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能的下手打球,只是為不會防守來尋找藉口

2020-10-12 籃球伊甸園

大部分朋友去野球場打球,主要目的是出出汗、享受籃球帶來的快樂,以及提高自己的球技。然而在球場,有很多事、人的出現,會讓我們無法達到上述目的。其中一類,也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要對象:你一突破就下手打球的人!

讓我說的再具體一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就是在球場,我總會遇到這樣的人, 他們不去靠腳步移動積極的防守,而是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下手)來結束你的突破(次次如此,沒有任何技巧可言)。雖然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暴力」所帶來的快感。但突破隊員顯然很不爽(10次有8次是打手犯規)。

需要注意的是:有兩類人除外,有些人利用進攻隊員的漏洞、注意力分散等,依靠自己的判斷技巧和斷球技巧去斷球,這不是今天討論的對象。今天討論的對象,毫無技巧性可言。另外一類,在職業比賽中比較常見,首先是利用身體的對抗,將進攻者的移動路線卡死,讓其進攻受阻,此時運用手臂,找準時機,下手斷球。但使用的頻率不會很多,因為被吹犯規的風險太大,划不來。

由於在野球場的4v4或1v1中沒有罰球,所以很多犯規只是讓你重新發球。這也導致有些人為了省事,不丟面子(認為自己被過掉很丟人)直接下手去打球。反正沒有罰籃,也沒有人計算犯規次數(正式比賽5犯離場)。所以,這是一個自覺與習慣的問題。

一說到習慣,相信受過專業化訓練的朋友,走到哪裡都不會在防守時輕易下手打球、掏球。因為在專業的比賽裡,這樣的行為會讓你吃大虧!——早早五犯離場或者失去位置被過掉。

前兩天在學校打球,遇見一位喜歡下手的朋友,我一突破準備合球上籃時就把我摁下來,次次如此。而我卻認真的、運用腳步去防守。雖然在沒有裁判的情況下,對我很不公平,但從長遠看,這樣的防守習慣會給那位朋友帶來非常多的弊端(比如:極其容易失位、早早5犯離場、容易沒朋友等等)。更重要的是,這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大家想啊,原本我可以在正常防守下進行突破的技能發揮,而因為對方屢屢下手,實際上減少了我鍛鍊、提高自己的機會。他10次下手有2次或許能夠打到球而不犯規,其餘8次實際上即消耗了我的體能,又浪費了我8次提高突破技術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在正式的比賽中,這10次下手打球很大概率都會被吹罰犯規。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明明打得是球,幾乎沒有觸碰到對方球員的肢體,為什麼裁判還吹了我犯規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規則鼓勵的是公平、正確的打球。或許你的確打到了球,但在規則精神中,你這種下手打球的動作是不被鼓勵的。你想啊,每位球員都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訓練自己的腳步移動能力,來提升自己在球場上的防守水平。而你倒好,直接下手。

你說規則會鼓勵這樣的行為嗎?這其實是在投機取巧、不勞而獲,努力的程度不一樣,規則不會鼓勵這樣的行為。因此,以後你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請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積極的、正確的。沒有一名最佳防守球員是靠下手打球上位的。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很多時候你下手掏球、打球確實沒有碰到對方任何部位,但裁判依舊會吹罰犯規。請記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規則、裁判不鼓勵這樣的防守行為!

所以,遇見這樣的朋友,我會馬上說一聲:再見!因為,一方面我們自己會受傷(身心靈),另一方面,再繼續下去,我們也無法從對抗中得到任何提升。並且,還有可能被他影響、同化,也下起手來。

短期來看,吃虧的是我們自己,但從長期看,這樣打球的人一定不會再有什麼進步(防守端)。特別是他自己還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習慣。如果大家有這樣的壞習慣,一定要積極改正。要相信自己可以通過腳步的移動加上手的配合可以防住對方。也要明白,即使防守失敗,也比下手更能提高我們的籃球水平。

最後讓我來總結一下:下手打球本來成功率就不高(極少數人除外),更關鍵的是籃球規則並不鼓勵這樣的行為。因為這有一種不勞而獲的意味,你在下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的腳步沒有跟上,腳步沒有跟上說明平時訓練的不到位、不重視。而規則鼓勵積極的腳步移動,手臂永遠是輔助的防守「工具」。同時,認真的防守才是對他人的尊重,這樣一起打球才更有意思,相互才會得到提高,才可能結交為朋友。你說呢?

