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啥意思?

2020-12-23 鄉村波比

現在已經到了深秋季節,沒有多久就到立冬節氣了。而立冬節氣也代表著冬天的開始,這時候萬物走將進入另一個階段。農村老人常說,天地萬物,從生長到死亡都要經歷四個階段。那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農民們在長期的勞作中也總結出來很多的諺語,他們通過觀察立冬天氣變化來預測往後的天氣狀況。

因此就有了「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那麼它是指什麼意思呢?立冬過後的天氣又會如何?對永夜有何影響?

今年立冬節氣到來是農曆九月廿二

立冬有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這句俗語指的是立冬時期如果持續下雨,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是陰雨綿綿、雨雪天氣為主。除了寒冷而且還陰雨持續,農村各種農作物種植和人們出門勞作都帶來很多麻煩和不便。因此這種冬天被稱為「爛冬」。人們常說立冬下雨,那麼爛冬出現,人們糧食沒有了,整個冬天就會導致柴燒盡,米糧空空。

除此以外,立冬下雨都會被認為後續冬季會持續陰雨。這個其實沒有多大依據,主要還是不同地區的氣候天氣也不一樣。因此其他地方還有「立冬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人們喜歡通過立冬天氣來判斷後續冬季氣候變化。而現在立冬節氣還沒有到來,人們更多的是期盼這個冬季不會出現爛冬,可以讓各種農作物順利成長。

立冬到來以後,強冷空氣持續南下,南方地區也逐漸的感覺到寒冷。這時候基本上稻穀、棉花、玉米和紅薯都已經採收完畢,而立冬過後很多農村地區的各種蔬菜又開始到了關鍵的生產階段。其實這時候對於北方而言,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但是對於南方而言,人們似乎還在感受到「小陽春」的感覺。

