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解讀59: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取得與消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三章法人,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五十九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本條是關於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取得和消滅的規定。
-
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
無論是在事業單位或三支一扶的考試中,「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是民法中的一個高頻考點。涉及到考察考試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兩者關係的比較。考察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其次,原文考察。讓我們判斷行為人何時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再者,案例考察。
-
學習民法典講座之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所謂自然人是基於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所謂民事權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自然人或社會組織參加民事法律關係、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或法人享有民事權利的前提,但它不是具體的民事權利。要享有某項實際的權利,還必須通過一定的行為參加到某一具體的法律關係中去。1、如何確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
2020山東事業單位法律知識: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下面是2020山東事業單位法律知識: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年、2020年兩次對該知識點進行過考查,難度不大,但是要想做對題目,不僅要掌握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還需要了解了兩者之間的區別。
-
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夠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具有權利能力也就是具有義務能力,因此也可稱為權義能力。權利能力和權利這兩個概念是不相同的。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們享有的某種權益,表現為享有權利的人有權作出一定的行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應的行為。比如買賣,甲給乙錢,乙給甲貨。在必要時可請求有關國家機關(法院、行政機關)以強制性的協助實現其權益。
-
民法專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第13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出生,是指胎兒脫離母體並生存的法律事實。民法典第15條規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民法典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民法典》解讀13: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民法典第二章共計43條,本章又分為四節,分別是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二節「監護」,第三節「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第四節「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這四節與民法通則的相同,刪除了民法通則的第五節「個人合夥」。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知識梳理
,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特整理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知識梳理。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在常識考試當中,民法中關於民事權利能力以及民事行為能力可能會在題目中呈現,但是因為長相非常相似,讓很多考生傻傻分不清楚,特別是關於行為能力,不同年齡,不同精神狀態的人可能行為能力不一樣,所以為了大家備考,給大家梳理相關內容
-
聊民法典7:法律適用規則,以及自然人從生到死的民事權利能力
第二章 自然人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本條款是關於民事權利能力的規定。與現行《民法總則》內容相同這個條款,應當與第十六條的規定聯合起來看。在第十六條,關於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作了特別的規定。
-
監護|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指定監護人
作者:張偉律師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民法總則》、《民法典》第十三條客戶A:我是孩子姑姑,他父母都不在了,我能不能做他的監護人?
-
民事行為能力-「說話算話」的能力
民事行為能行是民事主體自主創設民事權利、民事義務的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有個別稱,叫意思表示能力。這裡的意思表示能力我喜歡稱之為「說話算話」的能力。根據民法典規定,未滿八周歲的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未滿十八周歲的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已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能以自己的勞動所有保證正常生活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部分不能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精神病)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完全不能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法人(公司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
《民法典》解讀18: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十八條第一款:「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款:「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事主體三元制,新增非法人組織
民事主體,指能夠獨立參與民事法律關係,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人。《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主體只有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兩種,《民法典》在二者之外增加了「非法人組織」這一主體類型,構建了我國的三元民事主體結構。
-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標準
01一,以年齡狀況劃分關於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行為能力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智力或者身體上缺陷而設立的制度,是民事上的一個基本制度。⒈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分類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標準是意思能力和識別能力,具體而言,就是依靠自然人的年齡、智力和精神狀況為標準進行劃分。
-
《民法典》解讀24: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司法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二章自然人,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
民法總則解讀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與恢復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恢復】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關於《民事訴訟法》中原告與被告的法律規定
二,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能力與訴訟行為能力當事人要想參與民事訴訟,必須具備民事訴訟能力以及民事訴訟行為能力。(一)訴訟權利能力(1)概念訴訟權利能力是指能夠成為民事訴訟當事人,享有民事權利與履行民事義務一種資格。
-
關於民事行為能力
關於民事行為能力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平等,是一種法律資格的平等,不因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等而有差別。人類社會總體上說還是在進步的,雖然依然有著大量的波折、倒退和血淚。
-
民事訴訟中,如何確定原告和被告?
《侵權責任法》和《民事訴訟法》都對民事糾紛中的適格當事人(即原告和被告)作出了具體規定,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情形:(1)個人合夥相關的訴訟中以全體合伙人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號。
-
民法典解析: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即便接受贈與也不能獨立實施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律師解析: 本條是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的規定。民法典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謂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不能獨立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他的民事活動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法典是以8周歲為界限來劃分未成年人是否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