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不只雪盛,河水也冰凍了。
大雪為十二節之第十一節,在月為子,俗稱「冬月」。冬月者,冬三月之中月也。
節者制也,抑其太過,轉氣之始也。一年十二節,分為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月九十日為一季,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四時也。
冬月之中氣為冬至。大雪至冬至,陽氣逐漸歸根,如遇陰邪阻礙,腰腹中覺陰涼滿脹痛者,可於申酉之間以少火艾灸關元,以腹中覺暖為度,不可太過。灸後如水瀉,乃陰邪外化之象,為佳兆,不可便思止瀉。灸至冬至前三日當止,恐其妨礙氣降至極也。
大雪至冬至,當早臥晚起,少動多靜,睡眠逐漸加長。飲食宜清淡,不宜生冷滋膩,耗散陽氣。尤當注意保暖,不可暴露皮膚,令陽氣外散。
人與天地之氣相通,與四時之節相應。自然界中流動的水由液態經露、霜、冰、雪各種形態逐漸凝固,人體的血液也會呈現相應的趨勢。當此之時,「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的冬氣養藏之道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謂瑞雪兆豐年,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過低,為冬作物創造良好的越冬環境。人體也與作物一樣,除了主食及應季的土豆白菜,多吃些可以入腎的含豐富植物蛋白的豆製品會給人體儲蓄更多的精微物質,加上與季節適應的起居配合,會為來年春夏的生長壯大打好堅實的物質基礎。
大雪三候
大雪有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1
一候鶡鴠不鳴
復卦,初九。《周易·復卦》爻辭:「不遠復,無祗悔,元吉。」《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覆艮為鳥,故曰鶡鳥。震為鳴,初爻動,震變為坤,震象不成,故曰不鳴。」
大雪時候,鶡鴠鳥因天氣寒冷,不再鳴叫了。鶡鴠這種鳥非常特殊,除了中國古代的這個鳥名以外,中國近代和海外也把它稱為寒號鳥,或寒鳴鳥。下面這一段古籍中的文字,介紹了鶡鴠的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進行研究。
「《說文解字》曰:鶡似雉,出上黨。禽經曰:鶡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鬥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義》,亦然;《埤雅》雲,黃黑色,故名為鶡,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餘錄》作鴈,亦恐不然。
《淮南子》作 ,詩注作渴旦。《列子》曰:黃帝與炎帝戰,以雕鶡為旗幟。續《漢書》:輿服志曰:虎賁武騎,皆鶡冠,以其鬥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焉。
【賦】魏陳王曹植鶡賦曰:鶡之為禽猛氣,其鬥,終無勝負,期於必死,遂賦之焉,美遐圻之偉鳥,生太行之巖阻,體貞剛之烈性,亮金德之所輔,戴毛角之雙立,揚玄黃之勁羽,甘沈殞而重辱,有節俠之儀矩,降居檀澤,高處保岑,遊不同嶺,棲必異林,若有翻雄駭逝,孤雌驚翔,則長鳴挑敵,鼓翼專場,逾高越壑,雙戰只僵,階侍斯珥,俯曜文墀,成武官之首飾,增庭燎之高暉。」
2
二候虎始交
復卦,六二。《周易·復卦》爻辭:「休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伏艮,艮為虎。或雲震二爻納寅,寅為虎。震為生,故曰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虎,猛獸,故《本草》曰,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
此時是陰炁(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炁(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3
三候荔挺出
復卦,六三。《周易·復卦》爻辭:「頻復,厲,無咎。」《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三爻動,卦變為明夷。互震伏巽,故曰荔挺。下離為見,故曰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荔,《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臣、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雲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於三月也。」
「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炁(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節氣習俗
1
醃肉
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以迎接新年。
2
