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貴州省畢節市召開2020年全市供銷社系統工作調度暨觀摩總結會。貴州威寧自治縣供銷社對「三位一體」新型基層供銷社建設創新模式工作開展情況做了相關匯報。
建設「三位一體」新型基層供銷社
2015年4月,中央11號文件發布,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供銷社以貴農網農村電商服務站建設為突破口,拉開了全面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的序幕。供銷社用兩年時間建成一個貴農網農村電商服務運營中心和421個電商服務站,並組建了物流隊伍,為「三位一體」新型基層供銷社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供銷社把運行良好,群眾相信,政府滿意的農村合作金融新亮點,再利用社員股金服務這個政策抓手,按照供銷合作社章程和建設標準,審批空白鄉鎮基層社建設,同時推進老基層社信息化改造,變過去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堅定不移地走打基礎,強基層,快速恢復重建供銷社基層服務網絡的路子,基層供銷社空白鄉鎮被快速覆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威寧自治縣41個鄉鎮(街道)實現基層社全覆蓋,其中「三位一體」新型基層供銷社18個。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四個變化」(開會的人多了,做事的人多了,基層的腿長了,服務的面廣了),體現「五個新型」(產權關係新,職工隊伍新,服務領域新,精神面貌新,運營機制新)。
抓牢機遇盤活資金
威寧自治縣供銷社搶抓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機遇,扭住盤活資產「牛鼻子」,對全縣社有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按照不良資產、可開發利用閒置資產,優良資產分類建檔,採取「處置不良資產添財力,招商引資開發閒置資產增收益,提升優良資產強效益」的辦法,對社有資產合理規劃利用,有力推動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實現社有資產保值增值。
為了盤活社有資產,充分整合物流、快遞等電子商務資源,威寧自治縣供銷社出資200餘萬元,通過貴州省供銷社畢節市供銷社支持處理銀行貸款債務近1000萬元,對直屬企業草海食品廠原有的場地和房屋進行綜合打造,組建供銷社電商產業園,直接提供200餘個就業崗位。威寧自治縣供銷社農村電商產業園集農村電商、物流、快遞、電商孵化、農產品分揀銷售、農村日用工業品下鄉等服務功能於一體,主要承擔全縣貴農網農村電商服務站的指導協調、業務培訓、信息交流等業務,為基層供銷社、合作社、三農企業整合農村電商、物流、快遞、農產品分揀包裝銷售服務,負責網貨下行物流分揀配送等服務。現已入駐16家基層社、三農企業和合作社,其中:電商企業5家、快遞公司3家、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和合作社5家、基層社6家,直接服務全縣421個貴農網電商服務站和43個基層供銷社。截止目前,威寧自治縣供銷社電商產業園2020年組織銷售各類蔬菜,共計732.3噸,銷售額約334萬餘元。
農村電商改革解決難題
按照《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5〕28號)文件和《貴州省供銷社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要求,爭取省供銷社支持300萬元,縣級財政投入225萬元,縣供銷社自籌100萬元,通過「貴農網」抓農村電子商務,組建貴農網威寧自治縣電商服務運營中心1個(含物流分揀中心、冷鏈配送中心、合作社電商孵化基地、培訓中心)、農村電商服務站421個,2020年威寧縣供銷社對貴農網電商服務站管理體制進行深化改革,將全部電商服務站納入所在地的基層社統一管理服務,改電商公司「1對421」為「39對421」,進一步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效益,通過電商服務站整體入社,在基層社建立電商二級分揀中心,將多個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快遞主體進行資源整合,綜合服務,抱團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供銷社特色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解決了工業品下鄉「最後一公裡」難題;把合作社和農民生產的馬鈴薯、大白菜、中藥材等農產品當「回頭貨」一路送進縣城、走進市場,解決了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裡」問題。
2020年,基層供銷社、合作社通過貴農網、烏撒網、京東威寧體驗館等電商渠道,線上線下一起發力,共實現各種農產品銷售1449萬噸,銷售收入近1.3億元,帶動上表貧困戶1384戶5956人,供銷社在實施銷售扶貧戰略、助推農村產業革命等方面表現出不俗的實力。
參會嘉賓有貴州省畢節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謝江道,畢節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鍾希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朱雲川,黔西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主任唐勝,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主任張明榮,畢節市各縣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文圖: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