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 Lynx

2021-02-08 魔女屋LYL

Lynx 猞猁屬,包含了四種猞猁,今天我們全部都來認識一下。


猞猁屬(學名:Lynx),也稱為山貓、大山貓、林曳(曳加"犬"部) ,是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的一屬,主要分為四種:

歐亞猞猁(Lynx lynx):最常見種,也可直接稱為猞猁。

加拿大猞猁(Lynx canadensis):根據有些消息來源認為是歐亞猞猁的亞種。

南歐猞猁(Lynx pardinus):又名伊比利亞猞猁或西班牙猞猁,主要棲息於西班牙西南部和極少分布在葡萄牙,稀有種類,已近瀕臨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

短尾貓(Lynx rufus):體型最小的猞猁。


我們先從瀕危的伊比利亞猞猁來介紹吧

伊比利亞猞猁(學名:Lynx pardinus),又稱林曳或西班牙猞猁、南歐猞猁,是南歐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的、極危的一種貓科哺乳動物。過去本種常被列為歐亞猞猁的亞種,但現在被視為一個獨立品種。在更新世兩個品種曾在中歐共存,但生活在不同的生境中。


歷史上曾經分布在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目前只見於少數地區,而只有在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兩處地區才有獲確認的、具繁殖能力的種群。伊比利亞猞猁喜好多樣的環境,混雜莓實漿果鵑、乳香黃連木和刺柏等灌木,以及冬青櫟和西班牙栓皮櫟等喬木的,開闊的草地。主要分布在有植被的山區或短灌木叢林帶。


相對於歐亞猞猁皮毛上的稀淡的斑點,伊比利亞猞猁身上帶有像豹的、明顯的斑點,毛色淺灰或各種淺棕黃色。西部無斑點的種群據說在近年已經滅絕。

頭身長85–110公分,尾短(長約12–30公分);肩高60–70公分。雄獸比雌獸大:雄獸平均12.9公斤(最重26.8公斤),雌獸重9.4公斤。約為歐亞猞猁的一半大小。


伊比利亞猞猁與歐亞猞猁分別不大,但更像短尾貓。臉孔比歐亞猞猁更像貓。尾粗,尾端黑色。耳尖、觸鬚和鬢角各有一束黑色的毛。



由於體型比北方的近親較小,伊比利亞猞猁通常獵食較小的動物,很少大於一隻野兔。兩者的生境也有不同:伊比利亞猞猁生活在開闊的灌木叢,而歐亞猞猁生活在森林中。

在每天光線微弱時以哺乳動物(包括齧齒目和食蟲目)、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為食。穴兔是其主糧(79.5-86.7%),野兔(格拉納達野兔,5.9%)和齧齒目(3.2%)佔小宗。雄性每天需要獵食一隻兔子,而處於育幼期的雌獸每天需要進食三隻兔子。



由於西班牙的穴兔數目下降,它們常被迫攻擊幼小的鹿、黇鹿、狍鹿或摩佛倫羊。赤狐、埃及獴和斑貓都是它們的競爭對手。

獨居,也獨自獵食。它會偷偷潛行至獵物,或在灌水或巖石後伏下守候數小時,直到獵物只有數步之遙才撲殺。

它耳上的毛髮幫助它辨別聲音的來源。沒有它們,它的聽力會大大減弱。腳邊長有長厚的毛,可令它們在雪地中悄悄地行動。它們,特別是育幼中的雌獸,四處流浪,可遠至100公裡。視乎獵物的多寡,它們需要10-20平方公裡的領地。

它們以尿液、糞便或樹皮上的爪痕標記它們領地的邊界。


雌猞猁在繁殖時期會離開自己的領地尋找雄猞猁。懷孕期通常為兩個月,產子期在三月至九月之間,以三至四月為生育高峰。一胎通常育有二到三隻幼獸(偶然一隻、四或五隻),每隻重200–250 克。小猞猁七至十個月大即可獨立,但通常會與母親在一起直到二十個月大。幼獸的生存率視乎獵物是否充足而定。在野生的環境中,兩性一歲就能達至性成熟,但在找到沒有其他猞猁的領土以前,很少繁殖。曾經有雌猞猁到了五歲,母親死去後才開始繁殖。在野外最高壽命可達十三年。

