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患少了,幸福感多了!」
泉州網6月15日訊 連日來,在永春縣五裡街老街修繕加固現場,工匠們正對老屋按照原來的風格進行修繕、加固。「回不去的時光,回得去的老街。隱患少了,幸福感多了!」曾經在老街長大的一些年輕人紛紛在微信朋友圈、抖音上「曬」老街。
五裡街老街修繕只是永春縣結合房屋安全隱患「百日大整治」推進隱患整治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份全省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開展以來,永春縣在快速穩步推進的同時,思考如何把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和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結合起來,努力推進宜居環境建設,並取得一定成效。
「我們通過古厝修繕、舊村復墾、『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權保全等創新做法,有效推進隱患整治。」該縣房屋指揮部負責人介紹。
以「古厝修繕」實現「變廢為寶」
五裡街老街建築群共有259間店面,於1917年左右開始修建,是永春縣目前保留相對完整的具有閩南騎樓風格特色的傳統老街,承載著永春人的鄉愁記憶。其境內的許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地首站碼頭之一。由於年代久遠,老街的房屋日漸破敗,老騎樓日漸老去。
「五裡街除了有古街古建築,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商貿文化,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人文歷史,還有田園風光,旅遊發展潛力巨大。」五裡街鎮黨委副書記葉錦德說。據悉,除了五裡街古街外,永春縣目前還保留有岵山和塘古街、一都黃坂街、湖洋溪東老街以及蓬壺三角街等4條主要古街。
為此,在「百日大整治」中,永春縣針對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結合旅遊、文創等推進破舊古厝的修繕,讓這些老街、老建築煥發出新價值。同時,在修繕加固中,永春縣還發揮農村工匠作用,在保證安全穩固的前提下,修舊如舊,最大限度保留傳統建築風貌。「目前,我們正在有針對性地進行招商,培育新的業態,讓老街重煥活力。」葉錦德說。
以「產權保全」破解拆危歷史難題
規劃控制區的房屋經第三方鑑定為D級該怎麼處置?如何破解被拆戶的居住問題?在此次「百日大整治」中,永春縣針對此類建築創新「產權保全」辦法,破解拆危歷史難題。
「具體做法是,對於『百日大整治』國有部門公產存在房屋結構重大安全隱患或被鑑定機構認定為D級進行拆除的,由該房屋產權主管部門牽頭進行產權數據保全,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門和產權所在鄉鎮按照各自職責參與保全過程,其產權數據作為今後產權處置的參考依據。」縣房屋指揮部負責人介紹。
此外,「百日大整治」期間,對於縣城規劃控制區內的桃城鎮、五裡街鎮經排查後被鑑定為D級且有住人的民宅,由產權人提出申請,經所在鄉鎮審核把關並牽頭進行產權數據保全,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參與保全過程,其產權數據作為今後產權處置的參考依據。
「產權保全後,所在鄉鎮要在5天內對該宗建築全部拆除完畢。拆除後,對於無住房的群眾通過廉租房、公寓等給予解決。」該負責人介紹。
以「舊村復墾」調動群眾主動參與
「再過不了多久,眼前的這片土地又可以重新煥發綠意了。」近日,站在下洋鎮鉛坑礦場部危房前,當地村民已經開始憧憬今後這裡的景致了。
2011年9月以來,永春縣充分利用省裡出臺的「舊村復墾」的機會,向群眾宣傳「指標換金錢」的政策,在全縣範圍內大力開展舊村復墾工作,重點整治破敗空心房、廢棄住房、閒置宅基地及閒置用地、地質災害點範圍內的危舊房屋。通過開展舊村復墾,取得了「政府增地、村財增加、村容增靚、村民增收」四贏局面,初步實現四大效益。
「指標交易資金除補償給群眾和拆除復墾、測量、設計和驗收等費用外,我們將剩餘的大部分資金投入到與民生有關的基礎設施、『美麗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上,大大改善了我縣廣大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永春縣領導介紹,此次在「百日大整治」中,永春縣同步推進「舊村復墾」,動員群眾積極參與拆除危舊房子。
今年3月份,下洋鎮在排查中發現,隨著小煤礦退出、煤炭生產關閉,只留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辦公用房和宿舍樓,不少已是危樓,危及礦區群眾出行安全。為此,在整治中,下洋鎮與天湖山礦務局聯繫溝通後,決定對鉛坑礦10宗危房進行拆除,並納入「舊村復墾」,實現礦山增綠、政府增地的多贏。據介紹,自「百日大整治」以來,永春縣共有30宗房屋面積300畝納入「舊村復墾」。
以「美麗鄉村」提升整體整治效果
「這裡今後將被建設成旅遊服務中心的配套車位,進一步緩解停車難問題。」站在已經拆除的岵山鎮舊建築社舊址前,岵山鎮黨委副書記尤長新介紹,該鎮將拆危與配套旅遊停車場建設結合,解決停車難問題。
岵山鎮舊建築社建於上世紀70年代,建築面積1580平方米,在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中,經技術人員測定為D級危房,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得知結論後,岵山鎮立即組織工作人員與2戶住戶和2家經營戶進行溝通協調,為他們聯繫好租住房子和經營場所,僅用2天的時間全部搬離,並於4月8日拆除完成。
早在2011年,永春縣就積極開展「五清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紮實推進兩輪「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動。目前,全縣已創建80個縣級示範村、25個精品村、10個美麗鎮區、3條示範線。
「整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拆除、改造危房、舊房。」縣房屋指揮部負責人介紹,此次,永春縣將排查整治行動與宜居環境、「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同步實施。在一都鎮,該鎮通過對黃坂古街進行修繕加固、改造,不僅消除了房屋的隱患,而且讓整個鄉村的顏值得到提升。在此基礎上,該鎮發展古鎮古街等全域旅遊,打造酒香古街。
「我們還抽調縣直各個部門科級幹部掛村,要求每月至少一次入村指導建設,切實提高美麗永春建設水平,進一步唱響『有一種生活叫永春』。」永春縣有關領導介紹。
以「嚴格管控」強化隱患源頭治理
「有了這套『建房指南』,不僅房子建起來更美,而且也更安全。」提起縣住建局編印的《農房建設安全技術導則》《農村建房圖集》,吾峰鎮吾西村黨支部書記張國財說。
這是永春縣為杜絕房屋安全隱患源頭治理和機制治理而把好的其中一關——技術關,由住建局組織編印《農房建設安全技術導則》《農村建房圖集》,分發到各鄉鎮,由鄉鎮做好技術指導。
據介紹,為做好源頭治理,真正杜絕房屋安全隱患,永春縣主要從選址關、建設關、監督關和技術關「四個關」進行全面推進。
「在選址關方面,主要由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對擬新建房屋的選址進行全面把關。在建設關方面,主要由住建局組織對工匠開展培訓,培訓合格的由省住建廳發給合格證書。」縣房屋指揮部負責人介紹,去年縣住建局就已經聯合省住建廳組織130名農村工匠參加培訓。
此外,在監督關方面,主要由各鄉鎮村聘請專業技術人才,對該轄區新建房屋建造過程的安全進行把關。同時,加大對「兩違」的巡查,避免新增「兩違」,對發現的「兩違」嚴厲處罰。呈祥鄉就聘請了9位有建房資質的工匠對全鄉進行把關。(施由森)
【來源:泉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