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馬拉松、輪椅和斑鳩

2020-12-11 騰訊網

新華社西安11月11日電(記者張斌) 一個半身癱瘓19年的人,他的生活會是什麼樣?

這是58歲的郭廣東給出的答案:一年跑15場全馬,幾乎每天訓練15公裡,在三亞的海邊暢遊,到過西藏三次,自駕去歐洲……這些聽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他都做到了。

11月8日,郭廣東參加西安馬拉松比賽。新華社記者 張斌 攝

他喜歡體育,熱愛運動,不羞於談論自己的殘疾,喜歡在賽場上「欣賞自己、展示自己」。

他說,身體的殘疾沒有綁住他,只要掙開那個繩子,就會發現,自己原來還可以抵達更遠。

一年跑15場全馬

坐著輪椅,穿著黃色短袖,奮力跑過西安大雁塔時,郭廣東引來最多的吶喊。他沒有看向兩邊人群,眼睛緊盯前方,鼓著腮幫子,雙手用力向前推動輪椅。

這是11月8日西安馬拉松賽場上的一幕。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麼,但人們為他吶喊:「A16560,加油!」

順著這個編號,記者輾轉聯繫到他。這場馬拉松比賽,他的淨計時成績達到3小時17分21秒。「出發靠後有些影響,大坡很多、大體重真難,但我拼了!」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第二天,他如往常一般開始每天15公裡的訓練。

沒有人監督,跑馬拉松也只是愛好,但郭廣東要做到極致,證明自己可以。身體殘疾後,這是他與自己相處的方式。「在運動的時候,什麼煩惱都不在了,就是淋漓盡致地奔跑。」

他的運動,從「走出去」開始。2001年受傷後,他開始學習推輪椅,儘管體重200斤,但一點點摸索,很快便可以自由行動。以前他喜歡打籃球,受傷後,他覺得自己還可以打,就加入了一個輪椅籃球隊,靠著不服輸的勁頭,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那個人。

這是郭廣東(前排左三)參加籃球比賽的留影。(受訪者本人提供)

兩三年前,因為年紀漸長,他告別籃球隊,又愛上馬拉松。第一次,他選擇在自己的家鄉陝西商洛開跑。「第一次參加的就是全馬,我以為要跑4個小時,但最後的成績居然是3小時26分,很驚喜,還得了1000元獎金。」郭廣東說。後來他才知道,能跑到這個成績的人並不多。

一開跑,就停不住了。如今,他每天清晨6點就在周邊的一個公園跑起來,每天15公裡,雷打不動。一些大型馬拉松比賽他都參加,特別是全馬,「更過癮,平均一年要跑15場」。

「我想告訴別人,我可以,你們也可以,在賽場上的時候,我就是在展示自己、欣賞自己。」他說。

「衝破那個天花板」

時間退回到19年前,郭廣東正值壯年。但因為飛滑翔傘時遭遇不利氣象條件,撞到一面山上,他就此癱瘓,腰部以下沒有知覺。

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但他用一年多時間就逐漸走了出來。「我天性樂觀,心理建設很快,我知道站不起來了,這是現實,你得認命,但不能屈服。」他好似心中有鐵,「生活就是這樣,無論命運給你什麼,你都得穩穩地接住,咬緊牙關也要往前。」

今年7月7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坐輪椅19年,我跑了最快的速度,向自己致敬。」配圖是當天的記錄:「14.40公裡,用時58分鐘」。

郭廣東說,悲切從來都不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甚至會拿身體自嘲。妻子怕他冷,問他要不要蓋毯子,他調侃說:「毯子,聽起來像「癱子」,那不能蓋了。」然後,哈哈一笑。

「很多人認為像我這種殘疾人會很苦,但是,這種遭遇就像頭頂的天花板,你要學會找到方式衝破它,然後就能看到藍天,就不苦了。」他說,「無論是以前打籃球,還是現在跑馬拉松,我就是通過體育運動,一點點戰勝了自己。」

