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更寬泛的層面講,我國正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疫情是突發事件,對體育來說,也是體育危機,考驗各個國家和地區處理危機的能力。
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委會(IOC)成立,這一天也被成為「國際奧林匹克日」。今天,是第126個國際奧林匹克日。
概略梳理奧林匹克和中國的發展歷程,既有滄海桑田之嘆,又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也將進一步閃光,融入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舶來品:從陌生到了解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是法國的顧拜旦。1894年,他推動了IOC的成立。顧拜旦是迄今為止9名主席中在任時間最長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被稱為「奧林匹克之父」。
首屆奧運會其實不是在夏季舉行,而是4月份舉行。這是19世紀舉辦的唯一一屆奧運會。當時參賽代表團不多,項目也不多,甚至規則也不是很明確,例如遊泳是不分泳姿的。
1900年巴黎奧運會和世博會辦在一起,導致比賽日程鬆散,前前後後有半年。許多人不知道自己還參加了奧運會。奧運會蹭了世博會的熱點,好處是可以吸引「流量」,壞處是使奧運會籠罩在世博會的光環之下,曝光率和影響力其實並沒有提升。1904年奧運會舉辦地美國的聖路易斯和歐洲遠隔重洋,交通不便,因此這屆奧運會只有12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奧運會首次來到大洋洲是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首次來到亞洲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首次來到南美洲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
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後來變為奧林匹克的格言。
受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有3屆奧運會被取消,分別是1916、1940和1944年的奧運會。在其後的發展歷程中,奧運會也並非一帆風順,既經歷了財政方面捉襟見肘的窘境,也遭遇冷戰陰影下1980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洛杉磯奧運會的抵制事件。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它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運會湧現的明星是年輕人奮鬥的榜樣,指引著年輕人前行。我們且來說說兩個奧運人物。
1988年職業網球選手進入奧運會,格拉芙獲得女單冠軍。當年她還獲得四大滿貫女單冠軍,成就了前無古人的「金滿貫」。
冬奧會1924年起開始舉辦。日本跳臺滑雪運動員葛西紀明參加了1992年以來的所有8屆冬奧會,創造冬奧會參賽次數最多的紀錄,並且,他仍然沒有放棄參加2022北京奧運會。
最初,我國把奧林匹克翻譯為「我能比呀」。1908年,有人提出了「奧運三問」,其中一個版本是中國何時派人參加奧運會,何時派隊參加奧運會,何時舉辦奧運會。
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當時運動員只有劉長春一人,他參加了田徑比賽。由於旅途勞頓,劉長春在100米和200米預賽中落敗,並放棄了400米的比賽。其後中國代表團還參加了1936和1948年的奧運會。
東道主:從參與到舉辦
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新中國和奧林匹克運動的關係也有波折。1958年,因為少數人在國際奧委會蓄意製造「兩個中國」,中國奧委會退出了國際奧委會。
1980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是我國參加的首屆冬奧會,也是中國奧委會在1979年恢復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後首次參加的奧運會。不過當時我們對奧運會,特別是冬奧會項目理解不多。據說在報雙人滑時,還不知道女性運動員的名字在前,男運動員在後的慣例。
中國在奧運會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1993年,北京以2票之差和2000年奧運會失之交臂。1995年我國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2001年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成功。目標為「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奧運會最後被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羅格用「無與倫比」來形容。2009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一周年時,確定每年8月8日為我國的全民健身日。
2014年,南京舉辦了第二屆夏季青奧會。青奧會2010年開始舉辦,是奧林匹克賽事體系的一員,也是4年舉辦一屆,參與人群為青少年,項目總數和參賽人數略少。首屆夏季青奧會在新加坡舉行;首屆冬季青奧會2012年在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舉行。
2015年,北京和張家口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北京成為首個既舉辦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季奧委會的「雙奧」城市。放在全球,到2022年,中國也是僅有的舉辦過夏季奧委會、冬季奧委會和青奧會的國家。今年3月1日,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按計劃正式製冰。這是全球第17條、亞洲第3條雪車雪橇賽道。
