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時強調,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願同東協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今年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的第10個年頭。10年來,在升級後的中國—東協「10+1」共贏模式框架下,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快步增長,雙向投資穩中有升,經濟技術合作不斷深入。中國—東協自貿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最富成效的自貿區之一,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繁榮。
2002年,中國與東協籤署《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正式啟動。2010年1月,中國—東協自貿區全面建成。此後,中國和東協攜手並進,開創了雙方合作的「黃金十年」。
中國—東協自貿區推動構建的貿易關稅新機制,使得中國對東協的平均關稅從之前的9.8%降至0.1%,惠及19億人口。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從2002年自貿區建設伊始的548億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6415億美元,較2010年的2928億美元實現翻番。今年前三季度,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依然達到4818億美元,同比增長5%,佔中國同期外貿總額的七分之一。中國連續11年穩居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也於今年首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截至2019年底,中國與東協雙向投資額累計2230億美元,總體結構趨於平衡。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東協國家直接投資達107億美元,同比增長76.6%,充分顯示出中國與東協合作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泰國副總理兼商業部長朱林·拉薩納維表示,東協與中國合作關係良好,充滿活力。10年來泰中雙邊貿易和經濟不斷增長,這歸功於建設了涵蓋貨物貿易、投資貿易在內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越南工貿部部長陳俊英認為,中國—東協自貿區協助並改善了中國與東協之間的雙邊貿易和投資,也為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繁榮作出貢獻。「希望中國與東協繼續攜手合作,為地區和全球的經濟穩定,為雙方人民和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10年前,中國北方基本看不到產自東協的熱帶水果,如今榴槤、山竹、龍眼等已鋪滿中國大街小巷的超市。10年前,中國手機品牌在東協十分罕見,如今中國手機在東協市場很流行,很多都裝載著東協國家生產的晶片等零部件。10年前,中國和東協國家的很多邊境貿易結算要通過『地攤銀行』,如今雙方互設銀行網點,辦理匯兌交易。自貿區就是『優惠券』,給雙方人民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這樣描述自貿區建設10年取得的成就。他表示,要落實好升級《議定書》「未來工作計劃」,在RCEP的基礎上探討實現更高水平的市場準入,增加規則議題,打造更加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的中國—東協經貿關係。
泰國正大集團副總裁曾勁松說,中國與東協國家經濟互補性強,資源匹配度高,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前景光明,區域內各國將會有更多的嘗試和更好的發展。
對此,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教授認為,中國和東協都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存在強大互補性。中國和東協的資源和產業互補,讓東協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快車,給雙邊貿易注入強勁動力。這種互補空間一直在擴大,給後疫情時代雙方的經貿合作留足了空間。
今年以來,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跨國貿易帶來的影響,中國與東協國家積極加深合作。中國和新加坡、寮國、緬甸、印尼等東協國家建立了人員「快捷通道」和貨物「綠色通道」,恢復與越南等東協國家的直飛國際航班,並積極探討建立中國—東協和東亞區域「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網絡,推動區域金融安全網建設,維護地區供應鏈、產業鏈和金融穩定。
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舉辦,為東南亞旅遊業等服務行業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企業為東協國家抗疫提供技術支持,跨境電商幫助東南亞企業打開中國市場;在產業鏈和供應鏈合作領域,東協國家普遍期待更多中國企業前往投資;在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領域,中國和東協始終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推動年內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等也將繼續促進雙方合作發展邁上新臺階。
(來源:中國貿易報)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