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手法松解同貼扎融合的思考

2021-01-17 包寒毅


(136 11905225)



軟組織手法松解同貼扎融合的思考

 

(上海  包寒毅)  

 

第一部分  以史為鑑,後世之師

 

內容摘要:筆者曾於1987年6月和2007年5月師從中國軟組織外科學奠基人宣蟄人教授系統地學習了「軟組織外科學理論和宣氏軟組織壓痛點推拿術」以及「宣氏軟組織壓痛點密集型銀質針針刺療法」。

宣蟄人恩師生前在筆者面前多次提及:我們歐洲大陸派,在治療踝關節或肘膝關節軟組織損傷時,僅用無襯墊石膏來固定的,若踝關節石膏固定,再打上鐵釘,還叮囑患者,繃著石膏,堅持每天走路或做上肢抬舉等功能訓練,不能臥床歇息和靜止不動,無襯墊石膏剷除後,很少發生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後遺症的,這是屠(開元)院長從德國帶回國內的。

軟組織損傷治療的效果與貼扎固定的質量呈正相關關係,賦予手法松解和貼扎以新的內含,提升手法松解的價值和意義,兩者融合勢在必行!

 

筆者於1987年6月和2007年5月師從我國軟組織外科學奠基人宣蟄人教授,系統地學習了「軟組織外科學理論和宣氏軟組織壓痛點推拿術」及「宣氏軟組織壓痛點密集型銀質針針刺療法」。


(1987年宣蟄人恩師籤發的證書和合影)


曾記得:宣蟄人恩師生前在筆者面前屢次提及:我們歐洲大陸派,在治療踝關節或者肘膝關節軟組織損傷時,就用一個無襯墊石膏來固定的,踝關節石膏固定再打上鐵釘,還叮囑患者,繃著石膏,堅持每天走路或者做上肢抬舉等系列性功能訓練動作,不能臥床歇息和靜止不動,這一點同英美派不同,無襯墊石膏剷除後,很少發生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後遺症的,這是屠(開元)院長從德國帶回國內的,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場上得到充分驗證的;又談及,鄧小平在1959年7月股骨頸骨折,由屠院長(教授)負責,方先之教授作助手,楊克勤師兄作住院醫師,赴北京中南海,為鄧小平做治療,僅一個無襯墊石膏作固定,同時,要求小平同志加強自我功能鍛鍊,因鄧小平同志懂得辯證法,知道功能鍛鍊的好處,終於在1959年10月的國慶10周年時,他獨自一人,撐著拐杖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檢閱儀式的故事。

2008年3月13日(周四)的下午5時光景,筆者在宣老家,親眼目睹了宣老為其撰寫墓志銘的記者洪流先生左側股骨頸和髖骨骨折,其兒子帶上X光片子,請教宣老,宣老當著他兒子的面,分析給我聽病情,作診斷的讀片場景,同時,讓其兒子同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骨科醫生建議,再補拍攝一張片子。之後,宣老夫婦又親自上門,用無襯墊石膏固定,叮囑洪流先生臥床外加功能訓練,90天治癒了洪流的左側股骨頸和髖骨骨折。

(洪流左側股骨頸和髖骨骨折治癒140天後,擺脫拐杖參加宣老百日祭掃活動)


2008年4月27日上午,宣蟄人恩師在第三期軟組織壓痛點推拿講習班上,曾經講過,功能鍛鍊是我們骨科的命根子,因為只有功能鍛鍊可以恢復肢體的正常功能,那麼固定完以後,血液循環好了嘛,特別是在石膏固定之下,軟組織損傷或者骨組織損傷得到修復,以踝關節為例:在於踝關節位置放正,固定住了,這種創傷性無菌性炎症,就都被吸收掉了,損傷都是通過化學作用聯繫起來的,炎症吸收掉了,它就不會痛了,所以正確的治療,不可能產生無菌性炎症病變後遺症,反之,必定有後遺症。現在這樣用於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越來越少了。

當初,筆者不得其解,軟組織損傷,又非骨折,怎麼也用石膏作固定?而且還是無襯墊的,現在臨床上好像很少見到用石膏來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了。

(骨科屠開元教授和軟組織外科學宣蟄人教授)


2015年下半年起,筆者開始關注世界職業運動員的運動防護措施的使用,系統學習了運動防護技能,從中領悟到了真諦,同時,又追根溯源,查閱了大量文獻,豁然開朗,頗有感悟,與各位有緣同道,共同分享。

