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薦書丨《徐志摩全集》
索書號
I216.2 ZX1.9 1
—
I216.2 ZX1.9 10
館藏地
屏峰中文書庫
莫幹山中文書庫
徐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裡,曾說他的心境是「一個曾經有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這句話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匯合在一個人生裡,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但不滿意的生活大都是由於自取的。我是一個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決不是我們大多數人僅僅從自身經驗推得的那樣暗慘。我們的病根是在「忘本」。人是自然的產兒,就比枝頭的花與鳥是自然的產兒;但我們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離自然遠似一天。離開了泥土的花草,離開了水的魚,能快活嗎?能生存嗎?從大自然,我們取得我們的生命;從大自然,我們應分取得我們繼續的資養。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沒有盤錯的根柢深入在無盡藏的地裡?我們是永遠不能獨立的。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撫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們。不必一定與鹿豕遊,不必一定回「洞府」去;為醫治我們當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遺忘自然」一張輕淡的藥方,我們的病象就有緩和的希望。在青草裡打幾個滾,到海水裡洗幾次浴,到高處去看幾次朝霞與晚照——你肩背上的負擔就會輕鬆了去的。
你知道我並沒有多麼不可動搖的大天才,我這兩年的文字生活差不多是逼出來的,要不是私下裡吃苦,命途上顛僕,誰知道我靈魂裡有沒有音樂?安樂是害人的,像我最近在北京的生活是不可以為常的,假如我新月社的生活繼續下去,要不了兩年,徐志摩不墮落也墮落了,我的筆尖上再也沒有光芒,我的心上再沒有新鮮的跳動,那我就完了——「泯然眾人類」!到那時候我一定自慚形穢,再也不敢謬託誰的知己,竟許在政治場中鬼混,塗上滿面的窯煤—咳,那才叫做出醜哩!要知道墮落也得有天才,許多人連墮落都不夠資格。我自信我夠,所以更危險。因此我力自振拔,這回出來清一清頭腦,補足了我的教育再說——愛我的,期望我成才的,都好像是我的恩主,又像債主,我真的又感激又怕他們!小曼,你也得盡你的力量幫助我望清明的天空上騰,謹防我一滑足陷入泥深潭,從此不得救度。小曼,你知道我絕對不慕榮華,不羨名利,——我只求對得起我自己。
胡適說徐志摩:「為人整個只是一團同情心,只是一團愛。」徐志摩出生於商賈之家,自小便衣食無憂。加上他自幼天資聰穎,愛好文學詩歌,也就更有了不食人間煙火的我行我素和翩翩風流。後徐志摩又至劍橋大學留學,康橋自由的人文環境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完全喚醒了徐志摩的詩人天性。而那時與林徽因的初遇更是點亮了徐志摩的心靈,也奠定了他浪漫主義的風格。無憂的生活和浪漫的思想將他塑造成了一個純粹而又情感細膩溫和的理想主義者。他那浪漫而細膩的情感只有在文字的世界中得以展現。但是他那純美的理想在與現實的碰撞中支離破碎,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都不斷給予這個浪漫的詩人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徐志摩詩歌的最大藝術特點富有音樂性。他的詩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詩歌的音節,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徐志摩為新詩的藝術化與音樂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石,促成了新詩的文學性與音樂性本質的回歸,在五四之後大批自由詩人湧現的時期為中國文壇帶去一個新的流派——新月派。
徐志摩在18歲時便因為父母之命而與第一任妻子張幼儀結婚。但徐志摩自己卻並沒有與妻子有一絲愛情可言。1921年徐志摩在英國留學期間,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學生叫林徽音,他一見鍾情,忘記了自己是已經為人之夫和為人之父了。他不顧外界的反對去追求林徽因,甚至不惜與張幼儀離婚,但受到了林徽因的拒絕。之後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是一個漂亮的才女,愛好藝術,擅長詩、書、琴、畫。不久王賡調往哈爾濱工作,陸小曼留戀北京,沒有與丈夫同去。在這段時間裡,徐志摩與陸小曼接觸的機會更多了。徐志摩又開始追求陸小曼了。社會上也出現了許多流言蜚語,但徐志摩一意孤行依舊與陸小曼結婚。可是二人結婚後,又因為生活中各種矛盾,二人情感減淡。徐志摩的愛太過理想太過夢幻,在現實面前他所追求的愛情不堪一擊,但是愛情對於徐志摩來說並非調劑而是必需。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這自己理想中的愛情,為了獲得這樣的愛情,他不顧父母反對,衝擊傳統禮教的思想,頂著社會輿論壓力,懷著他那純真的愛去面對一切困難。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尋找愛,正如他所說的:「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見你!」
一個多才的詩人,一個多情的浪子。我們無法再回到那個時代去了解徐志摩的純真的理想。徐志摩留於我們的只有他的詩歌,那其中帶著他對愛情美好的幻想與對無情現實的悲傷。那康橋邊的少年早已不見身影,留下來的唯有那天邊的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