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夥帶「趙子龍佩劍」鑑寶,專家:不是趙雲佩劍,但來頭更大

2020-12-09 騰訊網

劍在古代被譽為「百兵之首」,無論是文人俠客,還是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很多名劍,甚至已經達到了代表主人身份的地步,比如「軒轅劍」便是黃帝的專用佩劍,《廣黃帝本行紀》云:「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而軒轅劍之後出世的名劍更是數不勝數。

而要說鑄劍最巔峰的一段時期,那麼還要數春秋戰國時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劍可謂是數不上數,比如說幹將莫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記載幹將莫邪乃是「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候天祠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製作而成。

除此之外還有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這柄劍出土於1965年,歷經了2000多年的時間依舊不鏽,並且劍口依舊鋒利無比,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這樣的寶劍自然是國寶中的國寶,不可用金錢來衡量。

除了春秋戰國時期以來,三國時期也出了不少的名劍。比如說梟雄曹操原本就有兩把絕世名劍,一把叫做「倚天劍」,另一把則是「青釭劍」,這兩把寶劍並稱為「絕世雙劍」。

倚天劍一直被曹操隨身佩戴,而另一把青釭劍則讓心腹大將夏侯恩佩戴。不過後來青釭劍被趙雲奪了去,自此歸趙雲所有的。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於這柄「青釭劍」有比較詳細的描寫,但是正史中卻少有記載,卻不知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了。

不過在一檔《鑑寶》欄目中,一個來自河北的小夥,便帶了一把「趙雲佩劍」前來鑑寶。小夥稱,這柄劍是他在國外一場拍賣會,花了20萬買的。小夥說自己已經找人鑑定過了,是年代久遠青銅器,但是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時候,因此來找專家幫忙。

專家拿上手後,便一頓研究,隨後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專家告訴這名河北小夥子:你上當了,這不是什麼趙雲的佩劍,但是這柄劍的來頭可要比趙雲佩劍更大,我們自己檢測了劍身的腐蝕沉澱,至少是2000多年前的東西了。

根據劍柄上的裝飾花紋,再加上面所刻的文字,基本可以斷定,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而從劍身的造型來看,很有可能是越國的青銅劍,而且使用者的身份還很高。

在浙江省博物館,便有一柄和小夥帶來的劍相似的劍,博物館裡的是越王勾踐兒子的佩劍,當年上海博物館的原館長馬承源先生在香港一個小地攤上發現的,足足湊了136萬港幣才買下來。如今已經成為了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小夥才花了20萬就買了一柄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自然是賺大發了。

小夥是一個很直接的人,聽了專家解說一番,心裡也有了底,於是便直接問道這柄劍能賣多少錢。專家思量了一番答到,至少能賣個500萬以上,而且還是美元。小夥這才滿意的點點頭,小心翼翼的帶著寶劍離場了。

