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門診中,胃痛是經常會碰到的,很多患者進了診室,經常是愁眉苦臉對我說:
醫生,我胃痛反反覆覆十幾年了,總是好不了,您看怎麼辦呢?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有時是心口窩偏左的地方)為主症的病證。與飲食方式變化和工作節奏的加快有關,我們在臨床中發現,胃痛的發生表現出發病率增加和日趨年輕化的特點。
如果是胃部的問題引起的不適,一般會表現為如上圖所示的圓圈區域中的疼痛或脹滿
中醫藥在治療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緩解消化道的不適症狀方面的作用較為突出,我們也通過研究發現,中醫藥在對胃病的病理的異常的改善也有作用。早在幾千年前,我國的傳統中醫就開始了對於胃脘痛的研究。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所指「心下」部位,實則胃脘。並分為「心下痞」、「心下急」、「心下痛」、「心下滿微痛」、「心下滿痛」等不同類型。張仲景《金匱要略》涉及到胃痛的論治,提出「按之不痛者為虛,痛之為實」的辨證要點。創立了大建中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理中湯、吳茱萸湯、芍藥甘草湯等治療胃痛有效的方劑。
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痙攣、胃癌、胃下垂、胃神經官能症、十二指腸球炎,以及部分肝膽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時,都可以參考中醫學當中的方法來辨證論治,其中很多是急性的、程度相對劇烈的疼痛,如消化性潰瘍、胃痙攣、膽囊炎、胰腺炎等引起的「胃脘痛」,需要儘快進行幹預治療。
胃痛可能不是小病,要引起重視
像以上門診患者所說的這種胃痛,實際上並不表現出急性的、劇烈的特點,我們詳細問診,患者會描述如下的特點:
從疼痛的性質來看
這種疼痛是隱隱的,表現為伴隨脹感的(這種脹痛還有一種比較好的判斷方法,就是疼痛會因為打嗝或放屁排氣後緩解)、或針刺樣感的疼痛
從疼痛的程度來看
患者的疼痛為中等以下的疼痛,可以忍受,不至於太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從疼痛發作的頻率來看
患者的疼痛一般一周發作3-4次左右,並不是每天都發作,跟患者的飲食、情緒密切相關,進食生冷或油膩後,會誘發疼痛或者疼痛加劇,生氣著急上火,也會引起胃痛加重。
對於這種類型的胃痛,我們應該怎麼樣診斷和治療呢?
著名內科大家,已故工程院院士董建華教授,是我的師爺,他對於胃痛的分類我認為非常符合臨床中的患者情況。董老將中醫胃脘痛一般分為脹痛、飢餓痛、食後痛、瘀痛、熱痛、寒痛。
第一類:脹痛:患者表現為胃脘或脘腹部悶脹痞塞,常常伴有噯氣頻頻,又稱為氣痛。
第二類:飢餓痛:具體表現為飢餓時疼痛加重,進食可緩解,又叫空腹痛。
第三類:食後痛:食後痛臨床表現為進食後疼痛加重。
第四類:瘀痛:這種疼痛就是氣血不通,不通則痛引起的胃痛。臨床表現為胃脘久痛,持續痛,刺痛,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瘀斑。對於瘀痛,董老重視舌診,一般分為淡紅、淡白、紅、絳、紫、青6種。董老發現,有一種介於紅舌和紫舌之間的舌色―黯舌。黯舌是血流不暢,內有瘀滯的早期表現,更應引起重視。
第五類:熱痛:胃脘灼熱疼痛,痛勢急迫,口渴,喜熱飲,舌苔黃。即除了疼痛之外,有熱的表現。
第六類:寒痛:胃脘疼痛因受寒而發,喜暖喜按,口不渴,得熱則痛減,即胃痛伴有寒象。
胃痛起來,對患者來說,痛苦是相似的;但對於醫生來說,分清哪種胃痛跟治療效果密切相關
以上患者描述的胃痛十多年不好,我們從中醫角度認為,患者是「瘀痛」的可能性比較大。
患者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去判斷,自己是否為瘀痛:
一看疼痛部位
是否固定在某個區域或某個點,如果患者表現為四處走竄樣疼痛,患者一般描述為竄著疼,那不考慮是瘀痛;
二看疼痛的性質
持續時間比較長,反覆發作多年,這是「久病入絡,不通則痛」;疼痛表現為針刺樣疼痛,可以伴有脹痛感,因為每個人的證型不是單一的,很容易兼夾並見;隱隱持續的疼痛;
三看舌看臉
對於瘀痛,董老重視舌診,董老發現,當患者的舌像是一種介於紅舌和紫舌之間的舌色―黯舌(黯舌是血流不暢,內有瘀滯的早期表現),更應引起重視;患者自己判斷,主要是舌頭不紅潤,看起來有些發灰的感覺;面色可以作為參考,如果臉色發黯,沒有光澤,也是瘀滯的一種輔助判斷。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面為心之華,而心主血,面色的狀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體內氣血運行的狀況
對於瘀痛,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呢?
