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2020-12-27 解憂詩詞

杜甫是唐朝和李白齊名的大詩人,他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祖父是初唐「文章四友」之首的杜審言,母親崔氏也是名門望族之後。

所以杜甫也曾有過富貴無憂的青少年生活,只是後來家道中落,再加上連年的戰亂,使得他窮困潦倒。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的杜甫因為回鄉探親,所以躲過了一劫。

他舉家到羌村避難,在聽說太子李亨在靈武(寧夏)稱帝後,便前去投奔。

不幸的是在路上被叛軍俘虜,抓到了長安。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便是寫於他被困長安期間。

不過雖然不得自由,但是他的處境卻比同時代的大詩人王維來得好多了。

王維被聲名所累,無奈當了安祿山的偽臣,這件事成了他一生抹不掉的汙點。

而杜甫在被囚禁大半年後,冒險出逃,也許是因為胡人對他並不重視,竟讓他逃跑成功。

他一路顛沛流離,直奔唐肅宗的所在地——鳳翔。

唐肅宗有感於他的一片赤誠之心,封他為左拾遺,後世稱他為「杜拾遺」,便是因為這個官職。

可惜好景不長,他因為上書為另一大臣房琯求情,觸怒了唐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遭遇貶謫,再加上對當時汙濁政治的痛恨,不久杜甫便掛印而去。

他帶著一家老小一路漂泊,一直到了四川成都才安定下來。

他在成都得到了好友嚴武等人的幫助,在浣花溪畔建立了一座草堂,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浣花草堂」。

在浣花草堂的那段日子成了杜甫後半生最安逸閒適的時光。

他很多美如畫卷的詩歌都是寫於這個時期,諸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其中最為經典的當屬那首絕句,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這首絕句應該算是婦孺皆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春天最迷人的景色都藏在杜甫這首詩中。

「遲日江山麗」,詩歌一開始以「麗」字統領全文,將浣花草堂的燦爛春光寫到了極致,令人心醉。

「遲日」一詞最早出自《詩經》的「春日遲遲,採蘩祁祁」,勾勒了一幅春日普照的絢麗景色。

「江山」一詞頗耐人尋味,詩人所能看到的也就浣花草堂這一片的春光,但他卻說「江山」,除了要營造一種廣闊的意境,想來也代表著詩人美好的祝願吧。

春天代表著生機,他希望整個江山都能沐浴在燦爛的春光下。

雖然只有短短5字,卻寫出了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色,令人嘆服。

「春風花草香」,這一句從和煦的春風寫起。

春風拂過,嬌豔的百花,青蔥的小草,都舒展開來。

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芳香,令人心曠神怡。

這一句將春風、花草和芳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春風徐徐,百花爭豔,芳香瀰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沉浸在明媚春光中的那種愉悅心情。

雖是非常簡單的幾字,宛如一幅畫卷,令人身臨其境,詩聖寫詩已入化境,水平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兩句動靜結合,寫出了初春自然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前一句的燕子是動態描寫,春天來臨,泥土也變得溼潤,南歸的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銜泥築巢。

這裡的「泥融」照應了首句的「遲日」,正因有了陽光的普照,才會出現「泥融」的景象,而「泥融」後又引來了燕子,環環相扣,極寫「春意鬧」的情景。

後一句的鴛鴦是靜態描寫,天氣暖和,鴛鴦成雙成對地躺在溫暖的沙洲上,沐浴著陽光。

這一動一靜的描寫,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初春美景圖,詩人的閒適之情由此可見。

全詩清新明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筆下的春光如此明媚迷人,足見當時的杜甫心情有多愉悅了。

