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漢語構建「最低限度語言」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應急語言能力指的是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提供語言應急援助的能力,包括應急方言能力、外語能力和手語能力。應急語言能力建設已經成為語言學界熱議的話題。在突發狀況中,讓語言不再成為障礙,是應急語言能力的應有之義。語言障礙的核心在於理解與認同。理解與認同的困難導致了語言的亂象——以訛傳訛、謠言四起、偏見叢生,小到人與人、人與團體,大到國與國都深受其害。可以說,提高應急語言能力勢在必行。

  現階段,國內對應急語言服務的研究主要在宏觀層面,包括應急語言能力體制機制的建立、相關立法工作、人才儲備工作(包括智庫建設)等。當前國家應急語言能力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這些宏觀方面的思考不可或缺,有助於我們建立起應急語言能力建設的總體框架,並在此框架內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實際操作層面,應急語言本體的選擇與設計是基礎。在這方面,「最低限度語言」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簡單性和普遍性是重要特徵

  「最低限度語言」(Minimal Language)是世界主流的語義學流派之一——自然語義元語言學派近年來提出的新主張。現階段主要打造「最低限度英語」(Minimal English)。英語在當今世界範圍內佔據統治地位,在科學、外交、醫學等諸多領域作為中立語言。然而,英語本身承載著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的深刻印記,並不是理想的中立語言。「最低限度英語」不同,它僅包括250個左右跨語言通譯或近似通譯的詞及其配套語法。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語義基元——全世界所有自然語言中普遍存在的最簡單、清晰、無法被進一步釋義的詞,如I、YOU、KNOW、 THINK等,共計65個;二是普遍語義分子,比語義基元意義更複雜,可以作為其他更複雜概念的解釋工具,在各語言中通譯或接近通譯存在,如hand、 mouth、 blood、the earth、sun、children、men、women等,共約69個;三是對最低限度語言來說實用的詞,它們比語義分子意義更為複雜,在大部分語言中普遍存在,對探討全球性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議題至關重要,如country、 government、capital、 science、the law、health、education、 sport等,共計120個左右。

  最低限度語言的最大特點是簡單性和(近似)普遍性。這兩大特性由經過該學派數十年來大規模跨語言文化的實證研究所證實。最低限度語言的主要應用是重構全球交流話語,用最簡單和普遍的詞探討國際關係、科學、敘事醫學、宗教、倫理道德和歷史學等話題。可能有人質疑使用數量如此有限的詞能否達到正常的溝通和交流水平。然而,該學派的學者們已經利用這一工具完成了對國際關係話語中的「大國」(Big countries)和「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科技史中的「望遠鏡」(telescope)、倫理學中的「仁愛」(humane) 等諸多關鍵詞的重新闡釋。甚至用最低限度英語重新講述了「上帝與人的故事」,還原了人類進化史中的若干片段,在國際語言學界形成了一場影響廣泛的「最低限度語言運動」。由此可見,最低限度語言具有充分的表達能力,能夠滿足基本交流的需要。

  對應急語言能力建設意義重大

  最低限度語言的使用不是抹殺世界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扼殺語言的表現力。它當然不能取代自然語言,而主要是在需要達成人類理解與共識的場景中使用,從而避免爭端與誤解。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醫患交流障礙只是語言障礙的一種。一般來講,醫學中的語言障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單語環境中,醫患交流處於不平等的地位,醫生使用的專業術語往往不被病人理解;雙語或多語環境中,語言的障礙更加明顯,對母語者而言尚難以理解的醫學術語,對外國人更無異於天方夜譚,醫患溝通勢必嚴重受阻。同時,患者在病情描述時要大量使用感受描述詞,這樣的詞在不同語言中很難找到對等詞。而最低限度語言由於詞和語法簡單且通譯,無論是單語交流還是翻譯成相應外語版本都異常便捷,同時不會導致信息在跨語言翻譯過程中失真,因此醫學是最低限度語言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更嚴重的語言障礙體現在政府與公民、科學家與公眾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溝通問題。這種溝通障礙不僅表現在語言本身在跨語言背景下可能產生的誤解,更重要的是人們是否願意用簡單、通譯的方式溝通。這也是最低限度語言運動最具革命性的特徵:它促使人們在表達時選擇更簡單、普遍的詞彙和語法,根本上重塑人們的表達方式和思考方式。我們認為藉助最低限度語言來提升應急語言能力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建立應急場景下最低限度語言使用的意識。最低限度語言運動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學的實踐,它更代表了一種思維方式的革新。在需要達成理解與共識的交際場景中,要有意識地建立起一種「元語言意識」,有意識地選擇簡單、通譯的詞彙去表達我們的思想。在語言使用之初就摒棄一些帶有某種語言文化烙印的詞彙,儘量避免使用可能造成誤解的、帶有某種文化偏見的詞。這是一種全球化場景中的語言自覺,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具有的元意識。