承宣蟄人恩師上述話,不得不從我國著名的骨外科學(矯形外科學)奠基人屠開元教授說開起……

屠開元,一級教授,醫學教育家、中國骨科學(矯形外科學)奠基人,許多著名骨科專家(6000餘名)都曾受教於屠老門下,宣蟄人恩師五十年代初期師從屠開元教授系統學習了屠氏(骨)外學(創傷矯形外科)技術,他倆既是師生關係,又是褳襟親屬關係。

1933年冬,屠開元教授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專修矯形外科,師從世界矯形外科鼻祖、無襯墊石膏創用人貝爾教授(奧地利人)。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貝爾教授和屠開元教授先後赴中國,參加由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系主任,「中國生命科學之父」林可勝教授領銜的中華民國紅十字醫療救護總隊和衛訓總所(抗日戰爭時,全國最大的戰時醫療救護中心和軍醫培訓基地),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貝爾教授和屠開元教授圖雲關醫療救護總隊名單—貴陽市檔案館資料)

(中華民國紅十字醫療救護總隊和林可勝總隊長)



1951年4月,屠開元教授任抗美援朝醫療隊顧問,無襯墊石膏技術在韓戰中也發揮得淋漓盡致,為志願軍傷員作戰爭創傷治療。

屠開元教授在1998年6月的《骨科無襯墊石膏技術·屠開元教授的話》繼續教育培訓教材的「屠開元教授的話」章節中談及:

(屠開元教授  《骨科無襯墊石膏技術 》  

屠開元教授的話


1、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我抱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決心,從國外歸來,參加了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部,帶了一個醫療隊,從此南徵北戰,救死扶傷。

(中華民國紅十字醫療救護隊史料照片)


2、隨著戰事的進展,我被調到圖雲關總隊部的後方醫院,開始做無襯墊石膏繃帶,此方法節約材料,固定密貼,牢固可靠。

(馮玉祥將軍視察醫療救護總隊和醫療救護總隊後方醫院)


3、石膏條做好之後,置於患肢,撫摸平整,使其密貼患肢,然後再卷上石膏繃帶。

貴陽圖雲關——全國最大的戰時醫療救護中心和軍醫培訓基地,衛訓總所設有學組18個,其中,矯形外科組主任屠開元,負責主講外科和戰地救護四大技術——止血、綁紮、固定、搬運。 

思考一

1、今天,我們從事手技(法)藝術的專業人士,可以根據「屠氏無襯墊石膏的治療理念——固定密貼,牢固可靠」,結合宣氏「軟組織無菌性炎症致痛學說」,形成軟組織手法松解術和運動維護有機融合。在材料的使用上,可精選運動醫學品牌防護產品,對手法處理後的患者,作軟組織草本天然植物外敷貼扎維護,將運動防護中的皮膚膜改成紗布繃帶,同時將最外層的白貼覆蓋層,也改用紗布繃帶覆蓋,保持透氣性,以防止皮膚表面出現溼疹過反應。 

(紅黃色皮膚膜和奧能 滷米松乳膏)

(筆者創意的「包氏貼扎三劍客」和作踝關節經典的貼扎術演示講解)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運用手法作定點檢查和定點松解軟組織壓痛點之外,還可以嫁接「壯醫(瓷)棍針」器具,對軟組織壓痛點作進一步全方位的,點、線、面、體的地毯式清障處置,以達到省力、省時、有效、事倍功半的最佳效果。

(壯醫棍針)


3、損傷處置:運用「無菌性炎症致痛學說」、人體有規律的軟組織壓痛點分布、軟組織手法松解、結合傳統推拿手法、肌筋膜松解器(易罐)、「頸椎搖櫓手法」和臀部縱例條手法松解對頸部及臀部深層肌群的勞損點作處置。

(「神指」和「肌筋膜松解器易罐)


4、損傷維護:運用醫用石蠟熱敷和中藥外敷損傷點以及白貼和肌內效貼材料。石筱山氏三色膏和三黃膏、鄭懷賢氏新傷腫痛散和梭術散結散及外用舒活酒、美國慕樂白貼材料的固定和肌內效貼的使用。

(醫用石蠟和外敷中藥)