從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楊揚獲得金牌以來,中國代表團在其後的每屆冬奧會都有金牌入帳。奪金項目包括短道速滑、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速滑等項目。這些項目既有冰上項目,也有雪上項目;奪金運動員既有男運動員、又有女運動員。
為了更好地推動冰雪運動發展,我國提出了「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至於我國代表團參加2022北京冬奧會的「小目標」,其中一個就是109個小項全項目參賽。為此,冰雪項目的跨界跨項選材啟動。
儘管東京奧運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延期,北京冬奧會在市場開發方面成果纍纍。目前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10家、贊助商8家、官方獨家供應商5家。北京冬奧會推出6個大類、350餘款特許商品。疫情對北京冬奧會的特許商品銷售的影響,目前至少不大。一般奧運會前3個月開始到奧運會結束的紀念品銷售佔總體的65%。今年9月,北京冬奧會將公開票務的規劃以及票面的定製化設計。
實際上,從參與奧運到主辦奧運的過程很不容易,當然也讓中國更深度參與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今年5月,國際奧委會委員、2014年索契冬奧會速滑冠軍張虹成為2024年韓國江原道冬青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今年6月,國際奧委會「考慮到于再清在中國體育和社會的重要角色」,將于再清的國際奧委會委員資格延長至2025年底。
這種參與奧林匹克運動還體現在其它方面。中央電視臺2004年奧運會承擔了桌球、羽毛球和現代五項三個大項的公用信號製作。2008年,我國的電視機構承擔了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網球和現代五項7個大項的高清公用信號製作,佔北京奧運會28個大項的四分之一。
中國的贊助商也和奧運會緊密合作。聯想曾是國際奧委會TOP計劃成員。安踏從2009年開始成為中國奧委會合作夥伴,目前籤約到2024年;安踏是國際奧委會的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合同到2022年底。
目前我國在天津、廈門、無錫等有奧林匹克博物館。
群英譜:從前浪到後浪
中國代表團從1984年奧運會奪得首枚金牌開始,在9屆夏季奧運會都有金牌入帳。
浙江和湖北是這9屆奧運會都有金牌入帳的省級行政區。
跳水是當之無愧的「夢之隊」,這9屆奧運會屆屆見金,總數為27塊,平均每屆奧運會3塊。
桌球是另一支王牌之師。桌球1988年才進入奧運會,到2016年的8屆奧運會上,共產生32金,中國隊奪得28金,佔總數的87.5%。其中女單中國隊囊括全部8塊金牌。男雙其實也如此,從1988到2004年,中國代表團沒有讓男雙奧運金牌旁落。從2008年奧運會開始,桌球雙打項目改為團體項目。中國桌球隊當仁不讓地包攬了2008年以來的3屆奧運會的男子、女子共6塊團體金牌。
射擊在9屆奧運會中,除了1988年奧運會外,每屆都有金牌入帳。射擊往往是中國代表團的「開路先鋒」。中國第一個男子奧運冠軍和女子奧運冠軍,都來自射擊項目,分別是許海峰和吳小旋。中國代表團有5屆奧運會的首金來自射擊項目;最近5屆奧運會中有4屆奧運會的首金來自射擊。1992年奧運會我國的張山獲得雙向飛碟冠軍,這也是奧運會該項目唯一戰勝男選手奪得冠軍的女選手。
體操也是我國的優勢項目,除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此前8屆奧運會都有金牌入帳。
中國女排奪得了10個世界冠軍,其中有3個是奧運會冠軍。這3個奧運冠軍每一個都不容易,每一個都很提氣。1984年奧運會中國女排預賽負於美國,但在決賽中戰勝對手。2004決賽和俄羅斯相遇,在0:2落後的情況下3:2逆轉取勝。2016裡約奧運會則以小組第4的身份進入8強,連戰連捷,再奪冠軍。
舉重也是我國的優勢項目,有8屆奧運會奪得金牌,其中女子舉重自2000年進入奧運會來,中國隊每屆都有金牌收穫。
田徑和遊泳是基礎大項,從1992年中國田徑、遊泳奪得首金後,除了2000年奧運會的遊泳、2008年奧運會的田徑,都有金牌收穫。
巧合的是,這9屆奧運會上,任何相鄰的兩屆奧運會,至少有1名運動員連續奪金或蟬聯冠軍。如1984年和1988年奧運會的樓雲蟬聯跳馬冠軍;高敏獲得1988年和1992年的跳水冠軍;鄧亞萍獲得1992和1996年的單打和雙打奧運冠軍。這個名單很長,如喬紅、伏明霞、李小雙、佔旭剛、楊凌、熊倪、葛菲、顧俊、張軍、高崚、田亮、張怡寧、杜麗、楊文軍、孟關良、吳敏霞、鄒市明、林丹、吳靜鈺等。
也有連續3屆奪金的選手,如伏明霞。也有相隔12年奪金的,如王義夫在1992年和2004年奧運會奪金。其實他從1984年以來連續參加了6屆奧運會,家裡奧運會金牌、銀牌、銅牌都有。
關鍵期:從現在到未來
因為疫情影響,東京奧運會延期到明年7月開幕,而東京奧運會結束半年左右,北京冬奧會將開幕。
從競技層面講,連續兩年兩屆奧運會對中國代表團來說都有壓力,都是硬仗。
東京奧運會有33個大項,339個小項,新增衝浪、攀巖、滑板、棒壘球、空手道5個大項。顯然,就像巴黎奧組委主席說的「更創新、更年輕、更開放」,奧運會在向更年輕化和更城市化靠攏。
另一個趨勢是,奧運會男女混合項目在增加,如遊泳4x100米男女混合混合泳接力;桌球男女混雙;田徑男女混合4 x400米接力。東京奧運會339個小項中,男子項目165個、女子項目156個,男女混合項目18個;混合項目約佔5.3%,女性運動員約佔48.2%。
從更寬泛的層面講,我國正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疫情是突發事件,對體育來說,也是體育危機,考驗各個國家和地區處理危機的能力。
北京奧運會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體育如何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作用,中國怎樣提供疫情期間危機治理的中國智慧,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來源:上觀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