伊比利亞猞猁是一種極危物種。是世界上最受威脅的貓科動物,也是歐洲最受威脅的食肉動物。

根據2005年3月所進行的研究,估計仍然生存的伊比利亞猞猁少至一百頭,而2000年時有四百頭。如果它們滅絕,將會是劍齒虎以後首種滅絕的大型貓科動物。


具繁殖能力的種群只見於西班牙的多尼亞納國家公園和哈恩省的安杜哈爾山區。

目前,伊比利亞猞猁及其生境都已經被完成保護,也不能合法地捕獵。其極危的成因主要是棲地喪失、下毒、車禍、野狗和偷獵。棲地喪失包括了基礎設施建設、林相單一化(松樹、黃杉屬、桉樹),使各種群被隔絕。另外,猞猁的主要食物穴兔數量因黏液瘤病和出血性肺炎而減少。

2005年3月29日,傳來了三頭小猞猁首次在人工環境下出生的消息。2006年有四頭出生,2008年有廿四隻,似乎為在猞猁已經消失的地區重新引進帶來了希望。

西班牙以此種動物以及生態保育為題材,製作出3D動畫電影《霹靂貓(The Missing Lynx)》,臺灣引進美國英語版,並於公共電視臺以國英雙語播放。



下面來說最常見的猞猁——歐亞猞猁


歐亞猞猁(學名:Lynx lynx) 是一種產於歐洲和西伯利亞森林的中型貓科動物,一般直接稱猞猁。



猞猁通常重達40公斤左右,體長85-105釐米,尾長20-31釐米。體毛為灰色或紅灰色,常具有黑斑。四肢粗長;耳直立,尖端有黑色毛叢;尾端黑色。

猞猁棲息於多巖石的森林中,主要在夜間活動,成年猞猁為獨居動物。猞猁的叫聲極少能夠被覺察到。猞猁以野兔、嚙齒類、狐、麅甚至馴鹿為食。


猞猁在歐洲一度非常常見,但20世紀中以後在中歐和西歐已經越來越少能夠見到,其數量有急劇下降的趨勢。


亞種

Lynx lynx lynx:北歐、中歐、東歐以及西伯利亞西部;

Lynx lynx dinniki:高加索山脈;

Lynx lynx isabellinus:中亞地區;

Lynx lynx koslowi:西伯利亞中部;

Lynx lynx sardiniae:撒丁島,已絕滅;

Lynx lynx stroganovi:俄羅斯遠東地區;

Lynx lynx wrangelli:西伯利亞東部;




加拿大猞猁(學名:Lynx canadensis),是歐亞猞猁(Lynx lynx)的近親。不過,在某些特徵上,加拿大猞猁更接近於短尾貓(Lynx rufus)。


加拿大猞猁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部森林中。此外,在美國的蒙大拿、愛達荷以及華盛頓州也有大量分布。

加拿大猞猁的外表很接近歐亞猞猁:毛皮茂密,呈銀褐色,有時帶有黑色斑點。夏天的毛色更顯紅褐。雄性的體型要大於雌性。尾巴尖端為黑色,耳朵尖也有黑色絨毛,腿長,腳上長有厚厚的毛,以幫助它們在雪地中行走。


(大腳板的加拿大猞猁,我好喜歡啊)

捕食對象包括野兔、嚙齒類和鳥類,有時也會襲擊較大的動物,比如鹿。主要依靠聽覺和視覺確定獵物的位置。在很多地區,它們只捕食美洲兔(白靴兔)。


加拿大猞猁是獨居動物,行蹤十分隱秘,通常在夜晚活動,活動區域很大。春季交配,每胎產一到五胎。

由於其毛皮的價值和棲息地的喪失,目前加拿大猞猁的數量在下降中。




總共包括三個亞種,其中以紐芬蘭亞種(Lynx canadensis subsolanus)體型最大,它們甚至能夠捕殺馴鹿。其他兩個亞種是指名亞種(Lynx canadensis canadensis)和Lynx canadensis mollipilosus。