  其次,像普通應急語言服務的建設也需要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語言能力知識的普及和培訓一樣,最低限度語言的使用也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和積累。需要組織相關人員對突發事件中信息發布可能使用到的話語進行分類處理,出版相關指導手冊和教材。這些信息既包括政府和官方機構發布的通知公告,也包括實用的指導性文件。仍需強調的是,在應急語言服務的場景中,我們希望通過最低限度語言文本和讀物的廣泛傳播和應用,喚醒從上到下的最低限度語言使用意識,讓最低限度語言的使用成為一種共識。

  最後,用最低限度語言傳播知識,澄清事實。我們要善於使用最低限度語言傳播科學知識,樹立科學意識,完成對公眾的啟蒙。科普材料的編纂要儘可能使用最低限度語言。這樣的科普文本能更容易地翻譯成各國語言,能夠在國際科學傳播中發出最強勁的中國聲音。由於最低限度語言的簡單性和普遍性,即使在一些醫療和教育水平欠發達的國家和群體中,也能保證上述信息被準確地理解,而不產生任何偏差。對世界各個族群的普遍和平等關注,是一個大國應該具備的責任與擔當,最低限度語言在這方面將有所作為。

  最低限度語言運動仍然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具有烏託邦色彩的宏偉規劃。但我們堅信這一運動思路的正確性,也相信隨著它的發展會進一步完善整個體系,出現最低限度漢語、俄語、法語等。最低限度語言運動在現實操作層面仍需要艱辛的探索,但其出發點是喚起人們理性溝通的渴望,在全球化的今天減少偏見與誤解,達成理解與共識。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

 