相關焦點

  • 小夥帶20萬買的「趙子龍佩劍」鑑寶,專家:劍是假的,但你賺大了
    三國時期,隨著鑄造技術的發展,鐵器的應用慢慢變得豐富,也產生了很多名劍,如曹操的「倚天劍」,劉備的「雙股劍」,孫權的「白虹劍」等,而有位小夥,就聲稱自己買到一把「趙子龍」佩劍。這位來自河北的小夥家境不錯,受父親的影響喜歡收藏古董,有次在國外參加了一場拍賣會,花了20萬元買下一把「趙子龍佩劍」,帶來鑑寶時,全程不許別人觸碰,連主持人想摸一下都要提醒他帶上手套。
  • 男子拿20萬買的「趙子龍佩劍」來鑑寶,專家看後:假的,但更值錢
    「我乃常山趙子龍。」在《三國演義》之中,趙雲算得上是除了諸葛亮之外最有人氣的角色了,從人物性格,以及戰績,甚至是長相上,趙雲統統都能拿得出手,單從《三國演義》書裡的表現來看,趙雲堪稱是《三國演義》最為完美的一個人,恐怕沒有之一。
  • 小夥帶「洗臉盆」鑑寶,專家卻有眼無珠,小夥:請立即向我道歉!
    小夥帶「洗臉盆」鑑寶,專家卻有眼無珠,小夥:請立即向我道歉!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藏著非常多的寶藏,這些都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通過這些我們看到了先人們的智慧。為了幫助人們鑑定收藏品的真假,更為了進一步保護歷史上留下來的文物,國家大力支持鑑寶節目的產生,當然鑑寶節目的製作也非常成功,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因為人們可以通過鑑寶節目認識到非常多不可能見到的古董,而且還學到過很多關於鑑寶的故事,而且每次去見寶的人都有著非常有趣的故事,今天小編要帶來的鑑寶小故事,小夥帶「洗臉盆」鑑寶,專家卻有眼無珠,小夥:請立即向我道歉!
  • 小夥帶「洗臉盆」鑑寶,專家有眼無珠拒絕鑑定,小夥要求專家道歉
    小夥帶「洗臉盆」鑑寶,專家有眼無珠拒絕鑑定,小夥要求專家道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國家的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的提高著的,但是在人們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要的時候,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開始追求一些更加高雅的生活情趣了,因為我國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在這些歷史上朝代不斷的變化,
  • 曹操的佩劍其實不叫「倚天劍」?它的名字很搞笑,還是撿來的!
    還記得趙雲在長坂坡搶到的那把「青釭劍」吧?按照《三國演義》毛宗崗評本所說,呂布死後,曹操將方天畫戟煉化成兩把絕世寶劍,一把「倚天劍」自帶,一把「青釭劍」由背劍將軍夏侯恩攜帶,結果夏侯恩被趙雲一槍刺死,「青釭劍」自此落入趙雲之手。實際上,曹操不僅沒有「青釭劍」,也沒有倚天劍,但是他的確有一把寶劍。
  • 希特勒青年團「佩劍」——二戰德國主要佩劍詳解
    最初,NSAK只是被建成了摩託化的衝鋒隊,而不是運輸兵團。其所有的指揮官都是來自衝鋒隊,但是大部分的正規隊員與衝鋒隊並無直接聯繫。衝鋒隊的阿道夫·胡恩萊因成為了NSAK的領袖,並在衝鋒隊領袖恩斯特·羅姆的示意下,把它重新命名為NSKK。當1933年希特勒成為總理後,NSKK迅速擴展到30000人。在1934年6月30日的長刀之夜中,羅姆和許多衝鋒隊高級頭目被處決。此後NSKK成為了相對獨立的組織。
  • 小夥帶寶玉來鑑寶,打賭這塊玉值一輛瑪莎拉蒂,專家:真的4個億
    小夥帶寶玉來鑑寶,打賭這塊玉值一輛瑪莎拉蒂,專家:真的4個億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紅山文化,這種文化距今已經有五六千年了,所以這個時期的文物價值都非常高,其中紅山文化中最出名的一個是玉豬龍,這種玉豬龍的價值非常高,專家估算,這種玉豬龍如果是真品的話,那價格應該在4個億左右。
  • 小孩手拿佩劍震驚考古專家,山村被封鎖,千年古墓重現人間
    大人接過佩劍,上面寫的東西著實讓他大吃一驚,原來佩劍上署有「曹子建」三個大字,曹子建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植。難道考古界至今尚未找到的曹植墓就在附近?大人來不及多想,拿著佩劍轉身就跑「孩子,叔叔有事先走了,等回頭叔叔再告訴你佩劍的事情。」小孩以為自己的「武器」被大人搶跑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 佩劍之美 美在速度 佩劍之酷 酷於力量
    我是佩劍,我為自己代言
  • 古代人的勞力士和百達翡麗——佩劍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空軍軍官佩劍漢朝時期,劍已經不在戰場上使用了。但它成了一種帶有裝飾效果的防身武器以及健身器材。並且佩劍成為一種制度,上至天子下至文武百官,無不佩劍。