天氣變化迅速,真正寒冷的時候是在「三九」階段。所謂冷在三九,數九寒天才開始到來。如今立冬節氣越來越近,我國各地農村地區都在準備迎接冬天的到來。而現在這個階段南方的皇帝柑、蜜橘正在大量上市,人們也期待著寒冷慢一些到來,好讓這些橘子能夠儘快賣出去。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今年冬季會是爛冬嗎?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立冬將至,俗語:「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立冬吃什麼?
    導讀:立冬將至,俗語:「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立冬吃什麼? 隨著時間的流逝,立冬節氣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九月二十二,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立冬。這也宣告著冬季正式的拉開帷幕,天氣將會越來越冷。
  • 立冬將至,農諺「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馬上就要迎來立冬節氣。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將由少雨乾燥的秋季向陰雨寒凍的冬季轉變。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冬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農村老人們常說「春雷響、萬物生」,意思是當春雷響徹大地時,萬物開始復甦,農民也要開始新一年的忙碌。
  • 「立冬晴,一冬晴」,今年冬天冷不冷?看看立冬的表現
    今日立冬節氣,預示著冬季正式到來,立冬節氣過後,全國南北地區的溫度會再次下降,北方區域溫度逐漸進入零度以下(東北部分區域已進入零下),南方區域因冷空氣南下,相對炎熱的天氣也會變得涼爽,短袖換成長袖,外套也即將穿上。
  • 關於立冬的諺語北方_立冬諺語農諺南方
    (客家)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立冬諺語南方霜降醃白菜。立冬不使牛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幹)土(閩南)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贛)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江南)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江南)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 明天立冬,「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冬天打雷為啥不好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秋天就要結束了,本周六,也就是明天,就要立冬了,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自此,秋幹少雨氣候漸以退去,而寒冷的冬天進入了。關於立冬,歷代農民總結了許多相關農諺俗語,常根據立冬天氣,來預判後期天氣如何變化走勢,以便於自己的生產生活。像大家所知的「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意思是說,如果立冬落雨,整個冬季天氣就很糟雨雪較多,而無雨則會導致一冬乃至來年春天發生乾旱,這對農民都是不利的,不得不防。
  • 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今天就是冬至節氣了,而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立冬無雨看冬至:這裡說的「立冬」是說的立冬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第一個節氣,從氣象學上說,是冬季的開始,「立冬,萬物收藏也。」
  • 立冬古詩詞立冬佳句 描寫立冬的詩詞優美句子 關於立冬的諺語
    未有星辰能好雨,轉添雲氣漫成虹。 蝦蟆蛺蝶偏如意,旦夕蜚鳴白露叢。關於立冬的民俗諺語句子  1、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2、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  3、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北方)  4、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  5、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6、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江南)
  • 二十四節氣·立冬:早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
    2020年11月7日7時14分,立冬2020年11月7日,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進入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開始休養,天氣開始轉向陰雨寒冬。
  • 立冬時節電閃雷鳴,俗語「立冬聞雷,天收一半」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立冬時節電閃雷鳴,俗語「立冬聞雷,天收一半」啥意思?有道理嗎?最近天氣真是比較奇怪,昨天我們還是28℃,今天就立馬下降到20℃了,天空還電閃雷鳴,現在在開始下雨了。不過,下點雨可以給油菜地的秧苗補充點水分,保土壤墒情。這個時候的油菜地如果能下點雨滋潤一下,農民再撒上一點尿素,那油菜秧苗就蹭蹭得往上漲,但是,如果後期油菜苗漲得太茂盛,冬季溫度太高的話,會發生油菜冬季徒長,油菜苗會提前出薹開花,這樣對於後期扛凍很不利,所以農民們擔心冬季氣溫高,導致油菜徒長。
  • 【立冬】關於立冬的諺語
    北方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霜降醃白菜。立冬不使牛;南方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幹)土;(閩南)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贛)重陽無雨看冬至
  • 明天立冬,農村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老話說得有理
    反反覆覆時間過得真是快,明天我們就迎來了一年中第十九個節氣--立冬節氣,而在筆者的東北地區秋收也接近了尾聲,農民們開始準備「貓冬」了,立冬在農村人的眼裡就是冬天的正式開始,而以前的霜降只是氣溫下降的開始,立冬才是冬天的開始,其實在北方在立冬以前就已經開始了冬季的氣溫
  • 後天立冬,農村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老話很靠譜
    導讀:後天立冬,農村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老話很靠譜後天也就是農曆的九月二十二,我們將會迎來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立冬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的到來,宣告著寒冷的冬天真正拉開帷幕,氣溫越來越低
  • 立冬吃什麼,在舌尖上的那點事!
    特別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人們,立冬日當天普遍都要包餃子吃,這不僅是節日飯,還因為吃餃子是源自於「交子之時」的傳統說法。就像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更迭之日一樣,立冬則是秋季與冬季兩季之間的轉換,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一定要吃。
  • 鄉愁《俗語「立冬晴,養窮人」是啥意思?立冬是晴天好嗎》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在立冬節氣後,少雨乾燥的秋季已經過去,天氣開始向陰雨寒冷的冬季過渡。立冬節氣後,隨著白天光照時間的不斷減少,氣溫開始下降,強冷空氣頻繁南下,北方的天氣將會變得越來越寒冷。
  • 24節氣中的立冬是什麼意思 2020立冬是幾月幾號立冬後多久開始很冷
    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 秋分將至,俗語「秋分不起蔥,霜降必定空」啥意思?
    「秋分不起蔥,霜降必定空」,這句俗語,在容姐所在的河北石家莊晉州農村這裡,是這樣說的「霜降不起蔥,越長越空」。應該這起蔥早晚是和天氣冷的早晚有關係,因此就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說法。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立冬,有多少習俗是你不知道的?
    今天立冬,是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豐收節」等習俗活動。 食俗,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諺語。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 立冬諺語集錦:二十四節氣諺語賞讀
    立冬晴,雪凝多 (貴)立冬睛幹冬,立冬落爛冬 (皖)立冬晴,一冬淋;立冬落,一冬渴 (貴)立冬晴,有冬幹;立冬雨,要爛冬 (湘)立冬晴,晴一冬;立冬雨,會爛冬 (贛)立冬晴,冬雪少 (桂)立冬晴,大旱情 (湘)立冬之日半天晴,冬季幹得起灰塵 (貴)立冬晴,柴火堆滿城;立冬陰,柴火貴如金 (贛)立冬出太陽,今冬無雪霜 (陝
  • 立冬將至,「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暖冬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今年立冬節氣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號和8號這兩天之一,也是根據太陽達到黃經225°的時候的陽曆時間。今年太陽到達這個點的時間是在11月7號來臨,具體時間是在早上7點13分來臨,這個是霜降節氣與立冬節氣交節點。立冬節氣的到來,氣溫會驟然下降了,看到下霜的情況增多了。俗話說「霜降下霜,立冬有冰,小雪下雪」,這句話說明每個節氣都有自己的時令氣候特徵。
  • 立冬晴,幹到底,立冬雨,雨淋淋,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就在上個周末,2020年的11月7號來了,不知道大家吃餃子了沒。在我國,每年的11月7號或8號國人的餐桌上會出現一些有特別意思的食物,這一天是立冬日,表示冬天開始變冷了,蟄蟲開始冬眠,人類也要吃些特殊的食物補充能量,例如南方的薑母鴨、四物雞,北方的白胖餃子。除了吃的習俗以外,最關注冬至節氣的要數我們的農民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