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收穫君。
一個人不經意間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好壞,是掩飾不了的,哪怕平時再怎麼費心偽裝,最終都會流露出來。
越是細微處,越能見人心。
只要多留意觀察,便能知曉,逢人能不能深交要看以下幾點細節。
一、要看是否講信用
人活一世,誠信最為貴重。
《論語》裡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
孔子的學生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人辦事盡心了嗎?與人相交誠信了嗎?所學知識踐習了嗎?為事要忠、為人要信、為學要習,孔子最看重的人生品格裡,信,就是關乎能否立身的重要一條。
誠信,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誠信,也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做人,不能失信,不能將自己的良心丟棄,誠信是為人之本。
曾看過司馬光賣馬的一個故事。
司馬光要賣一匹馬,這匹馬毛色純正漂亮,膘肥體壯,性情溫順,只可惜夏季有肺病。
司馬光對管家說:「這匹馬夏季有肺病,這一定要告訴給買主聽。」
管家笑了笑說:「哪有人像你這樣做買賣的?我們賣馬怎能把人家不知曉的毛病說出來!」
司馬光卻不認同管家這種說法,對他說:「一匹馬賣多少錢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
做人必須講誠信,要是我們失去了誠信,損失將更大。」管家聽後很慚愧。
言而有信,他人自然敬重,說話算數,自然得人心,逢人能不能深交要看他是否講信用。
二、要看是否懂得感恩
人心是相互的,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宮崎駿曾經說過:「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無論誰都不會一帆風順,只有一顆捨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心,才能擁有一生的愛和幸福。
面對他人的善意和幫助,懂得感恩,你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也會越走越遠。
曾經看過曾國藩這樣一個故事:
曾國藩第三次進京參加會試時,家裡東拼西湊,只拿得出二十吊錢,可一旦錯過機會,曾國藩便又要再等三年。
曾國藩的五舅得知此事後,把家中唯一一頭牛賤賣,連夜送去賣牛得來的十二吊錢。
這份樸實的恩情,令曾國藩感動得潸然淚下。
他暗暗發誓:來日出人頭地,必當湧泉相報!入朝為官之後,曾國藩把朝廷撥給他的第一筆津貼,原封不動地寄回了老家。
一同寄回的家信中,他對這筆錢作出具體安排:贈予五舅二百兩,若五舅執意不收,就請父親用這筆錢買上幾畝好田,再轉贈給五舅。
另外拿出二百兩,周濟給貧苦的鄉鄰。
再撥出五十兩,捐給曾氏祠堂用於祭祀開銷,報答祖宗的庇佑。
曾國藩說:「君子不受人恩,受則難忘。」
後來曾國藩果然仕途順遂,官越做越大,傣祿也越來越多。
但他卻始終不忘五舅的恩情,每年都要將俸祿寄給五舅。直到五舅去世後,依然不斷接濟五舅的後人。
知恩圖報,才有福報。
曾國藩的五舅深諳曾國藩是個懂感恩的人,才願意無條件的信任他、幫助他,逢人能不能深交要看他是否懂感恩。
三、要看是否懂得不佔別人便宜,禮尚往來
一個總想佔便宜的人,無法理解別人的難,眼中只有個人的得失。這樣的人,即便貪得一時之利,也會將自己未來的路越走越窄。
愛佔別人便宜,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賠本的事情了,你今天佔人一點便宜,他日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更大。
曾國藩說:「凡事不可佔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
喜歡佔人便宜的人,從短期看,確實得了利益,但從長期看,他將失去的,會比得到的更多。
俗話說:「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盡佔便宜的結果是,把自己的活動空間搞得越來越狹小,這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俗話說:「不佔便宜是教養,禮尚往來是修養。」
人要懂得禮尚往來,如果不懂,你失去的永遠比你得到的珍貴。
《禮記》中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人情往來,無論是東西還是錢,要記清楚,該還禮的時候只能多,不能少,這是做人的規矩。
你借我十分,我還你十一分,多的一分是我們的情分。
香港首富李嘉誠說過:「不要讓和你交往的人吃虧。」
這人世間的情分都是相互的,逢人能不能深交要看他是否不佔別人便宜,懂得禮尚往來。
日久見人心,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以上3點,說明其人品不錯,可以嘗試深交,你覺得呢?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挺有啟發,我想邀請你幫我三個忙:
1.點讚,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文章。
2.關注,讓我們成為長期關係。
3.評論,來聊聊你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