5、通過觀摩筆者珍藏的《骨科無襯墊石膏術》視頻資料中「膝關節和踝關節固定」操作片段,深刻精準地理解屠開元教授的精闢闡述:「石膏條做好之後,置於患肢,撫摸平整,使其密貼患肢,然後再卷上石膏繃帶」的真正涵義,要真正理解「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內涵。

 

第二部分 運動貼扎

 

一、運動貼扎

1、運動貼扎術:藉助無彈性和有彈性的材料支撐來保護運動者的損傷部位或免予損傷的方法。

2、貼扎術目的在於固定關節位置,限制軟組織的活動,在穩定的狀況下,對損傷的軟組織進行修復,抑制肌肉收縮及減少關節活動,減少炎性滲出、減輕疼痛。

3、貼扎的效果:

(1)關節、韌帶、肌肉、肌腱力量的補強。

(2)控制關節的活動範圍和對不穩定性的支撐。

(3)精神上的安全感,增加患者心理上的安全性。

(4)傷口的處理,應用創傷膏及繃帶紗布於患部,然後再進行包紮。

(5)踝關節前後,膝關節內側,肘的表面等容易摩擦的部位塗抹凡士林,墊上無菌敷貼料,再進行包紮,以防止過多的摩擦,引起傷口感染。

4、常用的貼扎器材        

(1)白貼布——重彈貼——輕彈貼——皮膚膜——防摩擦貼布——護墊——彈力繃帶。

(貼扎專業材料)


(2)貼扎「包氏三劍客」——手術剪刀——繃帶剪——鯊魚剪——木尺——醫用記號筆——「神指」。

(貼扎專用工具套)


5、貼扎的技巧

(1)撕貼布——撫平貼布——正確的走位——平整和鬆緊——牽拉的力度——各種小技巧(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6、貼扎術語(以膝關節為例);

(1)踝關節白貼貼扎:選擇錨點——錨點固定——馬蹲——馬蹄——鎖跟——8字型——覆蓋。


 

第三部分  運動肌貼

 

運動肌貼的發明人是日本人加瀨建造博士,於20世紀70年代創立的。

運動肌貼目的同貼扎,有異曲同工之妙。

筆者認為:肌貼針對的對象是「無菌性炎症」引起的人體軟組織慢性勞損。無菌性炎症會釋放出的代謝產物是五羥色胺、緩激肽以及一些特殊的炎症介質,這些炎症介質刺激所在的神經末梢,產生不同的炎症反應症狀,臨床上表現為以疼痛為主,酸、麻、熱、冷、燒灼、刺辣等為輔的不同感覺。

一、肌內效貼的原理

1、肌貼增強受損肌肉的收縮能力,減少肌肉過度伸展導致的疼痛,減少肌肉疲勞及痙攣、攣縮的發生;

2、肌貼固定之後,促進受損部位的血液與淋巴循環,消除淤血或組織液,改善水腫或內出血,使組織壓下降以減輕特點,並減少炎症反應;具有鎮痛效果。

3、肌貼加以固定之後,增強受損關節的穩定性,防止因不正常的肌肉收縮所造成的關節活動度異常,並能調整筋膜,使肌肉機能正常化,以改善關節活動度。

(筆者在做肌內效貼演示講解)


二、肌內效貼的臨床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促進淋巴回流,消除軟組織腫脹及疼痛,放鬆軟組織或促進軟組功能活動等,支撐及穩定肌肉與關節的同時又不妨礙身體正常活動。

三、肌內效貼的剪法

1、I形;

2、Y形;

3、X形:

4、爪形:

四、注意事項

1、貼布內在出汗,貼布起皺,馬上換下;外在遇水,貼布防水,沒有關係。

2、在使用肌內效貼前,要正確貼布的固定端(錨點)、延展方向(治療和作用方向)及拉力大小,錨點不應施加任何拉力貼於皮膚上。

五、貼扎的控制時間

1、一般持續貼扎1—3天,過敏體質者,24小時為限,使用低過敏系列的貼布,筆者以1.5天為限,不過敏也剔除,謹慎為妙,謹防不測。

思考二

1、貼扎和肌內效貼開發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治療關節和肌肉疼痛,有識之士,要順勢而上,捷足先登,將治療調理同運動損傷防護及運動損傷康復維護相互融合,去迅速佔領這塊聖地。

2、肌貼輔助療法成為臨床醫師、治療師、康復理療師、保健按摩師,運動員為改善患者損傷後的康復提供有益的手段,蘊藏著無限的市場潛力。

3、記住「怎樣做手法就怎樣做貼扎(肌貼)」,通過貼扎(肌貼)「將治療師的手帶回去」。

思考三

1、人體軟組織解剖學和軟組織疼痛醫學理論是靈魂,手法是評估的基礎,融入先進的「軟組織無菌性炎症致痛學說」,,一定會有天壤之別的療效,賦予手法松解和貼扎以嶄新的內涵。

 

第四部分  結束語

 

明道、明道、明道!