相關焦點

  • 裡奇奧:「不會為失敗尋找任何藉口」
    對於今晚糟糕的表現,我們不會尋找任何藉口。」「我們需要重新振作起來,希望能在周三的比賽中恢復狀態。這是加圖索的期望,我相信整個球隊也都渴望做出反應。」
  • 其實,所有的訓練都是為了反本能
    說實話,我們所有的訓練與比賽,都是為了克服自己的本能反應。很多隊員還沒有充分認識這一點,所以今天來進行一次深入的討論。我們先從個人層面說起:舉個最常見的例子,當一名初學者在進行原地運球練習時,教練會反覆提醒他抬頭、眼睛向前看。因為我們的本能是:害怕球會丟,所以眼睛總是想看著球的動態,這樣心裏面才會有安全感。
  • 3歲翻版「福原愛」哭著打桌球,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但是絲毫不影響她打球,並且拍拍精準,每拍都準確無誤地將球打了回去,可愛的樣子俘獲了不少網友的心,網友紛紛表示「太可愛了,好像翻版福原愛。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孩子不喜歡就不要「逼」孩子學了,看把孩子委屈的。
  • 你有多愛找藉口,麻煩就有多愛找你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到過計劃定製這件事,不要時時給自己立下太過宏大的目標,你會發現實現起來太難了。不要和自己最終想成為的那個人比,要和實實在在的、當下的自己比,每天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很了不起了。第三點是我認為最難做到的。找藉口太簡單了,簡單到成為了我們的本能。一旦找藉口,就容易犯同樣的錯誤。
  • 人都喜歡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不找藉口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
    1 每個人都喜歡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但往往不喜歡找藉口的人更容易成功。我們常常聽人說,假如當初我再努力一點,假如當初我有勇氣正視自己的錯誤,假如有人能幫我,假如我有好運氣,假如我沒有失敗等等,無數個假如,其實都是在為自己找一個藉口,想要通過尋找一個藉口來為自己辯護,是所有人都喜歡樂此不疲的習慣。這個習慣由來已久,而且它是阻礙你通向成功的致命障礙。
  • 和不會打籃球的人一起打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技術不好,防守小動作特別多的人。這種人自己得不了分,還不能讓對手得分。通常會採用生拉硬拽等方式犯規,畢竟野球場沒有犯規計數這一說。所以如果碰到這種人,別慫就是幹,打一頓就老實了。因為最近我經常和不會打球的哥們打球,那真是有苦難言啊。那天去一個學校,我們一群人在一個籃筐下自由投籃,過了一會就開始自由組隊,打起球了。
  • 貝爾薩不尋找失利藉口
    貝爾薩不尋找失利藉口 2020-12-09 01:52  阿森納著名教授
  • 不要總為自己找藉口
    記得施瓦辛格曾說:「因為如果你所做的是你喜歡的事、你的熱情所在,你將其視為事業和人生目標,那麼相信我,你真的不會停下來。」我們也值得用他這樣的方法學習改變自己。你的藉口只為欺騙你自己經常聽到有人計劃第二天早上要去健身,結果,一到要離開被窩時,內在的信心就開始動搖。然後自找藉口說,還是明天再去吧。就這樣,一次完美健身計劃就被打取消。
  • 不要為人生找藉口 因為靠藉口得來的人生代價太大
    我們很多時候一直在逃避的人一直是自己,我們以為人生可以安排好,常常就會變得任意妄為,以為人生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以為自己有無限多的可能,但是人生整麼可能是會是一帆風順,所以失敗時我就會找各種藉口跟自己說這只是一次失敗而已。如果可以當作一次失敗而已,為什麼你會找藉口呢?
  • 孩子總為失敗找藉口不是好事?用過度理由效應,讓娃正確認識自己
    每次陳媽媽同孩子交流出現問題的原因時,孩子總是把問題歸咎在別人的身上,這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連生活中孩子也習慣了為自己的失敗找尋各種藉口。當別的小朋友不和自己相處,不借給孩子東西時,孩子就會覺得是因為別的小朋友不好相處,卻從未想過當別的小朋友來找自己借東西時,也被自己拒絕了。
  • 不要什麼事都找藉口,也不給自己找藉口的機會
    通常藉口有兩種,一種是以自己正在做某種事情為理由,其實這個也不是正式的理由,應該說藉口才比較準確;另外的是一種假託的藉口,以為是無傷大雅的理由。但是長久下去的話,當藉口已經化為你的「護身符」的時候,你距離你的失敗人生就很近了。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是製造藉口與託詞的專家。他們經常為沒做某些事而製造藉口,或想出各式各樣的理由為事情未能按計劃實施而辯解。
