人口在去年全部摘掉「窮帽」,交出了獨具特色的脫貧攻堅「烏蒙答卷」。
  • 2020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招聘事業單位150人簡章(10月11日-13日)
    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2號)、《貴州省事業單位新增人員公開招聘暫行辦法》(黔人發〔2006〕4號),結合我縣脫貧攻堅工作和事業單位人才緊缺的實際,經自治縣委編委2020年第一次會議和2020年7月9日自治縣第六次政府常務會議同意,2020年9月22日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並報畢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准,威寧自治縣2020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 貴州版「UTMB」來了!2020烏蒙大草原百公裡超級越野賽報名開啟
    多彩貴州,世界著名的山地旅遊區和山地旅遊大省這裡湖泊、高山、溶洞……星羅棋布烏蒙大草原是貴州山地旅遊資源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這裡有一望無際的獨特高原草場有萬畝高原矮杜鵑林有充滿神奇色彩美麗動人的高山湖泊有民族文化濃鬱的彝族風情有世界罕見的自然奇觀
  • 大山深處,傳來希望之聲!
    2020年8月17日,經濟之聲的記者在與永安期貨黨委書記、總經理葛國棟的訪談中了解到貴州威寧這個地方。「前段時間,我去了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那裡有150多萬人口,其中有很多是少數民族。受惠於國家生態移民工程,原來分散在山區裡的住戶都集中搬到山下居住,所以大山裡的孩子也遷移到山下的中學接受教育,你可以去貴州威寧的中學看看,那裡有了新希望、新氣象。」永安期貨黨委書記、總經理葛國棟在接受採訪時說。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東北來的「威寧人」丨威寧自治縣板底鄉新華...
    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威寧自治縣板底鄉新華村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轉眼三年過去了,我也從一個東北人,轉變為了妥妥的威寧人,愛吃洋芋、愛把歌兒唱、更愛大山裡清新的空氣和淳樸的民情。新華村的村民們親切地稱呼我為「雞蛋哥」,事情緣何而來呢?
  • 威寧,貴州面積最大、經濟最落後的縣
    貴州80多個縣市當中,仁懷市、龍裡縣、玉屏縣是最富裕的。而像威寧縣、赫章縣、織金縣是最落後的。在威寧縣、赫章縣、織金縣三縣當中,威寧縣是最窮的,排名全省倒數第一。威寧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威寧,全稱是「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威寧縣是貴州省轄縣,位於貴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三面與雲南省毗連,是貴州的西大門。威寧縣總面積6298平方公裡,是貴州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威寧縣總人口157萬,少數民族約有37.5萬,佔總人口的23.85%。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我叫李繼文,是威寧自治縣第九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2017年9月有幸被組織選派到黑石頭鎮採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立足於我們採基村的實際情況,在我和村「兩委」幹部商議決策下決定發展合作社領辦實體產業,發展林下種植當歸500餘畝,畝產3000餘斤,按照訂單價格5元1公斤計算,每畝的收益7500元,讓大部分群眾從中受益,為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我和村「兩委」幹部又積極動員廣大農戶發展其它經濟農作物,種植蘋果600畝、烤菸300畝、魔芋100畝、金鐵鎖200畝、半夏50畝,高效經濟農業成為百姓脫貧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還聯繫威寧自治縣農牧局和黑石頭鎮農業服務中心給予技術指導
  • 貴州威寧:「三位一體」新型基層供銷社創新模式
    6月30日,貴州省畢節市召開2020年全市供銷社系統工作調度暨觀摩總結會。貴州威寧自治縣供銷社對「三位一體」新型基層供銷社建設創新模式工作開展情況做了相關匯報。
  • 貴州威寧大山裡的「龍叫」聲,原來是這個鳥幹的!
    近日網傳貴州威寧秀水的某座大山裡驚現龍叫聲剛剛,最新消息來了!貴州威寧不明聲源產生原因初步認定:系黃腳三趾鶉發出!7月3日,經鳥類專家初步認定,威寧自治縣秀水鎮不明聲源系一種名為黃腳三趾鶉的鳥類發出。為儘快查明秀水鎮不明聲源產生原因,威寧自治縣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專家委員、貴州省野生動植物管理站站長冉景丞赴現場進行調查核實,根據多日來當地群眾現場錄製的聲音以及目擊者描述,並現場對不明聲源進行採樣、分析和比對,可初步認定不明聲源系黃腳三趾鶉發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不掉一人丨威寧自治縣麼站鎮麼站社區黨...
    我叫聶飛,現任威寧自治縣麼站鎮麼站社區脫貧攻堅工作組組長、社區黨支部書記。麼站社區地處威寧自治縣南片區,屬於集鎮社區。麼站社區共有806戶43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共419人,2020年還剩15戶51人要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