  • 慈禧最喜歡的三國名將,費盡心思得到其佩劍陪葬,為他人做了嫁衣
    她決心使清朝強大,但太陽已經落山的清朝不是她能挽救的。她終究只是一個女人。趙雲作為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老虎將領,為劉備建立蜀國政權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劉備也非常感謝他,把自己的兒子掉在地上,表示對趙將軍的重視。在三國演義中,姿態灑脫,以忠肝義膽塑造的人,吸引了很多女性的愛慕,中國晚清時期出現的這位獨裁者慈禧也是趙雲的愛慕。
  • 慈禧本是一介女流,為什麼要用趙雲寶劍陪葬,說出原因讓人臉紅
    古《博物志》亦曰:蜀相諸葛孔明所佩劍也。乃改名師古,為奏,請為章武焉。蓋蜀主八劍之一也。第八把劍,賜予了有少年白袍小將之稱的趙雲。趙雲是三國時期的蜀國大將,依照真正的史料記載,趙雲應屬一個標準的帥男型三國武將,史料記載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壯」。對女性來講,應該是十分有感染力的。再加之趙雲的自身才華,一生對劉皇叔忠貞至極,更為撩得女人喜歡趙雲。
  • 琅琊榜-靖王佩劍-將軍佩劍-王者風範
    琅琊榜-靖王佩劍-將軍佩劍-王者風範! 摺疊鍛打百鍊花紋鋼流水紋 開雙槽,上等酸枝木鞘,純銅雕刻裝仿古做舊! 全長94釐米,刃長67釐米,刃寬4.6釐米。設計精美大方,用料厚實.
  • 古舊大碗護手佩劍
    古舊大碗護手佩劍,全長:117cm,刃長:97cm,柄長:15cm,刀重:950g,刃材:彈簧鋼,硬度:HRC48-52,原名來源於法語,這美麗的佩劍被叫作「a la Taza」, 在十七世紀的歐洲,廣受歡迎。這劍的顯著特色是美觀的鏤空碗型護手和劍首。
  • 趙子龍能召喚死人?這個網大真敢拍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一戰而天下知,陣斬曹操手下大將50餘名,單騎救主更是美談。這樣的英雄形象當然是影視作品所鍾愛的,相關的作品並不鮮見。近日一部網絡電影,說得也是趙子龍的故事,名字也就叫《趙子龍》。
  • 「服文彩,帶利劍」:古代貴族佩劍風氣是如何興起的?
    其二,早在西周時期,貴族階層中就已經形成了佩劍的風氣。《老子》稱貴族「服文彩,帶利劍」(第五十三章)。《呂氏春秋侈樂》謂:「世之人主,皆以珠玉戈劍為寶。」《楚辭·涉江》描述貴人裝束為「帶長鋏(劍)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高冠長劍的貴族形象,在長沙子彈庫出土戰國帛畫上也能看到。
  • 陳情令:世家子弟皆需佩劍,從文化角度看我國古代的劍
    劍器專家李清晨曾經在其文章中指出: 「戰爭形式的變化導致劍成為戰場的主要兵器,由於戰爭頻繁,兵種更新,劍在戰場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主要的兵器,劍的品種,形制,數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冶鐵技術的出現,大批的鑄劍工匠大顯身手,以高超的鑄劍工藝,鑄造出質地優良、造工精美、鋒利無比的劍器。」
  • 陳情令:劇中每把佩劍的名字你都知道嗎
    《陳情令》中每個人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佩劍,因為他們都是修仙之人,所以每個人不管去哪都必須帶著自己的佩劍,不然就會被人認為沒禮貌,沒教養,那麼這麼多把劍,你知道它們都叫什麼嗎?薛洋的佩劍,名為「降災」,薛洋是這部劇中的反派之一,他之所以取名叫「降災」,是因為他走到哪裡都會給別人帶來災難,而佩劍「降災」就是他的幫兇,薛洋這人不懂得珍惜,只知道殺戮和掠奪,怪不得要給劍取名叫「降災」。聶明訣修的並不是劍法,而是刀法,他的佩刀名為「霸下」。霸下,又名贔屓,是中國古代的神獸之一,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 為何中國海軍的佩劍是漢劍,而不是唐刀呢?唐刀不好嗎?
    自古以來都會有給軍官授予劍的儀式,主要是用於激勵軍人的榮譽感,而海軍的授劍儀式,最早的就是1805年英國為海軍設計的標準佩劍,自此,海軍授劍儀式就此開始流行起來了,那時各國海軍的佩劍幾乎都是西洋劍的風格。但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各國海軍的授劍儀式也發生了變化,而是開始融入本國民族特色。
  • 為拒絕妥協而制——蘇格蘭小佩劍傳奇
    ▲現代蘇格蘭小佩劍SkeanDhu▲烏木刀柄蘇格蘭小佩劍在卡洛登一役之後,英格蘭統治者下令禁令攜帶任何形式的武器。他們依著短劍的樣子,做出了一個小型的複製版本,即小佩劍(Skean Dhu),並隨身攜帶。他們先是將之藏在袖子裡,後來則改放在襪子裡,假意遵守英格蘭統治者頒布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