中醫講究理法方藥的一致性,說直白一些,就是什麼樣的機理致病,就用解決致病問題的方子和藥物去治療。
「瘀痛」的病理機制為:氣滯血瘀,治療當然要從理氣活血入手。
1、對於氣滯為主的瘀痛
董老認為,對於「瘀痛」中偏於在氣滯的,採用自己擬定的金延香附湯治療,藥用金鈴子、延胡索、香附、陳皮、枳殼、大腹皮等。金鈴子行氣中之血滯;延胡索行血中之氣滯;香附入肝理氣解鬱止痛,主入氣分,行氣之中兼行氣中血滯,為氣中血藥。金鈴子、延胡索、香附三者配合,既能活血止痛,又能理氣寬中(理胃氣與調肝氣)。陳皮理氣和胃化溼,與金鈴子、延胡索、香附為伍,既能活血止痛和胃,又能舒肝理氣;配大腹皮與枳殼二味,取其下氣消脹除滿,通利大小腸。胃主通降,「胃宜降則和,腑以通為補」,通則不痛。此方治療血瘀輕型胃病,效果一般均佳。
2、對於瘀久入絡的瘀痛
董老常以自己擬制的蝟皮香蟲湯進行治療,藥用:炙剌蝟皮、炒九香蟲、妙五靈脂、金鈴子、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藥、香附、香檬皮、佛手等品。本方以炙剌蝟皮、炒九香蟲為主藥。刺蝟皮味苦性平,無毒,入胃與大腸二經,有逐瘀滯、疏逆氣的作用,能祛瘀止痛,活血止血。《本草綱目》上記載能治胃脘痛,腸風下血,痔痿下血等症;九香蟲味鹹,性溫,無毒,能通滯氣,壯元陽,對肝胃氣滯疼痛及痞滿脹痛均有良效。兩藥合用,袪瘀血,通滯氣,止痛止血,效果見好。再配五靈脂、金鈴子、延胡索、乳香,沒藥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品,以加強療效。據臨床經驗證明,本方對治療嚴重的瘀血胃痛具有良好的療效。
胃痛反覆發作的患者,其中很多是萎縮性胃炎患者。針對這類患者,我建了一個專屬圈子,大家可以入圈,我會為你詳細評估胃鏡病理報告,告知你的病情下胃癌發生的風險有多大,要怎麼防癌養胃,要如何定期監測。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說回胃痛的治療,以上是辨證論治的方法,必須由中醫師去處方。實際上,很多患者非常希望醫生能推薦一些好用的中成藥,因為這樣對於患者來說方便很多。對於這種患者,我雖然認為湯藥辨證論治效果會更好,但也會尊重患者的意願和選擇。
循證醫學認為,在診療過程中,除了研究結果(好的證據)、醫生的經驗以外,不應忽視的恰恰是患者的個人意願
對於提出這樣要求的患者,尤其是已經診斷過慢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我會推薦患者使用中成藥摩羅丹進行治療,這也是我們團隊開展過研究,獲得過循證醫學證據的一種中成藥,已經被國內國際最高級別的指南推薦。
1、摩羅丹組方精當,涵蓋慢性胃病常見的證候和病機
摩羅丹的組方共18味中藥,百合、石斛、麥冬、玄參可清熱,滋養胃陰;蒲黃、三七、地榆、川芎、當歸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祛腐生肌;白朮、茯苓、澤瀉、雞內金可健脾利溼消食;茵陳、九節菖蒲可清熱化溼;白芍、延胡索、烏藥可調理氣機、行氣止痛。
慢性胃病常見的病機主要包括脾虛、溼熱、氣滯、血瘀及陰虛等5種,可以涵蓋絕大多數的慢性胃病患者
2、為什麼摩羅丹可以對症治療多年的瘀痛型胃脘痛呢?
(1)針對主要病機氣滯血瘀:蒲黃、三七、地榆、川芎、當歸、白芍、延胡索、烏藥,可以理氣活血止痛;
(2)兼顧胃痛患者常見的病機:中醫大夫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很多患者不會單一的表現出一種證型,大多是以兼夾證的形式出現,比如患者早期是由於脾胃溼熱的實證引起胃病,日久便常常合併脾虛、氣滯及血瘀,對於這樣的患者,摩羅丹方中的地榆、澤瀉、茵陳、九節菖蒲可以清利溼熱,白朮、茯苓、澤瀉、雞內金又可以健脾行氣,當然還有針對氣滯、血瘀的蒲黃、三七、地榆、川芎、當歸、白芍、延胡索、烏藥等,可以針對患者的所有病機,這樣以來,對於胃痛患者伴有的胃部脹滿、堵悶、噯氣、燒心等其他的胃部不症狀,摩羅丹也會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3)針對胃痛反覆發作的兩大病根:胃痛的反覆發作,一是瘀,二是虛,摩羅丹組方中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可以從化瘀、健脾兩個角度針對性除「病根」。
摩羅丹是上市三十多年的老胃藥,針對不同需求的患者,有不同的劑型。
大蜜丸:臨床上中老年患者服用大蜜丸居多,大蜜丸含有蜂蜜也是摩羅丹最經典的劑型小蜜丸:經常外出或是年輕的患者普遍喜歡服用小蜜丸或濃縮丸,它們都是袋裝小丸劑,外出攜帶很方便,患者都能按時按量服用濃縮丸:濃縮丸不含糖,糖尿病患者適用。對糖尿病患者長期用藥後的藥物的不良反應或糖尿病本身的併發症引起的胃痛等胃部不適,臨床上建議服用摩羅丹濃縮丸。胃痛很常見,也很普遍,正確的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縮短病程、防止疾病進一步的演變,同時,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的情緒變化以及精神緊張也同樣有助於胃病的養護。
脾胃養生主最受歡迎的3篇文章:
萎縮性胃炎患者,做到這三點,與胃癌斷絕關係
醫生,我是萎縮性胃炎,您估計我得吃多長時間藥?
胃痛很常見,但是花樣多,院士分了6類,對照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