這些年,他跑得越來越遠,也學會更多技能。他會開車,別人給他介紹一款幫助殘疾人上車的輔助器械,1分鐘就能上去,他笑了笑說,自己花25秒就上去了。

駕車旅遊到甘南時,他把輪椅推到湖邊,讓湖水稍微沒過一點輪子,「閉上眼,你就能感覺到跟自然融為一體,那種遼闊、悠遠,難以名狀」。

「我要跑進3小時」

「我的年紀雖然在長,但是我的競技狀態越來越好。」郭廣東說。目前,坐輪椅跑全馬的最好成績在3小時以內,他覺得自己也可以,「也要跑進3小時」。

今年元旦,郭廣東(右一)在洛陽參加馬拉松比賽。(受訪者本人提供)

11月,他還有兩場全馬比賽,一場在江蘇常州,另一場在四川成都。為了備賽,他最近在加緊訓練,爭取早日實現目標。

郭廣東說,自己能做的還有很多。這些年,他不斷摸索和總結:什麼輪椅適合馬拉松,什麼動作更安全,身體該傾斜多少角度。他準備把自己坐輪椅參賽的姿勢、經驗和感受拍成短視頻,告訴更多和自己一樣的跑者,教會他們正確的方法。

今年夏天,郭廣東的臥室陽臺上,一窩斑鳩築巢繁育。他決定「夏天臥室的空調不能開了,不能打攪大鳥坐月子,希望它們一家幸福快樂」。他還時不時地在陽臺放上食物,款待這一家特殊的朋友。