最後來看短尾貓


短尾貓(學名:Lynx rufus,英語:Bobcat)是分布在北美洲的一種貓科動物,其下已知有12個亞種,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包括大部分的美國本土。短尾貓是有很強適應力的掠食者,棲息在林地、半沙漠、城市及沼澤。它們現在仍然生活在原有的分布地區,並有一定數量。

短尾貓的毛皮呈灰色至褐色,面上有須,耳朵有黑毛,外表像其他中等身型的猞猁。它們比加拿大猞猁細小,但較家貓大兩倍。它們的前肢上有明顯的黑帶,粗短的尾巴端呈黑色。



雖然短尾貓喜歡吃兔及野兔,但仍會捕獵昆蟲、小型的齧齒目,以及鹿、叉角羚等。它們選擇獵物會視乎地點及棲息地、季節及獵物的數量。它們像大部分的貓科般是有領域的,多是獨自生活,不過仍有一些領域是重疊的。它們使用多種方法來標示疆界,包括爪痕、尿液及糞便等。短尾貓於冬天至春天期間生育,妊娠期為兩個月。

就短尾貓的分類曾出現爭論,究竟應該是屬於猞猁屬或是貓屬,這亦是應否成立猞猁屬爭論的縮影。不過猞猁屬現已被接納,而短尾貓亦屬其中。

有指猞猁屬是與美洲金貓屬、豹貓屬及貓屬於715萬年前是源自同一分支的。猞猁屬最先約在324萬年前分開出來。


短尾貓相信是從歐亞猞猁演化出來。歐亞猞猁於更新世橫過白令陸橋到達北美洲,而短尾貓的祖先則在260萬年前抵達。第一波進入了北美洲南部,但就被冰川阻擋了前往北方的路。這些動物約於2萬年前演化成現今的短尾貓。第二波從亞洲進入及定居北美洲北部,發展成現今的加拿大猞猁。短尾貓與加拿大猞猁之間有時會出現雜交情況。



短尾貓雖然被人類為運動及毛皮而獵殺,但其數量卻沒有顯著減少。短尾貓亦在美洲原住民神話及歐洲傳說中出現。


短尾貓像其他猞猁屬的物種,但平均較為細小。它的毛皮各有不同,一般都是黃褐色至灰褐色,身體、前肢及尾巴上有黑色斑紋。它的圓斑點可以用來偽裝。耳朵尖端呈黑色,有短簇的毛。嘴唇、面頰及腹部一般都是米白色。在西南部沙漠地區的短尾貓毛皮較淺色,而在北部森林的則較深色。幼貓出生時已經有毛皮及斑點。有少數黑變病的短尾貓在佛羅裡達州被發現。它們是黑色的,但可能仍保有斑點。


短尾貓的臉因耳朵下的毛髮看似很寬。它的毛皮容易受損,但毛較長及密。鼻子呈粉紅色,面部、兩側及背部為灰色、黃紅色或褐紅色。眼睛呈黃色,而瞳孔是黑色的。瞳孔上下較長,在晚間會擴張以獲得最多的光線。短尾貓的聽覺及視覺靈敏,嗅覺亦很好。它是高超的攀樹者,若有需要可以遊泳,不過通常都會避免。

成年雄性的短尾貓長0.7-1.2米,平均長0.9米,一般重7-14公斤。雌性平均重9公斤。短尾貓肌肉發達,後肢較前肢長。出生時短尾貓約重280-340克,長25釐米。出生首年可生長達4.5公斤重。

在北部地區及野外棲息的短尾貓體型較大。形態學上的研究發現最大的雄性及雌性標本在體型上有所分別,可見不同性別的短尾貓有不同的自然選擇條件。



短尾貓是拂曉的動物,主要於黎明及黃昏時出沒。它們在日落前三小時開始活動,直至約午夜時份,接著會再次在天光前至日出後三小時活動。每晚它們會沿其棲息路徑移動3-11公裡。這種行為會按季節而變更,因為它們在冬天會對應其獵物而調節,變得會在白天活動。