  • 湖人球員為求勝利不擇手段,賽場再現「蘇偉」式防守
    ,紛紛開始尋找所謂的證據,都想證明湖人隊就是靠這樣骯髒的手段才不斷獲得勝利,這一幕與上個賽季的CBA聯賽總冠軍廣東男籃的經歷非常相似。,有很多故意犯規情節,實際上這是廣東男籃的戰術安排,在廣東男籃的陣容中,易建聯,周鵬,趙睿,胡明軒等主力球員的作用是得分,而曾繁日,蘇偉等替補球員的作用並不是得分,而是通過犯規的方式來阻止對手的進攻
  • 宿命,只是弱者的藉口
    01心理學家曾表示,找藉口的人通常都有難言之隱,或者想逃避責任,但大多數都是為了逃避懲罰,來安慰自己,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阿遠傻了,問:「是不是因為我破產了,你想和我離婚?」妻子搖搖頭說:「如果是的話,我會在你破產的那天就跟你離婚。我只是不想給你添負擔,所以我要回老家一段時間,等你振作起來,再來接我和孩子。誰知道,你這樣一摔就不起了。跟著你,怎麼能讓我感到安全。」
  • 詹姆斯:賽程很有挑戰性,但沒有藉口,已開始為G2做準備
    當被問到如何針對火箭的速度進行調整時,詹姆斯說:「你要明白不只是腿上的移動速度,還有手上的移動,他們很擅長下手搶斷。你要明白,當你出現失誤,你不能放鬆,你要回防,完成快速移動的回防回合,因為他們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當Russ拿球時。你和他們打球的同時進行適應。
  • 你以為的「讀書無用論」,其實只是在為自己的無能找藉口
    這個政策乍一聽很有道理,畢竟現在局勢所迫,但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我們員工,於是,很多人不滿,提出抗議。企業也害怕,但他們只能專挑一些技術性低的崗位下手,而那些企業裡的精英他們是不敢動的,因為一旦流失,將會對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但精英們不怕,因為有足夠強的能力,到哪都不會丟飯碗,所以最終的受害者還是那些身處低級崗位的員工,有些只能領到一半的薪水甚至沒有。
  • 一個成功的人,永遠不會給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一個總是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最終會因為生活目標不明確、工作態度不積極、缺乏責任感及創造力而放棄自己,從而失去成功的機會。 表面上,人們是在挖掘別人成功背後的真相,實際上,他們只是為自己籍籍無名尋找一個理由。 但找到理由只是第一步,最終的目的是在以後能夠繼續之前拖沓的生活,繼續不帶任何思想包袱地原地踏步。
  • 恩比德認為不是所有人都會遵守規則 帕金斯:不想打球的藉口
    對此,評論員帕金斯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你到底想不想打球?我可沒聽到其他球員抱怨,我沒聽到詹姆斯、萊昂納德抱怨,我沒聽到塔圖姆、阿德託昆博抱怨。猛龍已經在佛羅裡達的訓練營待了兩個星期了,他們只會談論該如何爭冠,我沒聽過他們抱怨。
  • 翻版福原愛哭著打桌球仍精準接到,網友: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
    「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這孩子長大或許也是個優秀的桌球運動員。」既然這些特長都是你喜歡的,那為什麼你自己不去上呢?」至於選擇哪些培訓班,一方面來源於比較,別人家孩子報了,我也得報上;另一方面源於家長覺得有用,一切以「為了孩子好」為前提;還有一些則是父母自己未盡的心願,希望藉由孩子來實現。別讓興趣班沒了興趣,只剩下「班」。(2)報多少個興趣班才夠(才算多)?
  • 不找藉口找原因,不找藉口找方法,藉口太多導致貧窮
    我們來看看幾個常見的藉口是如何的荒謬。年齡藉口兩個兒時的玩伴,十幾年後聚在一起,大家都大為感慨,於是親切地聊起來。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兩人竟都說自己已經「老」了。「現在只是為了孩子賺錢,還有十幾年就要退休養老了,沒有其他想法了。」老天,才三十五六歲!怎麼就等待退休養老呢?
  • 詹姆斯:我不會為自己找藉口
    NBA球隊洛杉磯湖人隊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表示自己不會為輸球找藉口。NBA球隊洛杉磯湖人隊在面對NBA球隊休斯頓火箭隊的第一場對抗中以97-112大比分輸球,這個結果無疑讓大家有些意外,賽後大家都在談論輸球的原因,對此詹姆斯表示自己不會為第一場比賽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