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川普好「閨蜜」,一邊「重倉」中國,蘇世民到底站哪邊?

2020-12-18 創業邦

文丨獅刀

編輯丨歐鋒

2007年情人節前夕,Stephen A. Schwarzman(史蒂芬·施瓦茨曼)迎來了他60歲的生日。

喜好奢華的他,在曼哈頓公園大道為自己辦了一場花費300萬美金的生日派對,就算是與了不起的蓋茨比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數百名華爾街資本大佬、政界名流、演藝界明星,都是這次派對的座上客。

就在數天前,施瓦茨曼所創立的黑石集團剛剛以395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全美最大的房地產信託基金EOP(Equity Office Propertie Trust)的收購,這筆交易超過了2006年的HCA收購案,成為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槓桿收購交易。

施瓦茨曼將接管這家美國最大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2007年是施瓦茨曼最為意氣風發的一年。同年6月,黑石以每股31美元的價格,發行1.3億股,公開募資超過40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2007年,也是黑石進入中國視線的一年。

在上市前一個月,尚在籌建中的中國外匯投資公司以30億美元認購了黑石1.01億普通股,這是中投的「處女投」,以黑石上市當日收盤價計算,這筆交易浮贏達5.4億美元。

2007年,一切都看起來那麼美好。施瓦茨曼也有了一個更廣為人知的中文名:蘇世民。

開闢先河的PE上市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所以要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偉目標,讓回報與你的努力相匹配。

——選自《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

每個企業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有時,現實與自己想像的生活和事業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這一差距會壓得人喘不過氣,幾乎令人絕望。一旦取得成功,人們只會看到成功的光環;如果失敗了,人們也只會看到失敗的黯淡,卻很少有人關注到那些可能徹底改變人生軌跡的轉折點。

蘇世民的第一個轉折點發生在1985年,那一年,他和合伙人——原雷曼兄弟的董事長兼執行長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決定一起創辦黑石。

上世紀80年代,雷曼兄弟內部鬥爭嚴重,美國運通(AXP)收購雷曼兄弟,彼得森和蘇世民一同辭職離開。他們各自出資20萬美元,成立了黑石公司(Blackstone)。

公司的名字來源自兩個人姓氏的組合:蘇世民姓「Schwarzman」,在德語裡是「黑色」的意思;而皮特的姓是「Peterson」,在希臘語裡意思是「石頭」。因此公司名就叫「黑石」(Blackstone)。

創建之初,公司上下只有一名員工,還要兼任彼得森的秘書,除了這三個人,只剩一個空蕩蕩的辦公室和幾張孤零零的桌子。

「被我們視為最可能點頭的19家客戶,一個個拒絕了我們。總共有488個潛在投資人拒絕我們。」在不斷的低頭和失敗中,蘇世民懂得了什麼是謙卑。

當他終於說服英國保誠集團拿出1億美金進行投資時,事情開始變得順利。緊接著,黑石很快從包括日興證券、大都會保險、GE和通用汽車退休基金在內的32位投資者手中募集到第一支規模達8.5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僅動用2500萬美元的第一單生意,居然淨賺了6億美元,黑石一戰成名。

隨後,蘇世民和彼得森率領黑石攻城拔寨,將業務擴展到房地產、對衝基金、公司債券等領域。黑石股權投資主要涉及旅遊、酒店、化工、汽車、國防、消費品以及醫藥等領域,成為全球PE業內的無冕之王。 

黑石的成功與兩個基本原則有關,第一是「不要賠錢」。

蘇世民在自傳中提到,「每當有人聽到我的這一法則都會笑。為了保障這一法則的實現,在黑石,我們創立了一個可以讓我們不賠錢的投資流程,我們的投資決策都是基於紀律嚴明,冷靜而穩健的風險評估。這也是在吸取經驗後不斷完善的結果。」

第二,是喜歡投資「並不時髦」的產業中的龍頭企業。

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案例是,黑石2004年從德國一家投資機構手中買下了塞拉尼斯化學公司(Celanese),然後利用華爾街當時網際網路新經濟低迷、投資者轉向傳統行業的市場氣氛 ,將之推向資本市場,這個舉動,使得黑石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獲得了現金收益30億美元和依然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股份。

進入21世紀,黑石已經是全球領先的資產管理和財務顧問公司。從黑石成立至2007年5月1日,其募集資金614億美元,管理的資產價值884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近5年複合增長率超過40%),業務涵蓋股權投資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對衝基金、夾層基金、各種形式的債券管理及顧問服務。