相關焦點

  • 土庫曼斯坦阿扎季世界語言學院舉辦「漢語周」活動
    中國僑網5月27日電 據中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館網站消息,日前,土庫曼斯坦阿扎季世界語言學院舉辦「漢語周」活動。中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孫煒東為「漢語周」活動致賀辭,阿扎季世界語言學院院長庫利耶娃、漢語專業全體師生及其他院系師生代表約300人出席。
  • 科恩將建議有限度地構建NMD
    東方網8月7日消息:據6日的《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國防部長科恩將在本周末左右向柯林頓總統提出建議,批准有限度地實施建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計劃。報導援引國防部官員的話說,科恩將在本周晚些時候與高級助手開會後再最後決定向柯林頓提供的建議。據悉,包括國防部副部長利昂在內的一些高級官員均認為,柯林頓總統應在今年冬天批准有關的國防合約,為明年開始構建飛彈防禦系統鋪平道路。
  • 構建符合漢語實際的語法研究
    後來的生成語法,更是要求擺脫印歐語的眼光以突出語言的共性。但時至今日,陸儉明、沈家煊等學者仍撰文呼籲學界在漢語語法研究中要擺脫印歐語眼光的影響。在漢語語法研究中,擺脫印歐語眼光大概有兩條路徑,一是突出語言個性,二是突出語言共性,歸根到底是立足漢語開門搞研究。
  • 漢語成為全球通用語言,這是謠言?
    當漢語成為全球通用語言這種視頻發出以後,我們可能會想以後是不是不用學英語了?還是說老外以後必須也要學漢語?但有的人卻在擔心這下英語老師要失業了,小編在次替所有英語老師謝謝你們的擔心,英語老師不會因此失業的。還有的人在誇我們祖國的時候也不忘誇一下自己,他們說原來從很小的時候開始自己就會說全球通用的語言了。
  • 漢語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通用語言!
    4月8號 是一個值得寫入歷史的時刻 就在大家為武漢解封 而歡呼的同時 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 漢語列為全球通用語言
  • 從課程內容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語文課程和漢語課程的關係
    而對普通話的解釋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 (官話) 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可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內涵主要是現代漢語和規範漢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語文課程的關係。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語文課程的主要內容,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並不能涵蓋語文課程的全部內容。
  • 為中國驕傲!「漢語」列為全球通用語言!外國小夥反應亮了!
    「今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這個冬天,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本的生活秩序,與此同時,也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動,春暖花開,為你而來。直至今天,漢語被列為了全球通用語言,歷史性的大拐彎,讓中國從此站起來了,我們的文化可以更好地傳承下去。近日,有一個常年居住在中國的外國小夥說話了;「聽說漢語被列為全球通用語言了?這是中國歷史性的拐彎,加油中國」!脫口而出的漢語可以看出來他漢語相當的好。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原標題: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中指出,如今網絡語言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的小眾專利,而成為眾多網民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產品。「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說。網絡語言傳播速度快、範圍廣,承擔著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的重要功能。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漢字語言的字的內部類型和詞的類型與拼音文字有何不同?要研究其本質,邏輯是什麼?漢字象形表意不重要,關鍵是其表達的類型及抽象是關鍵,比如,字的偏旁部首,抽象的很好,超過畫家,但是數千年來為什麼不再抽象成字母那?
  • 漢語拼音是語言信息處理的有效工具
    1986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紀要》指出:「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漢字仍然是國家的法定文字,還要繼續發揮其作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語、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有效工具,進一步推行並擴大其使用範圍,但它不是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可以用於漢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方面。」
  • 漢語不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最難的語言竟然是鄰國的它?
    網絡上一度流傳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世界上最難學的十大語言排行,漢語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難學的語言,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在實際教學中,據美國外交學院的統計,以母語為英語者,至少需要學滿2200個小時,漢語才能達到精通水平。
  • 以後的世界漢語有可能會是主流的語言
    漢語,又稱中文(中國官方語言)、華語(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稱呼)、國語(港臺澳地區的稱呼)、中國語(日本、韓國等),其他名稱有漢文(通常指文言文)、華文、唐文、唐話、中國話等。漢語經過中國幾千年歷史的不斷演變和發展,從古老的甲骨文一步一步變化到今天的現代文字,這是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優越的文字文化,同樣也反映出了中國文字歷史之悠久,而且經久不衰。如今漢語也逐漸走上了世界舞臺,漸漸被國際所接納,並且被很多國家學習。現在俄羅斯已經正式把漢語納入高考,除此以外還有很多西方國家開設了漢語課程。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
  • 漢語會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看完之後!還是覺得英語好學
    不少人在學英語的時候,會被枯燥的英文所折磨,萌生出一個報復的想法,那就是漢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讓外國人也頭疼一會。其實,現在很過國家已經對漢語有了足夠的重視,不少人還將漢語作為走向世界的必要技能。一方面是中國在世界的整體實力提升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外界對中國文化深入了解之後,發現漢語的優越性。在聯合國建立之時,漢語已經成為聯合國五大通用語言之一,只不過因為一些因素,導致漢語在這五大語種當中地位最低,不過,近年來中國文化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漢語也成了熱門語言。
  • 為什麼漢語被聯合國列為全球通用語言,而日語卻屢次落選?
    為什麼漢語被聯合國列為全球通用語言,而日語卻多次申請,每次都落選了呢?那是因為,日語不具備漢語的這三大特點!近日,據聯合國發布消息稱,為使世界各國更好地交流,聯合國已確定世界6種通用語言,分別是英語、漢語、阿拉伯語、俄語、西班牙語和法語。
  • 漢語不會取代英語成為世界語言
    隨後美國的經濟優勢和政治領導地位,確保英語成為如今許多國家的第一或第二語言。這些國家要想轉而使用其他任何主要語言,比如法語或西班牙語,將會極其複雜和困難。我看不出在那種情況下漢語會取代英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雖然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為數最多,但他們幾乎都生活在中國。
  • 新版《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中指出,如今網絡語言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的小眾專利,而成為眾多網民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產品。「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說。網絡語言傳播速度快、範圍廣,承擔著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的重要功能。
  • 埃及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第二選修語言,「漢語」在世界上地位提升
    埃及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第二選修語言 當地時間9月7日,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與埃及教育與技術教育部長塔裡克·舒基在開羅籤署《關於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中國駐埃及大使與埃及教育與技術教育部長共同籤署諒解備忘錄
  • 漢語正積極挑戰英語「全球最受歡迎語言」的地位
    據劍橋大學出版社預計,中國約有3.5億人口對英語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國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將有很大可能比美國人口還要多。考慮到全球以英語為母語的總人口只有約4.5億,中國龐大的英語人群無疑讓人吃驚,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英語使用及學習大國。中國佔相當比例的人口學習英語,也側面印證了英語全球最受歡迎語言的地位。
  • 印度修訂「國家教育政策」,漢語不再被列為中學選修外語推薦語種
    印媒稱,據印度政府公布的2020年「國家教育政策」,漢語不再被列為中學選修外語推薦語種。據《印度時報》3日報導,根據新修訂的「國家教育政策」,韓語、日語、泰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被繼續允許作為「供學生了解世界文化,豐富興趣愛好和國際知識」的選修外語課程在中學開設,但新的選修外語列表中已不見「漢語」的蹤影。據《印度教徒報》報導,在2019年公布的該文件草案中,漢語是與其他幾門外語一同入選的。
  • 聯合國確定了通用語言名單,日語落選了,漢語入選了!
    當今世界基本各國都有自己的語言,有的語言使用得很普遍,有的語言使用人數則很少,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好交流,以及保證各項工作的安排,聯合國確定了幾種通用語言分別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日本人看到這份名單急了,日本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為什麼日語沒能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