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了一次腳,沒有當回事
小心變成習慣性崴腳
踝關節扭傷比較常見,因此很多患者都覺得活動活動,緩一緩就沒事了,有時候扭傷並沒有完全康復就開始較為劇烈的活動,此時踝關節較為脆弱也更不穩定,經常容易舊傷沒好又添新傷......
踝關節韌帶結構
1、距腓前韌帶
2、距腓後韌帶
3、跟腓韌帶
*共同構成外側副韌帶
多數踝扭傷都是內翻扭傷,導致外側副韌帶過伸或撕裂當發生踝關節扭傷時,X線片的檢查無法顯示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結構的損傷情況。只要當我們感到扭傷部位疼痛、腫脹嚴重等感覺時,都提示我們有軟組織損傷存在。踝關節扭傷次數越多結構越不穩定。
除了RICE原則
康復科治療師還會建議你這樣做
貼扎技術概念
貼扎技術使用的運動機能貼起源於日本,它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緩解疼痛,可以應用在身體任何出現疼痛的部位。因此,當我們出現踝扭傷時,貼扎技術就正好派上了用場。
常見貼扎術語
錨——貼紮起端
尾——固定端貼妥後遠離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
I型貼——貼布不剪裁,按需求決定寬度和錨;引導筋膜、促進肌肉收縮、支持軟組織結構
Y型貼——貼布一端對半剪裁,另一端保持原樣;促進協同肌收縮,包饒特殊結構時使用
X型貼——兩端對半剪裁,中間保持原樣;起到止痛效果
貼扎技術對踝關節扭傷的作用
應用運動機能貼,可以立即恢復正常步態避免踝關節在引發疼痛方向上運動,起到引導和支撐的作用貼扎技術只是輔助手段,科學的康復訓練才是根本
腳踝扭傷貼扎技術操作
急性期處理方法
1、坐位,放好扭傷的腳,避免出現疼痛拉伸
2、將運動機能貼的一端固定在脛骨內側下1/3,方向指向下側和外側
3、用大拉力將運動機能貼對角向下、向外,經過踝,然後繼續用強拉力經過外踝內側拉向足外側邊緣和足底
4、用同樣的方式應用另一條運動機能貼,覆蓋在第一條運動機能貼的一半。
5、為了進一步穩定踝關節,用另一條運動機能貼,從跟骨外側下面到足跟,然後向上覆蓋內踝、外踝、小腿。
6、運動機能貼在皮膚上最多保留4天
7、運動機能貼選擇 I型,寬度為5cm左右即可
慢性期處理方法(重複性踝扭傷)
1、將貼布錨點定位於小腿外側上方1/3,尾端往足弓方向拉
2、將貼繞過足底貼於對側腳背上
3、利用貼布給予內翻力量,誘發踝關節主動進行外翻動作
扭傷後外側小腿肌肉會快速萎縮,
這也就是我們反覆扭傷腳踝的原因。
積極訓練小腿外側肌肉,
利於提高踝關節穩定性。
讓貼紮成為治療師的另一雙手
參考文獻
1 John Langendoen,Karin Sertel[著],謝欲曉[譯],《功能貼扎步步精》
2 林冠延[著],《肌內效魔法貼扎寶典》
編輯:張夢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