雖然這首詩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漸入化境的詩聖,隨手即是五律模板
    杜甫的千古名篇《旅夜書懷》好在哪裡?詩中體現了杜甫怎樣的胸懷?《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從成都離開去夔州的路上寫的,這個時期,杜甫的生活沒有起色,但是詩文技巧已臻化境。作為格律大師的水平已經穩定,也就是說隨手一首詩,都是後人學習的模板。這段時間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不過要說意境多深,格調多高,杜甫本身是並沒有後人賞析作品時候的心態的。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拿來一改便完勝原詩,詞中之帝已入化境
    所以基本上,他後期的詞作內容只有一個:愁。為了寫這個愁,他開創了很多寫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等千古名句,都是後世爭相效仿的對象。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也是李煜的一首高水平之作,在這首詞中他沒用一個愁字,卻寫出了心中的萬千愁苦。
  • 詩聖仁愛濟千秋 草堂公益踐善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愛心實踐...
    將詩聖推己及人的濟世胸懷深深烙印在後人心中。千年後,「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杜甫大愛精神為內核,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獻愛心,行義舉,助力慈善。一件件文具,一幅幅書畫作品,凝聚著重重善意被送到了杜甫草堂博物館。這裡面或許只是一本小小的詩集,又或許只是一支細細的鋼筆,雖不貴重,但所蘊含的深情厚誼卻價值千金。每一份愛心都值得被銘記。9月30日,伴著陣陣秋桂的清香,一眾愛心人士齊聚詩聖故居,共同參與了「詩與遠方 愛心邂逅」捐贈儀式。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後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緊接著,潼關失守,杜甫被迫開始了自己漂泊流離的生活,期間他雖投奔肅宗授為左拾遺,但沒過多久卻觸怒龍顏,被貶為負責祭祀、禮樂的小吏。就這樣杜甫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朋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過著寄人籬下生活。
  • 致敬詩聖!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12月10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移師杜甫草堂,繼續他們在成都的詩意之旅。在「世界同吟一首詩」——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上,俄國詩人瓦列裡.魯登科、尚仲敏、閻安、林雪、李雲、老房子、康偉、俄國詩人伊琳娜·丘特諾娃、邰筐、小易、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包苞、安然等中外詩人們輪番上臺,以詩歌的名義,用朗誦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敬意。
  • 遊覽杜甫草堂(詩聖著千秋)
    1957年2月28日,朱德元帥回四川視察,途徑成都時遊覽杜甫草堂。出於對杜甫的崇敬之心,欣然揮毫題寫「草堂傳後世,詩聖著千秋」楹聯。短短十字,意味深遠。既不贅述經典,亦不引語別人,卻對杜甫做出了準確的評價。他啟迪人們去思考為什麼杜甫和草堂能夠流傳後世,而歷史上許多不可一世的帝王將相、亭臺樓閣早已湮滅。這塊匾額就是從楹聯中節錄而來的。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讀「漫捲詩書喜欲狂」則喜不自禁,讀「從此無心愛良夜」則惆悵失落,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既悲且怒…… 唐詩中很多反映現實、表達悲情的詩讀來不僅僅情緒為之感染,甚至還催人淚下。比如戰爭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寫生活困頓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還有悼亡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等等都是催人淚下的名句。
  • 詩聖杜甫生平詳解, 最著名的20首詩. 作者/羽戥.
    這些詩作突出地描寫了獨特的隴右自然風光,記寫了特定歷史時代的人文景觀,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這本身就構成了天水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詩聖」與「名城」的相互影響,相輔相成,構成了天水歷史文化的一大特色。
  • 杜甫草堂:暮秋天已至,草堂流金時
    池水霖霖,霜葉搖落 草堂的深秋似詩似畫 林間聽風,簷下觀雲 深秋的草堂意蘊綿長 韶光漸漸逝,物華冉冉休 草堂秋色,你能覓得幾分
  • 杜甫的一首遣意之作,美如畫卷,最後兩句最令人動容