短尾貓只會在其領土上活動,領土的大小視乎性別及獵物分布而定。它們會以糞便、尿液及在樹上抓痕來標記其領土範圍。短尾貓的領土內有幾個棲息處,一般會有一個主要巢穴及其他外圍的附帶遮蔽所,例如空心的木頭、叢林、草叢或石隙之間。它們的巢穴有短尾貓的強烈氣味。

短尾貓像其他的貓亞科般,是獨自生活的,但領土亦有可能重疊。雄性一般會容忍這種重疊,而雌性則很少進入其他短尾貓的領土。在一隻雄性的領土內可能同時會有二隻以上的雌性。當多隻雄性的領土重疊時,會出現一個領袖的架構,並會排斥一些暫住的短尾貓。


短尾貓可以很長時間不吃食物,但當獵物豐富時會不斷的吃。在缺乏食物時,它們會獵食較大的動物,以便供應後來的需要。短尾貓會跟蹤及伏擊獵物。它們較喜歡獵食重0.7-5.7公斤的哺乳動物,而不同地區會捕獵不同的獵物。在美國東部,它們主要獵食林兔屬,在北部主要是白靴兔。在較南的地區,棉鼠會取代兔及野兔成為短尾貓的主要食物。短尾貓是機會主義者,會隨時改變獵物。


短尾貓獵食不同大小的動物,並會隨之更換捕獵手法。對於細小的動物,如齧齒目、松鼠、鳥類、魚類及昆蟲,短尾貓會前往獵物豐富的地方,躺下靜待及伏擊獵物。對於稍為大的動物,如兔及野兔,它會跟蹤獵物,直至獵物在其6-20米的範圍內,並開始追捕獵物。它們很少但亦會獵食較大的動物,如狐、貂、鼬鼠、細小的狗及家貓。

短尾貓有時會獵殺家畜及家禽。雖然未有見過較大的牛及馬被攻擊,但細小的綿羊及山羊則受到其威脅。根據統計,短尾貓在2004年就曾殺死11100隻綿羊,佔綿羊掠食者的4.9%。但是,一些指是短尾貓掠食的個案可能是誤會,因為它們是會吃家畜的屍體。


短尾貓會獵食鹿,尤其在冬天缺乏細小獵物時,或是鹿的數量太多的時候。雖然顯示大部分被殺的都是小鹿,但小鹿的重量是短尾貓的8倍。短尾貓會跟蹤鹿,待它躺下時,快速的走近並咬破它的喉嚨、頭顱骨底部或胸部。當短尾貓殺死鹿及吃飽後,會將鹿的腐肉收藏在雪或樹葉下,並會再次回來吃食。短尾貓與加拿大猞猁的競爭影響了加拿大猞猁的分布,令它們不能向南擴展。


短尾貓一般壽命為6-8歲,有很少可以達至10歲。野外最長壽的短尾貓有16歲,而飼養的則有32歲。


(這圖讓我覺得像我和咪蛋!)


雌性會獨自撫養幼貓。短尾貓的妊娠期為60-70日,約於4月至5月出生,每胎約有1-6隻,一般為2-4隻。有時第二胎會最遲於9月出生。雌性一般會在密閉的地方,如細小洞穴或樹孔中生育。幼貓會於第9-10日打開雙眼,並於約4周後開始探索身邊的環境,兩個月後會斷奶。在第3-5個月後它們會開始與母親出外。[29]它們會於第一年的冬天前自行獵食,並很快就會獨自生活。在密西根州就曾觀察到幼貓最遲在春天仍與母親一起。


在美洲原住民神話中,短尾貓經常與郊狼在一起。短尾貓與郊狼分別與風及霧有關,這兩種是美洲原住民相對的元素。內茲佩爾塞人傳說中短尾貓及郊狼是相反的形象。但是,另一個版本則指它們是同等的。

在肖尼人故事中,指短尾貓的斑點是來自被一隻兔瞞騙。它將兔困在樹中,但被說服燃點火種,而餘燼燒著了它的毛皮,造成自皮上的深褐斑點。摩哈維族相信若習慣性夢見一些形象或物件,就會獲得其特徵的超自然力量。若夢見美洲獅及短尾貓,它們相信會獲得超越其他部落的狩獵技巧。定居美洲的歐洲人因其兇猛及優美而欽佩短尾貓,而在美國,它們都是傳說中歌頌的主角。




2016年,魔女屋LYL在廣大付費真愛粉的支持下已經維持了整整兩年幾乎每天推送更新的狀態,實屬不易!