「鵑鷗不鳴」「虎始交」「荔挺出」
此時嚴寒陰冷,處於陰氣極盛之期,盛極必衰,陽氣開始萌動。鵑鷗即寒號鳥,為陰物感陽者,得陽氣則不再鳴叫;老虎為陽物,感陽而交,會出現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循陽氣萌動開始抽新芽。
3
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
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番薯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陽之功效」。
大雪養生注意五點
1
睡:早睡遲起藏精氣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要「早臥遲起」。
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2
穿:兩個部位要保暖
進入大雪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大雪時節,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頭部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熱量散發也多,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佔人體總熱量的30%。從中醫角度來說,頭為「諸陽之匯」,也是應該重點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頭部保暖更加重要,對預防腦卒中等很有幫助。
而俗話說「寒從腳下起」,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在寒冷大雪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3
藏:重點保護呼吸道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冬季乾燥,加之暖氣較熱,呼吸道成了最易發病的「重災區」。建議儘量增加室內溼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溼潤。如果室內空氣太幹,可在暖氣搭一條溼毛巾,或使用加溼器。一般來說,冬天室內的溼度在30%至60%之間是比較合適的「度」。這樣的溼度下,人體總體感覺良好。
4
補:食補不可補之太偏
大雪是進補的上好機會,但不可太過或亂補,尤其今年終之氣是陽明燥金在泉,是個燥冬,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好,以助陽氣生發。
蘿蔔、白菜等乃是常用的日用之蔬;豬肉各種魚類、禽蛋都為常用的補品;紅棗、荔枝、桂圓、核桃、枸杞等藥食兩用的常用補品可據情選食;當歸生薑羊肉湯,以及冬令推出的膏方,亦可酌情選用。
5
按:「三窩」排毒法
進入大雪節氣後,氣溫走低,在注意保暖防寒的同時,還可常常按摩腋窩、肘窩、膝窩排排毒。
01. 腋窩:除心火
腋窩處的極泉穴(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臟的火鬱毒素。
具體方法: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反覆揉壓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早晚各1次。
02. 肘窩:去毒素
肘窩有肺經、心包經、心經這三條經絡通過,常按可排除心肺火氣和毒素。
具體方法:用掌在肘窩這個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1~2周拍一次。
03. 膝窩:祛溼氣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的通道,而膝窩中的委中穴(膝蓋裡側中央),走膀胱經,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
具體方法:連續拍打5~10分鐘,1~2周拍打一次。
大雪節氣養生進補指南
大雪節氣,此時南方剛步入隆冬,而北方已是銀裝素裹的光景。相較小雪,大雪時節的氣溫也相較於之前會低,意味著正式進入仲冬。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正是進補好時節。送你一份進補指南,願你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吃得開心,吃得健康。
1
養心氣色佳
人的面色往往也是有色號的,正常的面色應該是光明潤澤、紅黃隱隱,而身體不好的朋友,面色也相應地有些差,比如暗黃、蒼白、黃斑等等。心主血脈,心氣旺盛、心血充盈的朋友,臉色往往紅紅潤潤且有光澤;但反之,則面色蒼白,甚至離「黃臉婆」不遠。
而冬天則是補血養血的好時機,不妨多吃點阿膠、核桃、紅棗等食物,不僅可以讓你暖起來,也能給你一臉好氣色。
2
健脾防裂唇
一到寒冷乾燥的冬天,嘴巴就開始各種鬧情緒,脫皮、乾裂、甚至出血,喝再多水也覺得超級幹。
在中醫看來,「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如果小脾比較健康,那麼嘴巴也會紅潤有光澤,但如果說小脾比較虛弱,那麼你的唇色也會發白或萎黃。