    詩的大意是;黃鸝在近處枝頭上婉囀啼鳴,白鷗在水中沙地上輕盈走動。草廬邊的小路如此幽靜,路邊盛開的野花已紛紛凋落。雨水過後、小河漲水,詩人雖然年老體衰,卻在家中忙著釀酒,栽種橙樹。老杜逐漸地疏遠了之前的友人,因此也就很少再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相識相惜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咱們唐朝巨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的巨作《飲中八仙歌》小編覺得從中可以看出杜甫雖然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是心中頗有豪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稱著為「謫仙人」。這是我們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然後我們繼續稱之為詩仙。
  • 【詩詞紀行】杜甫草堂 茅草屋裡「詩聖」的喜與悲(中日對照)
    公元761年春天,唐代詩人杜甫在位於成都的草堂寫下了《春夜喜雨》。從上年冬天到這年2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眾人皆盼春雨,詩人也如此。全詩不著一個「喜」字,但字裡行間洋溢著的都是「喜」,體物察情的詩人細膩逼真地描繪了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杜甫一生漂泊,在很多地方居住過並留下故居。他終身窮困,住的房子都是草房,所以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杜甫草堂。
  • 研究典範 | 呂正惠:為什麼詩聖是杜甫
    由於他這樣的覺醒,他終於能夠把個人的失意轉化為政治的關懷,因而創作了他早期的政治諷刺詩《麗人行》和《兵車行》。並且,他終於能夠在安史之亂前夕,憑著他的直覺,預感到國家動亂的不可避免,從而寫下了他早期最偉大的一首詩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就在這首詩裡,他極其憤慨地說 :他已經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人民詩人了。
  • 詩聖杜甫的愛情詩是如此悲傷和動人
    詩人詩聖杜甫是一位關心民生、關心家庭和國家感情的著名詩人,一生為人民奔波,為國家的興衰而歌唱。正是這樣一位詩人,他把自己的創作靈感奉獻給了國家、人民、國家和蒼生,但他也有一絲不苟的浪漫和溫情。我一生只愛一個人,為一個人寫情詩。
  • 詩聖杜甫三吏三別
    杜甫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世人由此稱杜拾遺。後入蜀,友人 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又稱他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400多首,詩藝精湛。公元712年出生於河南鞏縣。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京兆(長安)杜陵。
  • 兩幅對聯一首詩,判斷一個人是否懂詩的試金石,杜甫的絕句真絕了
    這首詩的作者是詩聖杜甫,幾乎人人能誦。其原因是這首詩不僅入選《唐詩三百首》,而且還入選小學語文教材。很多人把這首詩當作風景詩來閱讀,然而深入研究寫作背景和作者寫作風格,這首詩其實暗藏深意。這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自然是符合選編的標準,「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
  • 貴州作家·微刊||杜甫草堂(隨筆)
    浣花草堂的名氣和地位超過杜甫的生卒地,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在浣花草堂前後居住四年,作詩三百餘首,佔傳世杜詩數量的五分之三,很多詩都是以草堂為題,觸景生情而作。如:萬裡橋西一草堂、萬裡橋西側,百花潭北莊等,是寫草堂的位置;「浣花溪水水西頭,春江一曲抱村流」,是描寫草堂的環境,草堂周圍的地形是「水檻溫江口,茅堂石筍西。移船先主廟,洗藥浣花溪」。
  • 祁和暉│讀懂詩聖與重建中華文化自信 ——紀念四川省杜甫學會成立四十周年
    就在他「責罵」「惡竹應須斬萬竿」(《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之時,他對竹的偏愛、摯愛便時時處處流露,他在浣花溪草堂卜居《營屋》中寫道:「我有陰江竹,能令朱夏寒。陰通積水內,高入浮雲端。甚疑鬼物憑,不顧剪伐殘。東偏若面勢,戶牖永可安。愛惜已六載,茲晨去千竿。蕭蕭見白日,洶洶開奔湍。度堂匪華麗,養拙異考槃。草茅雖薙葺,衰疾方少寬。洗然順所適,此足代加餐。寂無斤斧響,庶遂憩息歡。」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說起唐詩,最耀眼的兩位大咖級別人物便是杜甫和李白,一位稱為「詩仙」,寫詩浪漫瀟灑,頗有仙氣和傲氣,讀來讓人稱快,有忘卻煩惱的功效;一位被稱為「詩聖」,寫的詩工整規矩,多為老百姓苦難和國家興亡發聲,讀來仿佛是在閱讀一幕幕的歷史,讓人沉重卻引人深思。
  • 杜甫罕見的一首表達欣喜之情的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自此,我們所了解的杜甫就是憂國憂民、飽經戰亂與滄桑、窮困潦倒、年老多病的詩聖,他真實地記下那一段真實的歷史以及戰爭和顛沛流離所帶給他的感受。筆者之前寫過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詩風飄逸的杜子美,今天筆者要還原一個不再憂國憂民、可能你從未感受過的、只是一個欣喜若狂的、像普通人一樣杜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