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和大家分享大千世界的美妙和精彩。


付費真愛粉們將繼續接收每日推送的新鮮內容,免費用戶每周可以收到的內容隨機。


付費標準:100元/年,VIP會員身份到2016年12月31日截止。

付費方法:1: 微信轉帳支付(此方法首先需要你的微信已經綁定了銀行卡,然後添加魔女藍私人微信號:lemonkono,添加時請註明「魔女屋付費」,非誠勿擾。)


2: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帳號為 woodysleep@126.com(支付之後請在魔女屋LYL公眾號裡回復支付帳號以便我們核對之後添加分組)

相關焦點

  • 【rlyl物種說】今日--歐亞猞猁(Eurasian lynx)
    屬:猞猁屬 Lynx種:歐亞猞猁 L. lynx( Linnaeus, 1758 )lynx。亞種與分類 Subspecies and Taxonomy歐亞猞猁亞種:指名亞種北方猞猁(Lynx lynx lynx):北歐、中歐、東歐以及西伯利亞西部;
  • 【rlyl物種說】今日--加拿大猞猁(Canada lynx)
    ná dà shē lì);英文名:Canada lynx;學名:Lynx canadensis( Kerr, 1792 )。加拿大猞猁,是歐亞猞猁(Lynx lynx)的近親。不過,在某些特徵上,加拿大猞猁更接近於短尾貓(Lynx rufus)。加拿大猞猁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部森林中。此外,在美國的蒙大拿、愛達荷以及華盛頓州也有大量分布。捕食對象包括野兔、嚙齒類和鳥類,有時也會襲擊較大的動物,比如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 動物世界-歐亞猞猁
  • 【離我們遠去的朋友】——老猞猁
  • 瑪可河野生動物||獸類——猞猁
    分類地位中文名:猞猁學名:Lynx lynx別名:歐亞猞猁、林曳、猞猁猻、馬猞猁、山貓、野狸子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哺乳綱目:食肉目科:貓科屬:猞猁屬本區域內的猞猁一般毛色較淺,斑點不明顯。喉部及腹部毛色白或淺灰。猞猁區別於其他貓科動物最明顯的形態特徵是耳朵與尾巴:雙耳直立,呈三角形,耳尖具黑色毛簇,耳背面具淺色斑;尾巴極短,尾尖鈍圓且色黑。猞猁的四足寬大,足掌周圍及趾間具較長的濃密毛叢。與其他貓科動物相比,猞猁的四肢比例較長。
  • 這4種貓科動物都被叫做「猞猁」,但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天敵
    原來,廣義上所謂的猞猁並不是只指一種貓科動物,猞猁屬的4個物種都常被人們叫做「猞猁」。在自然界中,這4種「猞猁」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天敵。一起來看看吧!1.猞猁(歐亞猞猁)猞猁也叫歐亞猞猁,狹義上的猞猁就是指這種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寒冷地帶。
  • 新來的猞猁和大家見面啦~
    猞猁 學名:Lynx lynx分類:食肉目 貓科 猞猁屬產地:歐亞大陸北部保護級別:IUCN無危、CITES附錄II、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又名歐亞猞猁,是一種中大體型的貓科動物,幾乎接近雲豹的大小。身體粗壯,但尾巴極短,通常不及頭體長的1/4,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
  • 猞猁屬裡的「吊車尾」,加拿大猞猁被小巧的鼬科動物暴打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猞猁都是被狼壓制著的,猞猁甚至遇見狼都會裝死以躲過一劫,但實際上我們也知道了,歐亞猞猁,尤其是雄性大猞猁,會定期捕殺一些落單的狼。然而在猞猁家族裡面,並不是每一位成員都有著強悍戰鬥力的,比如加拿大猞猁,就是其中的「吊車尾」,它以「一人之力」,拉低了猞猁屬的整體戰鬥力。在美國東北部的緬因州裡面,人們發現加拿大猞猁甚至被體型小一倍多的漁貂殺死,然而能夠捕殺漁貂的動物有短尾貓、郊狼等,這讓加拿大猞猁更沒面子。