因此,想讓嘴巴不乾裂,就得先養好小脾,平常可以多吃點山藥、蓮子、大棗、桂圓等有助於健脾的蔬果。同時,黃豆芽、油菜、小白菜、白蘿蔔等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也可以多吃一些。
3
潤肺御乾燥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照顧好了,皮膚滑滑嫩嫩,肺要是受到冬天乾燥氣候的侵蝕,就容易被誤傷,皮膚也會幹燥起皮,嗓子也感覺幹得快冒煙。
因此平常可以多吃點滋潤一點的食物,比如百合、玉竹、山藥等等。
4
補腎養精神
根據中醫說法, 冬天寒冷,與水的特性相似,在與人體五臟配屬中,內合於腎,在與自然界五色配屬中,則歸於黑。由此可知,腎與冬相應,黑色入腎。
因此,冬天補腎最為適宜,平常可以多吃點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桑椹等等,以幫助腎臟鞏固城池,儲蓄精神,到了來年春天才能有打老虎的力氣。
5
護肝眼睛亮
冬天不僅冷,還很乾,皮膚幹,鼻子幹,嘴巴幹,眼睛也幹。中醫講「肝開竅於目」,肝要是做好了血庫管理員這個崗位,那麼眼睛也會炯炯有神,但如果肝失職了,血庫不足,那麼眼睛也會幹澀、視力減退。
眼睛容易不舒服、熬夜比較多的朋友,平常可以多吃點西蘭花、葡萄籽、枸杞、菠菜等蔬果。
6
身體暖起來
冬天實在是天冷了,所以總想吃點熱乎乎的東西讓身體暖起來,比如火鍋。
但食補也不是啥都補的,像大雪節氣,南方人還在盼著下雪,未到極寒之時,可以吃一些鴨和魚,進行溫補;而北方的朋友早在曬落地盈尺的雪了,氣溫也很喜人,暖氣也早早地開了起來,這時則需要驅寒補氣血,因此可多吃羊肉,增強元氣。
另外,別光顧著「補」,也要注意防上火,白藕、雪梨和雪菜可以備起來,玉竹湯、菊花茶、蒲公英茶也可以喝起來。同時,少吃生冷、粘膩的食物,不利於消化,《雲笈七籤》裡也說,「冬夜漏長,不可多食硬物並溼軟果餅。
大雪節氣巧進補,因人而異
1
神補
就是注重養神。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多做一些安靜的事,讓大腦得到休息和淨化。日常生活中,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寬慰自己,到郊外登高望遠,使心境開闊,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2
食補
大雪食補以補陽為主,但不可過於機械,應根據自身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
陰虛之人:常表現為面紅上火、口腔咽喉乾燥、毛髮乾枯等。這類人宜防燥護陰,可食用柔軟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忌食燥熱食品,如辣椒、胡椒等,以免化熱傷陰。
陽虛之人: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不溫、怕冷等,應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淮山、桂圓肉、雞肉等,忌食黏幹硬生冷的食物。
3
藥補
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在神補、食補的同時,也可用些藥物進補。大雪節氣常用的補藥有人參、黃芪、枸杞等,可和肉類一起做成藥膳食用。
防虛寒,練四方顯掌功
大雪節氣推薦練習「四方顯掌功」。本導引改編自《諸病源候論》,強調坐式鍛鍊以深根固本,配合溫和動作以避免動搖腎氣。大雪節氣鍛鍊此導引,既可養生健體,也能預防虛寒性疾病。
具體步驟如下:
預備式:正身盤坐,頭脊中正,兩眼平視遠前方,自然呼吸(鼻子吸氣,嘴呼氣),兩臂下垂覆按於兩膝,思想集中,安靜放鬆。
第一式:屏氣時,左手上提託住下巴,中指指尖向上,右手反伸至背後,掌背緊貼背部,五指放鬆張開;吸氣時,左手用力上託,使頭部後仰,同時右手向後上方用力上探,稍作停頓;呼氣時,雙手同時撤力,恢復至預備式。左右側肢體輪流做上述動作共12次。
第二式:屏氣時,雙手上抬,兩臂向前,十指相交,掌心向前方;吸氣時,雙肘彎曲,帶動雙掌緩緩收向胸前,至掌背緊貼胸骨處,稍作停頓;呼氣時,雙肘伸直,帶動雙掌緩緩前推,至極點稍作停頓。重複雙掌收推動作共12次,恢復至預備式。
第三式:屏氣時,兩臂向身體兩側上抬至呈平伸,立掌使掌心向外;吸氣時,以軀幹為軸,向右轉動身體,帶動兩臂順時針平移,至極點稍作停頓;呼氣時,向左轉動身體,帶動兩臂逆時針平移,至軀幹呈中正狀態。左右方向輪流做上述動作共12次。
收功:第三式結束後,恢復至預備式,自然呼吸片刻即可。
養藏腎精,提高抗外邪能力
大雪進入仲冬,是養藏腎精的階段。
中醫講「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就是說在冬季,我們的氣機是收斂的,應該收藏好精氣,如果冬不藏精,等到來年春天生長時,正氣不足,就很容易感染溫病。
《素問·六節髒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蟄就是封藏,人體精氣的封藏都由腎主管,人體腎中精氣充沛,則血氣足而頭髮烏黑茂盛,骨骼堅固充實,正氣旺盛,生命力強,就不容易感受外邪而致病。
古人強調冬天要「藏精」,腎為陰中之少陰,腎的功能正如大自然冬季萬物收藏的情況,故腎和冬氣相通。冬季是一年中的閉藏階段,所以這時候應該注意顧護腎中精氣,不要妄自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