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丈母娘要見房才肯嫁女了。有人因此調侃說,是丈母娘的「勢利」變相推高了房價。這大概是最冤枉的錯判,我們每個人其實心裡都很清楚,丈母娘「嫁女必須要有房」這無可厚非,因為有房才有靠譜的生活,有房才有家。從這個角度來看,絕大多數丈母娘不過是在行使一個負責任的母親的基本權利。
不過在談到買房話題時,現在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只能無奈感嘆,因為房價的連年飆漲,早就超出了很多年輕人乃至一個家庭的承受能力。買一套房子,一線城市動輒五六百萬,二線城市兩三百萬,連三四線城市現在都要一百多萬了。買房成為了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心中的奢望,更是很多人心裡永遠的痛。
1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顯示,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總體平穩。值得關注的是,以廣州為代表的部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同時,受需求影響,部分三線城市房價也出現過快上漲的苗頭。
與此同時,房價大數據平臺發布的數據也顯示,10月份全國304個受監測城市中有170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銷售總額和銷售面積計算,自7月份起全國平均房價已經連續5個月破萬,10月份最高是10539元/平。
一邊是年輕人有很強的購房需求,但怎奈實力與房價不匹配,只能「望房興嘆」;另一邊卻是「房住不炒」調控高壓背景下,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房價仍然「穩步上漲」。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影響價格的最核心因素是供需。現階段絕大多數城市房價仍然在繼續上漲,難道房子還是不夠住嗎?
殊不知,真實情況恰恰相反:根據權威機構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我國超過80%的城市房地產都已經進入「供大於求」局
面。
不僅如此,很多城市房子都呈現出嚴重過剩的景象了。
根據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2018年底發布的《2017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報告顯示,
2017年我國城鎮地區住房空置率(存量住房二手房)為21.4%,其中商品房的空置率高達26.6%。
結合西南財大給出的商品房空置數據,經濟學家陳海濱推算出,全國目前擁有空置房高達1.2億套,這個數據比2017年的6500萬套高出了近一倍。
按照2016年的標準,每套房子住3人,這些空置房屋足夠幫助3.6億人解決居住問題。因為在我國持有房屋零成本,房產交易契稅大多由買家出,且空置稅、房產稅等尚未出臺,所以房屋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換言之,很多擁有多套住房的人,因為不缺錢且怕麻煩,乾脆任由房子空置吃灰,不住人也不出租。
此外,易居研究院於去年底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0年我國新房市場已經進入供大於求局面。也就是說,我國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其實都已經告別短缺的時代了。
房子嚴重過剩,空置房高達1.2億套,按理說,很多城市的房價早就應該下跌了。但房價為何「死撐不降」?
有人說,我國房地產一二十年高熱不退,歸根結底是國人的買房投資熱情高漲,是國人對房屋產權近乎於宗教般的狂熱推高了房價。也有人說,是炒房投資客瘋狂囤積買房,低買高拋的短期炒作行為推高了房價。
但是在內行專家看來,這並不是主因。房子嚴重過剩,房價為何仍「死撐不降」?
內行專家給出了「答案」:
三個方面的原因在支撐房價只能穩或者漲:其一,地產商背後有銀行信貸支持,地產商利用高槓桿拿地,變相推高了地皮價格,地價上漲房價更不可能便宜出售;
其二,我國城市化率距離發達國家70%水平相差甚遠,至少還有10-15年的差距。按照過去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速度,即便是打個八折未來10年仍然會有1億人口進城,這會創造龐大的購房需求,對大中城市的房地產構成利好;
其三、房地產和土地財政、地方的經濟發展等已深度捆綁在一起。直白點說就是,現在絕大多數城市都是走「靠出賣土地融資發展城市的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不徹底改變,城市對房地產的依賴就很難消除。尤其是數量眾多的弱二線、三四線及更低級別的城市。
總結一句話就是:這類對房地產有高度依賴的城市,尤其是土地財政佔據地方財政來源半壁江山的城市,本質上還是希望未來房價能穩定上漲,因為這有益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內行專家的話可謂是一語戳中要害。我們很早之前就表達過類似觀點,調控房價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難,也並非無招可用。很多時候,我們都誤解了國家調控樓市的真實意圖,我們普通剛需自以為國家調控樓市就是為了降房價,為了幫助億萬剛需早日實現買房夢。但其實不然,從國家發展經濟的角度來看,
調控樓市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穩」
——確保房地產整個行業前進在一條平穩的道路上,增速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所以,當調控的招數都是為了穩的時候,你希望房價下跌,期盼當然要落空。
然而還有一個房價「死撐不降」的重要原因,內行專家沒有提到。不過,以下兩份報告卻揭露了「真相」:
報告一:根據廣發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鎮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中國城鎮家庭平均家庭總資產為161.7萬元,房地產佔家庭總數的77.7%資產分配;
報告二:央行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
透過以上兩份報告,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國人的家庭財富基本都集中在房地產上了,近8成的資產是房子這個實物資產,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國人的口袋都被房子「掏空」了。從「保衛家庭資產」的角度來看,很多家庭都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房價下跌,更很難承受房價下跌的後果。這其實也是一直以來調控強調「穩預期、穩房價」的真實原因,當然更是我國房價「死撐不降」的「真相」之一。
很多人一定很意外,但這就是鐵打的「真相」——正如財經作家葉檀說過的,我國超過半數的家庭資產配置都是「自殺式」的,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將會有數以萬計的家庭無法應對風險,這意味著有數不清的家庭會斷供甚至是破產。
上述央行的報告其實也說得很清楚,我國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已經高達96%,這意味著沒買房的人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以現實來講,希望房價下跌的群體是很小的。更大一部分人還是希望房地產保持穩定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家庭財富全押在房子上的人,更不可能坐以待斃。
所以對於無房者而言,不能再一味幻想房價下跌,甚至是希望房價跌到自己口袋裡的錢能買得起的地步了。當然我們不能說得太絕對,人口有顯著增量、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未來房價跌的機率渺茫,但不得不承認未來有些毫無價值的城市,房價也很有可能跌落到「蔥價」,甚至是白送都沒人要的地步。但這樣的城市,又有多少人想在這裡買房安家呢?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