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蘑菇的小姑娘~
背著一個大竹筐~
清早光著小腳丫~
走遍樹林和山岡~
這首歌各位街坊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
沒錯,它就是《採蘑菇的小姑娘》
近日,高明進入高溫多雨季節,正適宜野生菌菇生長,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因此很多人也是蠢蠢欲動,想要去採蘑菇。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在國內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頻發。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夏季謹防毒蘑菇
在廣東地區,導致中毒人數最多的兩種蘑菇分別是白毒傘(致命鵝膏)和鉛綠褶菇,其中白毒傘的毒性最強,通常出現在山區、植物園等潮溼雜草叢生的地方。據中國疾控中心2019年發布的資料顯示,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過1000種,我國已經報導的有435種。所以口舌嘗鮮,有可能腸胃受罪,還有可能丟了性命!
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烹飪方式,方可「吃得安心」。
近年來,高明少有發生食用蘑菇中毒事件,但在高明,西水菌(即雞樅菌),是野生菌中的佼佼者,不少市民喜歡前往山上採摘煮食,但不少蘑菇與雞樅菌「相貌」相似,不具備專業知識的市民採摘蘑菇,極易導致中毒現象。如白毒傘蘑菇,與其他可食用的大白鵝膏菌極為相似,實際上毒性極強,容易導致人誤食中毒。
竹笙、姬松茸、豬肚菌等都是高明人愛吃的菌菇種類(圖為姬松茸)
出現不良反應迅速就醫
對於野生蘑菇,有不少人認為只要掌握鑑別方法,就不會出事。然而,野生蘑菇的有毒無毒鑑別是十分困難的。據介紹,我國已報導的毒菌約有480種,含劇毒可致死的有40多種。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不同種類的毒菌所含毒素種類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狀也不盡相同。依據民間流傳的所謂「辨別經驗」,並不能確保避免誤食有毒野生菌導致中毒。
高明區中醫院感染內科副主任醫師鄧國雄表示,誤食毒蘑菇中毒以後,最常見的症狀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還有一種常見的是神經毒素導致精神症狀,一些患者會產生幻覺,有的人感覺自己在划船、有的人能看到小人跳舞。比較嚴重的情況是出現肝腎功能的損壞和溶血性貧血,有些人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導致死亡。「如果食用野蘑菇後,出現嘔吐、腹瀉、發熱、頭痛、麻痺等可疑症狀,應立即到醫療機構就診,切莫延誤治療。」鄧國雄說。
圖為豬肚菌
學會正確的蘑菇烹飪方式
市場隨處可見的菌菇類攤販,以及粵菜的各種菌類做法,仿佛都在訴說著高明市民對菌類的熱愛。這個季節,牛肝菌、雞樅菌……各種野味的菌子,一個個都爭先恐後冒出來,等待著食客們的親睞。柳菇婆蘑菇主題餐廳荷城分店負責人林月玲表示,即使是牛肝菌這類可食用蘑菇,也含有微量毒素,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烹飪方式,方可「吃得安心」。
牛肝菌屬於真菌類食物,因為其存在內源性毒素,當加工不當時會引起中毒情況
作為蘑菇主題餐廳的店長,林月玲對正確的蘑菇烹飪方式瞭然於心。如牛肝菌屬於真菌類食物,因為其存在內源性毒素,當加工不當時會引起中毒情況。「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將牛肝菌放近沸水中高溫烹煮20分鐘,這樣牛肝菌的毒素才會被代謝掉。」林月玲說。
市民在市面上買到的蘑菇,都是以平菇、草菇、香菇為主,林月玲表示,這類蘑菇通常可以用炒、燉等方式來烹飪。如平菇可以和蔬菜、肉類甚至雞蛋一起烹炒,還可用來做湯。但平菇不宜用刀切,而是最好用手撕成合適大小,這樣口感好且更有利於蘑菇鮮味的釋放。
所以,各位街坊明白了嗎?
蘑菇,千萬不可以隨便亂吃!
明仔提醒,如果真的誤食毒蘑菇,
要記住這四點!
誤食毒蘑菇後應該怎麼辦?
1.及時把吃進去的東西嘔吐出來
如果已經得知這是有毒的蘑菇時,我們可以用手摳自己的喉嚨, 產生嘔吐感,這樣就可以把剛剛吃進去的東西,嘔吐出來,可以減小一些傷害。然後再做別的急救處理。
2.儘快到醫院
時間就是生命,這裡千萬不能浪費時間。
3.中毒後多喝水
碰到吃的是毒蘑菇的時候,如果身邊有水的話,儘量多喝一點,因為多喝水的目的就在於可以稀釋毒素的擴散,而處於昏迷狀態的情況下不宜喝水。
4.就診時帶上蘑菇樣本
很多人到了醫院,醫生問起是吃了什麼中毒的時候,病人往往說不清楚。因為醫生沒有看到樣子,他們也不知道是哪種毒素中毒。因此有可能的話,帶上蘑菇的樣本到醫院或者用手機拍攝下來。
「明」記睇真D
高明發布微信編輯部
來源:高明融媒體中心陳嘉懿
編輯:高明融媒體中心麥衍勤
審校:譚健才、黎翠怡
點「在看」告訴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