  • 「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不叫「猞猁」的短尾貓,短尾貓:我尾巴是最長的! 短尾貓(學名:Lynx rufus,英文名:bobcat),又叫北美山貓、赤猞猁、美國山貓,屬於貓亞科猞猁屬動物,是北美大陸上分布最廣的、數量最多的貓科動物。
  • 你知道嗎猞猁共計有23種,寒冷的北極還有一種特殊的猞猁
    但其實這世界上的猞猁共計有23個不同的品種,它們共同屬於猞猁屬這樣一個大家族。猞猁指名亞種如果粗略地進行分類的話,猞猁屬可以分為4種,分別是猞猁種(下有7個亞種)、短尾貓種(下有12個亞種)、西班牙猞猁種(無其他亞種)和加拿大猞猁種(下有3個亞種)。
  • 它們是世界上信號最好的貓,獰貓和猞猁有什麼區別?
    猞猁家族是指貓科—貓亞科—猞猁屬的動物,包括四種中型貓科動物:生活在歐洲和北亞的歐亞猞猁,生活在加拿大的加拿大猞猁,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猞猁,生活在美國的它與猞猁的相似特徵在過去曾令一些分類學家產生了混淆,錯誤地將它歸入了猞猁屬,命名為非洲猞猁,或者叫沙漠猞猁。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基因多樣性實驗室的歐布萊恩、強森團隊做了大量的基因檢測,已經搞清了現存貓科動物的系統發育關係,證實了獰貓和猞猁並無直接關係。
  • 猞猁跟貓咪,也能成為好朋友嗎?
    十二年前,一隻猞猁出生在列寧格勒動物園,被取名為Linda,而工作人員的大膽想法也註定了這隻猞猁命運的與眾不同…..來源:https://brightside.me/wonder-animals/a-cat-made-friends-with-a-wild-lynx-in-a-zoo-and-now-theyve-been-inseparable-for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而漁貂襲殺加拿大猞猁的結論是來自野生動物專家麥克拉倫(Scott R. Mclellan)的一篇研究報告。由於加拿大猞猁(Lynx canadensis)的地理範圍從加拿大向南延伸到美國,屬於美國瀕危物種。儘管對加拿大猞猁的棲息地保護不足是瀕危主要原因,但該物種在美國也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
  • 世界瀕危動物排名,中國榜上有名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所製成的地圖,該地區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瀕危哺乳動物物種。AndMadagascar is second, with 114 endangered mammals, while Mexico sits in thirdwith 101. 馬達加斯加排在第二,有114種瀕危哺乳動物,墨西哥排在第三,有101種。
  • 甘肅祁連山林區發現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甘肅祁連山林區發現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尤為重要的是,拍到了雪豹、棕熊、猞猁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體照片。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汪有奎接受記者電話採訪說,近年來,隨著該保護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區內野生動物的生存條件有了顯著改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了明顯恢復。包括雪豹、棕熊、猞猁等一些常年罕見蹤跡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裡。
  • 猞猁到底多兇殘?三年間,狼群繁衍因其陷入停滯
    它就是號稱最神秘的動物,歐亞猞猁。猞猁其實為一種貓科動物的統稱,分為四個種類,分別為伊比利亞猞猁,加難大猞猁,短尾貓,還有體型最大的歐亞猞猁。猞猁家族中體型最小的就是短尾貓,而體型最大的就是歐亞猞猁了。歐亞猞猁,它們成年之後可以長到30斤至50多斤左右,屬於中型貓科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