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技故人
今年的12月份註定要載入史冊,因為我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經成功的到月球「挖土」,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到地球以外的行星採挖資源,中國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前蘇聯)之後第三個達成此成就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44年前最後一次登陸月球後,美國和俄羅斯目前已經沒有可再次登陸月球的探測器,所以嫦娥五號剛發射,非常想了解月球近況的美國宇航局就急衝衝的喊話中國:我們當年給了1g月巖給你們,希望你們也能共享嫦娥五號的科研數據
不過,就在嫦娥五號準備勝利回朝之時,全球的目光突然被吸引到了日本那邊,原來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從3億公裡外發射的小行星樣品回來了
日本宣布喜訊3億公裡外的「孩子」成功返回地球
據媒體消息,日本12月6日正式宣布,由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發回的樣品返回艙成功降落,被早早在此等候的工作人員搜尋後裝入金屬箱,經過了6年等待,花費了近10億美元後,「隼鳥2號」的「孩子」終於回到地球!
很快網絡上開始出現一種聲音,認為日本的「隼鳥2號」能夠從3億公裡外發送小行星樣品到地球,說明日本的深空探索技術已經遠超中國,畢竟中國的嫦娥五號才剛剛實現月球探測,而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只有38萬公裡,遠小於3億公裡
中國的嫦娥五號被日本的「隼鳥2號」超越了?
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太言過其實了,「隼鳥2號」的成就固然值得祝賀,但是跟嫦娥五號相比還不是一個量級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理由一:中國的嫦娥工程是全體系大工程,日本只攻一個點
美國、俄羅斯、中國都是世界公認的航天大國,之所以被稱為航天大國,是因為這些國家在宇宙深空探測技術方面是全方位發展,屬於高端玩家
比如中國嫦娥工程的大推力發動機、運載火箭、全球測控網絡、化學燃料、對接技術、返回技術等等方面都是咱們自己搞得,是歷經了幾代航天人共同努力才一個個突破的,難度非常大
比如我國自行設計的探測器與返回器在軌對接技術,目前還沒有第二個國家做到過,俄羅斯的行星專家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聽說了中國的方案後,驚訝的有點說不出話來,他留言道,中國展現出了其技術的獨特性,之前從未有人這樣做過!
而日本就不同了,日本的深空探測技術主要是在美國的框架裡做一些延伸,屬於不謀全局,只謀一域,所以跟中國的整體實力不在一個段位
如果中國想做出「隼鳥2號」的成績來,估計三五年就完全突破了,但是讓日本搞一個「嫦娥五號」工程,沒有半個世紀也至少得花三十年,中國的深空探索好比是建造摩天大樓,而日本則是在美國的大廈裡租一個辦公間而已
理由二:「隼鳥2號」與「嫦娥5號」技術難度的領域不同,「嫦娥5號」整體更難
我們知道,「隼鳥2號」是2014年發射的,之後就一直在追趕一個叫「龍宮」的小行星,追上之後就發射了「子彈」擊中小行星,然後「隼鳥2號」就「兜住」一些飛濺的碎石,打包之後發回地球
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兩點是姿態控制和測控信號傳輸,特別是測控信號傳輸和控制方面難度不小,畢竟「龍宮」距離地球有3億公裡,比月球遠了近800倍,而且經常會有太陽和行星遮擋信號,所以這一點上,其難度是大於「嫦娥五號」的
但是「嫦娥五號」的難點遠多於「隼鳥2號」,除了姿態控制和測控信號傳輸以外,嫦娥五號還要考慮月球軟著陸、飛行器起飛、返回艙軌道對接等一系列問題,每一個技術要求都非常高,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複雜的一次探測任務!
更致命的是,月球的引力遠大於「龍宮」小行星,所以對發動機反推技術要求很高,姿態控制難度也遠遠大於「隼鳥2號」,舉個現實的例子,印度和以色列曾數次發射月球探測器,最終都是因為姿態控制沒做好而失敗了,可見其難度之高
寫在最後
日本「隼鳥2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作為鄰邦應該給予讚賞和鼓勵,比如「隼鳥2號」的超遠測控信號傳輸技術非常厲害,我們的航天人應該虛心學習和借鑑
但是對於那些過分誇大他人成就,甚至惡意貶低我們的成果的人,我們要對他們的病態的「牧羊犬」心理給予一定的回擊,用科學的態度和事實予以駁斥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這才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有的態度,才能彰顯我們的大國風範!