郭廣東說,運動讓他找回了在路上的樂趣、在自然中的樂趣,也找到了生活的勇氣。

中文編輯:樹文

新媒體編輯:肖世堯

籤發:沈楠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特寫:馬拉松、輪椅和斑鳩
    新華社西安11月11日電 特寫:馬拉松、輪椅和斑鳩新華社記者張斌一個半身癱瘓19年的人,他的生活會是什麼樣?這是58歲的郭廣東給出的答案:一年跑15場全馬,幾乎每天訓練15公裡,在三亞的海邊暢遊,到過西藏三次,自駕去歐洲……這些聽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他都做到了。
  • 輪椅上的馬拉松
    通過老師的幫助和自己的艱苦訓練,謝俊武逐漸掌握了單手翹輪、反手翹輪、輪椅轉圈等各種輪椅技巧,甚至學會了輪椅上下樓梯。 2012年,謝俊武打破了輪椅翹雙輪連續滑行最遠距離的金氏世界紀錄。「我第一次有了勝利的感覺!這麼多年的付出,值了!」當謝俊武拿到從倫敦郵寄來的吉尼斯紀錄證書時,他哭了。
  • 馬拉松賽場上 他的跑鞋是輪椅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哪怕坐著也要『跑』起來。」39歲的王兆平是臨朐縣冶源鎮平安峪村人,因自小罹患小兒麻痺症,平常依靠輪椅行走,而他卻有著「馬拉松跑者」的頭銜。近四年來,他用雙手代替雙腳,依靠輪椅向超長的比賽路程發起挑戰,參加了五十餘場次的輪椅馬拉松比賽,彰顯了樂觀堅強、永不服輸的精神。
  • 輪椅上的「馬拉松」
    人生就像馬拉松
  • 超百馬拉松|輪椅上的跑者
    超百馬拉松|輪椅上的跑者 2020-12-04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輪椅馬拉松「長」跑 殘疾人上演「速度與激情」
    紅網時刻長沙12月3日訊(記者 胡芳)寒風冷雨中,30餘名殘疾人選手,在2公裡的賽道上你追我趕,奮力向前,划動輪椅衝向終點……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一場「輪椅量天下,暢行無障礙」輪椅馬拉松健身賽在長沙市雨花區拉開帷幕。
  • 斑鳩的種類和飼養
    火斑鳩火斑鳩、別名紅鳩、紅迦追等。在中國為華南、華東得開闊林地和較平坦的沿海林地與次生植被條件下的留鳥。並越青藏高原南部及東部到華北、華東及漢南的大多數地區。山斑鳩山斑鳩在中國為常見種。體中型,體長27~35釐米;兩翅無金屬羽色,第2和第3枚飛羽最長;腳短而強壯,跗蹠較中趾為長。上體羽以褐色為主,頭頸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額部和頭頂灰色或藍灰色 ,幾乎遍及中國各省區。秋冬季節遷至平原,常與珠頸斑鳩結群棲息。飛行似鴿,常滑翔。鳴聲單調低沉。警惕性甚高。
  • 「鳩」和珠頸斑鳩
    古人把斑鳩造型放在老人的出行用具中,創造了「鳩杖」。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杖長九尺,杖頭以鳩鳥裝飾。鳩杖與朝廷使用的符節一樣,是一種優待憑證和地位標誌。持鳩杖的老者,可「出入官府節第,行馳道中」;經商不收稅;其地位待遇與「六百石」官吏相同,「入官府不趨,吏民有敢辱者,逆不道,棄市」。由此可見,古代老人有了鳩杖,相當於拿到國家頒發的「老年證」,可享受各種優待福利。
  • 4名脊髓損傷者坐輪椅跑完馬拉松 稱享受比賽會繼續參加更多比賽
    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馬拉松比賽上,4名在輪椅上參賽的選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他們都是脊髓損傷者,卻在輪椅上用手完成了全程共8.5公裡的馬拉松賽程。他們說,他們很喜歡馬拉松比賽時觀眾一起給他們加油的氛圍,能夠感受到激情,感受到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溫暖和激勵。他們會堅持下去,參加更多的馬拉松比賽。
  • 南京馬拉松「輪椅」選手回香港 南京的哥、志願者貼心護送
    在剛剛過去的南京馬拉松的賽道上,有8位手滾輪椅參加比賽的殘障人士格外引人注意,他們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
  • 4名脊髓損傷者坐輪椅跑完馬拉松,笑稱重在參與,沿途圍觀者高呼加油