它的收入,主要來自管理基金的佣金,一般為淨收益的20%(被管理基金的年收益在7%到10%之間)。

2007年,黑石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美國PE巨頭。蘇世民迎來了他的第二個轉折點。

另類黑石:抄底小能手

「金融界有一種說法:時間會對所有交易產生負面影響。等待的時間越長,越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棘手事件。我討厭拖泥帶水,喜歡速戰速決。」

——選自《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

給金融機構估值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因為這類企業通常是高槓桿運行,名下資產繁多難以估算公允價值,並且受宏觀環境和經濟周期的影響極大。

而在所有的金融機構中,給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估值又是最困難的。這些機構人才流動性大、成本高;高槓桿運行;所投企業處於早期、中期,公開資料匱乏,幾乎無法估值;而且宏觀經濟和股票市場都會左右被投資企業的運營情況和估值。

在這個邏輯下,私募股權基金一般是不願意上市的。因為其獨特的利益機制和管理模式以及他們那神秘的運作方式,其實是取得高回報的法寶。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投資對象、可以秘而不宣地接近獵物、可以採用極高的槓桿率來進行收購。

所以,他們內部的組織機構、運作方式、分配方式都不必披露。因為一旦上市,黑石將或多或少地失去以往的優勢。

可是蘇世民仍然選擇將讓公司上市。

為了上市,他還設計了一套複雜的上市架構。簡而言之,黑石集團的上市主體是一家有限合夥企業,在股票市場上發行和交易的,是這家有限合夥企業的LP份額。

有限合夥制的上市架構中,有些類似AB股的「同股不同權」架構。但在AB股架構中,B股持有人的投票權雖然很低,卻也不是0。而在有限合夥制架構之下,LP份額的持有人卻對公司治理毫無話語權。

有批評者認為,LP既缺乏法律上的自我保護權利,沒有公司治理的投票權,也難以追究GP法律責任。LP份額單位是公眾投資者無法理解的複雜金融產品,不應該面向公眾發售。

這套架構雖然對LP不友好,但是GP多喜歡呀,所以在一番博弈下,還是成為了投資機構上市的通用結構,並在美國PE行業大受歡迎,此後KKR、凱雷相繼上市都原樣複製。

直到201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史上最大的稅收減免法案」,將公司稅的稅率從35%大幅削減至21%。在新的稅率之下,美國的上市PE們這才不再保留不討好的有限合夥制上市架構了。

回過頭來想,經歷過華爾街大風大浪的蘇世民應該已經預感到了金融危機的臨近。沒有上市公開募集的70多億美元,黑石如今的命運恐怕不及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

在其掛牌上市之後不長的時間內,次貸危機不斷惡化,黑石股價也不斷下跌,投資者們被套牢其中。換言之,無論是運氣好、還是精明的時點計算,黑石的創始人和原來的股東們成功實現了高位套現。

這時候人們才發現,他確實貫徹了自己「不要賠錢」的理念。上市後,單是蘇世民就持有價值94億美元的股票,他套現了6.84億美元。黑石集團共同創始人、處於半退休狀態的彼得•彼得森也通過減持套現了19億美元。

至於投資人,黑石可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2007年5月,在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牽線下,中投公司在黑石於美國公開上市前,以30億美元購買黑石部分無投票權股權,持股比例不足10%,購買價格是黑石計劃公開發售價格的95.5%,承諾至少持有四年。

可是受到金融危機影響,黑石一度跌到3.4美元,中投公司虧損幅度超過88%。由於中投這筆對黑石的投資,沒有表決權和管理權,股價下跌只能通過補倉降低持股成本。

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咬牙又扔進去2.5億美元,以9~10美元的價格增持黑石股票,以圖攤低成本,同時又為黑石站了一次臺。不料當年11月黑石就跌破了5美元,次年一月跌到3.4美元。

前後一共投了32.5億美元,本想抄個底,沒想到收穫一個「深不見底」,想來中投公司只能默默「關燈吃麵」。2018年,中投終於宣布清倉持有了11年的黑石,有人算了下年化收益不到5%,被坊間開玩笑:還不如買個餘額寶。

當然,玩笑歸玩笑。誰初出茅廬的時候沒有「交過學費」呢?更何況,中投的眼光並不差,只是時機沒把握準:進的太遲,退的又太急。

不管怎麼說,通過投資黑石,中投從此和海外市場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中國資本市場也從此變得更加成熟:不論是從deal sourcing,due diligence還是從投後管理、投資退出等環節,都有了飛速的進步。

2017年,中投公司第一個十年考核期完成。其境外投資淨收益率按美元計算為17.59%,創下歷史新高。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境外投資累計年化淨收益率為5.94%,超出十年投資績效考核目標。