不要盲目去追求更多的技法,而應立足於「道」,以道御術,才能不至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才會有一次質的飛躍。

宣蟄人導師倡導的「無菌性炎症致痛學說」是不錯的,療效要關注歷史和現狀(李義凱教授)。

軟組織手法松解和貼扎的融合,一定會產生1+1>2的長期療效。



(本資料來源於2017年8月在長沙舉行的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八次中醫推拿學術年會論文集 (第166頁——174頁) 」) 




相關焦點

  • 首期軟組織實用貼扎技術認證特訓班(上海) 招生簡章
    本貼扎技能班的目的:在軟組織疼痛醫學理論指導和手法松解術的基礎上,對慢性勞損引起的「軟組織無菌性炎症」行手法松解後,作選擇性的貼扎,起到固定軟組織,固定關節位置及限制軟組織活動,令軟組織在穩定的狀況下,進行良好的修復,抑制肌肉收縮及減少關節活動,減少無菌性炎症的炎性組織液的滲出,解除對神經末梢的刺激,減輕或者消除軟組織慢性炎症引起的疼痛。
  • 軟組織貼扎技術在踝關節扭傷方面的應用
    急性踝關節扭傷  軟組織貼扎技術是處理踝關節扭傷的重要方法,作為常規治療手段之一,可以改善症狀,減少關節活動,改善本體感覺,增加關節穩定性,阻止進一步損傷貼扎技術應用於CAI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貼扎技術對CAI患者踝關節的穩定作用及對CAI患者運動功能影響方面。貼扎技術穩定踝關節的作用得到了研究者較為一致的認可,貼扎技術對CAI患者本體感覺的提高存在爭議。最新的研究並不支持貼扎技術會降低CAI患者的運動能力。
  • 軟組織貼扎技術臨床應用精要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團隊在肌內效貼的科研與臨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主持編寫大陸第一本肌內效貼專著《軟組織貼扎技術臨床應用精要》(如圖),書中詳細介紹了常見病症或塑身的貼扎方法,配以即學即用圖譜。關於肌內效貼布的作用機理和應用技巧。目前國內外有較多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在運動損傷、兒童康復等方面有多篇臨床文獻證明了其療效。
  • 在用肌內效貼扎之前,你想到的是什麼?
    每當我碰到一個問題的時候,總會一位外國學者SimonSniek「黃金圈理論Golden Circle」來思考,而不是只看表面;就例如我們今天看到一個漂亮的小腿貼扎,我要做的不是複製這個貼扎樣式,或者貼扎技巧,而是必須清楚了解我為什麼要做這個貼扎,其目的性是什麼?
  • 貼扎技術用起來!
    (圖片來源於《奈特解剖塗色書》)多數踝扭傷都是內翻扭傷,導致外側副韌帶過伸或撕裂當發生踝關節扭傷時,X線片的檢查無法顯示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結構的損傷情況。只要當我們感到扭傷部位疼痛、腫脹嚴重等感覺時,都提示我們有軟組織損傷存在。踝關節扭傷次數越多結構越不穩定。除了RICE原則康復科治療師還會建議你這樣做貼扎技術概念貼扎技術使用的運動機能貼起源於日本,它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緩解疼痛,可以應用在身體任何出現疼痛的部位。因此,當我們出現踝扭傷時,貼扎技術就正好派上了用場。
  • 運動貼扎注意事項
    在進行貼扎前,務必要先確定是否有對貼布過敏的病史。然後,要釐清貼扎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使用 SUPPORT 來評估貼扎的目的。Swelling (腫脹):受傷時,組織會發炎腫脹,藉由貼扎,使用適當的墊片給予壓力,可以減少受傷處體液的堆積(如:水腫),加速組織進行修復。
  • 隆化鎮醫院康復醫學科開展肌內效貼扎技術
    貼扎是一種將膠布貼於皮膚以達到增進或保護肌肉骨骼系統的非侵入性治療。