    吳帆、盛文定、彭林、劉涵4名脊髓損傷者組成了輪跑團,在輪椅上用手完成了全程共8.5公裡的馬拉松賽程。吳帆稱,比賽就是重在參與,享受馬拉松帶來的樂趣,全國各地的馬拉松都會報名參加。(原標題:4名脊髓損傷者坐輪椅跑完馬拉松
  • 鴿子和斑鳩可以配對出後代嗎?
    >很多養鴿的朋友,總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鴿子怎麼配對更好,和斑鳩配對後出的後代可以飛得更好嗎?關於這個話題,大阿鴿也是很感興趣的,自己養著肉鴿、觀賞鴿、賽鴿、信鴿幾個品種,所以也希望出一些稀有的品種玩玩,比如正好大阿鴿鴿棚有一羽斑鳩,請看下圖:這羽斑鳩是大阿鴿家鄉最常見的三種斑鳩種的一種:珠頸斑鳩,其他的兩類是虎紋斑鳩(相對較少),還有另一種叫不出名字的,比珠頸斑鳩更小,叫聲也不一樣
  • 房頂上的珠頸斑鳩,好聽的斑鳩叫聲,咕咕咕
    房頂上的珠頸斑鳩,好聽的斑鳩叫聲,咕咕咕 2020-12-11 15:04
  • 東京馬拉松電視報導的策劃、報導與啟示
    富士電視臺二臺側重對輪椅選手和大眾選手進行7個半小時的報導。通過終點固定機位在網絡進行6小時15分的直播,提供選手到達終點的畫面。共提供了21個小時的報導內容。各頻道分工與報導重點明確。最後,在廣播方面日本廣播電臺進行了3個小時的馬拉松特別節目報導。
  • 廣州本土視障跑者、輪椅跑者順利完賽2020廣州馬拉松賽
    2020廣州馬拉松賽於12月13日7:30鳴槍起跑,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全球首次舉辦達到2萬人規模的馬拉松賽事,可謂震撼。跑者們為了這次比賽,可以說在較短的備戰時間裡,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去備戰。而在眾多運動員當中,我們的視障跑者、輪椅跑者和陪跑員也是如此,訓練頻次和訓練量都有所加大,一邊要保證工作,一邊還要抽出休息的時間進行訓練,約陪跑員磨合,陪跑員們同樣如此,還有太多自身的困難需要克服。今年廣馬,廣州市無障礙健康運動協會攜手廣東獅子會組織無障礙廣馬陪跑團,助力無障礙跑者跑上廣馬賽道,挑戰全馬。
  • 怎麼養好野生斑鳩?
    初養1-3天可能不會吃東西,可以用黑布把籠子圍起來,其中一邊留些空隙,再把水和食物放進籠子,食物可以是玉米、高粱、小米、稻穀等五穀雜糧,或者直接買鴿糧、鳩糧(不餵大米,可能造成拉稀),等它們餓了自己吃的時候,放食物最好是晚上,這樣快則一周,長則一個月或更多時間,等人能在白天接近籠子放東西的時候,斑鳩基本不會撞籠子,野生斑鳩也很難養到親人。
  • 斑鳩吃什麼食物?
    火斑鳩火斑鳩、別名紅鳩、紅迦追等。在中國為華南、華東得開闊林地和較平坦的沿海林地與次生植被條件下的留鳥。並越青藏高原南部及東部到華北、華東及漢南的大多數地區。山斑鳩山斑鳩在中國為常見種。體中型,體長27~35釐米;兩翅無金屬羽色,第2和第3枚飛羽最長;腳短而強壯,跗蹠較中趾為長。
  • 野生的斑鳩能養熟嗎?在斑鳩手養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斑鳩和鴿子同屬斑鳩科,血緣關係和生活習性特別的接近。不過,斑鳩畢竟是純野生動物,要從小通過人工餵養,讓小斑鳩慢慢地和人經常接觸,通過這些方法是可以把斑鳩養得像鴿子一樣戀家的。斑鳩通過人工養大後還要面臨隨時可能會飛走飛丟的風險。雖然從小把斑鳩通過人工養大,但是斑鳩畢竟保留著原始的野性。養大了飛到外面去玩確實也知道回家,不過斑鳩並非像鴿子那樣天天知道回家,斑鳩有時候兩天左右才回一次家。斑鳩以前在農村是一種很常見的野生動物,現在數量逐漸減少了。
  • 斑鳩,斑鳩
    一對斑鳩落攤桌上,本無所事事在桌面亂啄,忽雙雙展翅逸去,好似被妙果突然加快的心跳驚飛。  兩個人,靠近看照片。淨心師太從寺裡出來,看兩個腦袋,挨一塊。腳步止了,想喊妙果,可張口沒出聲。看看,再看看,嘆口氣,一折身,師太拐回寺了,心裡說,這孩子,自此怕要受苦了。  是夜,苗遠又在寺裡吃齋飯。
  • 民間草藥:斑鳩佔
    將鮮嫩的神仙葉採集來,洗淨放入盆或桶中反覆揉搓,待綠瑩瑩的汁水流出後,濾出葉渣,再將事先準備好的草木灰水點入其中,自然冷卻後,即成有翡翠般的色澤和美感的神仙豆腐,又名翡翠豆腐,斑鳩豆腐。將豆腐切成小塊,憑個人喜好,拌以鹽、醋、香蔥、蒜泥、自製油潑辣子等佐料,看著都留口水!趕緊嘗一口,味道鮮嫩爽滑,真正的綠色與純天然。那麼神仙葉的原料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