和中投的合作也讓黑石在金融危機之後迅速恢復了元氣。

黑石不像凱雷那樣「水土不服」,順利進入了中國市場。在中國的投資包括藍星集團、壽光物流園等,成功退出的項目收益情況也較令人滿意。

比如,2008年黑石集團購入上海Channel1購物中心的物業,價格為10億元,總面積為4.2萬平方米。在持有該物業的三年時間內,黑石集團將其出租率提高至90%。2011年9月,黑石集團將所持有的Channel1 95%的股權出售給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價格為14.6億元人民幣。

2020年1月30日,黑石公布2019年財報。財報發布當天,在黑石的官方新聞稿中,蘇世民說,2019年黑石1344億美元的募資額、630億美元的投資額、1040億美元的永續資本,「都創了紀錄」。

這是一個富可敵國的數字。2019年加拿大一國的財政收入不過2388億美元;更何況,對於黑石這樣靠槓桿收購起家的機構而言,這個數字意味著數倍、數十倍的資本能量。

而蘇世民,隨著「蘇世民書院」在北京清華校園的拔地而起,他的名字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

川普的「閨蜜」,卻要重倉中國

「西方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來到中國,不是為了別的,而只是為了了解中國,這在200年來還是第一次。」

——蘇世民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

隨著他在棕櫚灘的好朋友川普上臺,蘇世民登上白宮首席商業智囊頭把座椅,並成為2017年頒布的《減稅和就業法》中最大受益人之一——川普稅改之後,美國對企業開始實行21%的單一稅率,黑石也放棄了其獨創的合夥制結構,改為公司制。

改為公司制後,黑石股價上漲7.49%至37.19美元;漲勢一直持續到2020年2月11日,收盤64.97美元,市值一度超過高盛和摩根史坦利。

可他也不願意放棄中國的未來。

2016年9月10日,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在新落成的蘇世民書院舉行開學典禮。首批入學的共有來自31個國家的110名學生。

在蘇世民學者項目啟動之時,蘇世民捐贈了1億美元,初衷是模仿1902年創立的羅德獎學金。

然而羅德獎學金誕生於歐美國家主導世界的20世紀,而在21世紀,隨著中國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西方國家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就顯得愈發重要。「在21世紀,中國不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蘇世民在2013年接受採訪時說道。

但在中國的一所傳統大學創立一所書院絕非易事,尤其是這所書院需要承擔非凡的使命:要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在清華大學一起學習;這些學生在中西方教授的指導下學習,在這些前輩的幫助下,找到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繫;當他們日後成為影響各自國家的領軍人物時,他們可以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信仰,他們會在友情和理性的基礎上採取行動,摒棄導致各國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疑慮和不信任。當然,困難遠非這些,還要招聘教師、募集後續投入資金、建設校舍……

蘇世民說,如果有人認為出資人支持高等教育只是寫張支票、換取榮譽學位,那就大錯特錯了。

他看好中國才是抵禦金融風險的「避灣港」。

事實再次驗證了他的眼光。2020年,黑天鵝再次盤旋華爾街。全球抗疫,油價大跌。對於持有大量酒店、辦公物業和能源產業的黑石而言,短期的衝擊自然難以避免;但對於蘇世民而言,機會似乎又來了。

3月4日,蘇世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經濟方面,(新冠)病毒已造成市場的混亂和人類的恐懼……對於購買資產和發放信貸而言,這創造了巨大的機會。」

他代表了資本背後的冷靜和精明:「當人們經歷未曾料到的困難,對於購買資產而言,一天比一天好。」(Every day, it is becoming a better day to buy assets with people experiencing unexpected difficulties…)

根據2020年3月10日路透社消息,黑石正進行排他性談判,擬斥資40億美元將SOHO中國私有化。

華爾街只講回報——無論商業模式還是政策利好,賺錢是王道。

寫在最後

他是猶太移民後裔,身高1米7。

他在1985年白手起家創立黑石,如今管理著5711億美元資產。

他被媒體稱為「金融宗師」,被加冕為21世紀新「華爾街之王」;他是取得成功的「美國夢」典範,也喜愛奢華、高調的生活方式。

他有很多標籤,可本質上,他只是一名商人,在他眼中,金錢永不眠。

蘇世民和黑石,是理解近四十年來華爾街資本生態博弈和進化,觀察美國政商角力大棋局的一個絕佳切片。

參考文獻:

1. 讓哈佛耶魯畢業生搶破頭的清華神秘學院,為什麼用外國人來命名?來源:精英說

2. KKR、黑石、凱雷三大巨頭接連宣布放棄合夥制,美國PE界發生了什麼?來源:投中網

3. 黑石,為終於解套的「中國貴人」乾杯。來源:虎嗅網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蘇世民揭開謎底
    面對質疑,蘇世民曾回應道,「但我是一個好蝗蟲。」在他看來,從剛成立就確立了不會進行惡意交易的黑石是被需要者。這使蘇世民成為中國教育國際化的一個標杆性人物。
  • 美國一邊渴望中國幫助,一邊又惦記追責中國?
    比美國更早經歷磨難的中國,有全世界其它國家不具備的醫藥防護產品的巨大產能;有全世界最完整、最專業的抗擊新冠的經驗;現在已經控制住國內疫情的中國,有能力騰出手來援助正處危難中的國家。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美國主流精英希望中國在這時候也能向美國伸出援手,儘管經常四處抹黑中國的川普政府高官並不願意向中國「屈尊求助」。
  • 美媒絕望之下承認現實:時間已經站在了中國一邊
    中國日報網10月14日援引彭博社的消息稱,相對於美國,中國在一系列的問題上都佔據優勢。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稱,時間已經站在了中國一邊而非美國。2、時間站在中國一邊除了聲稱時間站在中國一邊以外,世界頭號對衝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雷·達裡奧還表示,在疫情期間,中國的經濟增速已經超越了美國,熱門的企業都希望到中國去發展,因為中國的利率更高。達裡奧認為,這說明中國的經濟形勢更好,不需要跟美國一樣,通過"印鈔"來帶動經濟。
  • 終於,川普捅了「馬蜂窩」,聯合國帶頭髮聲,中俄站在正義一邊
    撰文丨南喬 編輯丨餘青宇 本期看點:美國可以說是動作不斷,為了在南太平洋稱霸,專門與中國作對;為了在北極地區攫取利益,選擇與俄羅斯對抗;為了在中東地區說了算,不斷打壓伊朗。
  • 一邊喊著與中國和解,一邊又瘋狂攻擊中國,澳大利亞到底什麼意思
    最近這段時間,在關於中國的問題上,澳大利亞的態度就出現了多次反轉。據媒體報導,在對漫畫事件反映強烈並宣稱要求中國「道歉」一天後,澳大利亞總理於12月1日卻突然「滅火」說,不要進一步放大此事。雖然莫裡森政府嘴裡在喊著與中國和解,但在另一方面卻瘋狂攻擊中國,澳大利亞到底什麼意思?據路透社3日報導,澳大利亞議會計劃當天通過「外交關係法案」,賦予聯邦政府否決各州、機構和大學與外國達成任何協議的權力,包括過去達成的協議。根據新法規定,如果澳外交部長認為任何協議「對澳外交關係產生不利影響或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他有權否決。
  • 一邊強買一邊封禁,谷歌刪除2500多個與中國相關的YouTube頻道
    一邊強買一邊封禁,谷歌刪除2500多個與中國相關的YouTube頻道美國近期在網際網路問題上對中國可謂動作不斷:一邊是川普政府將矛頭指向除TikTok以外的更多中國應用程式,威脅下架;另一邊是谷歌以所謂「清理虛假信息」為由,撤下2500多個與中國有關的YouTube頻道。
  • 一邊「關心」中國穆斯林,一邊阻止穆斯林「入侵」歐洲
    一邊「關心」中國穆斯林,一邊卻要阻止穆斯林「入侵」歐洲?據多家美國和德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提名了美國陸軍前上校格拉斯·麥克格雷格(Douglas Macgregor)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以接替已於今年6月離職的美國駐德國大使理察·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後者因為經常對德國的內政指手畫腳,還曾經在華為的問題上直接威脅德國政府,多次引起德國民眾對他的反感,在德國的名聲頗為差勁。
  • ...不禁讓人質疑發表這種言論的人到底是站在戰爭罪犯一邊,還是-FX...
    【中國駐法使館揭法方雙重標準:不譴責虐殺平民反而指責聲討暴行的人,違背良知】當地時間11月30日,法國外交部在其媒體聲明中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推文評論澳大利亞軍人屠殺阿富汗平民事妄加指責。中國駐法國使館發言人當地時間12月1日回應:法方不去譴責虐殺平民的戰爭暴行,反而指責聲討暴行的人士「有偏見」「令人反感」「侮辱性」。
  • 「柏林圍牆」再現,一牆之隔兩個世界,一邊天堂一邊地獄
    「柏林圍牆」再現,一牆之隔兩個世界, 一邊天堂一邊地獄我們知道,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民主德國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了一道隔離牆,以將其與聯邦德國管轄的西柏林市分割開來,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柏林圍牆」。但隨著柏林圍牆的倒塌,德國獲得了統一,後來的「柏林圍牆」已經成為那一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 拜登向美國人作出重要承諾:這回要和中國站在一邊
    ,良性競爭對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事情,並且,在不少議題上,美國也可以和中國展開合作。近日,拜登就向美國人做出重要承諾,態度大為改變,這回要和中國站在一邊,拜登的這個決定不論是對於美國自身,還是對於整個世界,都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接下來就要看拜登上臺後能不能履行承諾了。