  • 江蘇省優秀運動隊功能性貼扎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
    為全力備戰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強省優秀運動隊醫療保障能力,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江蘇省體育局競技體育處於1 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局訓練中心舉辦了功能性貼扎技術培訓班,省各優秀運動隊隊醫約57人參加了培訓。  此次培訓主題是《賽場高效貼扎與運動訓練康復貼扎技術的不同應用》,特邀山東體育學院郭勇力教授主講。
  • 567GO肌能系貼扎技術課程受歡迎的4大因素
    歷經30多年發展的肌能系貼扎技術,早已成熟應用在體育賽事,醫療康復等社會重要模塊。如今,這塊神奇的貼布走進了中國大眾的視野,安全有效的操作方式就能帶來最直接的效果,讓這項技術一度風靡健身圈。到底什麼是肌能系貼扎技術?
  • 【運用感覺神經貼扎—處理重複性腳踝扭傷】
    肌內效貼扎近幾年來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無論是運動界或者是醫療界都有無數使用者給予許多的正面回饋,而學術界更是有許多相關的研究論文去左證這個貼布的效果,更讓許多的使用者感到無比的信心;也因著技術蓬勃發展的關係,各地的貼扎師漸漸地從依樣畫葫蘆,變成開始去思考這個貼扎背後的原因,而今天,我們就從感覺神經的角度來探討「重複性腳踝內翻引起踝關節不穩定」這個再常見不過的案例。
  • 腳踝貼扎知多少?
    腳踝貼扎是跑友們最常用的貼扎之一。
  • 【康復學院】史上最詳細的肌貼教程---男排隊醫老宋教你玩轉肌貼(下篇)內附六種常用貼扎手法
    二、筋膜矯正:該技術是通過肌貼的彈性及表皮的收縮活動來達到改變筋膜組織的功能障礙作用。三、間隙矯正:是將貼布貼於疼痛、炎症、腫脹部位的正上方,利用回縮彈力使病灶上方的區域產生空間,有助於緩解局部壓力從而減少疼痛、促進淋巴回流、加速炎症和腫脹消除。
  • 髖部手法治療Ⅰ
    揉撫手法 由於附著點通常比肌腹的壓痛更明顯,所以此手法通常不在急性期應用。使用垂直於肌纖維的短距離揉撫手法來放鬆臀肌。越靠近附著點,揉撫的距離越短,力度越輕柔。用雙拇指、支撐的拇指或握拳時的第五掌指關節進行操作。 (1)讓患者處於胎兒位。
  • 手法正骨骶髂關節
    4仰臥內收肌松解手法:將「陰腳」屈曲作「4」字狀(「4」字試驗陽性),術者將拇指按壓於內收肌群的恥骨附麗處(可免彈撥時,骨膜牽張劇痛),另手揉捏、彈撥其痙攣的內收肌群,由上而下,3~5遍,緩解肌痙攣。此法適宜於仰臥旋髖按壓法之前施術。
  • 不能小瞧的損傷——軟組織挫傷
    >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碰到軟組織挫傷患者。二診(2020-07-10):VAS 4-5分,局部觸診硬結同前,繼續行初診方案;三診(2020-07-11):VAS 4分,局部觸診硬結同前,繼續上述診療方案外,將超短波改為威伐光,並配合針灸針刺:三陰交、漏谷、築賓,選其中兩穴使用電針,後行㨰法、點揉等手法治療,理筋放鬆;四診(2020-07-18):VAS 3分
  • 想了解國外貼扎技術?看這裡就對了.
    至今已有15年的肌骨疾病的物理治療,特別是手法治療的豐富臨床經驗。2007創立Hands of Care物理治療診所(圖1),在臨床一線已看過70,000餘例各類肌骨疾病患者。圖1 加拿大Hands of Care物理治療診所視頻1 足跟痛的貼扎治療視頻2 足底筋膜炎的貼扎治療視頻3  足前部疼痛的貼扎治療現在我們正在藉助網際網路科技,無私的將寶貴經驗分享給國內正在尋找方向的年輕物理治療師們。
  • 醫學運動機能貼扎技術培訓 [國際認證MKT]
    2017年12月2號至12月3號《美國MKT 運動機能貼扎技術培訓班》在上海體育學院 科技園開班,名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