  • 塞爾維亞再次申明立場:我們永遠站在中國這一邊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指出,中國是塞可靠的合作夥伴;塞爾維亞總理則用三個「最」來稱讚華為:「我們最大、最優質、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她還明確表明要與中方在包括電信在內的各領域開展合作,並且永遠站在中國這一邊。
  • 美國獨立日呈兩面極端,一邊在致敬美國,一邊在焚燒美國國旗
    一邊,川普在白宮為美國舉行主題為「致敬美國」的獨立日慶典活動發表演講。而另一邊,在白宮外,一群反種族歧視抗議者高喊反美口號,還焚燒了一面美國國旗。川普在白宮「致敬美國」據報導,當地時間7月4日下午19時,美國舉行獨立日慶典活動,主題為「致敬美國」。
  • 每個人都希望真理站在自己一邊,卻沒有想要站在真理的一邊
    每個人都希望真理站在自己一邊,卻沒有想要站在真理的一邊1:我是個俗氣的人,見山喜山,見海喜海,承蒙你的出現,讓我又驕傲了好多年2:手捧酒杯心中美,親人團聚喜盈門。美酒千杯不會醉,幸福生活惹人醉。9:走好自己的路,也要邁好自己的步,少理那些在背後說三道四的廢物。10:學會堅強,因為這樣才熱衷於生命的意義。學會快樂,因為只有開心度過每一天,活得才精彩。11:做有用的事,說勇敢的話,想美好的事,睡安穩的覺。把時間發生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
  • 美媒絕望:時間已經站在了中國一邊
    編輯:拾遺根據彭博社報導,對於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其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國力增強,另一方面也引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不滿。美國就認為中國在許多問題上佔據優勢,只是不願承認已被超越,美媒只好無奈承認時間已經證實中國不容小覷。
  • 美政府的選擇題不好做:一邊是民眾的健康,另一邊是低迷的經濟
    疫情和油價雙重因素打擊,讓美國的經濟數據非常難看,美原油2005合約,竟然破天荒地跌至負數,最低一度跌至-40.31美元;川普再三要求的復活節開工,遭到了各地方政府的強烈抵制,事實上早已宣告失敗了,讓川普非常鬱悶。
  • 拜登向美國人作出重要承諾:這回要和中國站在一邊
    ,並且,在不少議題上,美國也可以和中國展開合作。近日,拜登就向美國人做出重要承諾,態度大為改變,這回要和中國站在一邊,拜登的這個決定不論是對於美國自身,還是對於整個世界,都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接下來就要看拜登上臺後能不能履行承諾了。
  • 阿富汗民眾:感謝中國和我們站在一邊
    中國在外交政策上一直都是以維護正義與和平為主要的原則,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正面立場,所以中國也獲得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認可與支持。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以漫畫的形式諷刺澳大利亞士兵殘害阿富汗平民的行為,遭到了澳大利亞的譴責,並且強烈要求中國對此行徑向澳大利亞道歉。對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這個態度中方堅定自己的立場。
  • 婚姻的真相:一邊相互嫌棄,一邊相伴餘生
    就像我那結婚快五年的閨蜜。嫁了一個深愛的男人,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孩。原本以為幸福正當時,沒想到婚後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卻是接踵而至。用閨蜜的話來說:「男人真是大豬蹄子,一結婚就變臉。」如果我真的變好了,你別離開我行不行?」行。為什麼不行呢?這生活,有時惱人有時好。這感情,有時暴雪有時晴。
  • 新華社評論員:堅定不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新華社評論員:堅定不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新華社評論員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0-03 14:04 堅定不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 遵循宇宙第一法則,中國必須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勇敢前行
    (點上方華策智庫1藍色字加關注進入公眾號後再點開文章下拉到底可以看到留言,點留言可以留言)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善良,正義,勇敢的民族勤勞與智慧讓宋朝的GDP雄踞世界第一,經濟科技指標世界第一,未來也自然重回世界第一善良讓中華民族多災多難,吃虧上當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